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學生時代的一個回憶,《少年閏土》、《故鄉》、《社戲》、《藤野先生》等,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文。從這些文章裡面,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中國舊社會的生活現狀,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如今新編的教材裡面,魯迅的文章出現重大調整。雖然並沒有進行全面的刪除,但我們也發現,魯迅的文章是有所減少。比如在人教版的七年級語文教材裡面,魯迅的《風箏》,這篇經典的文章就被刪除,曾引起網絡的爭議。
很多人覺得魯迅的文章被刪除,主要由下面兩個方面的原因,大家可以先了解。
一、魯迅的文字晦澀難懂。比如上面所提到的《風箏》,部分中學生就反映內容比較深奧,枯燥乏味,很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學生花費很長的時間,依然無法課文的內容,很多人就覺得,這樣的文章適不適合放在中學的課本裡面,而是適合成年人閱讀。
二、魯迅的文章過於犀利,批判太強,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許多人覺得,魯迅寫的文章是反映舊社會的風貌,舊制度的情況,只是針對當時中國人的現狀,進行的批判。現在的社會非常的和諧,對於現在的中小學生來說,了解魯迅先生所講的時代情況,也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
這兩個原因是非常的現實,也是比較有爭議的地方。關於魯迅的文章是否應該從中學的課文裡面剔除,筆者是持質疑的態度。其實,魯迅的文章是一面「鏡子」,能夠直面人心,對現實的生活,有著重要的警醒作用。
魯迅的文章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敢於批判社會的各種弊端,這是在任何時代,都是人們需要的品德。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都擁有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們也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不要走從前的老路。
可能在中學時代,學生們對魯迅的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理解得並不到位。但是,等到學生們成年以後,經歷過社會的洗禮,才會明白魯迅先生筆下的部分現象,在如今的社會當中依然存在。因此,網上有一句非常行的話:「少年讀不懂魯迅,讀懂已不再少年!」
因此,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魯迅的文章。很多人會覺得現在的教材刪除部分魯迅的文章,以後再次改版,可能會刪除的更多,這也正是大家所擔心的問題。希望魯迅的文章能夠繼續留在中學的課本當中,發揚魯迅的批判精神和愛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