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談金庸武俠小說:看著跌份,而對方卻說和王朔不是一類人

2020-12-18 文史撰家

早在八十年代,王朔就已經成名,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壇大家。而與此同時,王朔的言語「風暴」也越刮越廣。自從多部作品面世以後,王朔的文學風格更傾向於批判。為此「痞子文學」的稱號形成,這種「痞子文學」並非作家為人的不正經,而是他作品和言語風格的「隨意性」,不拘束,甚至還帶有一種互相嘲諷的特性。在他的《我的千歲寒》一書中可以做最好的詮釋。

在商言商,不得不說王朔是希望成為商海巨賈,只是繞來繞去不得已從事寫作。這樣的不平凡的經歷,讓王朔對現實和自己的認識都比較深刻。所以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思想,自然也充滿話題,說出的話自帶流量。王朔寫作之餘,絕對是要對看不慣的現象表示看法,譬如他對八九十年代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武俠小說很不以為然,為此金庸也順勢「躺q」。

金庸小說不被王朔認可

王朔說,金庸的小說原來我是沒有看過,知道那是一個住在港寫武俠的浙江人。按照我傻傲傻傲的觀點,港臺作家的小說都是不入流的。他們有兩大門派,言情和武俠,一個濫情,一個胡扯。尤其是武俠,本來就是舊式小說,八十年代大家都在趕時髦,追前衛。有誰還穿著緬襠褲戴瓜皮小帽在街上,自己先覺著跌份。

其實這些話,不是王朔一個人的意思。著名學者袁教授認為,金庸小說寫得過于格式化和概念化,不是傳統文學的現實主義,更不是莫言那種魔幻現實主義,只是低級暢銷書。作家何滿子也和王朔持相同意見,認為金庸小說落後陳舊,與當代經濟發展和文化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

其實很多評價,金庸本人並不很在意,甚至有些中傷之言他都一筆帶過。金庸是一個相當繁忙的人,一生寫下了千百萬字的著作,另外身兼多職。倒是王朔對他的評價,讓他有點重視了。因為他認為王朔是「罵」得最厲害的一個,而且話也說得重。

王朔談大咖

從王朔的文字裡,我們也能看出,王朔要麼點評,要麼贊成。一向批評都很犀利,連文壇泰鬥魯迅沒能「倖免」。曾經王朔對魯迅是很敬重的,除了先生簡潔精煉文筆,王朔很在意魯迅的膽魄。不過作為凡胎肉體,魯迅也有被人詬病的地方,比如他沒有寫過長篇小說。這在王朔嘴裡,就成了「刀俎和魚肉」。

王朔說沒有戳長篇(戳,北京話,頂的意思,也是王朔的話巴子。)總會有些心虛的,一個作家總要戳長篇才能說得過去,不然說起來不心虛,還得有長篇頂在那,這是煉真本事,憑小聰明雕蟲小技懵不過去的。

但是據我們所知,魯迅不寫長篇也是時限所制。當代作家莫言認為魯迅的短篇足夠強大,願意拿自己所有作品換魯迅一個短篇。後世也一致認為魯迅的短篇更適合戰鬥,以筆為刃的魯迅不需長篇也能穩站文壇。

王朔和餘秋雨

不過王朔批判的事情,並非胡侃亂談,對於大家都看不慣的事情,王朔才有的放矢。只是有些時候並不在意人情或面子。當代文化學者,作家,散文家的餘秋雨就不幸被王朔批評。面對當代文化的複雜性和獨特性,很多人並不理解餘秋雨筆下的抒情文化,和苦旅文化。王朔卻不客氣,直接說;其實大家誰都是傻子,誰也不比誰明白。

當年王朔能獲得上海文學獎,我是力排眾議的主要評委。在非常艱難的時候,我容忍了王朔。那他也應該對他的同行抱以寬容之心。」這是餘秋雨在上海某「文化論壇」主講《中華文化,一種應該選擇的記憶》所說。餘秋雨對王朔的犀利顯然有些避之不及,無論孰是孰非,王朔認為是站在大家的立場,這樣名正言順,不至於自己落得「出師無名」。

文無第一,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的評價從來都是文化繁榮的常態。好在王朔的話總能擊中要害,不然這些大家不會輕易做罷。在王朔對金庸小說批駁得一無是處的時候,金庸給予了回復。

金庸回復王朔

金庸本來和王朔遠日無仇,近日無冤,能攻擊我,說明自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金庸這樣說:

我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與熱情,他們已經對我太好了,也就是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既受了這麼多幸福,偶然被別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

最後,金庸還說,他和王朔不是一類人。在記者的追問下,金庸表示,出身,家世,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經歷的不同,導致我和王朔完全不是一類人。

王朔個性

資料顯示,王朔是1958年出生,七十年代末開始寫作。屬於八九十年代崛起的中國當代純文學作家,編劇,客串演員等。在大院長大,對內地文化熟悉,退伍後,欲從商不成,寫作,再去藥店做業務,不成又下海,再不成,遂改寫作。

從事多年寫作的王朔,一向緊跟時代潮流,社會上時興什麼,王朔這樣的「先知先覺」者都會第一時間「玩一把」,隨著他的劇《編輯部的故事》開始。王朔也總是在快意的當代和日新月異的文化氛圍下,追求文化刺激。

一時間,「痞子文學」就形成了。王朔可謂是《玩的就是心跳》,對於讀金庸武俠,那種幾百年前的古人世界和虛偽的俠客精神不感冒,所以王朔認為當代人讀金庸武俠就是跌份。甚至連《天龍八部》有幾部都會說錯。「七部」?

金庸資料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時,正值軍閥混戰,青年金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成長。抗日戰爭期間考入重慶中Y政治大學外交系,內戰期間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截止七八十年代,以金庸為首的中國武俠風格小說走進內地,人盡皆知。同時也在後來打進海外市場,加之金庸對英文寫作和西方文學的熟悉,他的武俠小說頗受世界讀者喜愛。在一定程度上堪比西方經典通俗小說《哈姆雷特》。

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人送稱謂「南俠金庸」,在華人世界裡更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

如此懸殊的生命經歷,的確不是一類人。

最後,你認為王朔說的對嗎?他有什麼根據,你對王朔的言論有幾分喜歡,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王朔評金庸武俠俗氣,金庸回應了,李敖評金庸偽善,金庸沒回應
    易中天、王朔、李敖和金庸,分別對餘秋雨有以下評價:易中天:「誰把大眾當傻子,誰就是天一第一傻」王朔:「成天裝名士,一裝十幾年」李敖:「像餘秋雨,逃避現實,他有沒有能力碰到一些核心問題,而不是光遊山玩水,光寫一些遊記之類的文章?」
  • 文壇「差評王」王朔,痛批金庸魯迅餘秋雨,為何對王小波情有獨鍾
    王朔評價金庸王朔認為金庸是個糟糕的通俗小說作家,他曾把瓊瑤和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較,說一個只會寫賺別人眼淚的東西,一個只會寫打打殺殺的東西。王朔特別看不起港臺文化,說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
  • 痞子作家王朔愛懟人愛泡妞,採訪時表示:希望下輩子做一個普通人
    在剛開始讀他的作品時,大多數人都很難接受這樣的作品,都說這就是「痞子作家」。 不過在那個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代,一種不同文學作品的出現,更像是那個年代的獨特產物。他的作品也讓喜歡文學,和不懂文學的人都能夠看懂好理解。 文人之間相互批評,懟人事件好像並不稀奇,當然身為痞子作家的他自然也不會例外。
  • 王朔被低估了嗎?談魯迅:小說寫得不好,靠雜文,成不了什麼文豪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談中國作家沒幾個合格的:魯迅靠雜文不算文豪,小說寫的不好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王朔的看法!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經談過以王朔為首的「新京派」作品的文字特色,在這裡就主要說一說在娛樂圈中的影響力。就以被批評過的金庸為例,只能說在那個時代,太過跪舔港臺娛樂圈了,認為放個屁都是香的,再加上金庸的社會地位,被捧的太高,居然還當上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 懟天懟地的王朔:批魯迅罵金庸,為了情人拋妻棄子,他現狀如何?
    也有人喜歡他撒潑式的語言和誠懇的態度,王蒙說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許子東說「只看到王朔流氓語言的人,不是真蠢,就是裝蠢。」作家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關於他的爭議也有很多。還出書批金庸和魯迅,文章很長,不加贅述,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查,只說裡面的大概內容。
  • 王朔談女明星怎麼出名?另類詮釋「潛規則」的含義,讓人無法辯駁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談女明星怎麼出名?另類詮釋「潛規則」的含義,讓人無法辯駁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娛樂圈的看法!乘風破浪的姐姐近段時間,隨著黃曉明、baby、李菲兒三個人的相互撕逼,讓原本就是大熱節目的《乘風破浪的姐姐2》未播先火。
  • 記者問王朔:你還和馮小剛合作嗎?王朔回答讓人驚訝
    || 記者問王朔:你還和馮小剛合作嗎?王朔回答讓人驚訝在娛樂圈內,馮小剛幾乎是無人不知的大導演,他拍過的影視作品也很多,並且每一部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而提到馮小剛,就不得不說王朔了。許多人都知道,馮小剛之前和王朔的關係非常好,有人說,沒有王朔就沒有馮小剛的今天。
  • 白巖松:駁斥王朔「三宗罪」?文壇噴子、狗眼看世界,真是嘴炮嗎
    誠然,是王朔「嘴炮」在前,確實創下了「文壇惡評家」的威名。可是,這個應該和白巖松,本就沒什麼關係。如若白巖松想要反駁王朔的觀點,最起碼也得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非是找來幾個大佬當靠山,搞臭王朔的名聲,給拉一波仇恨,從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揮斥方遒。還是說在白巖松看來,已經有了和魯迅、茅盾幾位先生並列的資格?不然為什麼要將這兩位單獨地摘出來,總得有個目的吧!
  • 罵魯迅,批金庸的「文壇惡評家」王朔: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不僅說郭敬明是"小偷",說餘秋雨"冒頭裝大師",甚至還出書批金庸和魯迅,文章很長,今天只說說大概內容:初讀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體驗:情節重複,行文口囉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幹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時候
  • 王朔回擊李敖:我敢罵能讓他坐牢的人,他敢罵能讓我坐牢的人嗎?
    贊之者以為痛快淋漓,直擊要害,也說了很多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人以真話目之。貶之者認為,罵人顯得小家子氣,你一個大師,有失修為啊。而且,罵人又耗費精力,罵來罵去你的建樹呢?魯豫有約一期節目,問答環節,就有觀眾質疑。但是李敖大師自有辯論,說我沒建樹的,沒看過我的書,答案都在書裡。《李敖大全集》確實煌煌巨著。
  • 無知者無畏,王朔為什麼痛恨知識分子
    王朔面對知識分子的時候,總以卑賤者和被壓迫者自居,「過去,我們常說中國有三座大山。……我身上也有四座大山,還有知識分子」。王朔對知識分子嗤之以鼻,「中國的知識分子可能是現在最找不著自己位置的一群人」,王朔自己提出的口號是「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 高曉松心目中的「京圈大神」,王朔不是大院子弟中最狠的大哥
    高曉松,一個有著顯赫的家世,出眾的才華,儘管他的外貌並不是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但在他那粗狂的皮囊下,卻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靈魂,這讓人羨慕不已。正是這樣的條件,讓他有了可以和自己偶像接觸的機會。在音樂圈他最敬愛的偶像就是羅大佑和崔健,在電影圈他最欣賞的導演是張藝謀,而在文學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王朔的大粉絲」。這些讓他敬仰的人最終都無一例外地成為了他的好朋友。用高曉松的論點來說,大師向來都是成撥來,成撥走的。當一個大師時代來臨,我們肯定是以「大師輩出」來形容,這些閃亮的光一直都是星羅棋布、扎堆出現的,而並不是孤燈一盞。
  • 「流氓才子」王朔:曾罵人泡妞的北京老炮兒,從美回來後為啥性格大變
    王朔,可能真正認識這個人的不多,但和他有關的電影大家知道的肯定不少,《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等,還有一些大腕,像劉震雲,馮小剛等等,都和他關係匪淺。說起王朔這個人,有才華,曾經也是代表著一個時代,只是把他放到文學史中,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了。
  • 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是我老婆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給徐靜蕾
    王朔的一生可以說非常精彩,他當過軍人,做過醫生,經過商,最後成為了一名作家;他對金庸和齊白石等有名作家的作品,都有過批評。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就是我老婆跟女兒,但我去世之後,財產不會留給她們,而是要給徐靜蕾。」1958年,王朔出生在一個家境優越的南京家庭裡,為了能夠給王朔比較安穩的環境,於是全家舉遷到了北京生活。
  • 王朔評價自己:我是一個悔過的魔鬼,不是天使也不是聖人!
    不是大家印象之中的一頭「倔牛」 不了解王朔的人肯定會說他就是一個自大的人,寫了一些書就開始吹起了牛來。但真正了解王朔的人一定知道,其實王朔的作品非常不錯,從他的作品之中就可以讀到關於他的率真與逗趣的一面。
  • 徐靜蕾讓王朔妻離子散,為什麼王朔不恨她,還說死後錢全歸她?
    有圈裡人說,徐靜蕾還上演過一出逼宮戲,她找到王朔老婆沈佳旭,說「你看我都在你們家大搖大擺的出出入入了,你就把他讓給我吧。」沈佳旭知道王朔玩兒心重,給了他兩年時間處理這段感情。王朔認識徐靜蕾的時候,徐靜蕾正在迷戀搖滾,整天打扮得髒兮兮的。情人眼裡出西施,用王朔的話說:「我就喜歡那種搖滾果出身的,範兒正,玩兒的就是邋遢帥,不修邊幅,我特喜歡。」
  • 馮小剛、王朔請王蒙吃飯,王朔難得誇一回人,王蒙聽後卻一臉不屑
    如今86歲高齡的王蒙,依舊能讓人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活力,王蒙曾經說過:「我雖然經歷過波折,但我的生命底色是明亮的。」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界的一位老前輩,他在圈子裡非常受人尊敬。此前,馮小剛和王朔曾經請王蒙吃過一次飯,當時一起的還有劉震雲。
  • 《渴望》的原著作者王朔,喜歡「毒嘴」懟人,還曾經婚內出軌
    這個人的性格惹了很多的人,他的「毒嘴」品行在娛樂圈裡面也是很有名的,但是他的作品卻受到了許多人的熱愛,從他的作品改編的劇本,一拍就是很火的電視劇,這個人就是王朔。也許在這個年代會有許多的人不知道他是誰,可是要說起以前他說過不好評價的人,你肯定會有所了解。
  • 王朔懟侯耀華:你弟受欺負你不敢吱聲,這事兒裝糊塗以後就別混了
    由於《編輯部的故事》,侯耀華跟王朔算作有點兒情分,但王朔在娛樂界但是眾所周知的「惡意差評王」,如果是他看不順眼的,就需要懟,像餘秋雨、金庸等知名作家,都以前被王朔絕情的「抨擊」,而侯耀華也沒能逃過王朔的「惡意差評」。
  • 中國「好前任」王朔:這輩子對不起妻女,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比如他評價金庸的書:「我覺得金庸老爺子的書太庸俗,得捏著鼻子看,透著一股子擱壞了的哈喇味兒。當年,王朔還曾公開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最對不起我的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還是全歸徐靜蕾。」那麼「真性情」的王朔,為何要把財產留給徐靜蕾呢?這背後,還有一段令人難以啟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