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帆記憶中的爺爺陳望道:「爺爺是我最忠實的聽眾」

2020-12-17 政協往事

陳望道家人合影,左邊為陳曉帆(資料圖片)

「爺爺逝世時我才4歲,那天正好我生日。當時太小,不知道為什麼竟有那麼多人為爺爺送行。」談及對爺爺的第一印象,陳曉帆的記憶定格在了陰霾的陵園,黑白色的葬禮,以及哀傷的心情。隨著訪談的進行,他眉宇間的灰色逐漸散開了。「我想,一個人可以讓這麼多人記得他,送他走完最後一程,不僅僅來自他的威望與號召力、他的資歷,更多的來自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後來,長大了慢慢才知道,爺爺在大家眼裡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終身追求理想,始終不渝;正直不阿,容不得半點塵埃;資望很高,不事張揚;為黨做了許多工作,卻非常低調。」

陳曉帆幼年對於爺爺陳望道先生的記憶,很多像這樣的碎片,有些幾許灰暗,有些則充滿了鮮亮的色彩。隨著採訪的進行,我們悄悄地拾起,拼出來的,是一個溫和而又令人敬畏的長輩。

「爺爺治學態度非常嚴謹,以至於不苟言笑,只有我和哥哥繞著他玩的時候,他才會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在這張小時候的老照片上,淺灰色毛衣、白色襯衫、黑褲黑布鞋,一身樸素的望老右手牽著的便是幼年的陳曉帆,比他大3歲的哥哥則在望老的左手側。「當時,是我對爺爺說:我來攙你!」陳曉帆坦言幼年對於爺爺的嚴肅,多少有點心生怯意。「據母親說:爺爺比較喜歡我們哥倆,我哥喜歡拿一把父親給他的玩具小手槍當解放軍;而3歲後的我,很有表達欲望,常常要講故事給別人聽,父母工作忙沒空聽我講,只有爺爺是我最忠實的聽眾。慢慢地,日常不太愛笑的爺爺,把大多數笑容都給了我們。」

在另一張照片中,幼年的陳曉帆在望老的臂彎中和他講故事。在這張照片中,望老的微笑正如陽光般灑在孫子陳曉帆身上,滿臉天倫之樂。背景左側一角,是院子裡的車庫。「當時,復旦有給爺爺配車。」在那時的上海,能夠享受公務配車待遇的人並不多,然而望老對於這種「優待」卻是特別的淡然和謹慎。在陳曉帆的記憶裡,除了少數外事接待和大型活動外,這輛車一直「賦閒」在家。「記得那輛車總在車庫裡停著,也不見爺爺用,家人就更不讓用了。」

陳曉帆小時候住的房子,就是現在毗鄰復旦大學,坐落於國福路51號的陳望道故居。這棟掩映在綠意之中的3層洋房,在2018年修繕一新後,作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重新走進了公眾視野。「我們住的51號房子,最初爺爺堅決不同意搬入,他思來想去覺得太大了,不合適。」陳曉帆說,當時一家也就爺爺、奶奶和父親,還有一個幫忙的阿姨。後來,經學校再三勸說是因為要接待外賓的需要,並同意望老提出的將復旦校內的語法、邏輯、修辭研究室遷至51號底層,一家人才在1956年搬入了這棟小樓。

「爺爺在世的最後兩年住在華東醫院。那時,父母日夜守護爺爺,也常帶我們去看望爺爺。每當我和哥哥去看望爺爺,爺爺都特別開心,看著我們就會笑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各種好吃的水果給我們吃。後來,爺爺病重了,我們只能在門口看一眼,然後父母就把我們帶走了……」對於望老生前最後的歲月,陳曉帆只有在病室門口的匆匆記憶。除了那一抹溫情的微笑,還有望老對於畢生事業的矢志不渝。「當時,他在定稿《文法簡論》,抱病在床工作,床邊堆滿了各種資料。」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我國現代修辭學體系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復旦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在公眾視野裡,望老一生成就斐然。而在家人眼中,這些「成就」對於望老來說,卻非人生的目標。「翻譯《共產黨宣言》只是他追求信仰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一生為黨為國家的奉獻其實遠不止如此。」在陳曉帆心中,爺爺做很多事兒,壓根沒有考慮過個人得失。「他是個教育家,從復旦的學科完善到修辭學建立,他也是功不可沒的。然而,做這些事情,他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國人整體文化素質提升,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使用母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於家人的教育,望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導。「雖然爺爺對於家人言行上多有律己約束,但是對於我們個人興趣愛好並沒有限制。」陳曉帆的哥哥後來就讀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自己就選擇了同濟的建築學專業,從事設計工作。「爺爺並沒有要求我們延續所謂的『家學』,你喜歡什麼,真正願意去做,他就鼓勵我們去堅持。」

現在,陳曉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從事建築設計創作。前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爺爺。「剛好那次回老家義烏,義烏城西街道的領導找到了我,問我能否參與分水塘村和陳望道故居的整體修繕整治設計。」

查歷史、翻資料,在短短時間內走遍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莊,陳曉帆感慨自己這才算是真正完整了解了爺爺的生平事跡。項目不僅僅涉及陳望道故居,更包含了整個村子的改造項目。如今,在一期工程結束後,分水塘村整個變了個樣。

相關焦點

  • 【三秦文學】記憶中的爺爺
    三十多年的時光打磨,絲毫沒有褪去爺爺在我心中的印象。至今,爺爺留下的點點滴滴依然是那麼清晰可見。記憶中的爺爺,從來不睡懶覺。當啟明星剛剛跳出東方天際,他就起床了。於是,刷刷的掃帚聲就會響起,劃破靜寂的夜空,驚醒窩裡的大公雞,村莊,也就跟著慢慢地醒了。
  • 爺爺記憶,家風傳承
    當九十歲的爺爺聽說,近七十歲的兒子、兒媳去北京旅遊了,說「這是他們的福份呀,我去不了了」。我知道爺爺他老人家,一輩子是多想見見毛主席、看看天安門呀。    「橡棋大戰」。2016年除夕,接爺爺到大哥家吃飯,爺爺帶來了他一直忠愛的橡棋。「有棋走比吃飯都重要」,這是他一生的一個愛好。雖然知道他有這麼個愛好,但記憶中有幾十年未與他老人家走過棋。
  • 紀念我的爺爺奶奶
    都說人小時候是不記事的,我最初的記憶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回溯記憶的河流,依稀就是老家土灶旁邊,奶奶拉著風箱、添著柴火,在大鐵鍋裡燒著的茄子把把和豬尾巴;依稀是跑到村口,看著爺爺騎著黑色的自行車,沿著磚廠下班的路,帶給我的娃哈哈和火腿腸。
  • 如果櫻桃小丸子的爺爺是我的爺爺
    僅僅是我的爺爺,永遠站在我的背後,永遠愛我。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被姐姐欺負以後,還可以找爺爺說話,暖暖的躺在爺爺的懷裡。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被媽媽無視的時候,有爺爺帶我去買我喜歡的東西。如果友藏是我爺爺。在我傷心的時候可以陪著我哭,當我不想放學後一個人回家,爺爺會來接我。
  • 回憶我的爺爺!
    次年,日本侵略者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在3個月時間內佔領我東北全境,使我3000多萬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1933年,日寇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進而想吞併全中國。爺爺的童年全都在戰亂和恐慌中度過。成長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中,還是青少年的爺爺接受了先進思想,1946年成為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的前身)中的一員。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鋼槍彈藥。
  • 「炎帝老酒杯」記憶中的年味徵文丨邵虹:我的爺爺和九連燈
    看著已經掉了漆的鼓和斷斷續續的鼓聲,把我帶回到了記憶中的小時候,想起了我的爺爺和元宵節村裡鬧花燈的故事。「正月裡正月正,正月十五看花燈!花燈輝映人歡笑,舉國喜慶幸福年!」 九連燈在街頭表演時,由「飛燈」(即由長竹竿高挑一紙糊的白鶴或蜜蜂、蝴蝶、金魚狀的燈)前導,後隨各種花燈,在鑼鼓伴奏聲中,列隊遊走於大街小巷。當到了場地表演時,仍先由「飛燈」繞場一周,然後舞者或舉或提彩燈,以圓場步變換各種隊形圖案,在歌唱聲中擺出字樣,並將快板穿插裡面,結束整場表演。我的爺爺就是九連燈的組織者。
  • 【關於爺爺的作文】我的畫家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位著名畫家。  1949年,爺爺剛從長沙中華藝術學校畢業,就參加了革命宣傳隊,用他的畫筆畫各種宣傳畫:《減租反霸》、《土地回家》等。  1952年,爺爺被調到報社工作。幾十年來,爺爺走遍祖國各地,創作豐富,可說是「畫稿等身」。
  • 爺爺的手
    接到奶奶的電話,我猛地一怔,回想自從到長沙讀大學以來,快一年了,還沒有回邵陽鄉下去看過爺爺奶奶,內心正嘀咕著,於是決定趁著端午節重返離開多年的故鄉。 我出生在廣東,幾個月大的時候,因父母創業無暇顧及,只得把嗷嗷待哺的我送回邵陽市的一個偏僻小山村,交給在家鄉種田的爺爺奶奶撫養。雖然農村生活很艱辛,但我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故鄉留給我太多太多的記憶。
  • 彭政文/爺爺與草鞋
    看到這雙草鞋,我就想起了我的爺爺!因為爺爺和草鞋,都是我生命中,永難忘卻的記憶!       爺爺的草鞋拔與奶奶的紡織車,至今還在我腦海的記憶裡,唱著吱吱呀呀的童謠!奶奶是個小腳女人,基本上足不出戶,家裡家外,全靠爺爺一人操持。
  • 永不消逝的記憶——爺爺王振寬親歷的抗美援朝往事
    王 驪 珠10月24日,我在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留學的一個普通的晨曦,但今天又是個特別的日子,是遠在祖國家鄉張家口的爺爺95歲生日。手機熟悉的鈴聲響起,是我最惦記的爺爺撥過來的。70年前,數百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暴,勇敢鬥爭,我的爺爺也是其中的一員。爺爺王振寬是1945年參加革命的老軍人,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以及平津戰役中解放家鄉張家口戰役。然後一路南下,直接打到廣東去,在廣東又參加剿匪,後從廣東剿匪現場,坐火車調到東北,參加抗美援朝。
  • 爺爺每天接孫女放學隔空比心,網友:現實中的櫻桃小丸子和爺爺
    河南洛陽一幼兒園每天接孩子的家長中,有一位"超甜爺爺"。每當看見孩子們排隊走出教室,他就會隔空跟孫女比心。 小丸子在車上看見了,急急忙忙跑下車找爺爺,最後爺孫倆都沒趕上火車。爺爺對此很抱歉,小丸子卻很開心,儘管沒趕上火車,但是因為沒和爺爺分開,她就很開心了。
  • 關於爺爺的作文:酒鬼爺爺
    我的爺爺今年67歲了,是一個很節儉的老人,總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在我眼裡他卻是個十足的酒鬼。從我記事開始,爺爺特別喜歡喝酒,他那無精打採的雙眼,只要一望到就馬上就能發出光來神採飛揚。每到吃飯的時候,爺爺就會小步溜到酒罈前眯著眼睛,小心的把他心愛的寶貝~自家釀的米酒咬到碗裡,奶奶還沒上菜,他早就開心地在那裡「品品」酒了,爺爺真是一隻饞酒的「貓」!今年,爺爺被查出患了高血壓,一喝酒血壓就會上升,所以全家都反對爺爺喝酒,還向爺爺下達了禁酒令。可爺爺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
  • 我和他在爺爺葬禮現場打翻了爺爺的供桌
    也不明白爺爺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家裡總是這些瑣事。沒過多久,爺爺就生病了只三天的時間,爺爺就過世了。我當時剛大學畢業在鄭州實習。聽到報喪訊息往老家趕。在火車上我還依稀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間,爸媽出去打工。我在奶奶家裡住,我跟爺爺還有奶奶我們一起抓老鼠的事情好像發生在昨天。爺爺說老鼠晚上動靜實在太大了,影響休息。
  • 渭南文壇|爺爺,我又夢見了您 作者/賀金花
    直到爺爺查出病因到去世,我都不敢相信爺爺已離我而去。爺爺封棺的那晚,因為時間太晚,我要照顧打瞌睡的兒子,只好先行離去,可是晚上爺爺卻來到我的夢中跟我告別,說他走了,我猛然轉醒,蒙頭痛哭。第二天一到家就跪在爺爺棺前大哭了一場,所有的親戚家人都來勸我,可是沒人能明白我心中到底有多恨自己,恨自己不能時刻陪在爺爺身邊,恨自己對爺爺能做的太少。
  • 進擊的巨人:艾倫終於見到了爺爺,爺爺卻已經瘋了
    導讀:《進擊的巨人》最終季,艾倫和爺爺終於見面了。這段遲到的談話,讓耶格爾家族家庭成員間多年來積攢下的情緒在爺爺的崩潰下終於爆發,爺爺終究是後悔了!艾倫的性格養成,受父親和母親影響很大。艾倫的童年,跟他的哥哥吉克其實並不太一樣。
  • 和爺爺,說「再見」
    傍晚,第N次給棒棒讀《爺爺變成了幽靈》,毫無懸念的,媽媽依舊是哭到臉花。媽媽和棒棒都很愛這本書。但棒棒始終不理解:「媽媽你為什麼哭啊?爺爺變成幽靈多好玩啊,可以穿牆呢!」「但是爺爺最終還是離開了不是嗎?他和艾斯本再也不會見面了。」
  • 五年級作文:我的爺爺
    聽家人說,爺爺你為人善良,做事大大方方,非常正直,而我對你的印象卻只停留在那一抹回憶。奶奶說,以前爺爺經常帶我去公園玩,給我買牛奶喝。當時我才兩歲多,手一滑,牛奶便落地了。正當我嚎啕大哭的時候,爺爺卻突然不見了,等他回來時,手中拎了一箱牛奶。從小到大我就偏愛吃魚,爺爺就不辭勞累每天都去菜場買魚,變著法地燒給我吃。他還特別細心地幫我挑魚骨頭,生怕我不當心卡著了喉嚨。爺爺,雖然十年前就離開了我,消失在了我的眼帘中。但看他的照片裡,可見泛著光的眼睛,充滿濃濃慈愛的眼睛,勾起我暖暖的回憶。
  • 我的爺爺,是個鄉村的媒人
    文:盼盼圖:來自網絡我爺爺今年七十五歲,已經是個做了40年的資深媒人,在我們那十裡八鄉說起他的名字,老幼皆知,每年的臘月和正月是我爺爺最忙的兩個月,這段時間,在外打工的男孩女孩都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過年,這也是我爺爺說媒拉紅線的最佳時節。
  • 「爺爺的木船與渡口」
    王果說生活《原創》小時候爺爺說,「門前的這條小河通向大海」。 當時我心想這麼一條小河,怎麼可能通向大海呢?現在終於明白,爺爺說的是對的。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涓涓細流奔大海」。就是這個道理,恍然大悟!
  • 任會軍作品:爺爺
    記憶最早的時候,是五歲發生的事。那時家裡九口人,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四個姐姐與我。我是唯一的男孩,脖子上掛著百毒不侵的紅銅項圈,墜子是個長命鎖。爺爺年近七十,身體硬朗走步穩健。他是一家之主。平時好交往,愛出遊。我卻是他的命根子,晚上挨著睡,白天時刻帶在身邊。我大多的印象,是隨爺爺去集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