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豔慧
來源:《品讀》2020年第6期
或許因為25歲是小時候認為實現大人概念的年紀,或許因為25歲是女生開始緊張變老的年紀,又或許因為25歲是無數次出現在人生規劃裡的年紀……
25歲有很多理由變得鄭重。今天我醒來的時候,所有關於25歲的未來,都成為了此刻,我25歲了。
25歲,似乎已經不是對著天、對著風、對著人大聲宣示願望的年紀,在對著檯燈的暖黃靜坐的時候,我默默地希望,自己能夠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守護好文字這片樸素的領土。
平淡耕耘,種下生命的赤誠種子,它也許不會結果,甚至不必開花,但它會攀牢最初的根,記住自己出發時的樣子,也會擁有堅韌的枝椏,烈日急風冷雨都不能把我打垮。
25歲的時候發現,孤獨變成了中性詞。
有時感到遺憾,為著那些沒人分享的快樂和憂傷,家人變成千裡之外的寄託,輾轉漂泊的孩子早就有了報喜不報憂的成熟,朋友來來去去,紅塵作伴是真的,聚散有時也是真的,不知還在多遠以後的伴侶,自然也無從談起。
又常常感念孤獨的賞賜,當我穿過喧鬧的街道和人群,與自己相處的時候,細微的快樂也會發酵,不快樂被治癒更有百十種方式。就像原野裡的草木,在不為人知的時候悄悄長高,我也在無聊和有趣、掙扎和坦然交織的孤獨中,逐漸成為現在的樣子。
25歲更希望自己擁有的珍貴品質,是自律和包容。我當然會繼續勇敢,保持善良,追求智慧,承擔責任,也將同樣認真地,修煉自律和包容。
這份自律於日常有關健康吃飯,有關按時睡覺,有關多做運動,於遠處有關堅持,有關克制,更有關自由。
在某個瞬間忽然發現,很多不必要的煩惱,都是源於那些不解另類的平庸、總是質疑不同的傲慢、凡對立必駁斥的偏見,我相信包容的胸懷會永恆,包容配得上更大的世界,可以消化平凡和瑣碎,也賜我從容歲月和坦然人生。
25歲的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租房住。會在大包小包搬家時追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會在看到好看的家居用品時,默默勾勒自己的裝修風格。有時晚上躺在租住的房子裡也偶爾感到安慰,即使有點簡陋,這也全是自己掙來的生活:
書桌上的大小擺件都盛滿我的生活美學,把臉埋進被子裡的時候可以聞到香味,還有能看到溫柔夕陽的窗臺,和可以裝下春夏秋冬的不大衣櫥……
每每至此,便在黑暗裡默默向自食其力的自己致意,相信那些關於自己房子的美好期待,也都在我努力的路上。
25歲未及而立不惑,卻也深覺往日不可追,感慨罷蹉跎過的歲月,方知生活可以有更豐富的詮釋,又幸好,還有往後的日子。
我開始意識到,如果生命的長度是固定的,為什麼不多些不可複製的時刻?就該在煙火人間盡情探索,哪怕只是嘗試把蘋果配番茄打成果汁,或者學會一首新歌,每天都要有新的體驗,我不要把今天過成又一個昨天,要永遠都有另一個明天。
未知的風景,陌生的人們,無窮的遠方,更好的自己,讓未來都變得值得。
今天我把25歲當成告別,也當成出發,並沒有太多的話:只是過去既往不咎,只管奔向未來吧!
原標題:《寫給25歲的自己》
編輯:滕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