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爺爺!

2020-12-15 風瞬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我想寫一寫我的爺爺,祖輩的言行深深影響著我,是我一生前進的動力。

爺爺生於1930年,那正是兵荒馬亂、軍閥混戰的年代。次年,日本侵略者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在3個月時間內佔領我東北全境,使我3000多萬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1933年,日寇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進而想吞併全中國。爺爺的童年全都在戰亂和恐慌中度過。成長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中,還是青少年的爺爺接受了先進思想,1946年成為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的前身)中的一員。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鋼槍彈藥。記得在我小時候,爺爺曾給我看過他的後腰,後腰的肉像搓衣板一樣凸凹不平。我問爺爺這是怎麼回事,爺爺說那個時候軍隊沒有車輛,也很少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彈藥都是人工手抬,為了省力一些,就擔在後腰吃一些勁。可是時間久了,箱子的硬邊和彈藥的重量就讓後腰的肉成了死肉,一個地方扛得承受不住,就向上挪一點點,長此以往,後腰的肉就硌得凸凹不平。

作者爺爺年輕時的照片

由於爺爺讀過書,能識字,在軍隊表現優異,1948年被黨組織吸收,成為了光榮的共產黨員,同年又參加了黑山阻擊戰(遼瀋戰役重要組成部分)。小時候的我總是讓爺爺給我講戰爭的故事。爺爺說,有一次戰鬥,團長特派他去送一份情報。當爺爺幾經波折把情報送到後再回來,聽到的卻是自己所在的連隊因為戰爭全員犧牲。那種巨大的落差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爺爺大哭了一場。隨後又發起了戰鬥,這次戰鬥,打了兩天兩夜。爺爺把失去戰友的悲憤都發洩在這次戰鬥中,奮勇殺敵,浴血奮戰,一次又一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直到戰鬥結束,精神鬆懈下來的爺爺先是大睡了一覺,醒來才發現自己身上,胳膊多處受傷。這次戰鬥以後,爺爺的耳朵因為炮火的轟鳴等諸多因素,就聾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爺爺的晚年。在爺爺的講述中,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和慘烈,也知道這次他們「拼了全力」進行的戰爭對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以後的淮海和平津戰役奠定了基礎。

1953年,爺爺轉業回到家鄉,才結束了他軍旅生涯。轉業後的爺爺,工作依然認真,一絲不苟。有一次,爺爺所在的單位清理出一些廢棄的桌椅板凳,奶奶覺得東西挺好,扔了又很可惜,就從中挑揀了兩件拿回了家,爺爺發現家中多了兩個器物,就問起了來源,知道是從單位挑揀回來的,二話不說就讓奶奶給退回去。「公家的東西不能拿,一點都不行,誰都不行!」爺爺擲地有聲地說。奶奶小聲嘀咕著「人家都不要了,撿個剩還不行?」「不行,只要是公家的東西就不能拿。」後來奶奶對我說,估計是部隊的紀律給爺爺「規矩」成了「老頑固」,改也不好改。還有一次,爺爺的房子涉及政策需要徵收,因為老房子留有很多記憶,爺爺不想被徵收。家裡的親朋好友就勸導爺爺,既然不願意徵收,那就拿上自己的相關材料去找找有關部門,說明下情況,看能不能不徵收。爺爺聽了以後先是沉默,隨後輕輕搖了搖頭。別人再說、再勸,爺爺就說,「和我的戰友們相比,我已經很好了……他們要是都活著,也該兒孫滿堂了……我還有啥不知足的呢。」雖然爺爺內心對老房子是諸多不舍,但還是服從政策按規定進行了徵收。

爺爺的轉業證件

爺爺對我的學習也很重視。在我小升初的時候,爺爺問起初中要學習哪些學科,當我說到有英語的時候,爺爺笑著說,「學習英語好哇,成『雙舌頭』了」。然後爺爺給我講述他的一位戰友,因為家在蒙俄邊境,所以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進入部隊後,這群戰友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雙舌頭」。「雙舌頭」思想進步,能徵會戰,加上會俄語的優勢,很快就被調入軍中。據說後來被送到莫斯科大學進行學習深造,後來定居在北京。爺爺以他當年的閱歷告訴我,既然是國家讓學英語,肯定有學習英語的道理和理由,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得好,近則可以有一技之長;遠則可以報效國家,成為棟梁之才。隨後爺爺拿出五十元錢,讓我報一個英語班,在上初中之前先英語啟蒙一下。(二十多年前的五十元很值錢,報一個暑期英語班綽綽有餘。二十多年前的英語班也不像今天的英語班一樣遍地開花,還要打聽。)六十多歲的爺爺不顧夏日炎熱,帶著我走在大街上,到處打聽哪裡有英語班。後來終於找到一位老師,開始了假期英語啟蒙的狀態。爺爺又給我買了一個錄音機,讓我借英語磁帶先聽著。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爺爺思想超前,做事情特別有前瞻性:一是能夠正確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不會狹隘地說學習英語幹啥啊,我是中國人不學英語之類的話;二是在正式學習英語之前進行英語啟蒙,讓我學習了英語音標和字母。初中學習英語的時候就特別有自信,英語成績一直很好。三是知道學習英語的方法,先從聽力入手,聽得多了就能說了。一個假期,英語磁帶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開學後,基本半本英語書都背下來了。正是因為爺爺對英語學習的大力支持,我的英語成績一直很好。後來高考報志願,爺爺得知我報考英語師範專業,高興地拍大腿。學校錄取通知書下來後,爺爺拿著通知書看了一遍又一遍,開心得就像自己考上一樣。2003年9月份開學的時候,73歲的爺爺非要爸爸帶上他和奶奶,一定要和我一起來到學校報導。在看完校園和宿舍後,他和奶奶才滿意地回家。

2010年作者和爺爺拍的合影

當我畢業後,考錄成為一名英語教師,爺爺更是高興,請我去最愛的肯德基吃了一頓飯。席間,爺爺告誡我,工作後,一定要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好好教學、多幹點活兒,累不死人……我聽爺爺說著,用心記著。我是這樣答應爺爺的,也是這樣做的。工作上,我盡職盡責。義務加了多少次課我記不得了,只知道我的嗓子啞了,說不出來話了;單獨和學生談了多少次話我記不得了,只知道孩子們進步了。當看到孩子們還在用飲料瓶子的底當水杯時;當看到有的孩子十一月份還沒有襪子穿時,我的心難受了:我能不能在生活上幫助他們?在領導的支持下,我積極聯繫廠家、私立學校做活動;拿出自己的衣服、贊助來的文具發放給孩子們。看到他們天真無邪的笑臉,我想,我多做一份,孩子們就多得一份,無論這種得到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無論在哪裡,都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我儘快熟悉環境,熟悉學生,熟悉教學業務,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達到爺爺對我的期許。

在我參加工作三個月後,爺爺被查出患有肺癌。(當時我們都瞞著他,沒有告訴他病情,只是說肺炎。)每次我去醫院,爺爺都會問我下班沒有,工作完成沒有,不要耽誤工作過來看他。有一次,爺爺剛抽完肺部的積水,虛弱地撐坐在病床上,看到我來了,扭頭問我道「你說爺爺的病還能好嗎?」,我看著瓶子裡的血水混合物,又看到爺爺因為吃不好睡不好塌陷下去的臉龐,心裡一陣辛酸,強忍著淚水安慰他說「會好的。」轉身我就走出了病房,淚水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回到家後,我和家人說,我希望去醫院,又不希望去醫院。希望去醫院是因為爺爺時日不多,我想多和爺爺在一起,儘儘孝;不希望去醫院是因為看到爺爺那個樣子太難受了,怕自己哭出來被爺爺知道病情著急……

爺爺奶奶的全家福

三個月之後,爺爺在一個寒冬的夜晚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出殯那天,好端端的我突然渾身難受了起來,一位老奶奶見到,就問我父母,是不是爺爺臨走之前交代了什麼事情,他對我放心不下。媽媽恍然大悟,走到爺爺靈前給燒了紙,流著淚念叨著,「爸,你放心,我們肯定給孩子買車,你就放心地走吧。」(當時我在農村教學,距離市區比較遠,出行不方便,爺爺一直念叨著讓爸媽給我買輛車。)說來也奇怪,媽媽說完這些話沒有多久,身上的疼痛感就消失了。(寫到這裡,潸然淚下。)即便爺爺離開了這個世界,還想著我、惦記著我,怕我在上班路途中挨凍……我還沒來得及報答爺爺,他就離開了我……爺爺的離去,也讓我更加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時間和「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道理。

1982年拍攝的全家福

如果爺爺還活著的話,他也是90歲的老人了。爺爺這一輩子,教育出很多優秀的兒孫,他也用自己的言行為我們做出了表率,這些簡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一直影響著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讓我受益無窮。如今而立之年的我也在用這些教育我的孩子,把它傳給下一輩……

作者簡介

邵帥,1984年12月生人,研究生學歷,畢業於遼寧大學。現任職於紅山區紀委監委。作者作品曾榮獲過海內外華人徵文大賽中國賽區一等獎、中宣部等聯合九部委全國銅獎、赤峰市委宣傳部徵文二等獎。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經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回憶爺爺老年痴呆症的症狀表現,照顧老年痴呆我要瘋了
    回憶爺爺老年痴呆症的症狀表現,照顧老年痴呆我要瘋了~說起老年痴呆症對於老年痴呆的人們來說,可怕的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活著面對將要來臨的病痛,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者的家人們,那真是照顧老年痴呆我要瘋了.....他們所面臨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都是難以想像的。電影《老無所依》中最後的對白,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哀傷的省略號。
  • 五年級作文:我的爺爺
    聽家人說,爺爺你為人善良,做事大大方方,非常正直,而我對你的印象卻只停留在那一抹回憶。奶奶說,以前爺爺經常帶我去公園玩,給我買牛奶喝。當時我才兩歲多,手一滑,牛奶便落地了。正當我嚎啕大哭的時候,爺爺卻突然不見了,等他回來時,手中拎了一箱牛奶。從小到大我就偏愛吃魚,爺爺就不辭勞累每天都去菜場買魚,變著法地燒給我吃。他還特別細心地幫我挑魚骨頭,生怕我不當心卡著了喉嚨。爺爺,雖然十年前就離開了我,消失在了我的眼帘中。但看他的照片裡,可見泛著光的眼睛,充滿濃濃慈愛的眼睛,勾起我暖暖的回憶。
  • 回憶我的爺爺多玉儒
    11月13日上午,我來到平山縣光榮院,看望和我一家的四叔91歲高齡的多自富,和他聊起歷史,他向我說:「你別忘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罪惡事實!」南北地堾一丈多高,南北堾各有一個窯洞,裡邊藏著我村大部分老百姓,我爺爺跳下四畝地堾,裡邊的人看的很清楚,以為他往窯裡去,我爺爺多玉儒為了全村人的安全著想,轉移日本兵的視線,向北邊地裡奔跑,被梨樹岸梁頂日本兵發現,他們一槍將我爺爺多玉儒打死。我爺爺多玉儒,他寧願一人死,不讓鄉親們受牽連,僅僅50歲的爺爺多玉儒被慘無人道的日本兵活活打死。
  • 我和他在爺爺葬禮現場打翻了爺爺的供桌
    也不明白爺爺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家裡總是這些瑣事。沒過多久,爺爺就生病了只三天的時間,爺爺就過世了。我當時剛大學畢業在鄭州實習。聽到報喪訊息往老家趕。在火車上我還依稀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間,爸媽出去打工。我在奶奶家裡住,我跟爺爺還有奶奶我們一起抓老鼠的事情好像發生在昨天。爺爺說老鼠晚上動靜實在太大了,影響休息。
  • 如果櫻桃小丸子的爺爺是我的爺爺
    僅僅是我的爺爺,永遠站在我的背後,永遠愛我。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被姐姐欺負以後,還可以找爺爺說話,暖暖的躺在爺爺的懷裡。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被媽媽無視的時候,有爺爺帶我去買我喜歡的東西。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傷心的時候可以陪著我哭,當我不想放學後一個人回家,爺爺會來接我。
  • 南京人回憶:我爺爺曾被日軍打下山崖 朋友的爺爺曾被日本人救了
    #公祭日#我的高中三年,是在南京市金陵中學度過的。金陵中學1888年建校,最早是由美國人出資創辦的教會學校。所有學生進校首日,都有一項特別的日程,參觀校史館。在讀《拉貝日記》時,我注意到,有這麼一段:以人類的名義致所有與此有關的人......南京淪陷以來,每天都有數百人逃至我廟尋求保護,要求安置。我寫此信的時候,寺廟裡已聚集了2.04萬人......1月7日:日本士兵強xx了一位婦女和一個年僅14歲的少女,搶走了5個鋪蓋卷......
  • 原創 | 回憶我的高祖父
    回憶我的高祖父文/黨江力家譜記載我的高祖父黨京有,又名黨生有,生於清光緒十九年十月初十於農曆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去世,祖籍老廟鎮上河村,後遷居至趙老峪杏花村。由於勤奮進取,持家有道,高祖父當時家裡有土地三百多畝,當時在趙老峪一帶也算略有名氣,據祖父回憶,高祖父民國時期在當地有一定職位,年輕時曾去過甘肅。黨京有(黨生有)趙老峪杏花村由於地形的原因,在戰爭年代曾作為蒲城、銅川(又名同官)、富平一些革命先輩們活動的場所之一,在這裡有很多的革命事跡。
  • 【關於爺爺的作文】我的畫家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位著名畫家。  1949年,爺爺剛從長沙中華藝術學校畢業,就參加了革命宣傳隊,用他的畫筆畫各種宣傳畫:《減租反霸》、《土地回家》等。  1952年,爺爺被調到報社工作。幾十年來,爺爺走遍祖國各地,創作豐富,可說是「畫稿等身」。
  • 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5-05 15:5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出處是喜之郎果凍洗腦廣告。後被網友改編為對童年回憶的一種調侃。
  • 莫德裡奇:非常想念我的爺爺,多麼希望他能看到我如今的成就
    莫德裡奇稱:「有時候,當我來到市中心,或者路過海灘、路過那些曾經和朋友們一起踢球的地方時,就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從我心底浮起。」「我的童年在很多方面都非常艱難,我也經歷了許多事情。總的來說,儘管有很多不幸的遭遇,這給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許多創傷,但我仍然記得,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一直都喜歡記住那些積極的事情。我想,這會讓生活變得更容易些。」
  • 爺爺的手
    當然,回憶中最深處的,還是爺爺奶奶的陪伴和疼愛。從長沙輾轉回到邵陽農村爺爺奶奶的家中,一進門,爺爺就問我中午想吃點啥?我回答道:「爺爺,當然是您下廚的糖醋排骨,這可是我的最愛。」「你爺爺知道你喜歡吃,聽說你要回來,一大早就去鎮上買排骨了。」奶奶在旁邊馬上插話。不一會兒,就聽到廚房裡傳來了油花四濺的聲音,同時還伴著一股排骨酥香的氣味。
  • 紀念我的爺爺奶奶
    都說人小時候是不記事的,我最初的記憶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回溯記憶的河流,依稀就是老家土灶旁邊,奶奶拉著風箱、添著柴火,在大鐵鍋裡燒著的茄子把把和豬尾巴;依稀是跑到村口,看著爺爺騎著黑色的自行車,沿著磚廠下班的路,帶給我的娃哈哈和火腿腸。
  • 【回憶】我的父親「揪牛佬」
    父親的乳名叫揪牛佬,「揪」在我家鄉話裡有守護的意思,揪牛佬大意為放牛娃。在家鄉,所有人都叫他揪牛佬。    揪牛佬1953年出生在韶關仁化縣城口鎮,此鎮出過一位開國中將譚甫仁,譚甫仁有一青梅竹馬的童養媳叫蒙桂清。蒙桂清一生未嫁,僅有一養子,養子就是揪牛佬的爸爸——我的爺爺。揪牛佬6歲喪父,母親改嫁。
  • 經典繪本解讀——《爺爺變成了幽靈》
    爺爺變成幽靈回來了!因為爺爺忘了做一件事。什麼事呢?爺爺回憶小時候哥哥送她自行車、年輕時和奶奶約會親吻、初為人父時的手足無措,還有博物館、拳擊館、醉酒的朋友和浪漫驚險的旅行。爺爺有過家人、有過朋友、有過愛,想到這些,艾斯本好過了一點點。內容簡介: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歡的人就是爺爺霍爾格了。
  • 陳曉帆記憶中的爺爺陳望道:「爺爺是我最忠實的聽眾」
    陳望道家人合影,左邊為陳曉帆(資料圖片)「爺爺逝世時我才4歲,那天正好我生日。當時太小,不知道為什麼竟有那麼多人為爺爺送行。」談及對爺爺的第一印象,陳曉帆的記憶定格在了陰霾的陵園,黑白色的葬禮,以及哀傷的心情。
  • 中考前善心奶奶送我複習試卷,我欣喜告訴爺爺他卻當場變臉
    然後,小跑奔向校門,衝到我爺爺跟前,朝爺爺爺爺吐了一下舌頭,做了個鬼臉,笑嘻嘻地說「爺爺,你怎麼來啦。」爺爺,沉默了一會,慈祥地看著我,用他那隻布滿老繭,手指頭皸裂的右手摸摸我的腦袋;「玲子,咱們一起去吃好吃的。」在路上,爺爺欲言又止,看看我,不小心與我眼神交接後,又看向前方,繼續默默走路。
  • 雁過留聲 07|懷念我的爺爺
    02給我爺爺立「實在厚道」flag的是我三舅姥爺(我媽的舅舅)。據說,這也起到了促成我爸和我媽婚姻的作用,所以得記之。時間應該被拽回到上個世紀60年代,那時候挖河道都是靠人工,大舅姥爺和三舅姥爺當時約摸20出頭,跟隨所在大隊來我們家這邊任務點挖大河。
  • 和爺爺,說「再見」
    「嗯,他們不能一起堆沙堡,也不能一起去遊樂場了,爺爺死了……可是,媽媽你為什麼哭呢?」「因為……因為跟爺爺堆沙堡和去遊樂場之類的記憶,媽媽也曾有,但以後沒有了。」「媽媽的爺爺也死了嗎?」房間外,傳來佳佳四處奔跑的聲音,兩歲多的佳佳依然偏愛以動物為主角的童書,她對「人」還提不起興趣。
  • 我不是爺爺奶奶的親孫女嗎?為什麼他們只疼堂哥堂姐?
    在娜娜讀初中時,娜娜大伯家遭逢大變,大伯離家幾年不歸,堂哥堂姐恨上了爺爺奶奶。娜娜的爺爺奶奶開始轉變,平時也會叫娜娜吃飯,噓寒問暖問娜娜在學校的情況,奈何娜娜已經長大,清楚的明白爺爺奶奶轉變的背後原因。無非是大伯離家不歸,大伯娘整天吵著鬧著,娜娜的爺爺奶奶又想讓娜娜爸爸來養老,所以開始籠絡起她,但是已經晚了,娜娜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渴望爺爺奶奶注意的小女孩。
  • 寫人作文:我的爺爺
    月亮不知什麼時候升上了天空,此時的我,正和父母一起,坐在回老家的車上。我無聊地望向車窗外,那寂靜的夜幕,令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即將見到的爺爺。他的臉黧黑如夜,眉頭總是緊鎖著,不常笑,給人的感覺嚴肅而冷漠。我從小便與他不親,有些怕他。記得有一年,我被父母送回老家過暑假,從老屋旁邊的小山坡上摔了下來。剛想站起身,腳上就傳來一陣刺痛。原來扭到了腳踝處,又紅又腫。到底是年紀小,我禁不住這痛意,開始大哭起來。奶奶聽到哭聲,立馬過來查看,眼裡滿是心疼,焦急地打算送我到鎮上的診所。爺爺只淡淡掃了一眼我紅腫的腳踝,開口道:「男子漢,這點小痛哭什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