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燕,飛入尋常家——從《謝珫墓誌》看東晉謝氏家族的沒落

2021-01-12 石不言齋

《謝珫墓誌》,全稱《宋故海陵太守散騎常侍謝府君之墓誌》。南朝劉宋永初二年(421)刻立。由6塊長方形的青磚合成一篇完整的志文,青磚規格與墓磚相同,33.3×17×4.5釐米,每塊刻字8行,滿行15字,共計681字,字體為隸楷。保存基本完整。現藏南京六朝博物館。

王強教授在觀看謝珫墓誌

《謝珫墓誌》字形欹正參差,時縱時斂,排列更為隨和而顯得行氣自如,變化多端而不失和諧統一之美,屬於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字體。《謝珫墓誌》的出土,對書法演變和東晉、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

謝珫墓誌碑拓局部

一、東晉謝氏家族及《謝珫墓誌》的主要內容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先後出土了6塊謝氏家族墓誌。出土最早的是《謝鯤墓誌》,於1964年出土於南京南郊戚家山。1984-1987年在南京南郊的司家山先後出土了5方謝氏墓誌。詳見下表。

南京出土的謝氏墓誌列表

南京出土的謝氏墓誌中,以《謝珫墓誌》年代最晚,也最為詳細,不僅載明了其祖謝弈八子三女和其父謝攸三子四女的名諱、官位,還載明了他們妻族和夫婿的姓名、郡望,涉及其祖、父及妻子數十人,為後世對東晉、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及謝氏家族的發展研究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謝鯤墓誌碑拓

謝氏祖籍晉豫州陳郡陽夏縣(治今河南太康縣),徵之史傳,謝鯤乃謝氏家族中最早渡江南來之人,其先於永嘉之亂避地豫章(今江西南昌),為「豫章內史」,既離東晉都城建康較遠,也非顯職,其時謝氏當為一般士族。

晉康帝建元(343-344)初,謝鯤子謝尚「出為建武將軍、歷陽太守,轉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江夏相,將軍如故」,建元二年,「為南中郎將,餘官如故。會庾冰薨,復以本號督豫州四郡,領江州刺史。」謝尚於建元初不斷升遷,仕途通達,與其父謝鯤在豫章十餘年的經營不無關係。

謝尚之後,其從弟謝弈、謝萬相斷出任豫州刺史一職。據《謝珫墓誌》,謝珫祖父謝弈「使持節都督司豫幽并四州,揚州之淮南、歷陽、廬江、安豐、堂邑五郡諸軍事,鎮西將軍,豫州刺史。」

至肥水之戰後,謝安(謝珫從叔)因功由「建昌縣公」改封「廬陵郡公」、謝玄(謝珫親叔)由「東興縣侯」改封「康樂縣開國公」,陳郡謝氏威望與勢力均達極致,成為與琅琊王氏並稱的一流望族。

《謝珫墓誌》最後一段記載:「大宋革命,諸國並皆削除,惟從祖太傅文靖公安廬陵公降為柴桑侯,玄復苻堅之難,功封康樂縣開國公,餘諸侯爵南康、建昌、豫寧並皆除國。」

謝氏因肥水之戰而至鼎盛,此後開始走向衰落,復經孫恩、盧循兵亂的衝擊,更是元氣大傷,盛況不再。劉宋朝,謝珫也只謀得個海陵太守,其「豫寧縣開國伯」最終還是遭到除國,南朝時代謝氏凋零之象畢現無遺。

二、從謝氏墓誌看東晉、南朝世族聯姻現象

關於東晉、南朝世族聯姻,史學界通認以士庶不婚為特徵。這在謝氏墓誌所載姻親中也有所反映。

據學者研究,從謝氏墓誌所載,謝氏聯姻家族達14家、25例,分別是:

中山劉氏1例(謝鯤妻);陳留阮氏1例(謝弈妻);琅琊王氏6例(謝淵妻;謝道韞婿王凝之,王羲之子;謝令愛婿王□之;謝球妻王德光,王羲之子渙之女;謝簡妻,纘之女;謝溫妻);潁川庾氏2例(謝攸妻庾女淑,庾翼女;謝靖妻);泰山羊氏1例(謝玄前夫人);譙國桓氏2例(謝玄後夫人;謝道輝婿桓石民,桓溫弟桓豁子);順陽範氏1例(謝道榮婿範少連,安北將軍範汪子);高平郗氏1例(謝道粲婿郗道胤,郗超子);陳郡袁氏3例(謝令芬婿袁文子;謝珫妻袁婉,袁勖子邵女;謝奉妻,謝一言難盡正好袁婉從弟袁松子女);太原王氏3例(謝琰妻;謝令和婿王萬年;謝寧妻,王萬年、謝令和長女);潁川陳氏1例(謝令範婿陳茂先);河東衛氏1例(謝璵妻,衛準女);陳郡殷氏1例(謝雅妻,殷仲文女);太原溫氏1例(謝璵婿)。

以上14個家族,除順陽範氏地位較低外,無一不是東渡江左的僑姓大族。其中與琅琊王氏、同郡袁氏的聯姻更是連綿數世。

謝珫祖父謝弈、父親謝攸家族成員
謝珫家族成員

謝氏聯姻集團不出僑姓士族範圍,表明士族身份內婚制仍是當時社會的主流。肥水這戰後,謝氏雖然政治地位下降,但從墓誌所記姻親集團來看,其社會影響仍在。

但也有學者認為,《謝珫墓誌》執著地對謝氏謝攸一支所有成員及姻親的詳細的記載,既是炫耀門楣,也是對昔日繁華一時的謝氏家族的紀念,對東晉末年及南朝劉宋時期謝氏家族的沒落的感慨。永初二年謝珫去世時,其長子謝寧官駙馬都尉、奉朝請,這只是一個寒門的起家官。其他兒子的官職也未加記錄。從謝珫墓誌中,我們看到的不是高門貴族的繁榮盛況,而是一幕衰敗的場景。

謝氏家族墓誌書法風格由隸書偏向於隸楷,早期的《謝鯤墓誌》 屬於隸書,而東晉後期的謝氏墓誌書風就相對奔放,隸楷兼備,刻寫草率,這跟當時社會書風以及刊刻工藝等有著極大關係。

東晉時期的謝氏家族墓誌在書法及史料價值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碑誌春秋:江蘇】南京六朝博物館訪謝珫墓誌磚並觀《謝鯤志》
    南京六朝博物館訪謝珫墓誌磚並觀《謝鯤志》 嘗欲往南京博物館院觀謝氏《謝珫志》、《謝溫志》兩志。二志均為磚質,謝溫一,謝珫六。謝珫是東晉名臣謝安之兄謝奕的孫子;庾翼的外孫。今因要給我們看《謝珫墓誌》,館內工作人員已將志石從庫房運在二樓擺好等著我們。在六朝館二層的一間大房子裡,有一張長桌,上面鋪著毛氈,六塊謝珫志整齊地擺在上面。謝家出土的墓誌大多是磚質,志石的質料不像北國大多石質,石頭是自然之物,磚石是人造之物,這種密度與形制的磚志是東晉南朝之習用。在謝珫志上把文獻上的問題一一校對勘罷,便是仔細地看刀刻在磚的質料上那種工具對材料的徵服。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淺談烏衣巷中的「王、謝」
    王、謝是指東晉時以王導為主的琅琊王氏和以謝安為主陳郡謝氏。我們都知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作者描寫了原本棲息在王謝雕梁畫棟、堂檁之上的舊燕,如今卻棲居在尋常百姓家低矮的屋簷下。昔日風光無限的王謝舊居蕩然無存,曾經的昌盛繁華灰飛煙滅。
  • 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當前線大捷的消息傳來時,作為淝水之戰的總指揮,謝安當時正與客人在下棋,看過戰報後,謝安「了無喜色」繼續下棋,當客人問起戰況如何時,謝安才淡淡說了一句: 「小兒輩遂已破賊。」 作為在三國時代曾經出過儒學家謝衡的陳郡謝氏,對家族子弟教育始終傾盡全力,對此,作為陳郡謝氏崛起的關鍵人物,謝安對於家族子弟教育就不遺餘力,且極費心機,淝水之戰的統兵大將謝玄在年少時也喜好奢侈、把玩香囊,叔父謝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謝安卻不強硬呵斥,而是跟謝玄以遊戲打賭,將謝玄的香囊全部贏了過來然後燒掉,以此來警醒家族子弟。
  • 冬日讀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是一首弔古懷今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首》中的第二首,此詩憑弔昔日東晉時朱雀橋和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現今卻野草叢生,夕陽殘照,破敗不堪。古今形成強烈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詩人又忽然將筆觸轉向了飛燕,曾經王、謝等富豪大家屋簷下的燕子也已經居住在普通百姓家。更加突出今昔對比,讓人們認識到錢財地位終世過眼雲煙,蘊含深刻思想,餘蘊無窮。
  • 隸書帶篆意:東晉《王建之墓誌》
    《王建之墓誌》,南京北郊象山六朝時期東晉王氏家族古墓1999年出土,是六朝墓誌書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志字體隸書帶篆意,橫畫雖有波挑,但波挑收斂,體勢明顯具有一定楷書的特點。其中有的字隸意濃厚,與漢隸十分相近。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謝氏家族簡介
    由於謝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雖經歷東晉、隋唐的北方地區戰亂,但對謝姓的傷害相對要輕。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遷移中,謝姓向南、西南和東南遷移,在南方穩定地長足發展。明初入臺灣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年),福建南安人鄭芝龍與顏思齊設寨於笨港(今臺灣北港),鄭芝龍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漢人,渡海到臺灣墾荒。
  • 王曉光:從新出土《曹魏南部君墓誌》看「東晉銘石體」源流
    魏晉南北朝銘石體形態可大致概括為:漢末碑隸及程式化碑隸體→東晉刻體/北方其他類型刻法→魏碑體→南朝刻體/後北魏時代刻體等脈絡。其中,我們把東晉時江左建康附近出土的一批墓誌——如《張鎮墓誌》《王興之墓誌》《劉克墓誌》《王閩之墓誌》《王丹虎墓誌》等——為代表的書刻樣式暫且稱為「東晉銘石體」。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呢?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前言題主的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金陵五題 其二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指東晉的王氏家族與謝氏家族,除了這首詩以外,劉禹錫還有《題報恩寺》也寫到了王謝: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遊。
  • 唐詩閒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要讀懂這首詩,必需要了解烏衣巷的來歷。烏衣巷現在還有,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核心地帶,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後來西晉滅吳,建業被改稱「建鄴」(滅國歷史前面文章寫到過了),西晉滅亡後,東晉政權立都面京,又改稱「建康」,東晉的實權大臣王導就住在烏衣巷,再後來這裡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相當於豪門住宅區)。東晉能順利重組政權,使晉王朝得以再延,主要得力於王導的謀劃和周旋,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這時「烏衣巷」的名稱已經很響亮了。
  • 謝氏祠堂對聯! 姓謝的都要看看!
    ——來自南京謝氏祠堂聯龍煙縹緲烏衣室;鳳燭輝煌寶樹堂。——安徽省懷寧縣受泉村謝氏祠堂聯。相業古今三太傅;家聲吳越一東山。——上聯三太傅指東晉宰相謝安,明代宰相謝遷,清代宰相謝升,浙江四門三太傅指謝安,謝深甫,謝遷,下聯中吳越古代屬於會稽郡,東山在吳越境內。
  • 謝氏子孫朝拜千年謝安之母聖地--廣東湛江雷陽謝氏宗親祭祖
    謝姓在東晉南朝有一段榮辱興衰的歷史。由於謝氏進入江南之初社會地位還不高,儘管謝鯤、謝裒兄弟均已做官,謝鯤官至豫章太守、鎮西將軍,謝裒官至吏部尚書,但他們在朝廷上的地位並不牢固,得不到王、庾等舊士族的尊重,他們不以謝氏為世家。曾任吏部尚書的謝裒向地位顯赫的世家大族諸葛恢為兒子謝石求婚,結果被諸葛恢拒絕。諸葛恢死後,諸葛氏勢力衰落,謝氏地位逐漸興起,為朝廷所倚重,謝裒之子謝石才得娶諸葛恢小女為妻。
  • 黃惇 《東晉碑刻隸楷書體辨》
    從西晉始,因禁碑令之緣故,碑刻之功能開始為墓志銘所取代,故而從今日考古發掘的地下資料看,東晉的墓誌風氣遠勝於碑,這與北方十六國時期、北朝時期墓誌盛行有著相同的時代特徵,但從數量上看卻遠遜於北方。 2.隸楷墓誌所謂隸楷墓誌,即以隸書為體,楷法為用的一類墓誌,多見於南京出土的王氏家族墓誌,如《王興之夫婦墓誌》(348)、《王閩之墓誌》(358)〔圖四〕、《王丹虎墓誌》(359)、《王建之妻劉媚子墓誌》(371)、《王建之墓誌》(372)。此外東晉早期墓誌《張鎮墓誌》(325)、《劉剋墓誌》(357)等亦與王氏墓誌具有相同的特徵。
  • 劉禹錫詩中的「王謝」家族是哪兩個?為何在當時影響力那麼大?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句詩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這裡面提到的王謝指的是東晉時的兩個家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中國歷史上,從東漢開始門閥世族們就逐步崛起,很多時候家族門閥能夠影響朝堂,權勢極大。
  •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門閥世族:哪個家族最輝煌?
    一、隴西李氏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是最輝煌的家族?「言必稱隴西李。」秦代隴西郡守李崇,為隴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瑤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孫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滅燕趙,生擒太子丹的隴西侯大將軍李信。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然而,當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後,隴西以李氏為羞恥。於是這個家族自李陵後,在兩漢三國到西晉,一直默默無聞。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名詩中的「王謝」是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很是感慨,原來古人也如我們現代人一樣,人生是如此多變,榮華富貴說沒了就變沒了。恰似紅樓夢所說的《好了歌》:「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一首詩是詩人劉禹錫在建康遊玩時,見到了王謝兩家的故居,心有感慨!
  • 東晉四大家族強到何種地步?能左右皇帝命運,但最終也難逃衰敗
    在我國歷史上,像賈家這樣的家族並不算強大,東晉時期有四個大家族才是史上最有名的,這四個家族分別是王氏家族、謝氏家族、桓氏家族和庾氏家族,那麼,這四大家族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圖片:大家族劇照一、東晉的建立西晉的存在,可以說是非常特殊的,它是九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之一,卻僅僅存活了五十多年的時間。西晉後期,晉惠帝是個低能兒,各方勢力為了自己的權力而產生諸多爭鬥,最終導致西晉覆滅。
  • 中國歷史上10大門閥世族:哪個家族最輝煌?
    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然而,當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後,隴西以李氏為羞恥。於是這個家族自李陵後,在兩漢三國到西晉,一直默默無聞。而這期間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趙郡李氏。不過從東晉開始,隴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殺的李廣的三子李敢,留下一個孤兒。
  • 東晉風流宰相,死於功高蓋主
    所以,即使後來謝安的父親謝裒晉升至吏部尚書、太常卿等高級官職,但當謝裒想向作為蜀漢名相的諸葛亮族親、在東吳和曹魏西晉都家族顯赫的諸葛恢,為雙方子女求婚聯姻時,諸葛恢直接拒絕說,陳郡謝氏是個什麼東西,「不能復與謝裒兒婚。」
  • 中國最牛的家族,傳承1700年,出了36位皇后,36位駙馬,92位宰相
    但在歷史上來說,這個姓氏才應該算是天下第一貴姓,這個姓氏家族傳承了1700年,期間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還有92個宰相。可謂是中國古代的第一望族了,這個姓氏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姓。琅琊王氏,如其名,是長期生活在琅琊郡的王姓貴族。琅琊王氏出自姬姓,最早的始祖是春秋時期的齊國的大司馬王子成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