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失敗被殺,數十名姬妾被俘,她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2021-03-05 歷史亂談

黃巢身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為了推翻昏庸的帝王統治,為民不聊生的黎民百姓謀生路開始了起義,但好景不長,黃巢的起義終以失敗告終。

可黃巢此次的起義雖動搖了晚唐權勢,但由於起義軍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系統堅強的領導,加之缺乏身為農民起義者經濟基礎並不牢固,在起義後一眾擁護者也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者。最終兵敗,黃巢慷慨赴死,起義也宣告失敗。那麼大家或許想知道,黃巢死後,他的妻兒和數千名姬妾的結局如何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後賦菊》 黃巢。

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大名鼎鼎的唐末農民起義黃巾軍的領袖黃巢。詩中將長安城隨處可見的菊花比喻成廣大被壓迫的人民,將百花比作腐朽封建的當庭政府。

黃巢出身富庶家庭,自幼天資聰慧,善於騎射、少有詩才,所以他心懷抱負決心往後一定要有一番作為。但當他成年後卻屢試不第,這對於黃巢可謂是重重一擊。

這首《不第後賦菊》便是作於黃巢落第之後,他隻身一人來到長安城參加科舉,結果卻又一次失敗了。滿腔熱血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名落孫山,走在長安街頭,看到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們走投無路叫苦連天。

躊躇滿志卻又無處發揮的黃巢見到此情此景更是憤憤不平,於是,他滿懷憤恨地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以此控訴朝廷不作為,官官相護迫害百姓的現實。

曇花一現的意氣風發

此後,黃巢便毅然離開了長安,回到老家繼承家業。時隔一年,全國突發澇災和旱災,作物收成減半甚至顆粒無收。但各州縣卻不報災情,租稅照舊,致使無數百姓成為難民。

黃巢也是受災害影響的其中一人,生意蕭條加之賦稅加重,這樣的雙重壓迫導致黃巢反心漸起。於是黃巢與同族兄弟幾人,加上響應他們號召的數千餘人,揭竿而起。

經過三年的苦戰,黃巢終於攻入長安,登基稱帝,年少時的抱負終於成真,此時心中不無揚眉吐氣。可惜黃巢輝煌一時,只是曇花一現。

登基後的三年間,黃巢的部下叛變,被唐軍圍剿,不日便逃離長安城。在混戰中,黃巢的小兒子被活捉,此後生死未卜。次年的六月,走投無路的黃巢在狼虎谷慷慨赴死,揮劍自刎。在自殺前,黃巢仍舊保留著年輕時的熱血,命令外甥在自己死後將自己的首級獻給唐帝,望以此舉換得外甥的一世平安。

遭遇歹人,妻兒性命不保

而在此時黃巢嫡妻曹氏,也在黃巢身邊陪伴,外甥林言見大勢已去「懼追至並命」,又急於邀功請賞。於是在黃巢死後林言「並殺其妻子送徐州」,甚至還親手殺了黃巢的幾個心腹以表。

隨後,林言準備持黃巢等人首級欲向徐州軍閥時溥獻功,但讓他沒有料到這一番心狠手辣還沒有換來榮華富貴,在路上就遇到了沙陀博野軍,黃巢等人首級被太原博野軍搶走送給時溥,林言隨後也被殺。

時溥一時驚喜不已,黃巢夫婦的首級在手,皇帝必將重賞。順藤摸瓜,他又將黃巢的數十名姬妾捉拿關押,打算一併領賞,隨後便將林言殺害。

當年,黃巢攻入長安時,唐僖宗貪生怕死,棄城逃亡,只帶了四個皇子和幾個妃嬪便狼狽連夜出逃。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嬪多不知皇帝去向。黃巢入城稱帝後,失去主心骨的妃嬪們為保命只能向黃巢示好,更有一部分人主動以身相許,成為黃巢的姬妾。

唐僖宗奪回權勢

時溥攜帶著黃巢及其一眾家人的首級,連同數十名姬妾一併送到成都向唐僖宗邀功。幾年前唐僖宗一度被黃巢追趕得逃往四川,一路上顛沛流離毫無帝王之像,而此時自是揚眉吐氣,欣喜若狂。

為了顯示大唐皇帝的威儀,唐僖宗忘記了自己曾經狼狽逃亡的經歷,此時他親臨成都大玄樓接受進獻,站在大玄樓上親眼目睹著記恨已久的仇敵及其家人的首級被圍觀眾人羞辱。

後又怒斥辱罵那數十名姬妾,這些女子其中大部分都是朝廷內的宮女,然而她們身為唐朝的女子卻向敵人投懷送抱,越想越是憤怒。

唐僖宗怒斥道,你們都是顯貴人家的女子,出身名門望族,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惠,為什麼要跟隨一個逆賊呢?當聽到唐僖宗這一番話後,一名較為膽大的姬妾自知將要赴死,心下一橫就衝著僖宗喊道:「狂賊兇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

知道終將一死,這名姬妾面對死亡說出了世人不敢說的話,質問唐僖宗,在逆賊襲來時,國家百萬百姓,皇帝沒有堅守自己的位置而是逃亡至巴蜀,如今卻來質問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為何不去質問那些將帥呢?

面對黃巢姬妾的質問,唐僖宗瞠目結舌,沒想到這樣一個將死之人竟說出如此忤逆自己的話,更為震怒。就這樣黃巢的姬妾一個都沒能逃脫,全被唐僖宗下令斬首棄市。

一方面唐僖宗因為國家失守,洩憤於這些姬妾,另一方面也是被那位姬妾質問後不想面對現實的惱羞成怒。臨刑前,群眾都可憐這些婦女,就拿來很多酒,讓她們喝醉後再行刑以減少痛苦。

其他女孩們邊哭邊喝,有的憤恨,有的不舍,不久後在醉臥中等待受死。最後唯獨那位羞辱僖宗的姬妾一口都不願喝酒,也不哭不鬧,用自己的方式保住最後的尊嚴,她大義凜然、從容赴死的不屈精神羞辱了僖宗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死

作為唐朝歷史上最苟且的皇帝,唐僖宗不敵黃巢,就只能拿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嬌弱女子開刀,足以讓後人恥笑千年!唐僖宗的懦弱,世人看在眼裡。他不敢直面來勢洶洶的黃巾軍,唯有拿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女撒氣,甚至比不上一位弱女子的氣概。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是歷史必然,朝廷昏庸,壓榨民眾,平民起義是各地都在上演的。黃巢率領的黃巾軍可謂是給了晚唐重重一擊,雖然最終起義沒有成功,但也讓唐朝元氣大傷。

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戰爭之一。黃巢義軍利用民心所向,地形熟悉的優勢,運用避實擊虛,即打即離的戰術,實行流動作戰。

但所謂攻城容易守城難,雖然黃巢有著高超的作戰技術,但在國家管理上還是十分欠缺的,所以導致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其實在黃巢自殺時,他仍然沒有覺得自己輸了,他選擇自殺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想要以這樣的方式換得外甥的平安,他始終認為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並且一直在這樣做著。

黃巢的妻子從他經商到起義,一直不離不棄榮辱與共,最終被急於邀功的外甥殺死,令人不禁唏噓不已。最令人敬佩的,便是黃巢的那一眾姬妾,這些女子出生名門,知書達理。

在面對一個為了百姓利益揭竿而起的「逆賊」與一個遇到危險便棄城逃亡的窩囊皇帝之間,她們選擇了前者。

在皇帝奪回權勢時,她們也沒有因為危及性命而向皇帝求饒,便是看清世態炎涼,深知即使今日不死,來日在如此昏君的統治下她們也難逃一死。如此還不如死得有骨氣一些!

相關焦點

  • 黃巢被殺後,幾十名妻妾被俘虜,皇帝處置的方式讓後人恥笑
    公元874年,黃巢的"同事"王仙芝在濮陽起義造反,封自己為大將軍。而本來就長期持有不同政治見解的黃巢也同樣領導了這場叛亂 。他們根據當時的時事,決定利用流動戰術,逐個擊破。公元877年,王仙芝被殺。同年,黃巢帶領起義軍多次避開了唐軍的主力,在各大藩鎮之間不斷的移動,避開圍剿,並且一路上搶劫了很多錢,糧食和婦女。
  • 黃巢死後,唐僖宗怎麼處置他的幾十個姬妾?說了你可能不信
    c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爆發過很多次的農民起義,比如陳勝、吳廣的反秦,西漢的綠林、赤眉起義,其他諸多朝代也有著很多。
  • 【史學】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是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唐朝末年,天災不斷,各地都鬧起了饑荒,黃河以南的地區更加嚴重。本來就已經吃不上飯的農民,卻還要受到朝廷官吏的壓榨,於是農民紛紛發動起義。
  • 黃巢起義傳說
    你想黃巢是何等樣人,面子上怎能忍受下如此奇恥大辱?一氣之下,黃巢仰天長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歌罷,離開長安,跑回山東曹州老家。然後,便以販賣硝鹽為名,四處招聚人馬,為起兵造反做準備。
  • 今天細說黃巢,一朵盛開在草叢裡的野菊花,當官不成就造反
    「黃巢下了最後的決斷。黃巢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攻鄆州,襲沂州,威望日高。看著幾萬亂七八糟的軍隊,黃巢鬆了口氣,「再不起義,就真沒錢了,沒錢?兄弟們就是敵人了。這些人渣悍不畏死,只是沒有機會造反。」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陳勝吳廣起義,又叫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統治時期,實行暴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屯守於漁陽。誰知到達大澤鄉時遇到了大雨,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
  • 他是金榜題名的才子,為何加入黃巢起義?
    如何一石餘,只作五鬥量。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飢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皮日休《橡媼嘆》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裘甫在浙東起義。唐懿宗鹹通九年,龐勳、許佶在桂林起義。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但很快就失敗了,從此杳無音信,死因成謎。那黃巢與我們今天所提到的電影名稱,又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來介紹一下黃巢其人。黃巢,山東人,是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出生於鹽商家庭,善於騎射,也就是說武功高強。粗通筆墨,年少時在詩歌方面還是小有才氣。唐朝末期,苛捐雜稅,橫徵暴斂,農民起義不斷,比較有名的就是王仙芝。
  • 黃巢起義之際,昔日英勇的神策軍,究竟為何落荒而逃?
    但就在黃巢起義時,這支英勇的神策軍竟然潰不成軍、落荒而逃,這究竟為何?聽到起義,小編的腦子裡想到的是兩軍氣勢洶洶頑強抵抗的場景。而這個著名的黃巢起義卻真的是顛覆了小編對兩軍交戰的場面的想像。當黃巢軍隊到達洛陽城下時,洛陽城防禦首領劉允章不僅沒有頑強抵抗,而且還直接投降了,這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
  • 黃巢做了四年皇帝,寫了三首詩,留下一個結局之謎
    公元874年,也是鹽商出身的山東鄄(juàn)城人王仙芝起義,討伐唐王朝。公元875年,早就對唐王朝不滿、心中蠢蠢欲動的黃巢與兄侄八人揭竿起義,響應王仙芝。公元877年,王黃會合。第二年,王仙芝戰死,黃巢被推為義軍首領。黃巢採用遊擊戰術,轉戰全國十多個省份,極大地削弱了唐王朝的力量。公元880年底,黃巢攻陷長安,自立皇帝位,國號「大齊」。
  • 為何朱元璋能建立明朝,而黃巢和李自成卻失敗了
    雖然都是起義,但是黃巢和朱元璋李自成還是有區別的,黃巢是主動起義,朱元璋和李自成是被迫起義。 黃巢是山東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他是一個私鹽販子,家裡很有錢,他起義是因為心中有抱負,他寫過這樣一首詩: 「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黃巢起義時殺了幾十萬人,稱帝後卻為中國除掉了危害六百年的毒瘤
    故統治者都想拔除這顆毒瘤,但都沒能徹底消滅,直到一個叫黃巢的人出現。提起黃巢,世人大都是貶低和痛罵他的,說他是個超級殺人狂,還是一個吃人的惡魔。唐朝末期,政治腐敗,官吏強迫百姓繳納租稅,服差役。關東才發生了大旱,根本沒有錢糧繳稅,老百姓走投無路,就去投靠黃巢,與朝廷對抗。乾符二年六月,黃巢和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加入農民起義的隊伍。王仙芝死後,黃巢被眾人擁立為新的領袖。
  • 唐末農民起義中的黃巢為何只是一個歷史的攪局者?
    或許您沒有聽說過這首詩,但它的作者一定聽說過,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造反者黃巢。他領導了唐朝歷史上最持久、最浩大的農民起義,成為了壓垮李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黃巢,深入了解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 唐朝黃巢起義攻陷廣州,下令殺光所有外國人
    黃巢起義 公元755年,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件安史之亂爆發,這場戰亂給當時的中華大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最終走投無路的百姓,發動了起義。黃巢領導的義軍便是其中一支。 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朝軍隊的實力早已大不如前,在面對這些為了生存而戰的農民起義軍的時候,竟然被打得一路潰退。公元880年,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唐僖宗南逃。
  • 黃巢:落榜,起義,盜墓,當皇帝,順便還創造了「遊擊戰」打法
    導讀:884年的七月十三日,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兵敗身死於狼虎谷。黃巢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相當傳奇,年少的他腹有詩書氣自華,然而卻仕途不順,屢次落榜。他的一首詩至今被人牢記:《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神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表面上這是在描寫菊花,實際上卻是黃巢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其凌厲的氣勢令人可以生動形象地明白當時黃巢的意氣風發。
  • 胡耀飛:關於黃巢之死的歷史書寫——從英藏敦煌S.2589號文書出發的探討
    當然,根據上引第A12條史料,林言已經斬殺黃巢「兄弟妻子」,則此處姬妾中並無其妻。[52]第二種是在時溥進獻黃巢首級時,還請其僚佐李凝古撰寫了露布。此事載於《唐摭言》: 「李凝古,執(給)事中損之子,衝幼聰敏絕倫,工為燕許體文。中和中,從彭門時溥,溥令制露布進黃巢首級。凝古辭學精敏,義理該通,凡數千言,冠絕一時,天下仰風。」
  • 歷史上的「黃巢起義」,究竟都為唐朝帶來了哪些災難性後果?
    可見,「黃巢起義」的爆發,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而在其結束之後,所導致的災難性後果,最終也使得唐王朝走到了國祚的盡頭。歷史上「黃巢起義」的結束是在公元884年,而唐朝的滅亡則是在起義結束的二十年後。而這二十年的時間,則屬於唐朝滅亡的一個關鍵歷史節點。
  • 這位南宋名將威名赫赫,卻生性殘忍,死時還要讓姬妾陪葬
    府兵聽後先是前後觀望,發現無人後才答到:我家大人妻妾成群,皆是一流舞姬,可大人的脾氣不好,她們稍一不慎就會被杖殺……。 李叔永聽後嚇出了一身冷汗,士兵隨後又說:姬妾被殺後,大人會將她們的皮給剝下,將其釘在牆上風乾,隨後丟入水中。這些牆上的印記便是當時留下的。
  • 黃巢《菊花》: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黃巢的理想抱負
    吟詩作賦,評點詩文不是文人的專長,許多出身草莽的英雄一樣會寫詩、能「解詩」,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這首詩的題目在《全唐詩》中又作「不第後賦菊」,說明是黃巢科舉落第後所作,按理說科舉考試失敗,詩人的心裡應該多少會有些消沉,寫出的詩也應該帶有些落寞,然而,黃巢在這首詩裡卻一反常態,絲毫沒有表現出消沉、落寞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激昂、凌厲、決絕的聲情氣勢。讓讀者在詩中感受到了他充滿高度自信的信心。
  • 黃巢起義殺了800萬人,稱帝後卻除掉了危害中國600多年的毒瘤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是壓倒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宋江自然是心生反意,所以才會判他死刑。然而,宋江卻是不能和黃巢相提並論的,黃巢之所以如此大名鼎鼎,就是因為他所到之處伏屍百萬,血染江河。張遼威震逍遙津,小兒夜半不敢啼哭,而黃巢的大名,則讓整個唐朝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