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群眾的事都沒有小事,我們工作職責就是服務保障好群眾安全。」這是黔東南州救助管理站站長嚴錦祥在黔東南州救助站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上對幹部職工的叮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大年三十至今,他吃住在單位,以單位為家,時刻為服務群眾、幫助求助人員解決困難忙碌著。
大年初一,嚴錦祥(左一)到凱裡市西出口執勤點查看是否有滯留人員。
在嚴錦祥的帶領下,黔東南州救助站全體成員積極開展應急救助和主動發現救助行動,共設置臨時救助點100個,出動巡查車輛1942輛次,出動巡查人員3489人次,救助1520人,其中收治精神病人8人,收救流浪乞討人員28人(均是黔東南州內人員),除2人送黔東南州精神病院醫院,1人送黔東南州傳染病醫院救治外,其餘人員由救助站接送或幫助購票全部送回家。 「他(她)的體溫是多少?他得吃飯了沒有?看她穿得那麼單薄,拿件棉衣給她穿上。問他有什麼困難……」對每一位求助人員,嚴錦祥都仔細過問,具體安排。 2月10日晚,公安人員送來了兩名精神異常的求助人員,因為精神異常不能將他們送到救助臨時觀察點,嚴錦祥立即協調黔東南州精神病院,開闢隔離新區,讓受助人員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切實保障了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存權益和身體健康安全。當工作人員將兩名受助人員送到黔東南州精神病院並辦好住院手續回來時,已經深夜了,嚴錦祥還在救助大廳等他們,確保一切處理妥當,他才安心的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休息。
嚴錦祥參加街面勸導救助乞討人員,並發放救助物品。(非疫情防控期間拍攝)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避免發生傳染風險,作為一方「救助站長」,嚴錦祥主動作為,積極協調,向黔東南州民政局請示在凱裡市設立黔東南州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臨時觀察點,各項準備工作他事事親力親為,將各項所需儘快落實到位,使救助臨時觀察點儘快運行起來。臨時觀察點的設立,為救助人員織密了一道疫情防控安全網絡。截至目前,臨時觀察點共救助群眾5人。 當前,貴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已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嚴錦祥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黔東南州救助站全站的「強心劑」和「定心丸」作用,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救助站的帶頭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激勵和引導救助站黨員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必勝信心,堅定與疫情抗爭到底的信念,強化責任擔當,持續把各項工作抓細抓實,確保求助群眾求助有門、救助及時,切實當好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親人」。 「今年,我們還將紮實開展『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救助管理服務質量水平。」嚴錦祥表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剛
編輯 羅亮亮 編審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