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也是一種文化

2021-01-19 民族繪

不知何時,滑板就悄悄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各個地方的廣場不再是「廣場舞大媽」們的身影,在某一個片區有著一群群年輕人身影,他們不斷摔跤、跌倒。但是在每一個動作完成時都會尖叫、鼓掌,喜笑顏開。在各個高校也出現了一群群酷男酷女們,他們努力滑板,把滑板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滑板不是用來耍帥的

板圈有個禁忌——一旦加入就不要成為」板混「。板混在板圈最令人討厭的,他們只知道用滑板來裝酷,整天就瞎耍,不想用心學一些動作和突破自我。我想也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堅持下去。不要利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虛偽的裝飾你自己。

街頭文化很單純

在這個壓力很大的世界上生活,想要一群有共同話語的朋友是奢望。但是,在板圈你可以輕鬆找到自己的「豬朋狗友」。玩街頭文化的人,永遠是那麼的直爽,沒有虛偽的偽裝。一心只想好好玩,這也是一個解壓的活動。沒錯,加入街頭文化你就不會孤獨。

整天悶頭苦讀、工作那是多麼無趣啊。勞逸結合永遠不是虛的,找到自己喜歡的嘗試融入,何嘗不是一件美好。加油,無論你是在面臨著卑微的期末考試還是咋地,加油。

遇見美好只是一瞬間,請留意,請珍惜。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滑板文化是多元化的
    1991年蘇聯國旗從克魯姆林宮降落 宣布蘇聯正式解體 蘇維埃一夜坍塌 經濟改革失敗 但隨著審查制度的取消 也象徵著俄羅斯滑板文化崛起
  • 馬路牙子滑板文化的起源
    關於馬路牙子的滑板文化起源爭議一直很大,有些人說它來自美國東海岸、有些人則說它來自美國西海岸,但也有人說歐洲才是馬路牙子滑板文化的起源地。 馬路牙子漸漸地成為滑手們十分熱愛的滑板方式,一個平平無奇的Curb卻能夠吸引滑手在上面反覆練習數小時,大家滑累了就去買個啤酒在路邊席地而坐,聊聊動作和日常生活。 甚至以馬路牙子為主角的賽事也孕育而生,一群男人圍著一段小小的馬路牙子呲得不亦樂乎,手中還握著啤酒,這種屬於男滑手的浪漫也就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 有些滑板文化中的詞語,該更新了!
    當然,歐洲也有一些馳名美國的滑板地形是以歐洲語言命名的,比如法國巴黎的共和國廣場(République)、西班牙巴塞隆納的MACBA(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這也算是一種反向的文化對外輸出。
  • 看好滑板文化,太平鳥與義大利街頭滑板潮牌COPPOLELLA共同孵化中國...
    長期「感知」青年文化滑板是街頭潮流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近年來由於國內街頭潮流文化的大火,越來越多的本土年輕人或通過潮牌,或因其亞文化的標籤,接觸並喜歡上這項很酷的運動。相信此次太平鳥找到COPPOLELLA並決定共同孵化的背後,是由於其對青年文化的洞察。
  • 看好滑板文化!太平鳥孵化義大利街頭滑板潮牌COPPOLELLA中國業務
    近日,中國時尚集團太平鳥宣布,與義大利街頭滑板潮牌COPPOLELLA共同孵化中國業務,由此布局潮牌市場。 長期「感知」青年文化 滑板是街頭潮流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近年來由於國內街頭潮流文化的大火,越來越多的本土年輕人或通過潮牌,或因其亞文化的標籤,接觸並喜歡上這項很酷的運動。
  • 【盤問】Ryan Lay:滑板文化需要更多的批判精神
    滑板文化是一種不斷在發展的亞文化。在過去,人們常常給滑手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遊手好閒、朋克青年、小混混、潮人、運動員等等……然而這些標籤與主流滑板文化的真正含義往往相去甚遠。 如今的滑板文化比以前更多元了,更多的滑手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方向與定位,比如說 Ryan Lay 就是這樣一位滑手,他同時具備老一輩滑手和新生代滑手的特質。
  • 背後的滑板文化了解多少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好指的是鞋市場越來越興旺,潮鞋的曝光度也與日俱增,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通過球鞋去了解他們、老一輩人背後的文化與信念;不好是指對球鞋的追捧有點變味,變成部分人逐利的工具,連累了那些真正的球鞋文化愛好者或收藏者。
  • 身處文化中心的職業滑手,如何看待滑板的「潮流化」?
    Ryan Connors:在我六歲時,我一開始從事的運動是足球,那時我總會看到一些滑手在我們的球場附近滑板,有時候滑板會滑進我們的球場,也是差不多在那個時候,我開始了滑板。Zachary Kovacs:在我看來滑板鞋舒適才是最重要的,同時用於滑板的鞋子在設計上要比其他運動鞋簡約,可能這就是吸引不滑板的群體購買滑板鞋的原因之一吧。在我看來從某種程度上這是對滑板的一種支持,讓更多人看到了滑板的影響力在逐漸擴大。
  • 滑板不僅是一項極限運動 更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但無論下班多晚,高忠都會拎上他的滑板,找一個空曠的地方滑上幾圈,積累的工作壓力一掃而光。  像高忠這樣痴迷於滑板運動的年輕人,近年來越來越多,滑板不僅是他們的業餘愛好,更代表著他們的人生態度。在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滑板運動將成為一項正規的體育賽事。
  • 滑板,從街頭走向奧運
    滑手依賴品牌,而對品牌方來說,籤約滑手的實力也影響著品牌賽事的影響力和專業性,甚至成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如果你問一個資深的滑手,滑板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滑板是一種文化,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板會友」,無論走到哪裡,一個擊掌一個碰拳,滑手就可以像家人一樣。全球最大的極限運動專業品牌VANS在2009年正式進入中國。
  • 方言也是一種文化
    這就是方言了,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只不過它是官方的方言,作為中國話的官方標準,才作為了正統語言。我出生在陝北,說的方言自然是陝北方言了,這種方言,大部分人是沒有聽過的,要真正說陝北話,我想很多人是聽不懂得,你說你來過陝北,能聽懂那裡人說的話,我告訴你原因,因為中國發展太快,普通話普及太快,為了中國區域文化的交流,都說普通話是優點多多。
  • SHOX 滑板, 國產滑板的力量
    為滑手推出籤名款板面,這是SHOX對滑手的一種認同,也表明了SHOX的滑板態度。通過時間和精神之旅,充滿激情的滑板旅程,表達對滑板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SHOX隊伍年度滑板大片《時間與精神之旅:第2部》全國首映活動,聯繫了全國範圍內滑板店的友誼,也給各地滑手帶來滑板的激勵。
  • 致敬滑板文化,耐克一口氣發布6款AJ1
    大膽的配色,超前的風格,還有代言的運動員,共同和球鞋一起造就了耐克發展歷史上一次現象級的轉變,也永遠改變了球鞋文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之後, Air Jordan I 也成為了滑板領域的經典鞋款。
  • 「法式小麵包」,是Dunk之外另一種「千禧年滑板文化」的復興
    SB Dunk 仍無退潮之勢,而另一種代表千禧年間滑板文化的鞋款,則讓 Virgil 等人躍躍欲試; 厚重鞋身,複雜鞋面,輪廓巨大,被玩家調侃為「 法式小麵包 」,如此「 文藝復興 」的趨勢下,其背後文化與發展歷程,還是十分有趣的,而當下關於它的評論卻頗為兩極
  • 玩滑板的人,是怎麼看待滑板進奧運會的?
    月初,奧林匹克委員會經過投票決定,滑板、衝浪、攀巖、棒壘球和空手道五個大項正式宣布進入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其中「滑板進奧運」掀起了不少討論,畢竟跟其餘四個項目不同,滑板可能是奧運會裡面最「酷」的一項運動了。 很多人不會把滑板定義成一項運動,對年輕人來說它更像是一種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
  • DBH滑板:因為熱愛,所以用心
    2000年以後,雖然逐漸湧現了很多年輕的滑板愛好者和職業滑手,但滑板在中國仍屬於小眾運動。來自美國沿海城市的街頭,滑板文化象徵自由、個體、特立獨行、非主流,而這樣的文化背景從根源上有悖於我國長久以來相對保守、集體主義、追求主流的文化意識。沒有文化土壤,沒有精神認同感,滑板很難在中國落地發展。與此同時,滑板運動的「極限」屬性,賦予其從一誕生就似乎註定「小眾」的命運。
  • 我們爭吵不休的「球鞋文化」,只是一種營銷手段
    所以說,與其說是「球鞋文化」,不如說這是體育品牌的營銷文化,是不是更貼切?三、特別的鞋款具有的意義,算不算一種文化一些極其特別的鞋款,比如第一雙SB,喬丹上腳的第一雙Aj1,是不是具有歷史意義。是的,小編不否認,這些鞋款帶有故事,帶有文化的味道,但這更是運動和球星的故事,是他們的文化,而不是鞋。SB的橫空出世,霸佔滑板運動的裝備欄,會讓滑板運動把SB寫入到滑板文化之中,因為是這類鞋子的出現,讓滑板運動的裝備有了提升和改善。但無論耐克設計何種樣式的SB,對於這項運動來說,僅是耐克的營銷而已。
  • Essay:專訪香港三代滑手,如何看待當下本土滑板文化?
    奧運只是整個滑板文化的一部分,更值得我們在意的是文化的整體。香港的生活十分現實,談夢想、談次文化是奢侈的,滑板文化亦如是,大家只關心有市場價值的人事物。但比起十多年前及更遠的九十年代,現在香港的滑手已較能用興趣去建立生活,因為本地滑板圈子一步步形成了有組織的產業。
  • 論藝術性和滑板文化Vans足以秒殺AJ,「鞋體文化」Vans是認真的!
    堅持推動滑板文化 50 餘年,造就了 Vans 的品牌底蘊的厚度與深度。久而久之, 也讓街頭愛好者們的在潛意識中達成了一種凌駕於文化認同感之上的共鳴。這也是為什麼像 Authentic 、Old Skool 等鞋型時至今日依舊為潮流達人們所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 抗爭中進化,中國滑板30年 | 老炮兒
    踩著滑板穿越城市,人群、空氣、風景都在身後流淌,在沒有規則自在如風的感官體驗裡,使得滑板不止在美國流行,更是在世界範圍內讓世代少年為之著迷。如果用一個詞代表滑板文化,」叛逆「可能是被提到最多的一個——我行我素,不管不顧,自由自在……不拘泥任何一種固定模式,突破極限創造自我,無論是從內在還是外核上,滑板都是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