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起義,但是黃巢和朱元璋李自成還是有區別的,黃巢是主動起義,朱元璋和李自成是被迫起義。
黃巢是山東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他是一個私鹽販子,家裡很有錢,他起義是因為心中有抱負,他寫過這樣一首詩:
「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這首詩裡,他用菊花比喻自己,在百花凋謝的時節,他要像菊花那樣,傲霜怒放,用沖天的香氣,散遍長安,暗示了他要推翻黑暗腐朽的唐王朝統治,創建自己事業的堅定決心和英勇氣概。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在銀川驛站裡當馬夫。
朱元璋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鄉一戶貧苦農民家裡。
從他們最後的成就來看,他們都建立了王朝。只是沒有守住。
黃巢在長安稱帝,國號『齊』,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可惜他們都是短暫的政權,不被後人承認。
追究其原因,他們有戰略上的失誤,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
朱元璋的成功,有著名的九字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每打下一塊地方,他就經營這塊地方,在元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在他佔領的地區,他就開始給百姓們發黃曆,按照黃曆,百姓們開始耕種,發展生產。
所以朱元璋的策略是穩紮穩打的,可能在他早期,還沒建國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思索如果治理一個國家了。
黃巢和李自成則不然,他們兩個犯了同一個錯誤,政權不穩就開始驕奢淫逸,尤其是李自成,進北京城之前和之後完全是判若兩人。
當時黃巢的處境還是比較危險的,雖然他已經稱帝,但是他所佔領的土地其實是很小的,只有關中一片區域,連洛陽這樣的重地都不在他手裡。
沒有兵員,沒有糧餉,整日驕奢淫逸,過了皇帝的癮,其他什麼都不管,由此引發了內部分裂,大將朱溫投降唐朝。所以黃巢很快又覆滅了。
李自成本來有機會的,但是他的兩個錯誤葬送了他。
其一,他縱容士兵搶奪百姓,士兵軍心渙散,以至於他再次召集軍隊的時候,有很多人都跑了。
其二:他把吳三桂逼向了多爾袞一邊。吳三桂是傾向於投降李自成的,因為都是大明的臣子,而多爾袞則非我族類。但是李自成卻抓了吳三桂的父親威脅他,他的大將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老婆,由此給我們留下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
如果黃巢在戰略上不失誤,積極擴充和鞏固自己的政權,想必不至於敗的如此之迅速。
李自成則違背了自己的初心,『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三人都算是亂世梟雄,都創造過一時的輝煌,然而結局卻大相逕庭,真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