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善人才建設體系,技能「小將」加速壯大

2020-12-18 中國發展網

中建八局陳宇航選手獲得「管道與制暖工程」項目金牌,順利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入場券。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導年紀很輕卻實力超群,新一代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崛起點亮了「上海技能」的未來。12月14日,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海代表團在熱烈的歡迎掌聲中載譽歸來。10枚金牌、10枚銀牌、7枚銅牌和45個優勝獎,上海參賽選手奮勇拼搏、屢創佳績,展現了上海技能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上海加快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努力構建一支數量龐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同時,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評價體系、激勵機制不斷優化完善,成為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企業「大臺」助力「小將」連得佳績

一項技能要最大程度化為生產力,培養人才的主體必須是企業。1999年出生的「小將」陳宇航,經過三天、六大模塊的激烈比拼,獲得「管道與制暖工程」項目金牌,順利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入場券。回顧成才道路,他深有體會地表示:「萬裡之船,成於羅盤。能夠取得冠軍,離不開中建八局領導、同事對我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在我背後默默付出的教練團隊。」

近年來,上海市人社局積極發揮行業企業的主體作用,強化人才培養供給端,暢通人才發展路徑。依託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大企業、行業協會、工業園區,建立面向上下遊企業開放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30家,覆蓋重點產業領域,輻射帶動行業企業技能人才培養。

管道與制暖工程是世界技能大賽比賽內容之一,不僅考驗參賽者嚴謹的專業態度,還要具備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空間的立體感知力。陳宇航是中建八局一公司的一名基層員工,20歲出頭就已成長為高級技師,並連續三屆入圍該項目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隊。

在大賽準備階段,企業為助力陳宇航繼續取得佳績,給他量身打造了實訓基地,並借鑑國內外先進訓練理念,組成了專業訓練團隊,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陳宇航每天堅持科學訓練,創作大量不同的圖紙,構思新的安裝方案,日積月累不斷增強錘鍊專業能力。在比賽中,陳宇航以沉著冷靜的心態、成熟穩健的操作,連續攻克多個難題並突出重圍,最終奪得金牌。

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海市對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予以專項資助,發揮高技能人才在工藝創新、技術推廣、技能傳承上的帶動作用。目前上海市通過實施「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首席技師資助」計劃,已資助首席技師2011人,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252個,資助資金超億元。

在政策引導支持下,中建八局越發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企業整合多方資源成立「陳宇航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以點帶面推動青年人才快速進步,創造了開闊視野、展現才能、提升技能的職業發展平臺。工作室定期與各個院校開展交流,幫助技能人才發現自身短板不足,不斷改正和完善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社團「傳幫帶」,木工「結碩果」

一項技術能否保持生命力,有年輕人樂於傳承是最重要的。我國傳統木工曾創造無數飛簷鬥拱、精緻家具,榫卯工藝更成為了世博中國館「東方之冠」的構思源泉。在本次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中,年僅18歲的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學生孫巖取得了金牌。通過鼓勵院校開展技能培訓,推動校企合作「傳幫帶」,上海為熱愛傳統工藝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廣闊的成長天地。

本次大賽要求每位選手製作一個形似窗欞的木製框架,比賽分3天完成,總時間被限定在15個小時內。裁判根據國際水準,對作品的做工精細度、榫卯加工光滑度和拼接鬆緊度、圖紙還原精準度等提出了嚴格要求。比賽不僅考量技術,更考驗耐力和心理素質,極具挑戰性。在比賽過程中,孫巖充分施展平時刻苦訓練的高超技能,顯微測量屏息凝神,投影放樣毫釐不差,切割鑽孔有條不紊,組裝打磨精益求精,將每一個步驟都做得規範精準。

是什麼讓「00後」能夠排除幹擾,靜下心來鑽研這門外行看來非常枯燥的工種?「當初看到創意木工社團氛圍比較熱鬧,而且與我學的建築專業對口,所以就加入了。」孫巖表示,剛開始是興趣使然,而學校提供的培訓平臺讓他真正入門,並逐步掌握了傳統木工的精妙技藝。

近年來,上海出臺《關於開展本市職業院校育訓結合激勵計劃的指導意見》,建立職業院校績效工資與其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相掛鈎的考核機制,提升院校開展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為對木工感興趣的學生設立創意木工社團,並與業內企業合作配備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學習製作木馬、花格窗扇、傳統建築模型等作品,在社團活動中領略傳統木工的魅力。如今,這個木工社團已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國家集訓基地。此次學校參加技能大賽的選手就是從中選拔出來,其餘的木工社成員也作為人才梯隊,在課餘時間堅持參與訓練。

進入木工社團後,孫巖對精細木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經過學校和市專家教練的共同輔導,他最終脫穎而出,登上了本此大賽的最高領獎臺。談到今後的職業發展,孫巖表示:「木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他希望在畢業後開一家小木工作坊,給人們做私人定製的木工,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創新讓這項技藝發揚光大,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此外,上海正積極優化政策,張開雙臂歡迎高技能人才落戶。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嵐表示,在國家層面獎勵政策的基礎上,上海將對於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的上海優勝選手、專家團隊,給予相應配套獎勵,為非上海戶籍的獲獎選手提供優先落戶的機會;對緊缺急需的技師、高級技師則予以直接落戶。

相關焦點

  • 上海完善人才建設體系 技能「小將」加速壯大
    原標題:上海完善人才建設體系 技能「小將」加速壯大
  • 「海河工匠」建設促進天津市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海河工匠」建設促進天津市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2020-11-26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拾匠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碩果滿枝
    5年來,各級人社部門積極創新政策制度、實施重大育才工程、健全培養體系,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工程驅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駛入快車道——從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到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春潮行動」;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到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人社部門的努力下,5年間,國家層面共建設476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9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實施了多批次技師培訓項目,帶動地方同步推進省市級項目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 【地評線】南方網評:展技能人才風採,揚強國建設風帆
    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希望廣大參賽選手奮勇拼搏、爭創佳績,展現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風採。  從2020年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舉辦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經國務院批准的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有助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 李新家:完善市場體制 推動建設智能型市場體系
    當前的情況是,即使在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市場體系發育較早的廣東珠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並不完善和健全,甚至還存在嚴重缺失,制約了市場機制在促進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推動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智能型市場體系  制度、市場和技術是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的基本要素。
  • 青州: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齊魯網濰坊8月22日訊(青州電視臺  李子君)青州市加速推進養老項目建設,強化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不斷完善以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符合本地實際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在青州市東籬居康復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搭建樓層基礎,一派忙碌地的施工景象。
  • 「差0.1毫米都不行」,辦世界技能大賽將為上海帶來什麼?
    12日晚,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會見了世界技能組織主席西蒙·巴特利一行。李強說,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技能人才尤其是「上海工匠」是上海發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骨幹力量,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技能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職業技能事業的蓬勃發展。
  • 「上海交大特色」社會服務合作體系愈發完善
    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領導下,學校社會服務明確了指導思想,不斷發展完善服務工作體系,提升了服務成果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學校相關部門深入貫徹實踐「國家有戰略、地方有需求、學校有能力」發展方針,形成了面向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展現交大特色的社會服務合作體系,使「國家任務、戰略支撐和專項合作」的社會服務內容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
  •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受關注 在線技能教育助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大軍
    在產業層面,「新基建」紮實推進,以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各產業向數位化、智能化加速轉變升級,致力於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更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新發展階段對新時代從業者的技能和素養也提出了新要求。
  • 威海新增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個齊魯技能大師...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日前,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5個項目建設單位名單,威海市共有3家單位成功入選,其中,1家單位入選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獲省財政補助資金500萬元,這是繼2019年威海市實現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零」的突破之後
  • 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年收入超過不少白領,有人酸了:對本碩不公平?
    日前上海發布的企業技能人才市場工資價位顯示,2019年上海技能人才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12.79萬元,比去年全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1.50萬元的平均工資還要高出一截。但是,與之相對的則是技能人才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供不應求技能人才隊伍是支撐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發展實體經濟的基礎力量,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寶貴人力資源
  •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引發熱議 「以賽促學」推動人才培養
    在產業層面,「新基建」紮實推進,以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各產業向數位化、智能化加速轉變升級,致力於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更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新發展階段對新時代從業者的技能和素養也提出了新要求。
  • 於宏程淺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這充分表明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決勝全面小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
  •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幕!山東曬技能人才培養「成績單」
    山東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發展,大力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技工教育發展,著力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建設,積極構建有利於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堅持完善引領激勵機制。
  • 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打破閉門造車「壁壘」,開發國際人才「紅利」近日,《廣州市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會議表決通過,在科技人才方面,該《條例》提出推進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 餘姚將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高素質人才規模質量大幅提升。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型企業家、高技能人才、青年創新人才等加速集聚,人才結構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要求更加匹配,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具有區域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更加健全,人才創新素質和能力顯著提高,高素質人才引領高水平創新的局面基本形成。
  • 陸震:我國成果轉化體系有待完善 人才晉升通道尚大有可為
    陸震的工作內容始終圍繞這三個概念進行,在上海市教委高教處和人事處工作期間,他積累了研究生培養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在調至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中心後,正式接觸產學研合作的核心工作。在「科創中國·技術交易券商培育與賦能計劃」全國巡迴培訓研討班(北京站)上,他從自身工作展開,分享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發展的歷程與創新和人才在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
  • 上海市司法局關於印發《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
    上海市司法局   2020年12月2日 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2022)   律師人才隊伍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上海技能人才通過應用型職業教育登「雲」逐夢
    就讀於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的袁明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代表上海青年技能人才參加「雲計算」項目的角逐,憑藉紮實的技能水平彰顯著精彩的人生價值。據悉,「雲計算」項目是45屆世界技能大賽根據時代發展、產業進步新設立的項目之一。
  • 彭雙階:深入推進學校「五育」建設工作,全面完善學校立德樹人體系...
    ,全面完善學校立德樹人體系副校長 彭雙階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