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2020-12-23 寶雞新聞網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十三五」期間,我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物法制意識,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文物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走在寶雞,隨時都可能與歷史文化「相遇」。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院、張載祠、紅光溝航天工業遺址、周公廟、龍門洞石窟、九成宮遺址公園等等,這離不開我市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和落實。「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實施文物保護項目,累計投資3.4億元,實施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秦公一號大墓保護大棚、北首嶺東崖保護工程、申新紗廠舊址建築保護修繕、張載祠古建修繕等各類文物重點項目38個。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秦公一號大墓坑壁保護修繕等一批重點項目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大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是城市發展的積極力量。在文物保護工作有序推進的同時,我市穩步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啟動周原、雍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鳳雛、召陳建築基址保護展示方案獲得審批同意,雍城遺址秦公一號大墓陪葬車馬坑保護加固工程、雍城遺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實施。雍城遺址、北首嶺遺址、寶雞申新紗廠窯洞車間舊址等3處文化遺址成功入選第一批陝西省文化遺址公園名單,寶雞申新紗廠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努力實現了保護與利用、保護與建設、保護與發展的「多贏」。

在「十三五」期間,寶雞市文物局為加快博物館建設和文物活化利用,先後建成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寶雞周原博物院、鳳縣革命紀念館、扶眉戰役紀念館、眉縣博物館等博物館、紀念館33家,初步形成了以市級博物館為主體,縣區博物館為支撐,非國有博物館、社區博物館、行業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全市國有博物館年接待觀眾400多萬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鳳縣革命紀念館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寶雞周原博物院被命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實施博物館改造提升,法門寺博物館遷建項目達成合作框架協議,秦都雍城博物館規劃設計完成招標,九成宮遺址博物館項目立項。

豐厚燦爛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寶雞的寶貴財富。「十三五」以來我市紮實開展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依託周原遺址,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集科研、教學、展覽、公眾文化普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周原國際考古基地。加強與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全力做好文化考古研究。先後組織實施了血池、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下站遺址等30餘處考古發掘項目,周原遺址、血池遺址等考古發掘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持續擴大寶雞文物對外影響力。寶雞市文物局精心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寶雞文物事業成果展》《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藝術特展》等50多個文物專題展覽。《文物裡的「中國」》入選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展覽。2020年8月至10月在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何尊」「逨盤」「逨鼎」等142件寶雞出土精品青銅器在京集中展出,線上線下觀展人數突破40 萬人次,在全國引起轟動。啟動寶雞「博物館之夜」活動,開創了全省博物館夜間常態化開放的先河。在煙臺舉辦《琢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特展,讓寶雞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不斷提升。

相關焦點

  • 寶雞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提升文物保護水平
    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 12月21日,寶雞市全面深化改革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寶雞市不斷提升遺址保護利用水平,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編制完成周原遺址鳳雛、召陳建築基址保護展示方案並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編制《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推進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 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正在統籌推進
    大眾網·海報新聞棗莊3月18日訊(記者 孟令洋)3月18日,滕州市政務公開網發布了一則名為《翟華棟到崗上遺址督導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項目建設情況》的信息。根據公開信息,滕州市高鐵新區在崗上遺址正在統籌推進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項目。
  • 【回眸十三五】昂首闊步譜寫肅南精彩篇章 ——肅南「十三五」經濟...
    在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環保督察和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區內水電站停建退出、煤礦及非煤礦山企業全部關閉退出,工業經濟持續下行的情況下,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在「十三五」末達到28.37億元,基本與「十二五」末持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2.31億元,年均增長2.3%,稅收收入年均增長5.2%;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9.5億元,年均增長12.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從「十二五」
  • 「十三五」期間煙臺交通累計完成投資419億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已累計完成投資419億元,其中鐵路完成投資104億元,公路完成投資224億元,港口完成投資66億元,機場完成投資12億元,場站完成投資13億元,基本建成支撐和服務經濟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蕪湖曬「十三五」財政「成績單」:538億元用於民生工程
    民生支出始終保持85%以上「十三五」時期,蕪湖市財政收入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2020年財政總收入完成642億元,增長3.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1億元,增長3%。五年來,蕪湖市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6.4%,稅收佔比穩定在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1%;財政收入總量位居安徽省第二。
  • 國家文物局: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 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施雨岑)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考古這個略顯高冷的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21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要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推進中國文化基因理念研究。
  • 山東93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圓滿完成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全省文物資源進一步釐清。文物考古成果豐碩,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裡,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省共有93個縣(市、區)入選,居全國第一位。
  • 中國水下考古的「十三五」足跡
    這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五年,是承上啟下的五年,是中國水下考古由第一個30年向第二個30年跨越的五年。具體來說,取得如下重要成就:「南海Ⅰ號」全面發掘。「南海I號」的發現、整體打撈和保護髮掘是我國水下考古30多年的縮影與典範。
  • 「十三五」肅南實施重點項目222項總投資167.1億元
    「十三五」肅南實施重點項目222項總投資167.1億元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張掖日報肅南報導 近日,海拔3860米的肅祁公路東山隧道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拼裝開挖臺架,目前東山隧道正以每天3至5米的速度掘進。
  • 甘肅去年完成16項重點考古發掘 科技保護促文物「解危」
    中新網蘭州1月11日電 (記者 馮志軍)記者11日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2019年甘肅以早期文明起源、東西方文化交流及周秦文化研究為重點,開展了天祝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陽關遺址、石家墓群、鎖陽城遺址等重點考古發掘項目16項,不斷豐富對中華文明與甘肅文化的考古認識。
  • 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召開, 部署2021八大重點任務
    會議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結2020年文物工作,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回顧「十三五」改革發展,謀劃「十四五」事業布局。
  • 炎帝故裡寶雞在陝西率先出臺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
    央廣網西安4月21日消息(記者雷愷 通訊員魏曉龍 趙偉康)炎帝故裡陝西省寶雞市率先在全省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文物保護管理能力明顯提高,文物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形成,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寶雞歷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彰顯
  • 「十三五」成就巡禮|累計完成投資419億元 煙臺基本建成現代綜合...
    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419億元,其中鐵路完成投資104億元,公路完成投資224億元,港口完成投資66億元,機場完成投資12億元,場站完成投資13億元,基本建成支撐和服務經濟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標國內外先進港口,加快大型專業化碼頭、深水航道和防波堤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6億元,新建深水泊位25個、千噸級陸島交通泊位15個,新建擴建航道70公裡。西港區40萬噸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30萬噸級航道投產,芝罘灣港區搬遷穩步推進,西港區、龍口南山LNG碼頭及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碼頭即將開工建設。
  • 「十三五」時期濟南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633.34億元!56人以上...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633.34億元,年均增長12.45%,建立了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中職、高等教育的財政教育投入扶持體系。具體在解決「入園難」「入學難」方面:一是聚焦三年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支持實施優質教育資源配置。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首場發布會
    2019年,全省工業園區主營收入達到18211億元,佔全省比重達81.7%,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率19%,園區已經成為全省產業發展聚集高地。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以上園區達5家,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9個。2016-2019年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97.12億元,省級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4.78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⑤」過推進「旅遊革命」2019年雲南新增...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11日,記者從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現代產業發展專題發布會上獲悉,雲南通過推進「旅遊革命」,旅遊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並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全省新增全域旅遊示範區23家,完成旅遊投資1201.9億元。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1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1日從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考古工作進一步鞏固與強化了三峽後續考古、主動考古、基建考古「三箭齊發」的總體態勢。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1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1日從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考古工作進一步鞏固與強化了三峽後續考古、主動考古、基建考古「三箭齊發」的總體態勢。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 西藏2019年開展實施近110項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獲悉,2019年西藏開展實施了近110項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一大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防護能力進一步提升,文物古蹟得到更好保護與利用。記者近日在拉薩市小昭寺看到,寺院外圍一層轉經廊道內,修復師們正在開展壁畫修復工作。
  • 我市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415萬元
    記者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促進文物保護利用,支持文化文物事業發展,我市日前獲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415萬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是中央財政為支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作、促進文物事業發展而設立的具有專門用途的補助資金,主要用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的文物維修保護、文物安防、消防等支出。12月中旬,財政部下達我市的這筆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屈家嶺遺址環境整治、屈家嶺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林場遺址整理、考古調查、勘探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