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統帥百萬農民起義軍滅亡了明朝,可為何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2020-12-17 三刻說史

作為明末最大的梟雄,李自成其實是個悲劇英雄。在他的起義過程中,雖然說也有過失敗,但總體來說還是順利實現了起義目標,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順王朝。然而,皇位還沒熱乎幾天,他就被清軍打敗,一路向南逃,最終功虧一簣。那麼,這就讓人很不解,要知道李自成當時可以號稱統帥百萬起義軍,可謂是天下實力最雄厚的人,為何還是不能笑到最後呢?

從戰略上來說,李自成最大的敗筆就在於只顧著破壞,忽視了建設。從他的發跡圖可以看出,雖然說是在大西北揭竿而起,轉戰了大半個中國,可哪怕是連一個縣城規模的根據地都沒有。這就導致了,無論是兵源、官員隊伍以及軍餉都得不到保證。這一點,朱元璋等人就比李自成超出了好幾個檔次。而與清軍多年來經略東北地區相比,李自成也絲毫不佔優勢。所以,最後李自成率領的流民軍隊,自然不是正規八旗軍隊的對手。

另一方面,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後,對待明朝的士人階層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縱觀整個歷史,但凡是改朝換代,對待前朝的官員無非就是兩個辦法。第一個是殺無赦,徹底摧毀過去的官僚士人集團。第二個則是加以安撫,凝聚人心,表示咱們要同心協力。然而,李自成的做法是——只要錢,其他不管。而在搶錢的過程中,動用酷刑收拾明朝的官員士人,導致人心盡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逼得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六萬關寧鐵騎成為了大順王朝的最大敵人。

再者,李自成這邊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創業團隊。李自成起義多年,雖然經歷了無數戰爭,但是手下真能拿出來獨當一面的將軍幾乎沒有。劉宗敏勉強算是一個,但卻不服從李自成的管束,添了不少麻煩。這只是武將方面,在文臣謀士領域,李自成這邊更是乏善可陳。由於沒有具備戰略眼光的人輔佐,使得李自成的大順王朝更像是軍閥一樣,很難和各項制度都已經很完善的大清相提並論。

最後,在道義上李自成也輸得一塌糊塗。當時滿清入關時打出的旗號是為了給崇禎報仇,所以要和李自成死磕。而李自成則是名不正言不順,儼然就是一個造反成功的亂臣賊子而已。所以,按理說本該支持大順的老百姓、官僚士人集團瞬間觀望起來,直到李自成和滿清在山海關分出勝負了,才開始重新下注。

所以,李自成雖然推翻了大明王朝,可是自己的大順王朝卻比明朝還不如,各方面都接連失誤,傳導到軍事領域自然更是一塌糊塗。別看軍隊人數多,可是戰鬥力卻很低下,連劉宗敏這樣的將領都忙著搶男霸女,還談什麼掃滅滿清呢?

相關焦點

  • 明朝李自成起義,他為何萌生起義想法?又對當時造成什麼的影響?
    而每一個朝代的發展變遷幾乎都離不開當時的一些戰爭,暴亂,起義等。在這些的暴亂起義中,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對當時的朝代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於李自成的政策,很多農民紛紛都加入到李自成當中,李自成的隊伍不但壯大,李自成在後面的發展中,不斷帶領這些農民及軍進行許多地方的攻佔,很快他便攻下了許多的地方,最後李自成的一些部下繼續抗爭,與當時的政府,最後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 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明朝還有百萬軍隊,為何都不進京勤王?
    對於中國古代大多數大一統政權來說,常規軍隊破百萬不是什麼難事,別說是明朝這樣領土廣闊、人口充足的朝代了,就是一直被坊間稱為「弱宋」的宋代,巔峰時期軍隊達百萬規模以上也不是什麼難事。
  • 一代闖王李自成,為何會被吳三桂和多爾袞打敗?其實原因很簡單
    崇禎皇帝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慘的一位皇帝,他雖然沒有唐宗宋祖般的威武,但也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可到了他上位的時候,連年的自然災害,瘟疫爆發,滿人在北方不斷侵略,國家內部農民起義等等井噴式爆發,活生生把大明王朝拖垮了。
  • 相比於李自成和後金,明朝擁有先進武器,為何滅亡還如此迅速
    引文 縱觀明朝歷史,明朝自天啟年間天下大亂,農民起義後,短短17年間就徹底亡國,為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推翻。反觀漢唐,他們在天下大亂後,甚至在朝政為人所奪,篡位,如王莽篡位,武則天篡位之後,皆能奪回政權,甚至再次中興,開創盛世。
  • 缺少的不僅僅是格局,從李自成敗亡看農民起義失敗的必然
    從西北起事到席捲華北,以摧枯拉朽之勢在短短數年時間就一舉掀翻曾經威震世界東方的大明帝國,再到直線墜落戰敗身死,「闖王」李自成經歷了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和陳勝吳廣、綠林赤眉、黃巢等等一樣,要麼直接失敗,要麼被貴族竊取果實,還是擺脫不了農民起義無法靠自己最終成功的宿命。
  • 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推翻明朝統治,為何只當了42天皇帝就下臺了
    明朝後期,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百姓民不聊生。於是身為高迎祥部下有勇有謀的他揭竿而起,發起了農民起義。他以「均田免稅」為口號,贏得民心,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發展到百萬部隊,成為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支,他就是李自成。
  • 明朝末年,擁兵「百萬」的左良玉為何不進京勤王,建立萬世功勳?
    明朝崇禎皇帝統治後期,農民軍的領頭人物李自成帶領起義軍,很容易的就敲開了北京的城門,明朝三大陣營一時間紛紛投降。孤苦悲憤下的崇禎帝,眼看明朝到了如此地步,心灰意冷,自責不已,最後走上了上吊自盡的道路。而朝中的大臣和太監,也都猶如喪家之犬一般抱頭鼠竄,各自逃命。然而這個時候,朝廷明明還有一支英勇部隊,為何在國家存亡之際卻沒有出手相助呢?
  • 令明朝崇禎焦頭爛額的農民起義,究竟時是怎麼回事?
    這可以從崇禎元年爆發並持續到明朝滅亡的農民起義得以一見。作為直接滅亡明朝的力量,明末農民起義的情況自然就很值得一看了。本文就崇禎元年(戊辰年)到崇禎三年(庚午年)之間的農民起義做一次簡單的概述,由於農民起義與清兵掃蕩、一些天地異象同時發生,所以本文也會略微提及。
  • 同是農民起義,為何弱小的朱元璋成功了,而強大的李自成失敗了?
    同樣是農民起義,1356年的朱元璋勢力遠遠不如1644年的李自成,李自成的敵人也不見得比朱元璋的敵對勢力強大多少,為何李自成迅速敗亡而朱元璋卻成功了? 一、李自成的失敗 因為一些原因,我們常常惋惜於李自成的失敗。也有很多人往往遺憾於吳三桂的叛變,還有清軍的措手不及。
  • 為何聲勢浩大的黃巢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最後都敗於胡人騎兵之手?
    我們從史料中了解到,被農民起義軍攻下都城後,不論是唐朝殘餘的各大藩鎮力量還是明朝殘餘的關寧鐵騎、南明軍事力量,都是無力單獨抗衡農民起義軍的,最終成功鎮壓了實力強大的農民起義軍,這些中原漢人王朝的殘餘力量還是藉助了戰力強悍的外族胡人騎兵力量,即唐朝借用了李克用率領的沙陀與漠南韃靼(室韋)聯合組建的草原鐵騎重創了黃巢農民起義軍,明將吳山桂聯合了多爾袞率領的滿洲八旗鐵騎(其中包括東北原漁獵民族女真人
  •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做不到改朝換代根本排不上
    李自成雖然名義上推翻了明朝(實際上沒有),但自己並沒有摘到勝利果實。所以說它們是最大的幾次農民起義,應該是存在疑問的。個人認為最大的幾次農民起義應該是元末紅巾軍起義(按黃巢起義說法或者說朱元璋起義)和秦末農民起義(或者說劉邦沛縣起義)。元末在韓山童和劉福通領導下,爆發了紅巾軍起義,雖然起義過程中出現過挫折,而且發生了分裂,但性質仍然是農民起義。最終由原屬於韓林兒部屬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將元朝的勢力驅逐到了漠北。
  • 李自成和項羽均為失勢的英雄,但為何世人重項羽而輕李自成?
    1、秦末農民戰爭世人皆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但對秦朝的滅亡卻多半不報同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秦朝之後是偉大的漢王朝。秦末農民戰爭的烽火由陳勝吳廣所點燃,但最終的角逐卻在項羽和劉邦之間展開。2、明末農民戰爭秦朝是我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王朝,明朝是我國帝制時代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與秦朝不同,世人對明朝滅亡的惋惜之情從未消逝,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明朝之後是滿族建立的清王朝,清朝末年留給後人的是太多的屈辱。許多人願意相信:如果明朝不亡,中國絕不會如此。
  • 李自成原本是明朝公務員,為何後來卻起義反明?
    讓崇禎帝吊死在煤山上的,不是滿清,而是闖王李自成。1644年,李自成抵達居庸關,攻破平則門、彰義門和西直門。在太監王德化的引導下,李自成經承天門步入內殿。後崇禎帝自認無法面對列祖列宗,吊死在煤山之上,明朝滅亡。
  • 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真不想談判嗎?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明朝末年,由於地球處於小冰河期,在加上當時的苛政。導致很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相繼揭竿而起。其中,包括李自成。原先他是驛館的小郵差,因為丟了文件。才投靠農民起義軍。在這個過程中能力突出成為高迎祥的闖將。
  • 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為什麼進入北京後,反而被清軍擊敗
    明朝末年一個叫李自成的驛卒率領了一次席捲整個華夏大地的農民起義,讓腐朽的明朝統治轟然倒塌。在明朝萬曆到崇禎年間,整個西北、中原地區自然災害頻發,苛捐雜稅不斷,致使各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而李自成在起義時提出的「均田免賦」等口號,很快得到了各地農民義軍的信任,因此民間廣泛流傳「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口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這本書。而他所率領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百萬餘人,席捲整個西北大地並且不斷向明朝的統治中心進逼。
  • 李自成進京42天就被迫逃走,原因有四,最致命的卻是「農民眼界」
    明朝末期軍隊非常腐敗,將領層層剋扣軍餉,當李自成所在軍隊行至甘肅榆中時,士兵因被剋扣糧餉發生兵變。李自成起事後又輾轉多地,最終在高迎祥那裡開始逐步強大起來。公元1635年,眾多農民起義軍齊聚河南滎陽召開著名的「滎陽大會」,在這裡,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戰略意見,受到在場將領的一致認同,可見李自成還是有謀略的。面對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明朝不斷派出軍隊進行鎮壓,但是農民起義軍的勢力反而更大。
  • 李自成想要自己做皇帝,背叛自己的國家,卻使得滿清取代了明朝
    在中華民族幾千的歷史上,有很多的英雄,同樣的也有很多的罪人,這些罪人之中有一位,他率領農民起義,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推翻明朝的統治。李自成小時候為地主家牧羊,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時參加到其中,李自成非常的有膽識,深的當時的闖王高迎祥的喜愛,到高迎祥去世之後,李自成順利地稱為農民起義的領袖。
  •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從貧民到皇帝完美蛻變,最終命喪農民之手
    李自成是傑出的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原本是個普通農民,和其他人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正常生活。沒想到有一年突逢大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可官府並沒有因此而降低錢糧稅賦,這讓李自成等一眾農民眼看就沒有了活路,無奈之下他斬殺了官兵並逃到了西北當兵。由於小時候喜歡舞刀弄棒,在軍隊中很快就打響了名聲,還被提升為了把總。
  • 歷代農民起義都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成功的寥寥無幾?
    農民起義從秦末到清末成功的就只有兩個人,嚴格意義上來說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很多的農民起義都中途夭折或者被統治者鎮壓了,就算能夠形成不錯的發展趨勢,大多數也會慢慢衰落,那麼為什麼農民起義大多沒有成功呢,其實跟歷史的大環境有很大關係。
  • 李自成兵臨城下:答應這3個條件,我立馬退兵,崇禎:朕還是死吧
    眾所周知,李自成是一代農民起義領袖。不過,如果仔細去看一下李自成的過往,也許有人會覺得他的成分似乎不能算作「農民」,他有過多次參加邊軍的經歷,且在起義之前還曾多次殺人,最後起義也是在邊軍當中譁變,殺死了軍官。雖然他曾經確實是農民,但他的身份卻遠非一個農民可以概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