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白茶時,燒水壺怎麼選?村姑陳說出了3點,老茶友瞬間恍然大悟

2020-12-12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現在市面上一種物品,有太多品類。

總是很容易挑花了眼。

有位朋友說,這有什麼難的,隨便買一個不就是了。

瞧瞧,這就是大直男的心理。

買任何東西之前,還是要深思熟慮些比較好。

畢竟是要花錢買的,定然是要買到稱心如意的才最好。

茶桌上,喝茶時,必不可少的就是燒水壺。

這段時間裡,有不少茶友千呼萬喚,說,什麼時候幫忙推薦下燒水壺吧。

於是將這件事安排上了日程。

在陽光明媚,樹影婆娑的冬日午後,獨坐陽臺,寫了這篇,關於燒水壺的那些事兒。

《2》

第一篇,材質。

關於燒水壺,在材質上就有極多種,果真是會讓人挑花了眼。

像我們平常常見的有鐵壺,陶壺,不鏽鋼壺,玻璃壺等。

曾經,鐵壺在茶圈風靡一時。

有人說,鐵壺可以改善水質,對於這點,其實備受爭議。

大家都知道,平時泡茶的話,軟水比較好。

而水的軟硬主要是受鈣鎂離子所影響,含量越高,水質就越硬。

鐵壺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部分鈣鎂離子,但是作用也是有限的。

而且,鐵壺很容易生鏽,保養不方便,若是生鏽了,那麼燒出來的水就會帶股子鐵鏽味,這樣一來也就會影響泡出的茶湯滋味。

鐵壺的優點在於,鐵本身的導熱性能好,但是鐵壺保溫效果一般。

若是喜歡鐵壺的茶友,建議儘量做好保養措施,不然鐵壺的使用壽命會變短。

其實,我們平時較常見的燒水壺是不鏽鋼壺。

幾乎在家家戶戶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用電加熱燒水,方便省事,便捷快速。

相比鐵壺等慢慢加熱的壺來說,用電熱水壺來燒水,速度更快些。

接上一壺純淨水,按下開關鍵,便可開始燒水了。

而且,不鏽鋼壺保養起來更加方便,若是正常使用的話,也不會容易生鏽。

這樣看來,電熱不鏽鋼壺是如今較為尋常,較為方便的工具。

但是,在選購的時候也要謹慎挑選,畢竟市場魚龍混雜。

有很多價格低廉的不鏽鋼壺中摻雜了不少雜質,品質就不太好。

畢竟是要入口的東西,買大品牌還是更有安全保障。

陶壺的話,看起來就很是文雅。

陶壺因為材質的原因,本身氣孔較大,燒出的水更加溫潤。

而且,陶壺看起來古樸高雅,和喝茶相得益彰。

雖然它的好處多多,但是畢竟是陶器,很容易破損。

若是在使用的時候一不小心磕著了碰著了,就會導致碎裂。

故而,在平時使用陶壺燒水的時候,需要多加留意和小心些。

最後,就是常見的玻璃壺了。

透明的材質,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內部的情況。

材質簡單,也不會導致燒出的水帶有異味等,在泡茶的時候,可以完整地展現茶葉的風採。

但是在選購玻璃壺的時候,仍舊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要選擇耐高溫的玻璃壺,這樣才不易因為高溫碎裂,造成危險。

今天介紹了四款材質的燒水壺,列位看官是否心有所屬?

接下來通過壺嘴來更進一步了解。

《3》

第二篇,壺嘴大小。

平時我們泡茶的時候,都講究要快出水。

也就是在7-8秒內完成注水到大部分茶湯倒出,這樣才可以保證泡出的茶湯滋味曼妙。

若是出湯時間過慢的話,就會導致坐杯悶泡,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茶葉在沸水中不斷釋放內含物質,使得茶湯滋味苦澀,如此這般,也就失去了喝茶的美妙體驗。

那麼,要如何才能做到快出水呢?

這第一步,就是要選擇一款適合的燒水壺。

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注水的時候,控制好時間,從而完成快出水。

注水速度是快是慢,皆由燒水壺的壺嘴的大小和便利性決定。

比如,有的燒水壺,壺嘴又細又小,注水時間需要很久,這樣一來,就無法完成快出水了。

導致茶葉在其中不斷釋放滋味物質,從而使得湯水變得又苦又澀。

像這種燒水壺的話,就不建議用來衝泡茶葉了,可以作為平時燒水喝的用具。

看著涓涓溪流般的水流倒入玻璃杯中,濺起的小水花,也是一種治癒,也是一種享受。

而有的燒水壺的壺嘴比較長,這樣的水壺在注水的時候,很難控制水量,畢竟它壺嘴比較長,其中可以儲存不少水量,若是沒有經驗的人使用,很容易導致泡茶時,注水過滿。

蓋碗內注水過滿的話,就會變得有些燙手,這樣一來也就會導致無法快速出湯,造成坐杯悶泡。

但是,這類燒水壺若是使用熟練了,用來泡茶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這樣的壺嘴,可稱為鶴嘴,看起來賞心悅目。

各位茶友,如何選擇燒水壺,可以根據壺嘴的大小和長短來做決定。

壺嘴太細太小的燒水壺不太建議選購,壺嘴太寬太大也不太建議使用,畢竟要是一不留神就會讓大量的沸水傾斜倒出。

完全超過了蓋碗的容量,很容易發生燙傷的情況。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自己的熟練程度來做選擇,用得順手就好。

《4》

第三篇,便利性。

衝泡好茶,都是主張使用沸水衝泡。

縱觀六大茶類,唯有沸水才可以讓其展露風採。

在高溫下,一款好茶才會遇水重生,才會釋放出絕佳的風味。

在平時泡茶時,都會將水燒得沸沸的,再進行泡茶,如此才可以喝到好茶最美的風華。

所以,在水燒沸後,一把具有保溫效果的燒水壺,可以讓其保持恆溫,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反覆加熱的麻煩。

而且如今處於冬季,水冷得更快了,這樣一來加熱的時間就更長了,耽誤了泡茶的時間。

若是有保溫的作用,便可以在湯水喝完後,直接衝泡便好。

總的說來,帶有保溫功能的燒水壺更好。

此外,有的燒水壺底座會帶有自動加熱的功能。

只需要將水壺放置上去,當水溫降低了後,就會自動開始燒水。

這樣一來,在我們需要衝泡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衝泡,免去了等待的時間。

但是在使用這類燒水壺的時候,要注意壺內有沒有水。

若是其中沒有水,就不要將其放置在底座上,防止幹燒,這樣更加安全。

在不使用的時候,建議將電源隔斷,安全第一。

除此之外,買燒水壺,不推薦選購過重的,不然內部裝有水,拿起來就不太方便,不太趁手。

而且,過重的話,對於力量比較小的女性來說,其實不太合適。

市面上的燒水壺容量基本都不太大,0.5升或者0.8升比較常見。

沒喝幾泡茶,水就見底了,在這時就需要起身接水,再次燒沸。

相比之下,選擇一款自動續水的,就顯得更加便利。

在燒水的時間,注水不必太滿,不然水沸騰的時候容易濺出,導致燙傷。

說了這麼多,茶友們是否可以挑選一個滿意的燒水壺呢?

《5》

茶的啟蒙,是沸水。

沸水的知音,是燒水壺。

任何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都是不可分割的。

燒水壺成就了沸水。

一隻合適的水壺,可以讓我們完成很多事情。

幫助我們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湯是一定呀。

突然想起網絡上一句話,多喝開水。

雖然是逗趣的話,但其實很對。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中不可少的物質。

選一隻趁手的,喜歡的燒水壺,泡一杯好茶。

切合實際需求,選對的,選適合的燒水壺。

來吧,一起喝好茶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蓋碗、紫砂壺、還是玻璃杯呢?
    泡茶時也會面臨糾結的選擇,令不少茶友覺得無可奈何,無從入手。比如,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七月初的一天,曾有位鄰省浙江的茶友,聊起到衝泡的話題。他說,為什麼他們當地的茶藝師推薦泡白茶用瓷壺,但感覺白毫銀針也要用玻璃杯。
  • 煮茶時,幹茶和葉底分別怎麼煮,村姑陳出招了,這樣煮茶好喝百倍
    像,煮茶壺怎麼挑,電陶爐怎麼選等等。 有不少茶友都來反應說,已經選到了自己心儀的茶具了。 能給茶友些個人的小建議,幫助到茶友,我心裡也很開心。
  • 口糧茶怎麼選?懂得這三個技巧,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隨意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喝茶這件事,是分場合的。就村姑陳自己吧,每天巖茶、紅茶、白茶,基本沒有間斷過。哪怕條件再不濟,春茶季上山尋茶,也要帶一個保溫杯,儘可能地讓自己有茶可喝。一日無茶,渾身不自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口糧茶了,一款天天都想喝的茶!
  • 茶桌怎麼布置,才有喝茶的意境,村姑陳說出了6個細節,太好用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最近,極簡風很受歡迎。選好茶席後,便可進行下一個階段。《3》二,茶盤少不得如今,幹泡臺比較流行。所謂幹泡,指的就是泡茶的過程中,除了蓋碗和公道杯中是有水的,其它地方都是乾燥的。
  • 2000元的白茶,為什麼泡了3、4衝就沒有味道了?有3個原因
    一泡好茶,可以喝一下午,很是耐泡。 最近,有位新茶友在一篇關於白茶耐泡度的文章下面留言說: 「為什麼,我的茶泡了3、4衝就沒有味道了?」 嗯? 這倒是有些奇怪,為什麼一款茶這樣不耐泡?
  •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人到中年後的王摩詰,寫下的詩,舒朗豁達的況味多了幾分。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閉目想像,能聯想到白雲回望和,青靄入看無的畫卷,詩中自有山水,禪味悠遠。
  • 悶泡、紫砂壺衝泡、巧克力味白茶、陳皮老白茶,細說茶圈4大謎團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這種衝泡方式,便喚作「悶泡」,亦稱作「坐杯」。 但提到白茶的衝泡,很多茶友會困惑。 1.白茶味淡,是不是要悶泡才好喝? 2.這麼快就倒出茶湯,白茶能有滋味嗎?還是坐杯好。
  • 一篇文章帶你看懂什麼是白茶秋壽眉,一睹風採!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國慶期間偶然在郊外走了一遭,才發現,秋天已經將我們的生活包裹的密不透風。春夏走過,秋風襲來,不說那春是如何的纏綿悱惻,也不提那夏是多麼的喧囂浮躁,近日且看秋。秋淡定從容地登場、絢麗燦爛。
  •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比如喝一泡好茶,比如跑一場馬拉松。昨天的比賽,村姑陳跑完打車回家,再洗了澡出來吃飯,路過尤溪洲的時候,還看到有大批的參賽者,正在往終點行走。那已經不是在跑了,是真的在走,一步一拐,艱難蹣跚。但是他們仍然目視遠方,堅持走完餘下的徵程。
  • 衝泡春茶,新白茶與老白茶大不同,蓋碗、煮茶、玻璃杯泡各有講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晴空明媚的時候,已經露出了初夏的意味。提到春白茶的新茶衝泡,突出香氣是很重要的考慮指標。推薦的泡茶方式,有兩種:白瓷蓋碗衝泡(最佳泡茶選擇),玻璃杯泡(辦公隨心喝茶優選)。1、如何用蓋碗衝泡春白茶新茶?蓋碗衝泡時,為了更完美的感受新茶的香氣。
  • 別人老白茶1萬一斤,你的100元,這3個細節,透露你的茶有沒存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2014年的白露散茶是近幾年村姑陳喝到的老白茶裡,再經典不過的一款。然而,有位北方的老茶友,三年前藏了這款茶。等到衝泡時,幹茶與沸水一相遇,便會有悅耳的嗤啦聲響,如久旱逢甘霖,老白茶的梗葉乾涸已久後,突然接觸到水分時,植物細胞發出的貪婪飲水聲。微有跑氣,或是已經存壞受潮的茶,開箱瞬間,並沒有預期而來的乾燥馥鬱茶香,反而容易有悶味酸味甚至黴味。抓出一把茶,梗葉耷拉,沒有清脆聲響傳來,葉片邊緣處如紙鋒的尖銳感消失不見。
  • 白茶的茶湯應該是什麼顏色?泡出紅色正常嗎?這些問題一併講清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蟬鳴荔熟的季節,夏天的風情正濃。但泡出來的茶湯發紅,就是很不對勁了。白茶又不是紅茶,不會產生紅湯。像是熱浪蒸騰,烈日灼灼的大夏天,我們黃皮膚的人再怎麼去曬,也不會變成黑人的膚色。這背後,是由白茶的工藝DNA決定的。
  • 五點辨別法,輕鬆識破做舊白茶圈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閒時想起過年的時候會有親戚家小孩來玩,有幾個小傢伙還蠻可愛的,平時總喜歡清靜一些,但過年還是要有孩子的歡笑聲,熱鬧些才有「年味」。點進去一看銷量居然還不錯,這讓村姑陳很有挫敗感......原以為關於做舊茶說的已經夠多了,奈何市場太大,涉及的群體太多,豈能面面俱到,儘管是精衛填海,那也得堅持不是?也罷,將購物車清空,以最常見的壽眉餅為例,從外觀、香氣、口感、湯色、葉底五個方面介紹如何識別做舊白茶。
  • 泡茶的茶具怎麼選?不只是蓋碗、茶壺、玻璃杯,連茶盤也很有講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上禮拜寫貴婦喝茶史那篇稿子時,認真的細看了周昉畫的圖。唐宋兩朝國力富強,GDP高速發展,經濟實力強大。所以唐朝和宋人的文人,喜歡搞團建,過小資生活享受。
  • 從開山坪到桃樹窠,從花香到藥香,村姑陳淘汰了三款馬頭巖肉桂
    然後,就在這個豔陽高照的午後,福州的氣溫罕見高達30多度的初冬,穿著短袖,開著空調,泡了它們仨。沒想到越喝,就越暈。越喝,越覺得懸乎。《3》第一泡,據說是開山坪的馬肉。燒了沸水繼續泡第二衝。這次湯水更紅豔了,仿佛葡萄美酒夜光杯。很後悔當時急著泡它,沒有稱過重量,現在也不知道多了多少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泡下去了。揭蓋聞香,第二衝的蓋香上,不但藥香更濃鬱了,居然還多了一股陳香。
  • 2019荒野白牡丹,為什麼十幾泡後湯水灰撲撲,背後藏著這三個疑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鄰居家的客廳,刷了一整面的灰色牆壁。一股濃鬱的工業風,顯得很高級。而白茶衝泡過之後,便不再乾燥了,溫度也變高了,在這高溫與高溼的狀態下,白茶如果長時間悶在蓋碗裡,在這漫長的三五小時甚至十來小時的時光中,它會發生另一種更強烈的化學反應——發酵。發酵之後,白茶內含的物質,就與衝泡之前處於乾燥狀態時,完全不一樣了。
  • 早上泡的白茶,能反覆衝泡一天喝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茶葉久泡,最直接的影響是將茶泡濃。如果是將好茶直接悶泡或坐杯,久泡之下,反而會浪費一泡茶的好風味!《3》為什麼說,好茶泡太久會浪費?茶,是一種飲品。很多人喝茶,為的是追求香氣、滋味上的享受。
  • 冬至進補,喝杯老白茶吧,那該怎么喝呢?這有3種不同的喝茶姿勢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冬天的節氣,從冬至到小寒,大寒。3.蓋碗泡茶,更能感受完整細膩的茶味老白茶泡著喝,每一衝的茶湯風味,都會有變化。從第一衝,再到第七衝,最後到……優質的老白茶,內質豐沛,經久耐泡,很多時候能泡到十多衝,滋味尚未平淡。
  • 白茶越甜越好?選到甜的就是好茶?稀奇,好茶的標準什麼時候變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每次假期一到,微信就響個不停,不用問,朋友們的約茶來了。經過3年以上的陳化後,活躍的香氣分子漸漸穩定了下來。由原本的活潑高揚,變得沉穩收斂。通過漫長的時間,我們能感受到更好的、更深沉的幽幽茶香。湯感稠厚,有膠質感,在啜茶的瞬間,能感受到茶湯的重量感,飽滿又豐沛。
  • 一杯好喝的白茶,茶湯值得哪些讚美詞?分享四種美好體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古往今來,春天,都是文人雅士最愛讚美的季節。春風,是柔和的,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雨,是溫潤的,天街小雨潤如酥;春花,是盎然的,滿園春色關不住。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今年的春茶,還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