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林位於南郊區之南端,緊鄰汾河東岸。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屬劉家堡鄉管轄。全村人口4000有餘,教友2000餘人,約佔全村人口的51%。
西柳林村,從天主教清朝初年傳入以來,已有300餘年,歷來隸屬於太原教區。1932年劃分教區時,當時的太原縣,即現在的南郊劃入了榆次教區,因此西柳林村也有一斷時間隸屬於榆次教區約50餘年;1982年山西全省天主教會的教區管理地界,按國家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由於南郊區屬太原市管轄,因此西柳林村也就重新歸入了太原教區,稱為太原教區現時的一個重要堂口。
西柳林村有聖堂,始於清光緒年間,地址在今堂之西南角,面積約為200平方米。此堂於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被焚毀。1902年鳳朝瑞主教由漢口調來任太原主教以後,即指令修建西柳林村聖堂;翌年,在本堂江輔仁神父的主持和李有剛教友的設計並監督下,開始施工,歷時二年有餘,於1905年竣工,耗銀八千三百一十兩,系哥德式建築,佔地面積430平方米;堂身長八間(30.6)寬三間(14.5),另有音樂樓三間;鐘樓高27米;古裝典雅,雄偉壯麗,座南向北,巍然屹立於全村之中央;堂名「聖安多尼堂」。由於建堂時,地址不甚寬廣,也不很方正,因此以後又購買了幾個小地塊,截長補短,籌成了現時的方位。堂院內原有部分房屋,現已拆除,於最近新修了一排正房。
「文革」期間,西柳林村聖堂遭劫,1984年退還教會。經全村教友努力,重新修復,恢復了原來的面貌。
1992年8月17日拆舊蓋新工程正式啟動,新堂由張世傑教友精心設計、臺籍牛志犧神父與兄弟堂區鼎立資助、全村教友踴躍參與、由本村教友自己施工,歷時四年,一座全國聞名、雄偉壯觀、富麗堂皇的仿古聖殿終於落成;聖堂氣勢巍峨、聳立雲端,堪稱中華一絕;為西柳林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使中外賓朋讚不絕口,流連忘返;新聖堂長66米、寬24米、主鐘樓高56米;聖堂建成後,在聖堂之西,又陸續建成神父住房正小二樓一幢(上下各6間),西二樓一幢(上下各33間),作為接待室、教友活動室、各類培訓班等用;在院之東南,建有東房十餘間,作門房及它用。近來又在聖堂之東建起正小二樓一幢(上下各12間)。
西柳林村聖召倍出,在早年時曾出過一位任姓神父,上世紀五十年代,又出過一位牛志犧神父。尤其近二十年內,陸續祝聖了二十一位新神父,分別服務於不同的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