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個詞比較火,那就是「經濟內循環」,什麼是經濟內循環?說白了就是拉動內需、擴大消費,自產自銷,讓整個經濟「活起來」。事實上,今年以來,不少國家為了振興經濟也採取了不少應對措施,比如美國就啟動「無限印鈔」。
美國通過「無限印鈔」,來為自身經濟紓困,但是,美國這種無節制的「放水」行為,並非是振興經濟的長久之計,很容易引起「反噬」。正因如此,就在美國印鈔的同時,美國的債務壓力也不斷激增。
顯然,直接「印鈔」的方法並不可取。當前全球經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所以,就算要刺激經濟,也要從持久戰的角度出發,而不能像美國那樣「冒進」,從而適得其反,因此,我國提出了「經濟內循環」。
那麼,如果一旦啟動了經濟內循環,對於老百姓來說,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對此,有人認為,經濟能循環將會為我國帶來兩大優勢,其一,能夠物價更加平穩回落,其中,高房價可能將被有效遏制。
其二,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消費市場廣闊,一旦啟動經濟內循環,不僅能夠激活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而且能夠有效拉動經濟。事實上,經濟內循環,也就是說讓大家敢於消費,敢於投資,讓資金流動起來。
可是,眾所周知,近些年來,很多老百姓的財富都壓在了房地產上,都用來買房了。在此情況之下,有人認為,即使經濟內循環來了,也沒錢消費了!正因如此,房地產作為曾經最吸金的行業,無疑成為消費和投資的主要障礙之一。
所以,當經濟內循環到來之後,也會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中國樓市將「變天」,房子或許將變得「不值錢」了。近些年,老百姓的收入有了增加,但是物價也在增加,所以,想要老百姓消費,拉動內需,還是要讓老百姓手中有錢。
因此,啟動內需,促進消費,除了要給百姓增長收入、減輕負擔之外,還要控制處於高位的物價水平。而高房價一直飽受詬病,而這些年,樓市調控也在不斷遏制高房價,就是為了減少資金流向房地產。
就像「玻璃大王」曹德旺所說,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為何呢?曹德旺也給出了「答案」,因為老百姓的最大消費就是買房,房子已經「掏空」了老百姓的錢包,讓老百姓無法進行其他的消費。
所以,在經濟內循環之下,房地產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那麼,老百姓不買房,應該持有什麼呢?有人建議,持有這兩樣東西,或許更實在,那就是黃金和糧食。
近段時間,黃金的價格大漲,引起不少人前往金店購買黃金。而在這波黃金漲價潮中,最大的贏家就是當年被嘲笑的「中國大媽」了,有人計算,如果7年前就購買了黃金,並且一直捂在手中沒有賣掉的話,放到現在,可以大賺一筆了。
黃金作為硬通貨,在任何時候,都是具有一定「避險」功能的。除此之外,糧食也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如果能夠擁有糧食,那麼,就可以牢牢地將「飯碗」穩住了。
總之,在內循環為主的情況下,大家還是要努力工作,適度擴大消費,珍惜資本,來獲得長久的安穩。對此,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