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
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
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魯迅的話用在他自己身上最為合適。
因為他自己就是那個逆流而上的人。
魯迅在危機的時候棄醫從文。
在大部分人選擇緘默的時候。
他用文字發聲。
敢於正視,敢於可望可想。
魯迅正是這樣的獨特這樣的果敢勇敢。
讓他的名字被書本更被人民銘記。
不管是魯迅那個時代還是如今。
魯迅這兩個字仍舊是清晰的。
因為他寫的曠世文章一直在書本中陪伴我們。
包括在,《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等等。
魯迅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也帶給我們無限的深思。
他的文章貼近生活之際,也不乏有褒貶時局的涵義。
總之深不可測,讓人讚嘆。
但是如今看看我們手中的教材。
魯迅的文章居然慢慢減少了。
到底是何原因讓魯迅的文墨都無法出現在語文學科中呢?
究其原因有四個。
時代在發展,枯木逢新
其一,魯迅的文章涵義高深。
能夠在戰亂年代的脫穎而出。
魯迅的成功也不是並無道理。
正如剛才所說。
魯迅愛用自己身邊的人或事來進行描述。
看起來溫暖的環境以及精彩的故事走向。
確實能夠給正在上學的學生好奇心。
以及學習的樂趣感。
但是就是因為魯迅這樣獨特的文風。
才會讓學生忽視了魯迅寫那樣一片文的意義何在。
實際上,魯迅想要表達的東西都在字裡行間。
只不過是在內涵太深。
學生不能理解,老師在講解時也倍感壓力。
所以說,魯迅的一些文章正在教課書中隱退。
第二個原因是魯迅的文章有些過時。
倒不是說魯迅表達的意義過時沒用。
這是跟魯迅的文章背景掛鈎的。
我們知道魯迅棄醫從文的目的。
就是想要在戰爭的年代激起人民心中的情懷。
所以魯迅描寫的背景多是時局不安定。
以及中國經濟和文化都不發達的情況。
這樣的描寫方式貼合了魯迅所處環境。
也能夠在當時帶來反向,達到魯迅自己目的。
可是放在如今的社會中,就有一些不貼和生活了。
中國的超速發展早就讓人民的生活煥然一新。
魯迅所描寫的情景已經不復存在。
我們雖然不會忘卻中國有過那樣艱辛的一段歲月。
但是終究學生們無法想像。
沒有辦法把自己代入那樣的年代。
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
所以魯迅的文章實際上是和社會發展脫軌了的。
如果沒有辦法讓同學理解魯迅的大意。
那麼學習這樣一篇文章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這成為了魯迅文章退出教科書的第二個原因。
那麼第三個原因是什麼呢?
第三個原因其實是想讓同學更加的開闊眼見。
我們知道,要問大部分學生初高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文章。
十有八九回答的都是魯迅的代表作。
魯迅霸佔了教科書中的大半面幅。
學習他的文章也佔用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
讓許多同樣優秀的文章沒有機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
所以為了讓更多作者的作品出現。
魯迅的代表作開始減少了。
當然代替魯迅的文章的也是優異非凡的。
可圈可點之處不少。
它們中不僅僅有對時局的分析和評價。
也會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比起魯迅刻畫的人物來說。
更加的接近現在的生活周遭。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帶動了新一代的作家。
讓近現代的文人能夠一展風採。
也能夠激勵他們繼續進行創作。
還涉及三觀問題
最後一個原因就要更加的深遠一些了。
是為了糾正學生的三觀。
也不是說魯迅先生文章中的三觀不正。
還是跟時代的原因有關。
我們知道,魯迅先生的筆鋒犀利。
面對任何他覺得有些不妥的地方都是直言指出。
所以得罪了不少文人和官人。
他的一些諷刺的話和言論。
折射出的社會就是陰暗不美好的。
但是我們的教育要求卻是讓學生們相信生活。
秉承著一顆積極向上陽關的心奮鬥。
所以魯迅的文章明顯的背道而馳了。
而且也會有學生在閱讀了魯迅的文章後。
會覺得魯迅先生的表達不正確。
從而懷疑魯迅的文化水平。
這兩個原因也是魯迅文章減少的原因。
魯迅的初衷實現
魯迅的文章不可置否的優秀。
但是在他的時代烘託下更加顯得珍貴。
一切的書籍都要是符合要求的才最出眾。
正如當初的文言文也是歷史上的一顆翡翠。
如今卻幾乎完全被白話文取代。
文化都不是固化的。
而是傳承的。
奇糟粕留精華是一定要的。
而在正確的背景之下選擇也是必不可缺的。
所以魯迅的文章被淘汰不是魯迅自身的原因。
可以說是國家的發展越發順利的原因。
我們沒有了陰暗的的環境。
有的是陽光大道。
我們的人才輩出。
數不清的文人和高材生等著被認可。
魯迅就是他們的老師和奠基人。
在他期望的社會出現時。
魯迅的文章也光榮的隱退了。
當然我想魯迅在看見如今的狀態時。
自己也是滿意這樣的結果的。
或者他會希望這樣的結果早一點到來。
因為那是他寫文章的初衷。
魯迅本人對讀書也非常有見解。
他說,讀書沒有嗜好,就不能盡其多。
不先廣覽群書。
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
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這就和我們的第三個原因相契合了。
閱讀更多的文學才能形成自己的閱讀體系。
找到自己喜愛的那一個方向。
而不是認為誰的文章是經典就牢牢抓住啃讀。
青年人要看課本以外的書,也要看常識。
這就更看人一樣。
我想,當現如今的同學在學習了更多種類的文章之後。
轉過頭來再讀魯迅。
是別有一番風味在的!
以先見世面後沉澱的心態做事。
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