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為各位朋友分享樊楓2018年新作《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此幅作品專門描繪教堂內部羅馬柱基座,為樊楓依據2016年前往義大利米蘭採風時印象所作,現一併分享給各位朋友。歡迎文末留言互動分享心得感受。
【作品分享】
(可點擊圖片放大查閱)
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 紙本水墨 35×27cm 2018年
歐洲城市看得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聯繫。用水墨表達是充滿寫意的,和油畫不同。西方人在清代用油畫來表現他們眼裡的中國,和當時的中國畫,體現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我用東方的材料、視角來表現西方的物象,一方面是觀察他們,文化的包容性是可以用某種語言來表達更多東西的;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水墨可以走多遠,可不可以去表達過去很陌生的東西。
——樊楓
【局部圖】
【名家點評】
⊙ 樊楓的城市風景重在通過傳統性的書法用筆去抒寫建築影像,勾勒現代都市紛繁跳躍的視覺節奏,渲染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氣息。作品中城市的體塊如重疊的峰巒,漫幻的雲霧水汽如城市的呼吸吐納,洋溢出現代都市的生活生機。
——範迪安(中央美術學院 院長)
⊙ 樊楓筆下的城市之形,恰恰求在「似與不似之間」,他畫面的真與客觀的真留有距離。因為,他的形是水墨的形,是曲的、軟的、流動的,城市建築則是直的,硬的,固化的,中國人也曾有想準確表達建築的所謂界畫,但因其缺少意韻,而地位不高。以水墨之態呈都市之象,使其中的建築留有韻味,以城市之境抒城市人之胸臆, 使城市冰冷的樓房具有「山水」的情感,樊楓作品進行著有效的表達。
——吳洪亮(北京畫院美術館 館長)
✎ ✎ ✎
【延伸閱讀】
米蘭主教座堂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據稱,是世界第三大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但影響卻不及西敏寺、科隆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等規模小一些的天主教建築。
米蘭主教座堂的建造開始與1386年,歷經兩個多世紀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又稱巴洛克式。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圖文源自網絡
【相關連結】
行走在義大利古城
【近期展事】
1.樊楓作品《律動》 《新自行車王國之二》及手稿 《芝加哥街頭之一》應邀參加展覽「冬至欣綠」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23日—2018年3月31日
展覽地點:星空間當代藝術萬達御湖世家K9-S6-21
2.樊楓作品《新自行車王國之一》《新自行車王國之五》《新自行車王國之六》應邀參加「風景這邊獨好——首屆都市水墨學術邀請展(武漢)」
展覽時間:2018年3月16日—2018年4月15日
展覽地點:武漢美術館1、2號廳
掃描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樊楓藝術工作室」平臺
掃描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登陸樊楓雅昌藝術微網,查閱更多相關藝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