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評改】
特邀評改人:方 放(中國書協會員、北京書協理事、北京市東城區書協副主席)
方放示範作品
熊秋平 江西南昌 草書中堂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淡無人識(見),年年常(長)自清。
熊秋平作品評語:此作一氣貫之,自然流暢,線條嫻熟,結體勻淨,墨色溫潤,可窺得書者在「二王」帖學上下過一番功夫,書卷氣洋溢其間。我們細研「二王」一路的行草,不難發現,在看似妍質的表面下,潛藏著入木三分的線條內質,其密度與厚度是不容忽視的,以及在起承轉合處,由虛入實、由實入虛的線條變化。整體章法中,墨線勾勒出的留白空間,以及墨線本身乾濕濃淡變化形成的節奏,都值得學習和關注。此作品中,如「小池」「恬淡」「自清」等兩字之間的映帶線條方向雷同,「流、澗、清」三個字虛筆、實筆處交代不清。該詩名為《詠山泉》,書者落款處詩名為《小溪》,選用詩詞時需注意版本。書者在今後學習中,精研古人筆法意趣,提高線條質量,靈動不失穩健,加強大小、粗細、疏密等變化要素,期待取得更大進步。
陳振來 福建龍海 行書西嶺中堂
陳振來作品評語:此件作品取法唐楷顏體,雜以魏碑,結體緊緻,用筆生澀,線條厚拙,看出書家於書法用功多年。上下聯字數相等,平仄對仗,左右對稱,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形式感,且其意境甚妙,在大與小、遠與近的對比中將煙雲囊括於心,所以書寫時要把煙霞雲海之飄渺浩瀚融進筆意中。上下聯在對比關係上做些調整,比如加強其大小、輕重、長短、正斜、枯潤等關係,這樣會更加生動和耐人尋味。另創作狀態認真卻不失自由鬆弛,用筆生澀卻不失靈動,風格古拙卻不失飄逸。書者仍需在臨習古賢經典碑帖上下功夫,中鋒行筆,意臨時保持原碑帖的純正風貎,再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