神策軍:一支興起於「安史之亂」後的禁軍,唐朝衰敗歷史的見證者

2020-12-14 強叔講史

公元755年,大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三鎮之軍發動叛亂,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面對安史叛軍的來勢洶洶,李唐王朝這邊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唐庭開始大量抽調安西、北庭、河隴地區的駐軍,以應付當時中原地區的戰事,這其中便包括中晚唐時期著名的禁軍,即神策軍。歷史上的神策軍於天寶十三年設立,而廢除則是唐昭宗天復三年,其總共存續了一百四十餘年的時間。這期間,神策軍曾一度為李唐王朝最為重要的武備力量。而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時間的神策軍,恰巧也成為了唐朝衰敗歷史的見證者。

歷史上每位君主都有自己所能直接掌握的武裝,如西周時期的「宗周六師」「殷八師」、漢朝時期的「羽林軍」「虎賁軍」等,大體上都屬于禁軍的範疇。根據史料的記載,唐朝的禁軍主要由南、北衙兵構成,援引《新唐書》的記載為「夫所謂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而在初唐時期,北衙禁軍則隸屬於「十六衛」但隨著府兵制的走向瓦解,北衙禁軍則成為了李唐皇室的依仗。

而中晚唐時期的北衙禁軍,便是存續了一百多年的神策軍。唐代中晚期的神策軍,屬於李唐皇室在藩鎮割據的亂局下,賴以維繫的一個根本。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曾這樣評價神策軍「 唐置神策軍於京西京北,雖以備御吐蕃,然曾倚此軍削平叛寇,則資以建國威、捍非常」所以說,唐代中晚期的神策軍,不只是皇帝的衛隊,其同時也是李唐王朝應對藩鎮割據亂局的一個關鍵點所在。因此,這支興起於「安史之亂」後的禁軍,同唐朝的歷史是捆綁在一起的存在,而神策軍的興衰榮辱所映照的則也是唐代中晚期的衰敗。

01其受命於危難,挽狂瀾於既倒

歷史上神策軍開始展露伸手,實際上是在唐代宗在位時期。公元763年,唐代宗以妥協的方式,結束了「安史之亂」但就在「安史之亂」結束的同時,吐蕃所帶來的邊患問題則愈發嚴重起來。史載,唐代宗在位時期「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以至於,吐蕃在「安史之亂」結束的同一年,曾一度率大軍攻入長安,而唐代宗只得逃亡華州。值此危難之際,宦官魚朝恩率神策軍前往華州勤王。也就是在這之後,神策軍開始成為唐朝的禁軍。

史載,此次邊患平息之後,神策軍於公元865年入列為禁軍行列,並被劃分為左、右廂神策軍。到了唐德宗在位的後期,神策軍更是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至於成為了李唐皇室所依仗的中堅力量。這是因為,神策軍在唐德宗「建中削藩」的過程中,成為了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當時,唐德宗為徵討關東藩鎮,曾數出禁軍,其中便包括神策軍。史料記載當時「神策之士多鬥死者」而神策軍最為高光的時刻,則是於「奉天之難」中平定叛軍。

唐德宗時期的削藩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怎料當時的涇原兵丁,因不滿朝廷毫無賞賜,發動了叛亂,這便是歷史上的「涇師之變」當時,唐德宗無奈之下只得退受奉天。正是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唐代名將李晟以神策軍為主力剪平叛亂,並一舉克復長安。

自這之後,神策軍開始成為李唐皇室所依仗的重要力量。以至於,在「奉天之難」後,唐德宗以神策軍為主要力量,將其分為左、右神策軍,並大力扶持神策軍。史載德宗一朝「其軍乃至十五萬」而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如神武軍、天威軍等禁軍,或被廢止或被併入神策軍中。自此,神策軍作為一支禁軍以及野戰部隊走上了頂峰。

02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歷史上神策軍於憲宗朝走上頂峰後,便開始逐漸走下坡路,而隨著神策軍一同快速滑落的則是整個大唐王朝。這是因為,唐德宗李适於貞元年間大力扶持神策軍的同時,還使宦官勢力得以掌典神策軍。史載,唐德宗「帝既以禁衛假宦官,又以此寵之」換言之,唐德宗為神策軍設立護軍中尉,並命宦官擔任如此要職,從而使當時的宦官完全掌握兵權。自此神策軍成為了宦官攪動朝局的重要籌碼,而這也就為李唐皇室以及神策軍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如歷史上發生於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實際上就屬於宦官與神策軍結合的產物。同時,神策軍自憲宗之後,戰鬥力便也開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這是因為,唐朝從始至終都給予了神策軍以優厚的待遇,並且憲宗之後的神策軍近乎鮮有征戰。這就使得神策軍內部開始發生質變,大量的富族子弟以吃餉銀的方式入神策軍。

根據史料的記載,黃巢起義時的禁軍「皆長安富族,世籍兩軍,豐給厚賜,高車大馬,以事權豪,自少迄長,不知戰陣。」可見,隨著時間的流逝,神策軍實際上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以至於,神策軍在「黃巢起義」中徹底潰敗。雖然到了唐昭宗時期,神策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這卻只是神策軍的迴光返照。公元903年朱溫入長安後不久,旋即便廢除了神策軍,自此這支興起於「安史之亂」後的禁軍,徹底地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歷史上的神策軍興於萬眾矚目的危難之時,而其衰敗的過程在晚唐歷史中卻又顯得悄無聲息。因為,在神策軍被廢止的四年後,唐王朝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而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便能發現,神策軍的興盛與唐朝的衰敗是完全重合的。在「奉天之難」時,神策軍逆轉乾坤,使唐朝得以在亂局之中穩定下來。而到了「黃巢起義」之時,神策軍則難以重現過往的輝煌,其結果則是黃巢起義軍得以開進入長安,而唐王朝自這之後也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神策軍的興衰榮辱所見證的是中晚唐時期一百多年的衰敗歷史。以至於,其對唐朝的衰敗還起到了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讀通鑑論》、《新唐書·志第四十·兵》、《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黃巢》】

相關焦點

  • 從《慶餘年》中的紅甲騎士,談談唐朝的北衙禁軍
    劇中的紅甲騎士,他們身披紅甲,腳踏駿馬,儼然是一支訓練有素,戰力驚人的軍隊。紅甲騎士雖出場不多,但每一次都令人震撼,就連鑑查院(監察院)一處的朱格,也不得不避其鋒芒。 紅甲騎士歸慶帝所有,負責保護皇帝安全,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在物阜民豐的唐朝,是否也有這樣一支所向披靡,僅供皇帝所有的軍隊呢?
  • 神策軍為振興皇權而走向強大,最後卻反噬皇權,毀滅了唐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著名的宦官專權時期,即東漢中後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中後期。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專權,以宦官能決定誰是皇帝而著稱。那麼,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有這麼大的膽量,敢把皇帝玩弄於股掌間呢?這就要從一支軍隊說起了。
  • 為什麼唐朝的太監敢殺皇帝?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唐朝的太監敢殺皇帝呢?神策軍興起背景:內憂外患與皇權衰微唐朝的宦官集團不得不提神策軍。安史之亂爆發後,最初作為大唐隴右邊軍之一神策軍應詔赴難,正式成為了大唐的禁軍。(監軍魚朝恩)766年,因二次護駕有功,有些神策軍開始被派到要鎮擔任鎮撫地方的官員,由此地位大大提升。唐代宗時,並不是只有神策軍,但因魚朝恩所控制的神策軍戰鬥力強,又是親信部隊,所有各方面都是遠遠高於其他禁軍之上。
  • 唐朝最強禁軍竟然是.......
    原為西北的一支戍邊部隊,唐玄宗時哥舒翰擊敗吐蕃,在天寶十三載(754年)置神策軍於洮州(治今甘肅臨潭)磨環川,以成如璆為軍使,統兵戍邊,防遏吐蕃。此「神策軍」為地名,系軍事據點。安史之亂起,成如璆軍將衛伯玉率千餘人赴中原參戰。也許是早有預見,也可能是無心插柳。就在神策軍成立後的一年,安祿山、史思明挑起了叛亂。剛剛建樹的神策軍受令,連忙趕赴關中。
  • 歷史上的唐德宗為何要重用宦官,並授予其禁軍的兵權?
    這中間,不同於初唐、盛唐時代的繁榮,中唐、晚唐時期的一百年多年時間裡,所呈現出的則是唐朝的一幕蕭然景象,而宦官便是這蕭然景象的始作俑者之一。根據史料的記載,唐代宦官擾亂朝綱的傾向,相較於其它朝代更為嚴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更曾指出,唐代的宦官之亂,十倍於其它的朝代。而當我們回顧史料就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實際上並非是偶然因素所導致的。
  • 唐朝大事記:一文帶你了解大唐歷史
    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廢黜兩個兒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自己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極盛而衰武則天即位,開啟了唐朝的女主政治,之後的韋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想效仿武則天,先後被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消滅,後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 安祿山僅僅造反一年就死了,為什麼平定「安史之亂」卻用了八年?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這場叛亂前後持續了八年時間,作為這場叛亂的主要人物,安祿山僅僅造反一年多的時間,便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害,可以說叛軍內部出現了問題,那麼為何唐朝面對這樣的叛軍,依舊需要八年時間才能夠最終平定「安史之亂」呢?
  • 唐朝的歷史簡介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發動晉陽兵變,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 隋唐歷史之唐朝歷史簡介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又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 安史之亂後,再無盛唐!
    「安史之亂」在中國古代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以至於,其對唐以後的中原王朝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為什麼唐朝的宦官專政可以廢立皇帝,而明朝的宦官左右不了皇帝呢
    朝廷面對的威脅不同,權力的結構就不太相同1、「安史之亂」後,唐朝面臨的威脅基本是藩鎮割據大唐盛世,在擴張的高峰期,被安史之亂的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大唐王朝開始全線收縮。唐玄宗設立的節度使制度,從安史之亂起,就開始為唐朝挖坑了。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權力過重,引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的叛軍在河南、關中將唐朝的中央軍消耗殆盡,唐王朝不得不依靠各鎮節度使的力量來平息叛亂,最終導致藩鎮節度使權力越來越重,中央王朝已經無法壓制和調度。
  • 唐代五次玄武門之變的成敗並非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
    「玄武門之變」也好似成為了一種慣例,竟在唐朝289年的歷史裡發生了五次之久。每一次都是骨肉相煎,親屬相殘;每一次都是得「玄武門者得天下」。陳寅恪也因此感嘆,大唐中央政治局局面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其實真是如此嗎?並不見得。
  • 唐朝士兵工資差距有多大?中央軍比地方高三倍,導致無法降服藩鎮
    唐朝士兵的工資到底有多高?其實很多人都很好奇,唐朝士兵的工資其實得分兩個方面來看,也就是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工資,這可完全不一樣。唐朝中央禁軍包括禁軍六軍和神策軍。禁軍六軍由唐前期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四軍以及至德二年成立的左右神武軍組成。
  •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還能存活150年?
    具體發生了什麼,大家一定都知道——那就是被安史之亂撞了腰,傷了腎安史之亂簡單來說就是:唐玄宗帶著妹子楊玉環去泡溫泉被安祿山搶了衣服還一通打安史之亂持續7年零2個月之後唐王朝存活了150年左右安史之亂發生後,隨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
  • 黃巢起義之際,昔日英勇的神策軍,究竟為何落荒而逃?
    一提到禁軍,相信不少小夥伴的腦袋裡都會浮現出一幅英勇壯烈、激情高昂、身著盔甲的將士的畫面。歷史上也有一支禁軍曾英勇無敵,忠心耿耿的保護著大唐王朝,它就是由大唐名將哥舒翰創建的神策軍。朝廷想要派遣英勇無敵的神策軍前去抗爭,但誰能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神策軍被嚇的屁滾尿流,絲毫沒有曾經的氣概。
  • 唐朝衰敗,楊玉環應該負什麼責任?她把一個人介紹給了唐玄宗
    「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唐朝之所以從盛到衰,都是因為唐玄宗娶了楊玉環,和楊玉環整天花天酒地。那麼,「安史之亂」的爆發,和唐朝走向由盛到衰,是不是楊玉環造成的呢?楊玉環在唐朝衰敗過程中,應該負什麼責任呢?
  • 雖平定安史之亂,唐朝卻只能吞下苦果,面對另一大禍患
    唐玄宗天寶年間發生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迅速由盛及衰,並進入唐朝歷史上相對昏暗的時期,唐朝皇帝開始失去對全國的管理權。安史之亂共持續八年,雖然沒能動搖唐朝的根本,但因為唐朝沒有順勢解決存在的割據問題,唐朝開始長期存在藩鎮,直到最終滅亡。
  • 身兼四鎮節度使、能夠阻止「安史之亂」的中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安史之亂:盛世大唐的終結天寶末年爆發的「安史之亂」徹底將唐帝國從巔峰拉下神壇,作為唐代盛衰轉折點,其起禍緣由歷來眾說紛紜。追究這場浩劫爆發原因之時,人們也會考慮是否能夠徹底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往嚴重方面來說,王忠嗣因複雜的東宮背景而被玄宗強硬拋棄間接促使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平叛時間帥才的缺乏也是「安史之亂」久剿未平的部分原因。
  • 平定「安史之亂」的兩個唐朝著名將領分別是誰?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