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記者行思|25歲的時候,你在想些什麼?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郭豔慧

來源:《品讀》2020年第6期

或許因為25歲是小時候認為實現大人概念的年紀,或許因為25歲是女生開始緊張變老的年紀,又或許因為25歲是無數次出現在人生規劃裡的年紀……

25歲有很多理由變得鄭重。今天我醒來的時候,所有關於25歲的未來,都成為了此刻,我25歲了。

25歲,似乎已經不是對著天、對著風、對著人大聲宣示願望的年紀,在對著檯燈的暖黃靜坐的時候,我默默地希望,自己能夠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守護好文字這片樸素的領土。

平淡耕耘,種下生命的赤誠種子,它也許不會結果,甚至不必開花,但它會攀牢最初的根,記住自己出發時的樣子,也會擁有堅韌的枝椏,烈日急風冷雨都不能把我打垮。

25歲的時候發現,孤獨變成了中性詞。

有時感到遺憾,為著那些沒人分享的快樂和憂傷,家人變成千裡之外的寄託,輾轉漂泊的孩子早就有了報喜不報憂的成熟,朋友來來去去,紅塵作伴是真的,聚散有時也是真的,不知還在多遠以後的伴侶,自然也無從談起。

又常常感念孤獨的賞賜,當我穿過喧鬧的街道和人群,與自己相處的時候,細微的快樂也會發酵,不快樂被治癒更有百十種方式。就像原野裡的草木,在不為人知的時候悄悄長高,我也在無聊和有趣、掙扎和坦然交織的孤獨中,逐漸成為現在的樣子。

25歲更希望自己擁有的珍貴品質,是自律和包容。我當然會繼續勇敢,保持善良,追求智慧,承擔責任,也將同樣認真地,修煉自律和包容。

這份自律於日常有關健康吃飯,有關按時睡覺,有關多做運動,於遠處有關堅持,有關克制,更有關自由。

在某個瞬間忽然發現,很多不必要的煩惱,都是源於那些不解另類的平庸、總是質疑不同的傲慢、凡對立必駁斥的偏見,我相信包容的胸懷會永恆,包容配得上更大的世界,可以消化平凡和瑣碎,也賜我從容歲月和坦然人生。

25歲的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租房住。會在大包小包搬家時追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會在看到好看的家居用品時,默默勾勒自己的裝修風格。有時晚上躺在租住的房子裡也偶爾感到安慰,即使有點簡陋,這也全是自己掙來的生活:

書桌上的大小擺件都盛滿我的生活美學,把臉埋進被子裡的時候可以聞到香味,還有能看到溫柔夕陽的窗臺,和可以裝下春夏秋冬的不大衣櫥……

每每至此,便在黑暗裡默默向自食其力的自己致意,相信那些關於自己房子的美好期待,也都在我努力的路上。

25歲未及而立不惑,卻也深覺往日不可追,感慨罷蹉跎過的歲月,方知生活可以有更豐富的詮釋,又幸好,還有往後的日子。

我開始意識到,如果生命的長度是固定的,為什麼不多些不可複製的時刻?就該在煙火人間盡情探索,哪怕只是嘗試把蘋果配番茄打成果汁,或者學會一首新歌,每天都要有新的體驗,我不要把今天過成又一個昨天,要永遠都有另一個明天。

未知的風景,陌生的人們,無窮的遠方,更好的自己,讓未來都變得值得。

今天我把25歲當成告別,也當成出發,並沒有太多的話:只是過去既往不咎,只管奔向未來吧!

原標題:《寫給25歲的自己》

編輯:滕朝陽

相關焦點

  • 品讀·記者行思|森林之戀
    作者:李成來源:《品讀》2020年第10期人們對龐大無比的事物總覺得有些神秘而有幾分好奇與嚮往,比如大海與森林。對於大海,我三十歲那年第一次走近她,算是掀起她的面紗一角,親近了一下她的容顏;但對於森林,尤其是真正的大森林,我至今緣慳一面,仍然對她充滿懷想。
  • 品讀·記者行思|數九
    作者:田東江來源:《品讀》2020年第3期「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這類諺語,在民俗中叫做數九。從冬至開始起計算,將此後的81天分成9個段落,每九天為一九,第九個九天為九九。這是我國古代民間計算寒天的一種消遣方法。
  • 品讀·記者行思|呵呵·哂笑
    作者:田東江來源:《品讀》2020年第2期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一次在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說:「我只想『呵呵』兩聲。」旋即,「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公號給出了「呵呵」標準翻譯:「Hmm. How interesting.」
  • 品讀·記者行思|白洋澱的「那些花兒」
    作者:王文化來源:《品讀》2020年第8期現代詩歌曾在白洋澱邊「綻放」。近50年前,白洋澱漁村活躍著一群年輕詩人。詩人照片掛在村頭,詩句寫在村外碼頭邊牆上,詩群成了漁村一個旅遊品牌,上歲數的村民還可說起詩人習性和軼事,熟稔的語氣中偶帶調侃,仿佛念叨遠遊的兄弟……「記得河灣裡燈火聚集/記得漁船上話語親密/記得你們款待我的老酒/還記得你們講起的風暴與遭遇/當然,我還深深地記著/就在黎明到來的時候/你們升起布帆/並對我唱起一支憂傷的歌」。
  • 品讀·記者行思|人生的路上,是誰一直呼喚你?
    作者:龔後雨來源:《品讀》2020年第11期趕回家鄉的時候,母親已處於昏迷狀態。在醫院的病床前,我心痛地一聲一聲呼喚,媽,媽,媽。母親不幸罹患胃癌,確診時已經是晚期了,家人為是否給母親做手術猶豫,那時母親已經83歲了。母親說,做,我這個年齡,死也不怕了。手術後的母親面容憔悴,還沒有從麻醉中甦醒。醫生說要讓病人早點醒來,防止「睡」過去。我和哥嫂們便一聲接一聲地呼喚著母親,直到她睜開眼睛。
  • 品讀·記者行思|秘魯的吃貨情懷
    作者:崔晶茹來源:《品讀》2020年第9期南美洲國家秘魯,也許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遙遠且陌生的,其實來到這片土地,就不難發現,在利馬、庫斯科等大城市,隨處可見擁有華人面孔,卻不會說漢語的第四、五代華裔。
  • 品讀·記者行思|日本人性情的另一面
    作者:崔晶茹來源:《品讀》2020年第4期日本人給別國人的印象,往往是靦腆、內斂、含蓄甚至有些刻板。但追求快樂是陽光下萬物生而具有的本能,所以,從《源氏物語》伊始,歷經千年,不少日本學者提倡對人對物應大大方方地真情流露。這種主張,近似於我國的「性情中人」。大概緣於這個民族太過含蓄了,所以大家內心都渴望能夠將真我表達得酣暢淋漓。
  • 品讀·記者行思|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作者:徐傑來源:《品讀》2020年第6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打電話問候在濟南生活的舅舅、舅媽,他們一切都很好。聊到白衣天使們,舅舅感慨良多。他忽然說:「如果你舅媽當護士長的時候趕上這樣的疫情,她肯定會主動報名去武漢的!」「肯定的!」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在跑步當中,用比較多的時間時,你會想些什麼,你是想著怎麼跑完今天的運動量,還是想些什麼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平時跑步中腦海裡是想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安排不一樣,我跑步的時候,經常是一個人去跑。一個人跑步的時候,腦子裡總會想一些事情。我在跑步過程中,從不會想著還有多長的距離才跑完今天的目標,而是在想著其他的事情,想想最近遇到的事,思考下人生,想想怎麼去提升自己,怎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也有時會看看路上的風景。其實這樣的跑步反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不把跑步當做跑步的一種方式,反而不會覺得累就跑完了一天運動量。
  • 我跑步的時候,通常想些什麼?
    這一路的燈光都亮得恰到好處,既可以給你帶來光明,也可以給你小小的隱私感,你不仔細看,怕是認不出來我呢!想往哪跑往哪跑,想快想慢,全憑我自己知會。這是多麼美好的感覺啊!接下來,跑程結束了的時候,拉伸下身體,吹吹小風,讓自己的興奮勁快些過去,該來思考思考了。我便趁著已經走過道口,一邊往回走,一邊想事情。
  • 讀書讀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
    讀書讀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
  • 當你跑步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當你跑步的時候都在想什麼?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喜歡跑步。談起當他跑步時,他在想什麼,最後他想了整整一本書內容。那麼當你跑步的時候,你都在想些什麼?是腦洞大開,還是實力吐槽,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隻管往前衝?嘿嘿……這麼一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 品讀|你的喜歡,我會記得
    作者:潘雲貴來源:《品讀》2019年第7期第一次寫情書,是在記憶中已被荒草覆蓋的高中時代。那年,我18歲。情書的內容我已經記不清了,我唯一還記得的,是用楷體在信封上認認真真寫下的收件人的名字。青春年少時,我莫名其妙地就喜歡上了一個人。
  • 事業受挫,家庭破裂,婚姻解體任正非:真想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試著遠離浮躁和貪圖欲樂,靜下心多讀些古訓,多結交一些良師益友,多參與慈善事業,多體驗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聆聽一些正能量的聲音,學會靜心觀察、思考、沉澱。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人生是無限的,現在出發,為無限的人生做規劃,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
  • 如果有臺時光機,你想回到什麼時候,改變什麼事
    相聲演員孟鶴堂在採訪中說過一句話:「所有經歷都是你應該經歷的,你所錯過的那就是你不應該經歷。」話雖如此,但誰都難免會有那麼一段想要回去的時光。那段時光或許很美好,或許很糟糕。回到那時,無非就是想要改變些什麼、挽留人或是事。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想回到2017年,我高考那年。二零一七年,我十七歲。我所讀的高中是2015剛剛建起來的,學校人比較少,但是老師們卻十分的友好善良。如果能回到那一年,我有兩件想做的事。一是認真學習。
  • 【品讀】微信聊天中「嗯」和「嗯嗯」的區別
    關鍵就是很多時候,對方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同輩、同事、同學,甚至還是自己的下級,不禁悲從中來,有那麼一秒的失落。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嗯 」和「 嗯嗯 」背後的故事。01疊音更讓人溫暖小孩子最初會說的詞都是些什麼詞?沒錯,「媽媽」「耙耙」,基本是疊音詞。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的個人隨筆
    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樹這本《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要在跑步的時候談些什麼?過去我只知道村上春樹是日本的一位作家,每天早上四點就起來跑步,他說作為作家需要一個強鍵的體魄。我以為他跑步只是為了鍛鍊身體和養成一個好的作息時間。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他的生命當中除了寫小說之外,最重要的還有跑步,而且參加了幾十年的馬拉松。
  • 如果可以回到20歲,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說什麼,句句扎心
    如果可以回到20歲,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說什麼,句句扎心。時間都是不可逆的,如果還有機會,如果還可以回去,你會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呢。1、想到成功,想到做人上人,真的沒有比讀書更簡單更快的方法了。所以,抖音可以不刷,但是書真的不能不讀。
  • 品讀·原創|遇到挫折的時候,是什麼支撐你走下去?
    作者:草莓芭菲來源:《品讀》2020年第11期咖啡廳裡的音樂在橘黃色的燈光裡循環迴蕩,馬克的視線似乎有些飄移。忽然,他露出一個淺淺的笑容,告訴我這曲子他曾練習過很多遍。另外兩個和她們年齡相仿的男生——戴眼鏡不苟言笑的鼓手田邊,和長相老成、感覺比其他人大幾歲的物部。樂隊名稱叫「Night」,他們來自同一所高中,在學校裡的社團結識,後來又念了同一所大學。松本先生也是從那所高中畢業的,在舉辦學園祭的時候看到他們演出,便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們擔任了「Rubik’s cube」的駐場樂隊。
  • 親愛的同學,老師讀你千遍不厭倦!
    每當手裡捧著一本書的時候,總是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因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當你深入沉醉其間,又總是感覺無論如何也讀不完它。即使合上書、品一杯香茗,書中的世界還會一直縈繞在你的心中。就像的那些學生一樣,當我面對著這一張張天真而又熟悉的面孔時,總是想把學生一口氣讀完。因為,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