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大華、宇視等11家安防巨頭2019年財報一覽

2020-12-22 慧聰物聯網資訊

近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廣電運通、佳都科技、英飛拓、高新興、蘇州科達、達實智能、賽為智能、捷順科技、等企業2019年年報已陸續公布。

從上述企業的財報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2019年,巨頭的日子並不好過,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營收和利潤增速下滑,部分出現虧損

儘管大部分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仍保持一定增長,但增速明顯下滑,部分企業甚至出現由盈轉虧的情況。

海康在「2019年年度暨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電話會議」中提到:「從收入增速和淨利潤增速來說,2019年確實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對公司全體員工來說,無疑也是最艱苦的一年......」

分析匯總其原因:一方面,2019年國內經濟形勢出現下行,導致行業整體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隨著中美貿易戰、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等因素,使得企業海外市場均受到一定影響。

居安思危 巨頭的併購轉型之路開啟

AI和5G的到來加速了行業轉型升級,人們常說「巨舵難回頭」,但這句話對於安防廠家們似乎不總是奏效的。

據了解,高新興、達實、賽為2019年財報數據出現下滑的原因都跟併購後商譽減值有關:

高新興:對歷年收購形成17.42億元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本年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70億元;

達實智能:商譽減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等的相關規定,公司本報告期計提商譽減值47,812.84萬元,導致淨利潤減少。

賽為智能:主要因為公司併購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減值所致。

01

海康威視

根據海康威視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海康全年共計營收576.58億元,同比增長15.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4.15億元,同比增長9.36%。2019年整體毛利率為45.99%,同比增長1.14%;基本每股收益1.343元/股,同比增長8.31%。

在綜合安防領域,海康威視連續8年蟬聯視頻監控行業全球第一。海康威視官方表示,受益於公司豐富的安防產品、安防智能產品和綜合安防解決方案,以及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綜合安防業務作為公司傳統業務板塊,持續穩健的發展。

根據海康威視在市場的戰略布局以及十幾年沉澱下來的成績來看,海康威視未來的主要增長點在於萬物互聯中機器視覺的應用,未來將穩健增長前景不可限量。

02

大華股份

大華股份與海康威視並稱為國內視頻監控行業「雙子星」,國內市場份額僅次於海康威視,二者合計佔據國內市場份額超過60%。大華股份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大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61.49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5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1.88億元,同比增長26.04%。

對比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41.38%)、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25.58%)的財報,不難發現,大華股份連續第二年營業收入增速下滑,利潤與營收增速背離明顯。

今年市場大環境變化明顯,大華股份或將陷入增長瓶頸。從自身來看,大華股份主要產品與解決方案都用於安防行業,其核心業務較為集中;對外,全球疫情爆發將帶來的海外需求下降的風險,大華股份需要積極應對解決的。

03

宇視科技

宇視科技近日公布2019年財報數據,2019年公司營收49.4億元,同比增長21.2%,公司利潤達5.5億元,同比增長16.9%。

作為千方科技子公司,宇視科技佔其一半以上,達49.4億元。另外,在海外市場方面,宇視科技可謂高歌猛進,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海外業務實現營收12.78億元,相比2018年實現近50%的增長,2019年在墨西哥、荷蘭新設2家子公司。

面對春節期間爆發的新冠疫情,宇視科技陸續發布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熱影系列防疫產品,部分設備已納入國家工信部推薦防疫產品清單,目前已在100+城市落地。

04

廣電運通

廣電運通最新公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65.0億元,同比增長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58億元,同比增長13.08%。基本每股收益0.31元。

從財報上可以看出,廣電運通營收淨利雙增長,研發投入同比增6成,連續多年研發投入佔比營業收入均超8%,2019年研發投入達7.23億元,同比增加59.49,研發投入佔營收比11.13%。

廣電運通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智能終端+大數據」的產業格局,其AIOT生態已在金融、交通、便民三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縱觀未來的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前景,廣電運通可謂充滿了成長的想像空間。

05

佳都科技

根據佳都科技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0億元,同比增長159.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8450.75萬元,同比下降59.91%。

從財報上可以看出佳都科技整體經營穩健,智慧產品銷售落地速度加快,帶動行業智能化產品及運營服務業務取得營業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28.13%,毛利率提升3.18個百分點。在新基建加速推進的背景下,軌道交通和人工智慧將為佳都科技奠定業績騰飛的基石。

06

英飛拓

根據英飛拓發布的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19年營業總收入為47.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歸母淨利潤8010.35,比上年同期下降42.29%。公告顯示,英飛拓總資產為65.5億元,比本報告明初増長20.24%,上年同期為0.1237元。

據了解,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722344,326.90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57%;實現營業利潤94.192,305.92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43%;實現利潤總額96,589,884.18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5.5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103,548.27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2.29%。

07

高新興

根據高新興公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表示,2019年實現營收26.99億元,同比下降24.25%;淨虧損11.62億元,去年同期為淨利潤5.40億元。總資產78.92億元,同比下降5.49%。

高新興表示,公司2019年業績下滑,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2019年宏觀經濟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受中美貿易戰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有所下滑;

二是公司持續聚焦車聯網和公安執法規範化兩大業務主航道,主動收縮軟體系統及解決方案業務規模,收緊 PPP、BOT項目,業務結構調整導致毛利率有所下滑,針對上述情況,公司已採取項目管理優化措施。公司圍繞車聯網和公安執法規範化兩大業務加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投入,持續積澱、提升技術和產品能力,研發費用較去年持續增長。同時,加大在銷售市場端及管理端的資源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三是公司對歷年收購形成17.42億元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本年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70億元。

08

蘇州科達

根據蘇州科達2019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25.47億元,同比增加3.78%;歸母淨利潤9110.88萬元,同比減少71.7%。營收、利潤增速均有所放緩。與此同時,蘇州科達截至2019年年底的存貨金額為6.61億元,同比增加21.39%。從上述指標來看,蘇州科達未來業績增速及增長質量或均有所承壓。

蘇州科達表示,公司加大了視頻綜合應用相關領域的戰略投入,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發生的費用增速大幅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增速。同時,其正積極布局指揮中心、視頻融合指揮系統等新興業務,公司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蘇州科達正堅定地走在對雲視頻技術投入的路上,並加快智能化升級步伐。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及雲計算作為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重點方向,未來視頻應用行業的市場或將是另一片藍海。

09

達實智能

根據達實智能發布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9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22.07億元,同比下降12.66%,計算機應用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0.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2億元,同比下降257.66%,計算機應用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20.90%。

在面臨經營挑戰的同時,公司狠抓管理、把控財務健康,持續加強收款力度,報告期內經營質量指標有所改善: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餘額較年初下降 3.6 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增加 6.57 億元,負債結構經過調整後趨於合理,降低短期借款 3.37 億元,並按期限匹配了相應的中長期負債。

10

賽為智能

根據賽為智能近日發布的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084.30萬元,同比上升8.92%,公司營業利潤-51,532.25萬元,同比下降814.93%;利潤總額-51,574.290萬元,同比下降820.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508.50萬元,同比下降797.33%;基本每股收益-0.6621元,同比下降784.67%。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加主要因為工程項目結算額較去年增加所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降主要因為公司併購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減值所致。

11

捷順科技

捷順科技2月7日晚間披露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70億元,同比增長29.49%;淨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49.79%。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捷順科技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五點。

一是智慧停車行業經過幾年的培育發展,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客戶和市場基礎,加上國家層面政策對城市停車場建設的支持,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在提速。

二是近幾年公司持續深化戰略轉型,2019年公司戰略轉型開始進入兌現期,新培育的智慧停車運營業務、城市停車業務、平臺及解決方案業務開始規模化貢獻業績。

三是隨著公司「主業規模化」戰略的推進,以及新業務的帶動,傳統主營業務智能硬體業務訂單增速加快。

四是公司依託「智能硬體+平臺軟體+移動應用+清分結算+運營服務」全生態的業務布局,整體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來產品毛利率的提升。

五是公司強化組織能力、效率,經營管理質量的提升,費用增速呈小幅增長趨勢,預計費用增速低於收入的增速。

停車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後續智慧停車模式將朝著生態化發展,停車企業需要建立起B端、C端、G端緊密相連、高效整合、互通互聯的生態閉環。捷順科技自我革命,不斷探尋,在接下來的市場裡,或將能獲得新的增長空間和利潤增長點。

相關焦點

  • a&s獨家|2020全球安防50強:海康、大華、亞薩合萊位再列前三
    按照2019年的營收排名,今年全球安防50強前十位分別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亞薩合萊、博世、安訊士、宇視科技、天地偉業、安朗傑、韓華Techwin、TKHGroup。
  • 華為、宇視、紫華光智,誰能坐穩安防老三?
    相較於2012年安防市場的百家爭鳴,如今安防行業「兩超多強」的格局已基本定型,從2019年各大安防企業的財報來看,海康威視和大華憑藉著其無可爭議的超強營收及淨利潤穩坐行業龍頭。不過在這之下,對於安防老三的位子花落誰家,則眾說紛紜。
  • 中國企業引領全球安防市場,5年內年複合高達30.26%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安防產業總產值達到3600億美元(約合25400億人民幣),巨大市場機遇吸引無數企業競相爭奪。 按照2019年的營收排名,國內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依然穩居第一、第二的位置,銷售收入遠超其他公司,均主打產品多元化。2019年在全球安防TOP50榜單中,中國安防企業佔了19家,佔比36%,是入圍最多的國家,可見,中國企業引領全球安防市場。
  • 蘇州科達財報之謎——一家公司兩份財報?
    而在此時,科達的「小夥伴」宇視也正式上線,正式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安防「老三」的位置。  而對於安防產業的吃瓜群眾而言,誰在第三,成為眾多安防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宇視基於通信基因的優勢,在安防圈內混的風生水起,被安防人士認定為未來可以挑戰海康大華的「挑戰者」。反觀科達,依然著重在技術的突破。
  • 海康威視首現負增長,擬拆分螢石獨立上市
    這反應了安防產業已經無限接近天花板,即便是全球龍頭,海康威視也出現了增長乏力的現象;同時,大華股份、機器視覺(華為安防)、宇視科技等企業的緊追不捨,作為老大,海康威視的喘息聲越來越大。首先是2002年左右,率先引入H.264編碼技術,開始發力視頻編解碼卡,大大降低了安防監控存儲的成本,從此僅僅抓住了安防產業由模擬向數位化發展的第一波浪潮。縱觀其財報,早年後端存儲佔據了海康威視絕大部分營收,其原因也在於此。直至2010年,其前端產品線的優勢才開始顯現,並佔據約1/3的營收份額。
  • 「後安防」時代的巨頭:華為才是「入侵者」
    隨著安防產業的發展,在2016年開始,傳統安防企業開始「不務正業」——安防不再是監控人與車,同時還大量應用在對「物」的監控。而這些並非是2016年才開始,在2016年之前,部分安防企業已經在視頻監控中添加了對物體的監控,但前期更多偏向於「試水」——在實際應用中,該功能的準確極低,部分用戶在使用後表示並不準確。
  • 中國安防十大品牌
    1、海康威視HIKVISION   中電海康集團旗下,監控設備行業知名品牌,致力於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BOSCH博世安防   始於1886年,隸屬德國博世集團,世界500強企業,全球領先的安防與通訊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的提供商,博世安防系統有限公司。   3、霍尼韋爾安防Honeywell   於1885年,世界較大的電子保安系列產品製造商,「一站式」安防產品供應和集成安防解決方案提供的先驅,霍尼韋爾安防(中國)有限公司。
  • 海康威視和大華網絡攝像頭技術如何?差距大嗎?
    海康威視和大華在安防行業都是2家非常有影響力的公司,恐怕做安防的同學,沒有人不知道這2家公司,恰巧這2家公司都在杭州濱江,且相隔不到5公裡。不管是從渠道機的攝像頭的層面還是從項目機攝像頭的層面,總體情況都是海康要領先大華產品線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像行業的一些的新技術口號也是海康率先提出,比如黑光攝像頭的概念,鷹眼攝像頭的概念,AI cloud的概念等等,那大華有沒有領先海康的攝像頭的技術了?其實是有的,大華的同軸高清攝像頭技術其實一直是領先海康的。
  • 2020 年度 AI 安防十大熱點事件 | 年終盤點
    如果說2019年是人工智慧大規模落地的元年,那麼2020年是人工智慧產業化價值被檢驗的元年。  中國安防鏖戰二十年,從模擬化到數位化,行至現今的智能化,以AI、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安防領域的融合與落地,安防正經歷又一次的翻新。  有些變化,往往是大歷史的迴響。
  • 宇視科技:用AI+安防守護美好生活
    AI技術不斷與落地場景相結合 2020年3月,桐鄉,宇視科技智能工廠外。連續多日,都有一排重型卡車在排隊等候。 遠在1000公裡之外,從廣東、內蒙古等地驅車趕來,他們等的,是當時急需的一臺設備——熱影測溫儀。 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在武漢封城前一天,宇視科技成立了「宇視戰疫」專項工作組,研發熱影非接觸式測溫儀。
  • 中國軟體百強排名,千方+宇視居第24位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19年(第18屆)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發展報告,本次報告以2018全年軟體業務收入為統計,宇視科技(uniview)與千方科技合計居第24位,較2018年報告千方74位、宇視57位,2017年報告千方69位、宇視78位的排名,不僅僅是合併的1+1,千方和宇視「一體兩翼」均取得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 「中國孫正義」涉信披違規遭查 海康威視陷多事之秋
    11月13日晚,海康威視公告稱,兩名董事胡揚忠、龔虹嘉於11月11日收到證監會的通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胡揚忠、龔虹嘉以及公司(如有需要)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兩名董事為海康威視重要高管。胡揚忠現任公司總裁,主管實際經營;龔虹嘉則為早期出資人,中國香港籍,現任公司副董事長。
  • 大華股份:安防競爭總體呈良性,未來 5 年企業級市場潛力更大
    近日,大華股份發布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07 億元,同比增長 10.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2.39 億元,同比增長 14.51%;公司 2019 年上半年毛利率為 40.38%,比上年同期提升
  • 火神山「神跡」背後的中國安防力量
    2020年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正式收治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一神奇速度背後是無數個企業和建設者日以繼夜的努力。其中,為助力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少安防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在紅外熱成像、人臉識別、視頻採集監控智能分析等方面為打贏這場疫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 宇視副總裁林凱:十大維度把脈2020年安防技術趨勢
    2019年,有人預言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也有可能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雖然整體環境不盡如人意,但行業發展仍然處於持續增長態勢,並在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助力下,安防行業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 銳明技術能變成下一個海康嗎?
    今天介紹下,銳明技術(SZ:002970),是一個次新股,有人說他可能是另外一個領域的海康威視(SZ:002415)。過人之處商用車安防領域,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二,國內細分龍頭,超過了海康。其中也試圖切入過市場空間看起來更大的通用安防,但是競爭不過海康大華。難能可貴的是及時認清實力,而轉向了更加細分的商用車視頻安防。經過 將近20年的耕耘,登陸資本市場,踏入新的徵程。看技術實力全球的市場佔有率,專業機構報告為10%,細分領域超過了 HiK Vision(7%)。
  • 一場安防戰打響,科技巨頭暗戰校園「地頭蛇」
    其中,既有海康威視(002415,股吧)、宇視科技、大立科技(002214,股吧)、高新興(300098,股吧)、紫光華智這樣的安防老將,又有優必選、雲從科技、澎思科技這樣的AI獨角獸,而方案舉措也遠不止人們看到的一臺「AI紅外測溫設備」。  疫情下的校園抗疫市場成為安防企業進入「教育信息化2.0」市場的一個絕佳切入點,從這個橫切面,安防企業能看到誘人的巨大市場蛋糕。
  • 中國安防巨頭排名全球第一,半年吸金242億,行業地位堪比華為
    文/有魚 審核/BU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由於消費者度安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國的安防行業迎來快速增長,早在2018年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就超過得益於此,諸多專注於安防產品的企業,也搭上順風車,全球第一的中國安防巨頭就此誕生。這一中國安防巨頭正是海康威視,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海康威視成立於2001年,製造的攝像機、光端機以及中心管理軟體等諸多安防產品,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於公安、軍隊、交通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