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十三五」期間,我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物法制意識,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文物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走在寶雞,隨時都可能與歷史文化「相遇」。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院、張載祠、紅光溝航天工業遺址、周公廟、龍門洞石窟、九成宮遺址公園等等,這離不開我市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和落實。「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實施文物保護項目,累計投資3.4億元,實施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秦公一號大墓保護大棚、北首嶺東崖保護工程、申新紗廠舊址建築保護修繕、張載祠古建修繕等各類文物重點項目38個。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秦公一號大墓坑壁保護修繕等一批重點項目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大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是城市發展的積極力量。在文物保護工作有序推進的同時,我市穩步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啟動周原、雍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鳳雛、召陳建築基址保護展示方案獲得審批同意,雍城遺址秦公一號大墓陪葬車馬坑保護加固工程、雍城遺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實施。雍城遺址、北首嶺遺址、寶雞申新紗廠窯洞車間舊址等3處文化遺址成功入選第一批陝西省文化遺址公園名單,寶雞申新紗廠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努力實現了保護與利用、保護與建設、保護與發展的「多贏」。
在「十三五」期間,寶雞市文物局為加快博物館建設和文物活化利用,先後建成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寶雞周原博物院、鳳縣革命紀念館、扶眉戰役紀念館、眉縣博物館等博物館、紀念館33家,初步形成了以市級博物館為主體,縣區博物館為支撐,非國有博物館、社區博物館、行業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全市國有博物館年接待觀眾400多萬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鳳縣革命紀念館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寶雞周原博物院被命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實施博物館改造提升,法門寺博物館遷建項目達成合作框架協議,秦都雍城博物館規劃設計完成招標,九成宮遺址博物館項目立項。
豐厚燦爛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寶雞的寶貴財富。「十三五」以來我市紮實開展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依託周原遺址,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集科研、教學、展覽、公眾文化普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周原國際考古基地。加強與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全力做好文化考古研究。先後組織實施了血池、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下站遺址等30餘處考古發掘項目,周原遺址、血池遺址等考古發掘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持續擴大寶雞文物對外影響力。寶雞市文物局精心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寶雞文物事業成果展》《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藝術特展》等50多個文物專題展覽。《文物裡的「中國」》入選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展覽。2020年8月至10月在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何尊」「逨盤」「逨鼎」等142件寶雞出土精品青銅器在京集中展出,線上線下觀展人數突破40 萬人次,在全國引起轟動。啟動寶雞「博物館之夜」活動,開創了全省博物館夜間常態化開放的先河。在煙臺舉辦《琢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特展,讓寶雞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