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曾參加「課文作者講課文」活動,講述其詩作《延安,我把你追尋》

2020-12-23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 )11月25日,深圳報業集團退休幹部、高級編輯祁念曾在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第二附屬小學參加該校「作家進校園」系列活動之「課文作者講課文」活動,為該校230多名師生講述他創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現代詩歌《延安,我把你追尋》。該詩1997年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統編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後又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第12冊語文課本中,還入選2009年長春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與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

今年74歲的祁念曾,筆名祁星,河南洛陽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共黨員。曾任《紅旗》雜誌社記者,陝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報》總編輯,深圳商報社新聞研究室主任、高級編輯,現為《秦風》雜誌社社長。在學生時代,曾以《大學生進行曲》《校園的路》等詩歌作品傳誦一時。近年來,出版詩集《人生之戀》《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延安,我把你追尋》,散文集《紅燭之歌》《藝術家的腳步》,長篇報告文學《千秋業》《蘇東坡傳》《吳桂賢傳奇》,論文集《新時期文學》《新聞探索與實踐》等。作品曾多次獲獎,併入選《中國新詩選》《朗誦詩選》《新時期詩歌選萃》《名家欣賞》等。

《延安,我把你追尋》全文如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太空梭探索宇宙的奧秘,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祁念曾在「課文作者講課文」活動上對《延安,我把你追尋》作了如下解析——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

第一節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追尋延安就像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燕子是一種候鳥,它們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北方是寒冷的,但到了春天,就比較溫暖了,大地上的一切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以燕子要追尋春光。雨露和陽光是小樹成長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樹要追尋雨露和太陽。這裡,兩個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並沒有說出來,被省略了。這就是「我們追尋延安」。延安,實際上說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們健康成長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第二節用最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講「叮咚的流水」,實際是講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二是「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所住的窯洞前面有幾株梨樹,開花時發出清香。講「梨花的清香」,實際上是講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在這裡從事的革命活動。三是「南泥灣開荒的钁頭」。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講「開荒的钁頭」,實際是講大生產運動中所體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四是「楊家嶺講話的會場」。楊家嶺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裡召開。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辦公樓的會議室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1945年4月,在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主席在會上作了題為《論聯合政府》的著名報告。講「講話的會場」,實際是講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這一節連用了四個「追尋你」。先說「你」,再說「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這些事物在當面講話,顯得非常親切。

詩的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節用「高樓大廈」和「家用電器」代表現代化。「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這裡比喻高樓大廈大量出現。「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這裡為了押韻,把詞的順序顛倒了一下。「琳琅」是美玉,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滿目琳琅」形容家用電器,如各種收錄機、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數量很多,質量很好。「破舊的茅屋」代表貧窮的生活條件。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現代化,這種貧窮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說「永遠告別了」。「土炕」是窯洞裡用土坯或磚頭砌成的長方臺,下面有孔道同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土炕可以用來睡覺,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飯、聊天。當年的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個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這裡說「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是指革命戰爭年代那種親密的軍民關係、黨群關係,那種火熱的鬥爭生活。這是「忘不了」,也不應該忘記的。

第四節用「太空梭」和「電子計算機」代表現代化。「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有了太空梭,我們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奧秘。電子計算機有多種複雜的功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響樂。「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這種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所以說「毫不猶豫丟掉了」。「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從字面上看,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頂天立地,恰如脊梁一般。從深一層的意思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跟第三節裡「永遠告別」與「忘不了」形成鮮明的對照一樣,這一節裡「毫不猶豫丟掉」與「不能丟」也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反覆說明,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要改變,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發揚。

詩的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第五節主要從反面說,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沒有了靈魂,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第六節主要從正面說,即:為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開頭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尋」點了題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後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進一步說明:「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暖」,「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這裡說的延安當然是指延安精神。

祁念曾總結道:詩中「太空梭」和「電子計算機」代表新科技、現代化事物;「宇宙』代表宇宙般無限的世界,無限的空間;「老牛破車」代表過去的落後平常;「脊梁」代表延安的精神。他要追尋的實際上是指延安的精神。

回憶這首詩的寫作過程,祁念曾的心中再次湧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他說:「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陝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採訪。當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採訪,那裡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裡難過極了。歸來後,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幫』以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

祁念曾說,「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採訪,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陝北的錦繡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最優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裡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嶺『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迴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基於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祁念曾講述道,《延安,我把你追尋》寫完後,1992年,收入他的詩集《人生之戀》(陝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這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淨化我的靈魂。」

祁念曾還講述了《延安,我把你追尋》的寫作背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接著,祁念曾又講述了《延安,我把你追尋》的寫作特點:一是全詩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歌頌表現出來的。如追尋「延河」,實際上是講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追尋「棗園」,實際上是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這裡從事的革命活動。二是這首詩的語言精煉,節奏和韻律比較鮮明。全詩壓的是ang韻,聽起來聲韻鏗鏘。

祁念曾最後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相關焦點

  • 第24課《延安,我把你追尋》閱讀課文這樣學即可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4課的課文,這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通過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的回顧,以及日新月異的變化的描繪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表達了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 四年級上《延安,我把你追尋》:理解詩中重點語句,領會延安精神
    四年級上《延安,我把你追尋》:理解詩中重點語句,領會延安精神一、學習目標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字詞1.多音字長:zhǎng長進cháng長期場:陰暗 光明——黑暗4.近義詞告別——告辭 探索——探究奧秘——奧妙 明媚——明麗三、再讀課文
  • 延安,我把你追尋—延安旅遊景點大全,吃住行遊購娛攻略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革命精神的現代詩歌。歌頌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延安精神。同時也告訴同學們,雖然時代在發展進步但是,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也要發展壯大。這篇關於延安旅遊攻略,我還是按課文簡介、景點攻略(景點美食、住宿、遊覽路線和購物娛樂)來寫。
  • 部編版四年級上:全冊課文中心思想匯總
    《精衛填海》本文以及其簡潔的文言文將精衛填海的故事描述了出來,讚揚了她至死不屈的鬥爭精神和頑強毅力。14.《女媧補天》課文講述了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和甘於奉獻的精神。第五單元16.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延安,我把你追尋》知識點+圖文講解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第五單元 第六單元 第七單元 課文朗讀視頻
  • 課文作家陸穎墨講述《小島》背後的故事
    「你聽說過西沙的野牛嗎?你聽說過西沙的軍犬嗎?你聽說過西沙的老鼠和貓嗎?……」8月16日,著名軍旅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陸穎墨新書《小島》籤售會在上海書展舉行。曾獲魯迅文學獎、當代文學獎、中華文學選刊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小說選刊年度獎等各類文學獎三十餘項。著有《海軍往事》《尋找我的海魂衫》《白手絹,黑飄帶》《中國月亮》《遠島之光》《軍港之夜》等。《礁盤》收入湘教版《語文》教材,另有作品《潛浮》《歸航》《遠航》等收入各種中小學語文教輔教材。《小島》收入教育部統編《語文》五年級教材成為課文篇目。
  •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按課文內容填空
    延安,我把你追尋,追尋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尋棗園梨花的清香;追尋南泥灣開荒的撅頭,追尋楊家嶺講話的會場;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14.《牛和鵝》中的鵝_高傲自大,開始時「我」在鵝面前 非常害怕,後來「我」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不再怕鵝,課文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3.你在做出承諾前一定要想清楚,要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知識梳理
    我也能淹沒莊稼、衝毀房屋,人們常採用築壩、修水庫,植樹造林等方法阻止我做壞事。《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中講述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蒲公英媽媽依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媽媽依靠動物的皮毛傳播種子,豌豆媽媽依靠太陽傳播種子。我還知道柳樹依靠風傳播種子,鳳仙花靠太陽傳播種子,蓮花靠水傳播種子。《場景歌》:積累並正確運用量詞。
  • 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因此孩子進入三年級以後,首先就要培養孩子對課文的總結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概括課文大意,很多孩子學完一篇課文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課文到底講了什麼。如果說您的孩子有這種情況,請不要著急,今天於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的總結能力,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正確、快速概括課文大意呢?
  • 溫儒敏教授談統編教材長課文、難課文教學
    今天,我來講講關於長課文和難課文的教學問題。教材的編寫是根據學生某一個學段,學生普遍的那種認知水平編寫的,但對課文的選擇是有難有易,長短結合。每一學段,每一教材,它不是說一個水平一刀切。它是長短結合、難易結合。這樣做可能更有彈性,也適合大面積使用。
  • 沒有人比虎撲網友更懂小學課文!
    課文講述了一對善良的窮夫婦收養鄰居家孤兒的故事,列夫 · 託爾斯泰的文筆在小時候看起來有些晦澀,但現在看來,這段描寫卻讓人覺得極其細膩和真實,大家都感動得稀裡譁啦: 「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講的是地球突然出現了一個可以容納垃圾的無底洞,最後把垃圾再傾瀉回地球的故事,腦洞大開。
  •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單元教學目標及各課文語文要素
    2.默讀課文,梳理課文條理,能說說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講了哪兩方面的內容;能提取作者觀察的有關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3.能根據有關句段,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住宅的修建過程,說說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的原因。4.說說人格化寫作的好處,了解人格化寫法,並與提供的說明性寫法的片段比較,說說這樣的表達與人格化寫法的不同之處。
  • 學習五年級下冊課文《自相矛盾》,展開想像,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關注課文題目文章的作者和出處我們都了解了,請同學們再來看一看題目,這《自相矛盾》中的矛和盾分別是什麼樣的,有什麼作用呢?初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小學課文《帶刺的朋友》寫作講析,一個方法,讓你的作文也美起來
    語文課本上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又適宜孩子現階段學習的最好文章,所以學習和研究一下課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對於提升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小學三年級上冊第23課《帶刺的朋友》,無論是課文內容,寫作手法都很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本文的寫作要點。
  • 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小學語文六上試講常考課文及教學教法
    本組課文的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山中訪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像成與「我」訴說心聲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聯想把雨景描繪成一場音樂會。《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動的語言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教學重點: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品味、積累優美的語言。
  • 童年夢想 文學為經:專訪「勤徑千裡馬 課文作家作品系列」主編及...
    或許這個機會是承載我對兒童愛心、對理想未來的一個平臺,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主編這件事。 我們以單人作品集為主,部分多人合集的形式組織編選叢書。其中合集以一位或兩位課文名家作品為重頭,幾位非課文作者加入。而且,在書名環節,我們做了精心的研究,既要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又要有新鮮感,還要是作者的某篇作品篇名。
  • 十個故事告訴你,小學語文課文裡一共有多少假課文?
    小學語文課文裡一共有多少假課文?十個故事告訴你符合假課文的定義的,我認為是與歷史事件不符的課文,或者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課文。這裡說的是另一類課文,他們是披著羊皮的狼,宣揚正能量,當然沒錯,但是不要忘了,「真善美」裡「真」排在首位!
  • 擺一擺那些坑爹的小學課文
    該課文出自於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名:《畫雞蛋》。作者:不知道(反正都是扯,誰署名誰倒黴)。內容:說達文西小時候遇到一位啟蒙老師,名叫韋羅基奧。不知道怎麼搞的,韋師傅非要讓達文西畫雞蛋,說是打基礎。小達文西花了6年時間畫雞蛋,終於成了一位藝術大師。
  • 小學一年級課文:《動物王國開大會》續寫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期裡,我家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得最好的一篇語文課文是《動物王國開大會》,也許是因為喜歡小動物的緣故,她把這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即使已經放暑假了,還時常給我背誦起這篇課文來,跟我講起動物王國裡的故事,出於好奇心,我抽空認真地看了這篇課文:動物王國要開大會,老虎讓狗熊通知大家。
  • 李雲標:探討高中英語課文的閱讀策略
    但是,有不少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過分注重詞和句子層面的教學,忽視語篇語義教學(張獻臣,2009),造成課文教學結束了,學生還不理解文章內容、寫作意圖,更談不上培養閱讀策略和文化意識;或者,片面追求活動的真實情境,急於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林才回,2008),導致對課文處理過於粗放,淡化甚至取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