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內循環經濟對房價會造成什麼衝擊?美國現在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中美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持續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這樣造成中國的外部供應鏈斷裂。對外出口貿易有所減少,外循環經濟難以支撐國內經濟增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提出經濟以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發展模式,其實也是情非得已。
我們知道,我們中國人口眾多,一旦這個內循環運轉起來了,其實也是可以激發很大的市場活力,帶動經濟高速發展。但是內循環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中國人口以及消費能力的一個不合理狀況。目前中國有將近6億人平均月收入在1000人以下,4億多的房奴,真正有能力消費的人大概在兩個億左右,能夠實現高端消費的不到5000萬人。可以說要實現中國經濟的內循環,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尤其是十億中國人的個人消費能力,這就需要提高這10億人的收入水平。由於中國人對房子的特殊情節,國內居民對房產的資本配置,佔了70%的家庭總資產,遠高歐美發達國家。這就造成我們絕大多數居民有限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用來還房貸以及最基本的生活開銷,沒有更多的錢用在其他消費領域。而且我們國內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進一步壓縮了和制約了居民的消費能力,並引發一系列的民生問題。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刺激的手段,國內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擺脫對地房地產的依賴,地方政府也要逐漸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只有把房價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減少居民對房產過度消費,抑制投資及投機炒房行為,這樣才有利於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也能讓居民有更多的錢進行消費。
近期,有很多的人在討論經濟內循環一旦運轉起業,會不會對房價造成打壓,使得房價下跌。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在一二線城市,房產市場依然火爆,而且還處在限購、限價的高壓政策下,一旦取消限購及限價等調控措施,房價肯定還會大幅上漲。而四、五線城市,它的房價可能是會受影響會有所下跌,但是跌幅也不可能太大。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的發展,保持樓市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既不能讓房價過快上漲,也不能讓房價過快下跌,這是市場的主基調,也是政府的一個努力的方向和施政的目標。所以寄希望於房價大幅下跌的,這是不太現實的。當然國內的房價,哪怕是一二線城市也是兩極分化的狀態。就拿杭州來講吧,二手房掛牌出售量突破12萬套,房子價格未見明顯下降,但有價無市,成交量明顯萎縮;相反,一手房市場卻依然火爆,只要市場有熱點樓盤,還是大賣熱賣,尤其是熱點樓盤、價格倒掛的樓盤,仍是一房難求。其實高房價和低房價都是內循環的障礙。房地產的價格過高,會造成資產泡沫,對刺激消費不利;但是房地產價格也不能太低,太低了,會造居民財產損失,消費欲望降低。這個從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居民消費指數就可看出,泡沫最大的時候、甚至是頻臨崩潰邊緣的時候,中國人的消費也是最高的。20152016年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大家就感覺到錢包好像鼓起來了,有錢了,雖然只是帳面上的財富,但是樂觀的情緒會促進他們積極的消費。只有讓最基本的投資品每年有所上升,才會造成一個樂觀的財富預期並促進消費。
就如同適度的通通貨膨脹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費、投資和出口,有利於經濟的增長。但通脹維持在合理的空間,是對政府的管理能力的挑戰。而房價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空間,也是一個挑戰,真的不容易。考驗政府對國內外經濟的現狀的一個準確判斷,並制定合適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利於內循環經濟展。
其實,在歐美國家,他們早就實行了經濟內循環,雖然我們的國情不同,但相信在黨和下政府的英明決策下,我們一定能戰困難,保持中國經濟高質量、高速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