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 辨認昆蟲的特徵

2021-02-23 蟲林野趣

走出誤區 辨認昆蟲的特徵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科普貼,通過之前蟲林野趣線下展館的展示以及幾次公益講堂的講解,我們了解到很多小朋友們對於「什麼是昆蟲?」、「昆蟲的特徵」不太了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直覺上定義為「蟲子」的生物很有可能並不屬於「昆蟲」。

那麼,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昆蟲吧。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老師曾經說過,昆蟲是一對觸角,一般有兩對翅,三對足的生物。老師會驕傲的告訴你:「昆蟲都是六隻腳的哦。「

 

 

 

海克力斯大兜蟲六隻腳就很明顯

 

 

科學意義上的昆蟲是在成蟲期具有下列綜合特徵的一類節肢動物,它們具有以下幾類特徵:

 

1. 體軀由若干環節組成  這些環節集合成頭、胸和腹3個體段。

 

2. 頭部是取食與感覺的中心  

頭部是昆蟲身體最前面的一個體段,由幾個體節組合而成,外壁堅硬,形成頭殼,頭部具有3對口器附肢和1對觸角,兩側通常有一對大的複眼,頭頂常常有一至三個小的單眼。 

 

3. 胸部是運動與支撐的中心

 胸部由3個體節組成,由前向後依次稱為前胸、中胸和後胸。每個體節都帶有一對附肢,稱為胸足,胸部是運動的中心,有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

 

4. 腹部是生殖與代謝的中心

昆蟲在腹部有著重要的器官,如管狀的心臟,梯形神經系統,胃腸系統和生殖器官, 腹部通常由9~11個體節組成,內含大部分內臟和生殖系統,腹末多數具有轉化為外生殖器的附肢。

 

5. 感覺器官  

昆蟲體型雖小,感官卻很發達。它們擁有比許多大型動物更為靈敏的感覺,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光線,聽到人耳聽不到的聲音,嗅到百米之外的同伴的氣味。

6. 眼睛

昆蟲的眼睛包括單眼和複眼,複眼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單眼有背單眼和側單眼之分。除寄生性昆蟲外,一般昆蟲都有一對複眼,頭頂上還有1到3個背單眼。

視覺的獨特性,昆蟲能看見人類和絕大多數動物都看不到的紫外線,而有些花瓣可以反射紫外線,昆蟲就能依靠這種獨特的視覺,根據紫外線的變化找到花蜜和花粉。

7. 耳朵

有些昆蟲的耳朵長得很奇怪,例如蟋蟀的耳朵就是它們每條前足膝蓋以下一塊呈鼓膜狀的隆起,能感覺其他蟋蟀求偶的聲音;飛蛾的耳朵長在腹部,可以感受到蝙蝠靠近的聲音。

8.觸角

多數昆蟲在兩隻複眼的中上方都有一對觸角,觸角是昆蟲的主要感覺器官,幫助昆蟲探明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尋找食物和配偶。有些昆蟲也經常用觸角與同伴交流信息。

9.口器

口器是昆蟲的嘴,擔負著取食的重任。因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蟲也就具有不同類型的口器,如蝗蟲的咀嚼式口器,蚊、蟬的刺吸式口器,家蠅的舐吸式口器等。

10.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變態發育

 

 

上圖是蝗蟲的外側形態(去掉一邊的翅膀)

有人問:「昆蟲沒有鼻子,它們怎麼呼吸呢?」原來昆蟲是用氣管呼吸的,它們有特殊的呼吸系統,即由氣門和氣管組成的器官系統,氣門相當於它們的「鼻孔」。

在昆蟲的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行排列整齊的圓形小孔,就是氣門。氣門與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專管過濾的毛刷和篩板,就像門柵一樣能防止其他物體的入侵。氣門內還有可開閉的小瓣,掌握著氣門的關閉。氣門與氣管相連,氣管又分支成許多微氣管,通到昆蟲身體的各個地方。昆蟲依靠腹部的一張一縮,通過氣門、氣管進行呼吸。

昆蟲能高度適應陸生環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備了該種特殊的呼吸系統。

 

我們常見的蜻蜓、蝴蝶、螳螂、蜜蜂、螞蟻通常都有以上幾個特徵,所以它們都屬於昆蟲。

看完了這些標準,我們來給小夥伴們列舉一些常見的被誤認為是昆蟲的生物:

1.蜘蛛

 


錯認指數 ★★★★★

蜘蛛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所有種的通稱。身體分頭胸部(前體)和腹部(後體)兩部分。足4對,分基節、轉節、腿節、膝節、脛節、後跗節、跗節和跗端節(上具爪)。

簡單來說,先不說蜘蛛沒翅,8條腿就已經把它從昆蟲綱踢出了,蛛形綱動物無觸角,以書鰓、書肺或氣管呼吸。通常4對足,陸生,頭部不明顯。如蜘蛛、蜱、蟎和蠍等都屬於這一類。

 

2.蠍子

 

 

錯認指數 ★★★

蠍子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是蛛形綱動物。它們典型的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螫、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同樣是有8條腿。

 

3.鼠婦:

 

 

 

錯認指數 ★★★★★

鼠婦(溼生蟲)俗稱潮蟲子、潮蟲、糰子蟲、地蝨婆、地蝨子、鞋板蟲、破鞋底(河南方言)、皮板蟲、西瓜蟲等,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潮蟲科,鼠婦屬。

 

4.蜈蚣

 

錯認指數 ★★★

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多足綱,蜈蚣目,蜈蚣科。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

 

5. 蚯蚓

 

錯認指數 ★★★★★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柱形,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

6. 蝸牛

 

錯認指數 ★★★★

蝸牛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它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

 

7. 馬陸

 


錯認指數 ★★★★★

 

重足綱動物的體節除前方3~4節及後方1~2節外。每一可見背板下由2節合併而成,所以大部分體節有2對行動足,馬陸是本綱的典型代表。

對比完了以上這些生物,當再有小夥伴指著蜘蛛和你說:「看,那裡有昆蟲!」的時候,你就可以傲嬌的和他科普啦,記住哦:「昆蟲是一對觸角,一般有兩對翅,三對足的生物。」

 

了解更多有趣的昆蟲知識,可點擊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讓我們探索大自然的世界,一起找蟲趣!

 

 

 

 

 

 

 

相關焦點

  • 小昆蟲也有大世界,孩子必讀的《昆蟲記》就選這本!
    當初,我以為《昆蟲記》只是一部科學著作,現在再看其實並不盡然。 《昆蟲記》原名為《昆蟲學回憶錄》,在書中,作者法布爾不僅詳細記載了昆蟲的種類、特徵和習性,還插入了很多自傳型的回憶,闡述了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種種感想和心得。
  • 走出英語學習的誤區
    走出英語學習的誤區1.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於高中英語學習存在嚴重的誤區!
  • 初識昆蟲(一):昆蟲的口器
    說到昆蟲,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通過課本、在田間地頭、電視網絡等途徑都看到過形形色色的昆蟲。昆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們一直在我們身邊爬行著、跳躍著、飛舞著。或許你會覺得昆蟲再熟悉不過,還需要認識嗎?鼠婦,這是昆蟲嗎?那麼,請問:蜘蛛、馬陸、蜈蚣是昆蟲嗎?
  • 《MOVE圖鑑:昆蟲》一本有溫度的昆蟲百科全書
    不如看看這本《MOVE圖鑑:昆蟲》,日本講談社的當家科普圖鑑。11大類1200多種昆蟲,完全稱得上是「捧在手裡的昆蟲博物館」。對這1200多種昆蟲的介紹,均分成「生態頁」和「標本頁」兩部分。生態頁就是以紀實攝影和文字詳解,展示昆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捕食、育兒、築巢等。標本頁使用專業標本實拍圖,細緻展示昆蟲的身體結構與特徵。每種昆蟲均有對應的習性解說和生存數據,可供仔細鑑賞、研讀。
  • 昆蟲記 你喜歡「昆蟲宴」和昆蟲館嗎?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同愛德華•薩丕爾最早提出的文化形貌論,便認為文化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然而,這個世界上確是有「昆蟲宴」的。在雲南,人們會採取油炸的方法,來烹飪昆蟲的美味。這樣做可以去除昆蟲的腥味。據說昆蟲營養豐富,還有美容強身的功效呢。昆蟲宴
  • 美數樂昆蟲總動員
    穿過夢的流雲星海傾瀉而下夜空靜謐,風清月朗大地純淨如洗,蟲兒淺吟低唱露珠在花瓣間閃爍光華仿佛施了迷人魔法夜之精靈蠢蠢欲動美數樂昆蟲總動員神秘啟幕探險夜間植物園,夜觀昆蟲家族,造訪夜行動物。手電筒、昆蟲觀察盒、捕蟲網、鑷子、放大鏡,美數樂夜間特別行動小組裝備齊全,馬上出發!夜幕籠罩下的植物園顯得愈加神秘,但是有別於白天的寧靜平和,植物園的夜晚熱鬧極了!駐足聆聽,到處有「小精靈」演奏著樂曲,時而低沉、時而婉轉、時而清麗。漫步其間,動聽旋律此起彼伏,仿佛置身童話世界。
  • 一枚創可貼的自述:走出創可貼使用誤區,這樣使用才正確
    我們創可貼使用起來確實很方便,很多家長和寶寶都很喜歡我,但是我不是萬能貼,大家要先全面了解我,再來正確使用我,千萬不要走進創可貼使用誤區啊!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使用我們創可貼的時候是存在誤區的03使用創可貼的這些誤區,大家都來看一看,以後要避免誤區一:創可貼是萬能貼,只要受傷都來貼
  • 微科普 | 為什麼不能把蜘蛛當作昆蟲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蜘蛛為什麼不是昆蟲!  一提到「蟲」字,你也許會聯想到蚯蚓、長蟲、多足蟲等。應該搞清楚:蚯蚓的身體很原始,它是不具有足的環節動物;長蟲是蛇,它是有內骨骼的爬行動物;多足蟲,如蜈蚣,它身體的一個個節處長著一對對足,屬於多足類的節肢動物(昆蟲也屬節肢動物中的一類),而不是昆蟲。有人把蜘蛛當作昆蟲,這也是不對的。其實,它是蜘蛛類的節肢動物。
  • 走出誤區才能學好馬術
    誤區一:為了鍛鍊身體來騎馬這個出發點已經錯了。須知鍛鍊身體有N多的方式,都比騎馬省心、省錢、省時間,那些希望四平八穩就能增加些心肺功能的人別來騎馬,因為騎馬是要摔的。以鍛鍊為目的騎馬的人,心裡發出的信號是「使用馬」,他的心沒有給馬,他的感覺升不到一定的層次。
  • 走出運動誤區,讓你的汗水不白流!
    運動會損害生長發育?有一種觀點,認為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不應該進行大量運動,否則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走出對運動的認識誤區,從小養成運動習慣,終身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編輯:張旭本文為《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版權所有,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在轉載時標明【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
  • 昆蟲變點心!高校學子製作昆蟲食品並義賣推廣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的部分學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街口做起了昆蟲食品義賣活動,引來不少路人駐足圍觀。據了解,這些義賣的昆蟲蛋糕和蟲漿餅乾等食品都是由學生自己親手製作,義賣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給該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用作志願服務經費。圖為義賣志願者邀請老人試吃昆蟲食品。
  • 拓福健身|走出「誤區」,愜意享「瘦」
    首先,你得走出「減肥誤區」才能尋求正確的「減肥之路」「減肥誤區」還有很多,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掉坑了,真的很難瘦!避開「減肥誤區」,找到正確的「減肥之路」,才能成就減肥大業。拓福健身以健康管理專家為定位,以健身+為理念,倡導時尚健康的運動方式,專業教練團隊為您私人定製減重計劃,讓您輕鬆享瘦!
  • 【球技課堂】帶你走出高爾夫的九大誤區
    誤區四:本•霍根(Ben Hogan)把「秘訣」帶進了墳墓。這個廣為流傳的傳聞有兩個錯誤之處。首先,霍根公開過「秘訣」,在《生活》(Life)雜誌的兩篇文章中都有提及,一篇是1954年的《本•霍根的秘訣》(Ben Hogan's Secret),另一篇是1955年的《這是我的秘訣》(This is My Secret)。
  • 蜘蛛為什麼不是昆蟲,難道是法布爾研究錯了?
    學習強國裡有一道選擇題,蜘蛛是不是昆蟲?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蜘蛛不是昆蟲呢? 蜘蛛和昆蟲屬於節肢動物中的不同分支。 我們都知道,蒼蠅、蚊子、螞蚱、螞蟻、蜜蜂、蝴蝶都是昆蟲。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身體分節,形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和一對又圓又大的複眼。胸部通常有兩對翅膀,也有一些種類只有一對翅膀,如蒼蠅、蚊子,還有翅膀完全退化的,如跳蚤、蝨子,還有象螞蟻那樣,大部分沒有翅膀,偶爾也有能長出翅膀來的種群。昆蟲都有三對足。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相信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了課文《昆蟲備忘錄》之後,都對大自然的昆蟲充滿了好奇感。他們天真的腦袋裡也許都在思考,為什麼每一個小小的昆蟲身上都有講不完的科普故事,為什麼它們身上總有許多奇妙有趣的現象?備忘錄可以採用三種形式來書寫:1、以文字的形式:敘述昆蟲的別名、身體特徵,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2、以表格的形式:畫出一個表格,詳細分為幾行幾列,分別填入昆蟲名稱、別名、身體特徵等多項內容。
  • 手工大神:他用竹子創造了一個昆蟲世界!
    利用竹子製作出 與真實大小一般比例的昆蟲雕塑, 細節絲毫畢現。 >以1:1的比例製作,惟妙惟肖, 放到草叢中恐怕連 昆蟲們自己都會搞糊塗吧!
  • 警惕青光眼的誤區丨走出誤區,擁抱光明|高眼壓症|青光眼|視神經|...
    但是對於有著「視力殺手」之稱的青光眼,絕大多數人都不怎麼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這大大影響了青光眼的治療。那麼,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有哪些誤區呢?誤區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多見·與我無關其實,青光眼就在我們身邊!
  • 要練出四兩撥千斤之功夫你首先得走出認知上的誤區
    而在筆者看來要徹底搞清「四兩撥千斤」的真實面目,首先你得走出認知上的誤區。關於「四兩撥千斤」之句最早出見於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其原文為「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因為古人著述多有斷語或隱喻,故現在不少太極拳練習者首先在理解認知上就存在誤區。誤區一:認為太極拳不需要練力只要是武術,就必須藉助力量,這是不變的技擊真理,太極拳同樣如此。不少人錯誤認為「顯非力勝」就是太極拳不需要練力了,這是可笑的常識錯誤。
  • 走出運動的6個誤區,科學運動,身材1天比1天好
    我們在日常的鍛鍊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運動誤區和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和誤區都會對我們的運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運動的進行,對運動效果產生一定的阻礙。咱們在運動的時候也經常會聽別人說「運動不出汗就不減肥」或者是「運動必須每天三十分鐘才有意義」等等,也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自己的想法,使得我們走進運動誤區。所以說,我們要走出運動的誤區,讓我們的運動變得更加科學,更加有效。
  • 樂活有道 ▏走出「看臉」誤區,成為真正的自己
    這是美國作家辛西婭·M.布利克在《外貌心理學:走出看臉的誤區》一書中,對女性外貌焦慮原因的探求。女性如何建立對自己正確的自我和身體認知的過程,如何鼓勵女性成為真正的自己,這本書裡給出了溫情的自救方式。列出你曾聽到的刻薄話。大多數有容貌羞恥的人,都曾受過外貌羞辱,尤其是在兒時或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