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中醫百科】醫醫道來|寒露養生有八忌.

2021-02-23 北京廣濟中醫醫院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它是第一個提到「寒」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前後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才秋意漸濃,蟬噤荷殘。我國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早已進入深秋,而素來只有兩季的兩廣地區的人們也能漸漸感受到秋天的涼意。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悽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進補也有應注意的禁忌。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

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相關焦點

  • 秋露漸重,歲寒加衣:寒露之後養生記住「三防」
    居:寒露腳不露中醫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起居稍有不慎則易患感冒,所以「切忌賊邪之風以傷空隙,勿冒風邪」。肝腎在此時節相對弱勢,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容易被風寒侵入,引起大小關節不利。所以,在寒露期間要注意適時添衣,特別注意腳部保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尚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應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養生這些要注意
    十一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最後一天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寒露」。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寒露節氣的到來,天氣由涼轉寒,隨寒氣增長樹木逐漸蕭落,此時儘管沒有迎來冬天,不過寒露過後也就意味著深秋初冬來臨,天氣降溫比較快,衣食住行都會有所改變。
  • 今日寒露
    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俗語言:「寒露寒露,遍地寒露。」此時地面的露水寒光凜然,氣溫驟冷『寒露三候』鴻雁歸飛、菊黃有華______雖然有「春捂秋凍」一說,但老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換季穿衣別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研究認為,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
  • 【廣濟中醫百科】節氣養生|大寒冷成團,保暖圍成丸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大寒節氣有哪些養生要點?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於體內陽氣升發,可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可以適當增加攝入的熱量,例如羊肉、紅棗等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每天早晚喝一碗薑湯,有補氣、提神、改善睡眠的功效。腎應冬,屬水,主藏。
  • 節氣 · 寒露丨寒露重,秋意濃,入冬前養生有講究
    今天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此時時刻你是否也在歸途中,放鬆、悵然、期待,都有一點
  • 2020「寒露」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寒露是什麼意思?寒露吃什麼養生
    新華社天津10月6日電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0月8日3時55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寒露」。此時節,霜染紅葉,雜樹蕭疏,蟬噤荷殘,夜涼如水。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它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氣,也是天氣由涼變冷的表徵。
  • 今日寒露丨一滴寒露身上涼,一聲添衣暖心房
    寒露·養生「寒露」時節,涼風乍起,少雨乾燥,寒涼易侵入人體。此時節可遵循「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的養生原則,多吃一些潤肺清心、清肺生津的食物,如葡萄、橘子、蜂蜜、柿子等。▐ 適時添衣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黏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 己亥寒露 溼氣傷脾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寒露時,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將要凝結成霜。寒露過後,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氣溫逐漸下降。「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夜望星空,夏秋換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蠍座的心宿二)已經西沉。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宋扇·清風】今日寒露:天高晝熱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寒露》左河水天高晝熱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日享菊香播小麥,夜喝梨貝養脾腸。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燕不過三月三。寒露時節到霜降,種麥莫慌張。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 寒露|秋深露重,北雁南飛,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來了
    白天的最高氣溫開始降到22℃以下,早晚的最低氣溫開始降到10℃以下,已經有了冬天的感覺了。所以,「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方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 寒露連深秋,會養的人不怕秋
    明日寒露,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令。深秋不必低沉,門外便是遠方寒露三候:鴻雁來賓,雀入水為蛤,菊有黃華。深秋氣候的變化,自然界的動植物往往最先發現。寒露這天,不要太低沉,踏出家門便來到了詩的遠方。三五成群,登高遠眺,感受秋日的涼爽,欣賞新開的菊花。告別工作的煩惱、家庭的瑣碎,投入到秋天的舒適裡,再忙也別忘了休息,再累也要懂得給自己放假。養生的首要,是保持一個好心情。
  • 二十四節氣 · 寒露
    自此,告別了秋高氣爽、秋明空曠,白日將變得幽晦,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霧結煙愁。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歸鴻將急於南飛,哀鴻遍野,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節氣養生丨今日寒露,深秋病易催,做好這些不吃虧,保護全家安康,必看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時氣溫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 今日寒露 | 寒意初襲蟹肥美 山林初沐夜甘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唐) 氣象專家提醒說,寒露節氣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氣溫的變化特別明顯,溫度下降8攝氏度、10攝氏度都比較常見。在南方,冷空氣活動逐漸加強,但一般影響不大,氣溫略有下降。秋季仍有較強的太陽輻射,但降雨量迅速減少。
  • 【寒露】寒意初襲蟹肥美 山林初沐夜甘露
    關於二十四節氣,你曾有過怎樣的難忘經歷?或者將你所知道的清城「節氣故事」留言告訴我們。當然,留言一經採用,將通過稿酬、禮品等方式回饋你。今日16時15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17個節氣——寒露。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唐) 氣象專家提醒說,寒露節氣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氣溫的變化特別明顯,溫度下降8攝氏度、10攝氏度都比較常見。在南方,冷空氣活動逐漸加強,但一般影響不大,氣溫略有下降。
  • 寒露節氣到了,做什麼動作養生?吃什麼東西滋補?都來了解一下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第一個提到「寒」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前後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從這個時間段開始,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那麼在養生方面要注意些什麼呢?
  • 寒露如歌
    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北京寒露盛行吃芝麻,芝麻餅、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都是寒露前後的熱門吃食。芝麻有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臟、助消化、化積滯、降血壓、順氣和中、平喘止咳之效,可治神經衰弱,抗衰老。芝麻又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黑芝麻又稱胡麻、黑脂麻、胡麻仁。在中醫看來,黑芝麻能養黑髮,護膚美膚,常吃黑芝麻,乾燥、粗糙的皮膚能變得細緻、光滑、柔嫩。
  •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來了!趕快學起來
    逮至西周,養生思想進一步發展。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並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如「庶氏掌除毒蠱」;「翦氏掌除蠧物.以莽草燻之」;「壺涿氏掌除水蟲」,使水清潔。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補充營養,適宜減肥和偏食的人群。
  • 寒露.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吃芝麻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