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60歲老人輾轉8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清晨,遼寧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裡迎來一群特別的訪客。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

「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

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13年來,楊寧見證了無數這樣的時刻,他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餘處、村屯184個,為400餘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2019年,楊寧被遼寧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評為「遼寧好人·身邊好人」,被遼寧省慈善總會評為「遼寧公益紅人」。

一封來信

調動各方力量查閱走訪,反覆推敲,最終確認109位烈士名字

今年3月,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收到一封尋親信和一本小冊子,冊子上記錄有抗美援朝烈士名字、籍貫等信息。

這些信息,楊寧收集整理了5年。

5年前,楊寧在走訪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時,聽說陵園還安葬著五六百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這些烈士都是一人一墓,當年立下的墓碑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有些已經字跡模糊。楊寧一塊一塊地查看後,發現貴州籍的烈士十分集中。

「我把墓碑上的名字和籍貫一一記錄下來,再找來陵園的原始記錄核對。」楊寧說,「當年打仗時,錦州地區有野戰醫院,大量受傷的戰士從前線運到這裡,有些因傷勢過重去世了,很多原始記錄可能都是戰士在彌留之際口述的,有的還混雜著方言,導致記錄下的文字可能是同音字,甚至是不準確的,需要反覆推敲。」

如果是遼寧地區的烈士,楊寧會馬上行動,到烈士家鄉拜訪當地民政部門或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繼續核對原籍地登記的烈士信息,再據此尋找烈士家屬。可貴州對於當時的楊寧來說,太遠了。「面對行政區域劃分的變更、不盡準確的信息、陌生的環境,我只能暫時把信息整理好,等待時機。」楊寧說。

在接到楊寧的來信後,貴州調動了全省有關部門及媒體力量,查閱文獻、調查走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確認了109位烈士的名字,找到了20位烈士的家屬。「這是我們第一次集中找到這麼多烈士的家屬,要感謝楊寧這樣的志願者。」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盧剛說。

一種堅持

為烈士尋親,僅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他就去了不下200次

楊寧退休前在臺安縣博物館工作。2007年,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他偶然走訪了多個烈士陵園,聽說許多烈士的陵墓幾十年來鮮有人來祭掃。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烈士為國家拋灑熱血,長眠他鄉卻無親人知曉。」楊寧說,從此,他萌生了幫烈士「尋親」的想法。

靠著一輛自行車,楊寧遍訪省內烈士陵園。「200公裡以內,我都騎車前往。」楊寧說,有的烈士陵園不通車,只能靠騎行,沿途還可以走訪附近的烈士陵園。路途超過200公裡的,他才坐長途客車。

尋訪往往一去數日,交通費、住宿費都要自理。13年來,楊寧去過200餘座烈士陵園,最遠曾到過廣西,為400餘位烈士找到親屬。僅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他就去了不下200次。

當問及這些年的花銷時,楊寧擺擺手說,為烈士尋親,不提錢。

楊寧把在博物館工作的經驗運用到為烈士「尋親」中,從各地縣誌以及相關資料中找尋線索。起初,主要關注並查找遼寧籍,特別是鞍山及周邊地區烈士。他將烈士信息一一編號,然後逐一核對。

「一邊是烈士的孤獨,一邊是烈屬苦苦的思念,如果能夠準確地將烈士的安葬地告知親屬,也是對他們莫大的安慰。」十幾年來,憑藉著這份責任和韌勁,楊寧一路前行。

一份情誼

每一次找到烈士家屬,楊寧都要陪同他們前往烈士陵園祭拜

一個老舊的黑色公文包,楊寧隨身不離,裡面裝滿了照片和紙質文檔。

照片有1000多張,都是楊寧拍攝的烈士墓和烈屬。每一張照片,楊寧都能講出一串故事,準確地叫出照片上烈屬的名字。幾摞紙質文檔,按陵園分類,列印著烈士的詳細信息。

楊寧說:「每一位烈士和烈屬,都像是我的親人。」每一次找到烈士家屬,楊寧都要陪同他們前往烈士陵園祭拜。

2014年,楊寧在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尋找烈士信息時,偶然看到「李繼堂」3個字,他頓住了。了解到李繼堂的籍貫是遼寧後,楊寧立刻跨越大半個長春,到市民政局檔案中查詢。幾萬人的名單,3個多小時,楊寧終於在重傷員檔案發黃的卡片上印證了他的記憶:李繼堂,遼寧臺安縣黃沙坨鎮新發村人。

他連夜坐火車往家趕,第二天一大早,在縣民政局的檔案材料裡再次確認後,他騎上自行車趕往新發村,終於在附近的侯家屯找到李繼堂的小侄女。

在烈士胡明許的墓前,侄子胡炳發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告叔信》,向他報告家中的情況:「兒輩兄弟姐妹14人,孫輩15人,重孫輩胡姓5人(義務兵一人),全家都身體健康,一切均順,放心吧!」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楊寧也會跟著感動不已。

在各地尋訪時,常有人問起,「大老遠跑來,你是烈士什麼人啊?」楊寧回答說是親人。「起初是為了方便,久而久之,就真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親人。」他說。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清晨,遼寧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裡迎來一群特別的訪客。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
  • 13年來,他為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13年來,他為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央視網消息: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
  • 三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親人,全找到了!
    26日,幫志願軍烈士尋親的消息,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經過多方努力,目前,林水實、馬世賢、丁祖喜三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已經全部找到。 林水實烈士親人被找到   「謝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犧牲的烈士!」26日晚8點多,福建漳浦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找到了林水實的親人。
  • 【清明祭英烈】河北好人張紅琢:我想幫這16位內蒙古籍烈士找到親人
    2007年,他開始幫長眠於異鄉的烈士尋親,14年間已經幫助1300多名烈士找到了親人。張紅琢告訴記者,2007年,他上網時無意間點開了「中國尋親網」,發現這家網站上公布了一份《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冊》,其中記載的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中,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無親屬認領墓地。想到家鄉的英雄們長眠在異地幾十年,卻始終沒有親人去看望,張紅琢萌生了為烈士尋親的念頭,從此便踏上了尋訪的歷程。
  • 為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你們的親人來了!
    餘發海當時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幫這些英雄找到親人,還烈士以榮譽,還英雄以尊嚴 。 從此,根據墓碑上殘缺的記載,餘發海拖著病患之軀,開始了鍥而不捨地為烈士尋親之路。13年多來,他通過公安局發函到烈士當地的公安部門進行查詢的公函不下400件;親自到烈士當地查找,行程逾萬裡;電話聯繫烈士親屬,更是無法計數。
  • 三位烈士親人都找到了!運20編號01、戰機伴飛、機場水門…最高禮遇...
    三位烈士的親人都找到了!在這批移交的志願軍烈士遺物中發現的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昨天幫這三位烈士尋親的消息也引發刷屏,網友紛紛轉發助力。 央視記者從安徽蕪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今天(27日)確定了丁祖喜烈士家庭基本信息:安徽無為市嚴橋鎮象山村人,1944年入伍,志願軍某部排長,1953年7月11日在朝鮮戰場犧牲。父親姓名丁仁松,老人已經逝世。經過相關部門查訪、核實,現已找到丁祖喜烈士的堂妹朱玉姐(原名丁玉姐),老人今年已95歲高齡。
  • 72年的思念 三代人的接力有了結果 因本報報導 烈士李賀華的親人...
    4月20日晚,對家住唐山市的李愛華老人來說註定是個不眠夜,一家三代人苦苦找尋烈士親人的安葬地終於有消息了——法庫縣秀水河子。二哥19歲參軍,20歲犧牲,李愛華老人已經不記得二哥的模樣了,但這份思念卻持續72年,從未遺忘。4月22日,當記者幫他與法庫縣秀水河子烈士陵園取得聯繫後,電話那頭的老人哽咽地道謝:「謝謝《瀋陽晚報》的幫助,讓我有機會去看二哥一眼。」
  • 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錢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 志願軍烈士丁祖喜的親人找到了
    志願軍烈士丁祖喜的親人找到了 2020-09-28 09:52:40   來源:蕪湖新聞網
  • 仙遊籍英烈傅陶鎔「找到」親人了
    今天,68歲的傅伯欣終於盼來親人安葬何處的消息。此前刊登的尋人連結一起來回顧一下▼▼▼烽火年代,無數仙遊兒女長眠他鄉,英魂難歸故裡。為緬懷先烈、告慰英靈,在第七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仙遊今報微信公眾號於9月25日頭條推送了《擴散!19歲便長眠他鄉,尋找仙遊籍烈士傅陶鎔的親人……》一文,記者隨即聯繫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公安局等多部門,助力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今日頭條發起的「為烈士尋親」公益活動,因烈士信息不全、犧牲年代久遠、行政區域調整等諸多困難,一度尋親未果。
  • 幫烈士回家,15天找到烈士的親屬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李文飛 樂衛華 練紅寧 記者 張可 裴睿)3月18日,經過南京江寧區三級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半個月的查找,終於找到了犧牲在四川的江寧籍烈士的親屬。
  • 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8日訊(記者 李立紅)「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啟動以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烈士尋親」熱線線索不斷,其中臨沂一地理信息測繪員周厚彪來電幫忙「翻譯住址」,糾正了9位烈士的地址信息。
  •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覆蓋國旗,三位志願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今天,運20接志願軍烈士回家。在這批移交的志願軍烈士遺物中發現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據此前消息,烈士馬世賢、林水實的親人已分別找到。目前丁祖喜烈士家庭基本信息也已確定:安徽蕪湖無為市嚴橋鎮人,1944年入伍,志願軍某部排長,1953年7月11日在朝鮮戰場犧牲。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三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三位志願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今天,運20接志願軍烈士回家。在這批移交的志願軍烈士遺物中發現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據此前消息,烈士馬世賢、林水實的親人已分別找到。
  • 跨省「雲接力」為烈士尋親 南京八旬老人找到犧牲70年的三哥
    3月29日,倪桂芳的兒子王盛虎將前一天珙縣烈士遷葬儀式視頻放給她看時,老人再一次淚溼衣襟。據介紹,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西南地區還有土匪殘餘作惡,時為二野軍大學員的倪進宏在1950年2月的一次剿匪中英勇犧牲。倪桂芳依稀記得三哥參軍離開家鄉時的模樣,那年自己才十多歲,從此音信全無,直至傳來哥哥犧牲的消息。
  • 烈士陳啟仁長眠務川縣烈士紀念陵園,靜待親人祭拜
    據統計,目前貴州全省共有烈士紀念設施110餘處,其中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5處,省級12處,安葬烈士超過12000名。由於烈士信息不全、犧牲年代久遠、行政區域調整等多方面的因素,許多烈士親屬至今不知親人安葬於何處。
  • 西藏獅泉河湖北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他家人知道他長眠在這裡嗎,有親人來看望過他嗎,他的父親母親是誰,他有兄弟姊妹嗎,他的後人現在怎麼樣了?           阿里獅泉河烈士陵園陳松林烈士            阿里獅泉河烈士陵園          我能也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遠處,重重雪山,更遠處,雪山重重。
  •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2020-04-01 08: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紅色文化看傳承·為英烈尋親活動啟動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