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隨著氣溫驟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狀況也牽動著眾人心。12月15日晚,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聯合多部門走上街頭,深入固定點位,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送去溫暖。
第一站:北一環路與勝利路交口一處高架橋下
當天20時,夜幕已降,寒風瑟瑟,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和瑤海區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來到了北一環路與勝利路交口一處高架橋下。在這裡,住著一位50多歲的流浪男子。
多塊木板搭建的簡易床,幾床棉被,一些生活雜物,是這名男子的全部家當,一旁的橋墩上還掛著一塊寫有「自願受助、無償救助」的救助引導牌。
該男子自稱是蚌埠人,沒有結婚,無子女,來合肥已有二三十年。因身體原因,不能幹重活,平時就靠撿破爛或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到了晚上就棲身此處。
當工作人員勸其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時,該男子婉言謝絕,稱其已習慣流浪生活。不願前往救助站,也不願意返鄉。該男子介紹,救助站和瑤海區民政部門以及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都經常來看他,送衣送食,還有一些好心人也常常對他給予關心,這讓他很感動,也真誠表示感謝。
隨後,工作人員為其送上了禦寒的棉衣棉鞋以及食物和留有聯繫方式的宣傳冊,並一再叮囑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如有需要可及時聯繫工作人員。
瑤海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辦事員王虎介紹,這名男子居住在此已有多年,因其不願接受救助,所以民政部門和屬地長淮街道以及社區都會時常來看望他,遇到雨雪天氣,還會加大巡查頻次,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
第二站:蕪湖路一處高架橋下
隨後,工作人員又來到包河區蕪湖路一處高架橋下,準備看望住在此處的一名流浪男子。可是,當工作人員來到此處時,發現橋下圍欄緊閉,未見該男子蹤影。
圍欄緊閉
對此,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處住著一名錢姓男子,今年五六十歲,不願接受救助,也不願意返鄉,平常靠撿破爛為生,當晚可能是外出尚未回來。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他們還會再次來此,為這名流浪男子送上禦寒物資,提供救助。
第三站:南七地下通道
緊接著,工作人員一行又來到了南七地下通道。在這裡,一名老人正坐在臺階上,面前還放著包裹和飲料瓶等雜物。
老人自稱是宿州市埇橋區人,今年72歲,因為和老伴鬧矛盾,在家裡過得不開心,一氣之下就來到合肥流浪,以乞討為生。當工作人員進一步詢問其身份信息時,老人支支吾吾,不願多談。「您家裡應該都有孫子了吧?」在工作人員問出這句話後,老人眉梢一動,露出了笑容,「有,都十幾歲了……」老人笑著答道。
話匣打開後,老人開始介紹起了他的情況。老人稱,其曾經在救助站的幫助下回過家 ,但今年又因為家庭矛盾離家出走,來到了合肥,在此處地下通道已住了一個月左右。
工作人員與老人交流
「家庭問題,一兩句講不明白,真的謝謝你們的關心!」說到動情處,老人潸然淚下。在場工作人員趕緊上前安慰,並送上禦寒物資和食物等,一再叮囑老人要注意身體,有需要隨時都可以與他們聯繫。
真心換真情!工作人員的暖心舉動也深深打動了老人,臨別時,老人堅持起身目送工作人員離開,並一再說著:「謝謝,謝謝你們!」在寒夜的地下通道內,一股暖流湧上眾人心頭。
包河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王曉星介紹,這名老人住在此處已有一個月左右,據他們了解,是因為家庭矛盾而來到合肥,老人不願接受救助,也不願回家。因此,他們和屬地社區經常來看望老人,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如今天氣漸寒,老人年事已高,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做工作,如老人有意回家,將及時送其返鄉,與家人團聚。
救助站寒冬送溫暖,讓愛滿一座城
對此,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二科科長夏晨星介紹,該站於11月份啟動了「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加大巡查,對固定點位的流浪乞討人員宣傳政策、給予物資、勸導返鄉。針對目前夜間氣溫低的實際情況,他們對重點人群展開重點巡查,本著「自願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提供救助。
救助行動現場
夏晨星表示,目前,他們摸排了合肥市區13名固定流浪乞討人員,全部登記造冊,並已在一些固定點位安裝了救助引導牌。接下來,將逐步做思想工作,並與這些人員的家人聯繫,同時聯繫社工對這些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夏晨星、韓喻)
推薦閱讀:
致敬!合肥迎來今冬初雪 這群人徹夜值守為市民安全出行護航
合肥包河區一停車場未備案就收費 城管部門開出5000元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