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的電影《奪冠》,國慶長假在各大影劇院熱映,引發無數女排粉的追捧與回憶。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首次展露了三代中國女排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將不少國人的記憶,重新拉回到上世紀熱血沸騰的八十年代。
電影《奪冠》海報
今天我們繼續重溫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前後的故事。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的長灘體育館正在舉行第23屆夏季奧運會的排球比賽,共有八支世界勁旅在這裡爭奪金牌。然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1984年奧運會的小組賽一上來,首戰中國隊就以1比3輸給了老對手美國隊。
中國女排對戰美國
首戰失利,雖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女排姑娘們的情緒。但現實卻沒有給大家惋惜的時間。因為緊接著下一場比賽,對中國女排來說極為關鍵,因為這場比賽的勝負,直接關係到能否取得奧運會的決賽權。而這場比賽中與中國隊交鋒的,正是老對手日本隊。針對與中國女排爭奪決賽權的比賽,日本隊教練山田重雄告訴隊員:我們要加倍認真研究郎平的進攻和如何接好中國隊的發球,必要時使用我們的「秘密武器」。山田重雄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麼呢?
山田重雄與日本女排
第一局打到9:5時,山田重雄便用上了他的「秘密武器」,就是讓原來的主攻手杉山加代子改打接應二傳,去頂替小高笑子對付郎平的進攻,他們是希望這一突然改變可以擾亂郎平,從而削弱她的攻擊力量。可惜的是郎平早有準備,山田的「秘密武器」並沒有奏效,最終日本隊以0比3輸給了中國女排。
對決日本
在戰勝日本隊後,中國女排更加堅定信心,越戰越勇,在隨後的比賽中都取得了勝利,一舉殺入了奧運會的決賽。而這次決賽中的對手正是首戰戰勝中國隊的美國女排。這一次,為了讓隊員們丟掉之前失利的包袱,袁偉民交給了郎平一項特殊的任務,由她來主持賽前準備會。
袁偉民和郎平
決戰之時,雙方派出最強陣容,一上場,中國隊就連贏兩分領先,逐漸拉開了分差,但美國隊依靠身高1米94的主攻海曼的出色發揮,連得5分,將比分追成14平。關鍵時刻,郎平一記重扣,奪回了發球權,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袁偉民提出換人,他將新人替補侯玉珠換上場來發球。
侯玉珠
侯玉珠,這個時候剛21歲,身高1米84。在1983年女排大換血之時進入國家女排,到那時還不滿一年。在奧運會小組賽對陣巴西時,袁偉民也曾將侯玉珠換上場發球。這一次,只見侯玉珠揮動胳膊,猛然一擊,球急速地向對方球場飛去。過網了,但是還在飛。正當美國隊員都以為這個球出界之時,球向界內下落,落到一個誰也不會伸手去救的空檔裡。得分,15比14。
侯玉珠通過發球為中國隊贏下了關鍵的一分,接下來的一分,侯玉球的發球破壞了對手的一攻,郎平高高跳起,一個看頭球為中國隊鎖定了關鍵的第一局。
看完侯玉珠發完關鍵的兩個球,袁偉民在他的記事本上寫下了兩個字:「立功」!袁偉民這本記載著二百四十多場國際比賽簡況的記事本裡,還是頭一次出現這兩個充滿感情的字眼。
金牌之戰,首局成敗關係重大。美國姑娘在經歷了第一輪的失敗後,情緒出現明顯波動,海曼和克羅克特的失誤逐漸增多。中國姑娘贏得了第一局的勝利後,士氣大振,她們一鼓作氣,最後又連勝兩局,贏得了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集體項目的金牌,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女排「三連冠」的偉業。
奪冠後激動不已的中國女排
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讓所有的中國觀眾熱血沸騰。實際上,中國女排的整個團隊決不是單純地在打球,他們每一次出現在賽場,都肩負著一個使命,那就是為國爭光。冉冉升起的國旗下,中國姑娘們含淚的笑臉成為那個時代永恆的記憶。
中國女排在1984年奧運會冠軍臺上
來源:電影《奪冠》官方微博
如今,距離中國女排1981年第一次奪冠已經過去了將近40年,40年來,中國女排憑藉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搏出10個世界冠軍。如今,隨著電影《奪冠》的熱映,我們依然被女排精神感動,這種代代流傳的女排精神,仍將滋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並被時間賦予更多意義。
來源:電影《奪冠》官方微博
尊重一段歷史,講好一個故事,更多精彩歷史人文故事,請繼續關註明天的「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