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蘇州地區,吳門書家的書畫市場

2020-12-16 漢府古文化

唐寅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又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詩中描述了來自各地的富商巨賈操著各地的方言通宵達旦地進行巨額交易的情景,這是當時蘇州商業茂盛、貿易發達的生動寫照。

當時蘇州的商業貿易門類諸多,洋貨、皮貨、綢緞、衣飾、金玉、珠寶、參藥諸鋪、戲園、遊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可勝數。在當時,似乎有這樣一種風尚,每開一間店鋪,不僅要為它取一個吉利的名稱,而且必定請當時的書畫名家書寫店名鋪號。而且書寫者的書法成就越大、地位越高,越顯示店鋪主人的身份與眾不同。

在一些茶樓、酒肆,還懸掛著當時書法名家的作品以豐富茶酒的文化內涵,提高茶樓、酒肆的知名度,以便營得更多的利潤。因此,對於當時一般的吳門書家,有不少商人願意以高價求得他們的題字,至於祝允明、唐伯虎、文徵明、王寵等人的題字,更成為當時名店旺鋪的難得珍品。

一些富商人家由於個人的喜好或者利益的驅使,熱衷於書畫的收藏,使書畫市場形成一定規模。商人熱衷於書畫的收藏,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有出於個人的雅好,有出於免俗鬥侈,也有出於從中漁利。王世貞在《觚不觚錄》中記載:「分宜當國,而子世蕃挾以行黷,天下之金石寶貨無所不致。其後始及法書名畫,蓋以免俗且鬥侈耳。」

嚴相國嚴嵩收藏書畫有免俗鬥侈之嫌,一些富商巨賈來收藏書畫作品,藉以提高個人的文化身價,遮免銅臭世俗,競比家藏之富,是可想而知的。明末畫商吳其貞在《書畫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憶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縣,而雅俗之分,在於古玩之有無,故不惜重值爭而收入。時四方貨玩者,聞風奔至,行商於外者,搜尋而歸,因此所得甚多。」可見,為了以古玩書畫提高身價,改變商人的地位,有不少商人附庸風雅,收藏書畫古玩。

商人終究以營利為目的,收藏書畫一旦可以從中漁利,便會吸引更多的商人來參與。這些商人四處收購字畫,然後利用地區之間的市場價格差異,通過賤買貴賣營的利潤,甚至有不少商人以交易書畫贗品牟取暴利。例如,李日華《味水軒日記》中所記載的夏賈就屬於以營利為目的的書畫收藏買賣者。此外,也有不少商人對書畫具有特別的雅好,收藏書畫純粹出自對書畫的愛慕。

汪砢玉曾經這樣認為:「天地間自然之文,唯畫能寫其形而並載其理。故自舜妹嫘始,封膜繼焉。形理無窮,寫之不盡,代不乏名家也。餘自霞玩韻賞後,復整舊藏,搜新地成冊,正見畫無絕筆耳。然欲出則子美囊空,欲處則淵明瓶竭,有如昔人所云,『飢不可以當食,寒不可以當衣』者。夫亦以左圖右史,形理攸關,不難更書痴作畫痴耳。」

汪砢玉是一位受到藝術感染而熱衷於書畫收藏的典型代表。其實,像他這樣的收藏者在當時的商人中佔了一定的比例。例如,徽州休寧籍詹景鳳堪稱為海內一流的書畫鑑定家和收藏家。出身徽商的吳廷,也是一位出色的收藏家。這些商人因為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又熱愛法書名畫,所以才願意並有能力收藏一些當時吳中地區的書畫名家之作。

明代的建築及室內的家具布置,需要大量的書畫作品來裝飾。這是當時書畫作品具有市場的另外一個原因。當時的蘇州,不僅書院、會館、宗祠、戲院需要大量的書畫作品來裝飾,就是一般的居民住宅及其室內布置,也需要書畫作品來裝飾,以提高主人的文化地位。至於明代的蘇州園林,更是當時書畫家們書畫作品的聚集之地。

園林中的館、閣、亭、堂名目繁多,題寫匾額既是為其取名,又具有美化作用。例如當時蘇州的拙政園,有堂一,樓一,亭六,軒、檻、池、臺、塢、澗之屬二十有三,共三十有一。如此眾多的設施,都需要書寫匾額以命名。園林堂館中布置的書法作品一般要請文人、書法家賦詩並書寫。比如文徵明就直接參與了蘇州名園拙政園的造園活動,不僅為拙政園的「繁香塢」、「倚玉軒、「夢隱樓」、「意遠臺」、等所有三十一處園內設施創作了詩並書的作品,還題寫了不少匾名。

上述可見,由於當時吳中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無論是商業本身所需,還是商人雅好之用,或者其他布置裝飾需要,都為當時的吳門書家提供了廣闊的書畫市場。

相關焦點

  • 世風與需求:明代嘉萬時期的書畫消費
    世風影響需求,需求帶動消費,書畫消費如火如荼。書畫消費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有閒階層的文化品位。附庸風雅的官吏與商賈都因為購藏書畫而提高了自身乃至家族的文化素養。明代嘉萬時期(公元1522—1619年),即嘉靖、隆慶和萬曆時期,時間跨度近百年。這一時期既是明代經濟的空前繁榮期,也是書畫收藏家相對活躍的時期。
  • 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法
    沈周 致唐寅札明中葉的蘇州地區出現了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淳為代表的重要書家,稍後的王世貞將他們並稱「吳門四家」
  • 中國明代書畫市場——鄉土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鑑藏家的好惡
    通過研究李日華,林逸欣發現:「李日華除了對蘇州、松江兩地的畫壇提出批評之外,對於家鄉嘉興一地先賢遺老的書畫作品,他不但盡其所能地購買收藏,還寫下大量的賞鑑文章,希望籍著這些舉動,宣揚本地的書畫文化,實踐其文人士大夫品位的延續。」
  • 憶江南文化版圖中一枝獨秀的蘇州
    1470年,傑出的明代大畫家文徵明在蘇州出生。2020年,12位海上老中青優秀藝術家齊聚蘇州美術館,以他們多姿多彩的作品向文徵明致敬,以紀念這位明代蘇州大畫家550歲誕辰。  在江南的文化版圖中,蘇州曾經一枝獨秀,至明清達於頂峰,精緻而優雅。「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俗者,則隨而俗之」,上海學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武認為,其時「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非常自然地成為全國視線的焦點」,在社會經濟和人文傳統方面具有超強的輻射能力,而上海則處於「慕蘇、揚餘風」的邊緣地帶。
  • 明代金磚「蘇州造」 將參加故宮600周年紀念展
    隨著故宮博物院的封條貼上,這塊重達59公斤、有著420年歷史的"明代萬曆朝細料方磚"將運往北京。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晗 供片/蘇州臺 編輯/朱佳旻)
  • 蘇州刺繡
    以其表現手法細膩、逼真而文明,其發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江蘇全境,在我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粵繡、湘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扇袋 由於文獻和實物的限制,蘇州刺繡究竟始於何時,目前尚難以確切說明,但據劉向《說苑》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
  • 明畫家傳:《大明風華》主角朱瞻基,書畫不輸徽宗,功績堪比文景
    不只是在皇帝中書畫突出,即使在中國繪畫史佔據一席之地也實至名歸,最重要的是明宣宗是明代的明君之一,寬厚。而宋徽宗則是好書畫卻丟天下,只顧玩書畫卻不治理天下,最終釀靖康之難,這點明宣宗就甩宋徽宗幾條街。並給予高地位高待遇,在他的親力親為下,明代畫院達到隆盛,人才濟濟、群星璀璨,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備。如浙派繪畫之祖戴進、善花果翎毛的邊景昭、山水人物名手商喜,以及周文靖、謝環、李在等等,都是名重一時的畫家。他的影響之下,隨後的憲宗、孝宗也都頗能書畫,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云:「我朝宣廟、憲廟、孝廟皆善畫,宸章暉煥,蓋皆在能妙之間矣。」
  • 蘇州正社,民國流星一般的華麗社團
    翻開歷史幾乎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文人小團體,唐宋時期初露鋒芒,明代以後更是迅速發展,最著名的要屬東林黨了,各個地方的小社團更是遍地開花,復社、幾社、直言社、聽社……江南地區長期以來就是我們國家南方的經濟與文化中心,所以這裡的社團自然特別多。近代蘇州就有一群書畫界的頂級大咖們成立了一個叫做「正社書畫研究會」(簡稱「正社」)的組織,領頭的正是鼎鼎大名的畫家張大千。
  • 鑑賞|清代江浙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背後
    宋元以來,詩文酬唱和書畫題贈同為中國文人士大夫之間開展社交活動的重要載體,降及清代嘉、道年間,箑邊雕刻異軍突起,作為摺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友人間相互饋贈的流行禮品。摺扇原出日本,北宋時傳入中國,未幾即有仿製,至明代時已完全本土化。竹製摺扇的廣泛行用,成為江浙地區文人竹刻蓬勃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即便在缺少扇骨雕刻傳統的嘉定,乾隆後期也開始有精緻的箑邊竹刻製作。
  • 探訪蘇州名人故居
    歷史上,蘇州及其周邊地區就是名人輩出的地方,許多域外人物也被姑蘇水鄉的恬淡所吸引,在這裡置田購宅。於是乎,名人故居和舊居已然成為了蘇州地區的一種文化符號,他們與小橋流水相伴,與吳儂軟語相隨,既是姑蘇的地標,也是平江的風景。
  • 雅昌指數|2020年北京地區拍賣市場報告發布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聯同北京拍賣行業協會舉辦了「2020北京地區文物拍賣企業培訓會」,會上,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布了本年度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拍賣數據,回顧了疫情下北京地區市場交易的現狀。
  • 上海明代三大名園
    而今天的上海地區則形成於1958年,它是由一市管轄十縣而組成的新行政格局。由於南匯和川沙兩縣被撤銷而併入浦東新區,所以今天的上海市即上海地區,由一個上海城市省級行政,加遠郊的嘉定、寶山、崇明、青浦、松江、金山、閔行、奉賢這八個縣(區)行政而共同組成。
  • 並不簡單的明代玉器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裡。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
  • 雅昌指數 | 2020年北京地區拍賣市場報告發布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聯同北京拍賣行業協會舉辦了「2020北京地區文物拍賣企業培訓會」,會上,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布了本年度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拍賣數據,回顧了疫情下北京地區市場交易的現狀。
  •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大概是才走到山東境內吧,運河封凍,文徵明就在河裡的船上度過了一個很狼狽的冬天,直到春後開河,他才回到家鄉蘇州。《北風篇》即是他滯留在船上過冬時所寫。釋文:羈魂惻惻如羈鴻,逆旅四壁凝塵空;川途修阻歲欲窮,枯桑萬裡鳴天風。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明代絲織業的發展
    明代的棉紡業蠶桑紡絲歷來是我國紡織業的主導,明代,江南地區湧現出了一大批以絲織業著稱的城鎮。花機江南是明代絲織提花技術最為發達的地區,其中又以蘇州的花色品種、工藝水平為最。這裡出產的代表性絲織提花品種有妝花紗、妝花緞、妝花絹等等。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④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於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託上紙然後再進行書畫創作。明代還出現了綾本書畫,綾子有兩種:一種是無花素綾,應用在書畫捲軸中。另一種是有各種花紋的花綾,王鐸、傅山等人的書法軸卷中,有一些略帶一點暗花。
  • 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系明代巔峰畫作之一
    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系明代巔峰畫作之一 2020-10-10 11:49:37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 中國宋元時期書畫最貴 價格要以億元計
    從今年春拍的總體行情來看,中國書畫明顯呈現走暖趨勢。根據雅昌市場監測中心(AMMA)數據,在今年春拍成交額Top 10中,傳統書畫佔據七席。儘管目前還沒有作品創出單一作品拍賣紀錄,但傳統書畫市場的總體成交表現相較於去年秋拍已經大幅回暖50%,已經達到2011年市場回調期之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