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之《圍著火爐吃西瓜 》||「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邢臺

2021-03-01 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

棗酒萬果紅杯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

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

(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

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

參賽作品展示|邢臺篇


圍著火爐吃西瓜 

文/王敬之

時值盛夏,正是西瓜上市的季節。在炎炎夏日,吃幾塊透心冰涼、清甜可口、又沙又脆的西瓜,更別說再吹著空調,看著電視,怎一個爽字了得。

據史料記載,西瓜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漢代前即從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故稱「西瓜」。因其汁多味美,甘甜爽口,形制碩大,被譽為「瓜果之王」,為夏令消暑之佳品。

最早記載西瓜的是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四夷附錄》,內稱「胡嶠居契丹七年,……始食西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僅記載了這一事實,還論述了西瓜的藥用價值。吟詠西瓜的詩,則以南宋文天祥《西瓜吟》最為膾炙人口。詩云:「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相傳乾隆也曾為西瓜攤撰寫對聯,「堂中擺滿翡翠玉,彎刀闢成月牙天。」此聯一掛,引得買瓜之人絡繹不絕。

近年來,市場上西瓜品種繁多,反季西瓜、早熟西瓜、無籽西瓜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我們最鍾愛的還是家鄉的「三白瓜」。三白瓜是威縣傳統特產,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民間傳說,此瓜種為王母娘娘所授。其傳統種植村早在明代就建有王母娘娘廟,並取名「王母村」,後來改稱「王目村」。目前,三白瓜在外地已不見種植,獨威縣傳承至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威縣具有三白瓜生產所需要的優越的氣候環境與獨特的土壤條件。多年的種植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生產工藝,其選種、播種、施肥、澆水、剪枝、壓秧、坐胎等都有獨特的講究。

更為奇妙的是,經過數百年來的培植篩選,威縣三白瓜色香味更加純正、甜香醇美。不僅個大、籽少、爽口,還具有耐存放的特點。一般的西瓜保存期是三五天,而「三白瓜」能保存半年以上。新春佳節,親人聚會,「圍著火爐吃西瓜」便成為家鄉一景和刻入骨髓的兒時記憶。

古醫書記載:三白瓜瓤亦稱「白虎湯」,能除暑熱,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其皮曰「翠衣」,亦有生津解煩之奇效;其籽甘寒,清肺潤腸,補中宜人。據國家食品質量檢驗中心進行鑑定,三白瓜不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體大、耐貯等品質,還富含十八種胺基酸,鐵、鉀、硒含量高,具有一般瓜類所沒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專家稱之為罕見的保健、藥用佳品。正是它的這些優良品質,明清時期曾為貢品,而今則走進人民大會堂,成為國宴用品。

三白瓜是家鄉獨有。所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者也。有朋自遠方來,妻子端上一盤三白瓜款待。朋友吃罷,讚不絕口,即興賦詩:「天山白玉石,東海夜明珠。難比三白瓜,唯有此物殊。」

無論身在何地,吃瓜最愛是「三白」。這當中,當然也飽含著遊子的濃濃思鄉之情。

作者簡介

王敬之,中學高級教師,在《法制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審計報》《中國信息報》《中國經濟時報》《自學考試報》《新消息報》《新疆日報》《廣州日報》《南京現代家庭報》《科教新報》《教育導報》《天津教育》《今日教育》《喜劇世界》《走向世界》以及《邢臺日報》《牛城晚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隨筆、雜談、詩歌20餘萬字,其中,《一「網」情深》一文榮獲「網聚河北正能量」徵文一等獎;《冬天的記憶》等三件作品被評為河北省第二屆優秀網絡文化作品「五個一」獲獎作品。著有自選文集《20%的浪漫》。

協辦單位簡介

河北萬果紅酒業有限公司座落於「千年古縣」行唐縣。千百年來,當地人以山泉水及大紅棗為原料,釀造成特色燒酒「棗木槓」聞名遐邇,此技藝已列入「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果紅酒業在傳承釀造古法基礎上,通過工藝創新把甲醇降至國家標準限量以下,氰化物、重金屬含量為零,此工藝已獲國家發明專利。萬果紅系列棗酒是「棗木槓」原漿酒,不勾兌任何香精,飲後具有頭不疼、口不幹、不體燥、不傷胃、醒酒快等特點。

關聯閱讀

棗酒萬果紅杯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作品展示

(點擊下面藍字,可見具體作品內容)

石家莊篇 01正定古碑略記  02封龍紀實  03榆樹  04醉美棗木槓  05萬果紅,鄉愁的味道  06酒香飄千年  07藁城三記  08梨鄉兩篇  09打房子  10想起炊煙起 11馬踏蘇家莊與三蘇故裡 12正定中山路  13棗香飄處是故鄉 14古槐青春 15翠嶺野趣黃金寨 16花竹流水 塞北江南 17羲皇聖裡人祖廟 18記憶中的廟會 19平山風物 20五馬山還是五龍山 21印象趙州 22大愛大沙河 23走進鳳凰城 24賣了被子,去看墜子 25正定與絲綢之路 26那夜,我睡在龍母的夢裡 27品嘗故鄉的春天 27趙州橋,你老得真年輕 28盤石溝 29天桂山上說道觀 30秦皇古道懷古 31市莊兩三記 32遊滹沱河 33情深不願醒 34十年尋思覓味道 35最後一塊膠泥 36木刀溝河畔坷垃仗 37萬果紅棗酒 38橫山湖散記 39清麗海棠俏丁香 40故鄉風物白描 41記憶中的九九廟 42蒼德的由來 43又見滹沱河 44但愛黃金寨  45記憶三章 46我的鄉土情懷 47酒說中山 48串門兒 49肥纍國50母親的兩件嫁妝

雄安篇 01大美白洋澱  02白洋澱橋變隨想 03走進大王看新區 03華北明珠「白洋澱」 04白洋澱賞荷有感 05澱邊風情 06秋到水鄉滿眼金 

邯鄲篇 01千年天橋  02滏水流虹  03又見炊煙 04從峰峰煤到峰峰美 05白鶴亮翅 06隨我遊大名 07石鼓山春行 08毛冢高峰 9邯鄲這輪明亮的鄉愁 0你從唐朝月光下走來 11廣府城記 12文武之鄉,乃成乃安 13流淌在心底的河 14綿延千年的老街根脈 15西石門的花 16龍潭風雨 17飄落在西河溝的記憶 18牆裡開花牆外香 19野菊 20媽媽的豆麵湯 21悠悠邯鄲道 22餃子宴 23仰望故鄉 24響堂石窟 

邢臺篇 01方等看大鼓 02遊沙河市王硇村 03太行明珠 04太行奇峽:一本流水帳 05紅色東野莊 06故鄉味道 07威縣,從平原衝出的黑馬 08且享美食舞青衣  暢遊碧潭賞古塔 09情系天河山 10回鄉偶記 11岐山湖暢想 12盧油坊碼頭秋荷妍 13美哉小石河 14棉花之美 15前南峪感懷 16沙河的冶鐵文明 17難忘農家四件寶 18邢臺鄉愁兩章 19喝上長江水 20白雲山遊記 21和合二仙 22我的家鄉 23又到槐花飄香時 24悠悠南和「瓦礫崗」 25酸菜 26黑豆 27溫和王硇村 

辛集篇01美麗鄉村朵朵花開 02老家的香椿樹 03對滏陽河的眷戀 

衡水篇 01味道 02走近衡水園 03至少還有一顆大柳樹 04大道低回衡水湖 05熊貓走了 06那年,那月,那人 07冀中明珠:衡水老白乾 08衡水湖,正版鄉愁律動的春潮 09神奇村莊要莊 

滄州篇 01走進青縣紅木小鎮 02你聽,鄉歌嘹亮 03天涯風雪林教頭 04飛翔的「鐵驢」 05滄海之畔是家鄉 06刁公樓,崴蕤千年的村莊 07 望鄉 08北方習俗兩篇 09槐花烀餅 10富硒玫瑰香 11母親河三換新裝 12香濤故裡香濤園 13家鄉的棗樹林 14大運河畔司馬莊 15紅棗故鄉 16至美善人橋 17聚館散章 18我的第三故鄉 19千童隨感 20蒿坡消失的古蹟 21馬致遠和鐵佛寺  22舌尖上的變化  23傳統小吃味道醇  24秋深又見石榴紅  25我們村的磚廠 26小城南皮大人文 27我眼中的常莊子 28家鄉的麻子菜 29家鄉的農田 30我愛家鄉的小河 

保定篇 01難忘家園 02故鄉夏日 03村邊的那條小河 04何事吟餘忽惆悵 05關漢卿墓追思 06家鄉的拒馬源 07大美涿州:錦灰堆  08書院蓮池 09鄉愁爬上老槐樹 10細雨潤故園 11肥豬肉 12古槐 13家鄉的古長城 14棗林秋景醉遊人 15這道文化景觀好亮眼 16姑爺宴 17除夕瞭年畫兒 18故鄉抒懷 19天生橋觀瀑 20坐石席 21糊窗欞 22門前的碾子 23欲聞轎鼓動地聲 24白石山日落 

廊坊篇 01槐花香裡憶流年 02西王祥 03村路的詠嘆 04記憶三章 05那些事 那些人 那些情 06小城的肺 07小河悠悠寄鄉愁 08廊坊風物四章 09春滿牤牛河 10香河荷花 11記憶,有點甜 12童年中秋滿月華 13那條泥濘的小路 

張家口篇 01舌尖上的宣化 02問候家鄉 03尋訪雪絨花的故鄉 04青山魂 05蔚州寫生 06悠悠皮草情 07一路聯吟詩意濃 08故鄉山藥粉的味道 09夢裡水鄉康巴諾爾 10長梁山上看花急 11東方人類的故鄉 12順風順水上蘇莊 13葫蘆河從故鄉流過 14魂牽夢繞大境門 15草原天路隨筆 16古地杏花紅 17草原絲綢路上的村莊 18欲比西子 19老街 20鄉愁 21金河寺的傳說 22永遠安寧的村寨 23北國樓蘭」開陽堡 24秋天,來看金界壕 25大美崇禮 26永遠的冰山梁 

唐山篇 01漫步在家鄉的板慄林 02灤河散記 03回望河灘 04孟家泉,聽我歌唱 05品讀玉泉山 06愛你,我的玉皇廟 07走近樂亭「三枝花」 08在疊翠的秋光裡 09最美家鄉榆木嶺 10臥龍往事 11鄉村的腳步 12鳳凰城三記 13散說老酒「徐九經」 14浭酒 15尋夢白羊關 16唐山大地震往事 17醋熘餎餷 18那年,那戲 19莊稼地名字 20老街舊事 21豆醬飄香 22遷安小吃三宗寶 23我的小村,我的母親 24那座城,那些人,那些事 25舊巷·老屋 26那棵棗樹,那片棗林 

秦皇島篇 01秦皇島,美的抒情 02秦皇島上訪秦皇 03三月裡的城郭 04點將臺,你為何還矗立在這裡 05青龍水豆腐 06「石來運轉」大冰塘 07關城幻古 08北戴河散記 09那些藏在碣石山裡的情愫 10慢騷的漁村海岸 11山呼海嘯第一關 12小島風情 13夜居山海關 14北戴河看海 15煙雨北戴河 16山青水秀黃寶峪 17吃全羊 18四季蓮花湖 19開灤路的記憶 

承德篇 01在老家採蘑菇 02塞罕壩日出 03山裡的珍珠 04霧靈山上望長城 05追夢塞罕壩 06瀑河岸邊的紫塞明珠 07雙塔山·灤河水 08石門豆腐 09家鄉的古戲樓  10聖潔敖包山 11興隆三章 12飛龍戲雪金山嶺 13塞罕壩 14漸行漸遠的村莊 15神奇雙塔山 16家鄉有個地名 「白公雨」 17塞外「非洲大草原」 18隆冬水墨 19金山嶺長城 20興隆,我魂牽夢繞的家園 21康熙御題的「雲谷靈泉」 22家鄉的大棗 23告別炊煙時代 24四進青松嶺 

(參賽作品展示持續增加中)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1、新疆盛產瓜果,香甜多汁。2、二道橋是烏市的平民美食天堂,在滿街熱氣騰騰的小攤裡,最惹人注目的是買西瓜和哈密瓜的小攤。3、在溫暖的火爐邊,當地人喜歡買上幾塊開刀的西瓜圍著火爐,一邊哈著嘴巴裡冒出的白煙,一邊吃著冰甜冰甜的西瓜。
  • 任秀榮《家鄉的蘑菇圈》||「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張家口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張家口篇家鄉的蘑菇圈關聯閱讀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作品展示(點擊下面藍字,可見具體作品內容)石家莊篇 01正定古碑略記  02封龍紀實
  • 末子《望鄉》||「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滄州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滄州篇07   望   滿院的向日葵有點炫目,忍不住上上下下打量,隱喻或憂傷都在金黃色的時空裡慢慢消隱。它們就那麼仰著頭,一直仰著,朝向陽光的方向。作者簡介弭曉昕,筆名末子,黑龍江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滄州詩歌協會會員。
  • 雲起時《故鄉的味道》||「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石家莊
    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孫文蓮《仙臺山的美》||「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石家莊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石家莊篇會情人(仙臺山的美)不由想起了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男女主人公相遇在美好的金秋季節裡,金黃的樹葉滿山滿坡,在暖暖的陽光裡亮堂堂金燦燦,更加絢爛無比。影片裡,就連村口那眼古老的水井都被金燦燦的白樺林暖意融融地籠罩著。動人的愛情故事在唯美的背景裡展開,溫暖,淳厚,誠摯,熱烈。近在眼前的仙臺山並不比電影的畫面絲毫遜色,它更加富麗,浪漫,純淨。
  • 孟晨露《龍泉橋》||「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邯鄲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邯鄲篇龍  泉  橋再遠處,近水的河床裡,還有自生自長的灌木叢、成片的茅草地、遍地的豬毛菜,以及星羅棋布的小野花;沙灘裡更是有各種各樣的可愛的小生靈。最誘人的,是上遊通往縣城方向的河岸上,緊鄰馬路邊,有一片土堰圍起的歸大隊管理的蘋果園,土堰上密密麻麻長著荊榛和刺槐,像牆壁似的隔開了人們的視野。
  • 王明書《槐河水流淌》||「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石家莊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石家莊篇槐河水流淌(外一章)作者簡介王明書,河北省民俗協會會員,河北詩詞協會會員,河北採風學會會員,喜歡文學,擅長散文,作品常見於《石家莊日報》《燕趙都市報》,著有散文集《雨花露》。元氏縣作家協會理事,主編有元氏民俗刊物《鄉韻》。
  • 張子嬌《欲聞轎鼓動地聲》||「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保定
    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崔廣武《傳統小吃味道醇》||「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滄州
    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郭延昌《沙洺炒麵散記》||「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邯鄲
    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023】| 馮金林:讓心靈在稻香裡棲息
    如今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中國農村城鎮化的指導原則。一句「記得住鄉愁」溫柔了人心,激發了無數人的情感共振,讓美麗鄉村承載更多美麗鄉愁。有人說,鄉愁是雞鳴狗吠,是炊煙嫋嫋;還有人說,鄉愁是小橋流水,是鄉裡鄉親夜不閉戶。我說,鄉愁是一抹稻香,是一種情感。稻花香裡留鄉愁,一縷稻香寄鄉情。我願作一縷稻香,融進這幸福的鄉愁裡,雋永在幸福的記憶裡。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287】| 趙俊嶺:鄉之印
    那年的八月十五,「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第一次讀懂了字裡的深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第一次領悟了字裡的遺憾!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我寄愁心與明月,不知秋思落誰家!我的鄉愁,都印記在秋的夢裡!作者簡介:趙俊嶺,女,筆名,六月荷,河北省石家莊人。文章內容以敘寫生活的點滴來抒情達意。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311】| 姚錫根​:家鄉的記憶——白河歡迎您
    在似水的流年裡,他們的味道早已融入居民的生活習俗,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平常的一日三餐都漸漸成為當地的飲食習慣。它既是這小城裡過節日的味道,也是始終未曾淡忘的的鄉愁。忘卻了有多少個歲月未曾踏上老家的徵程,常年的在外奔波,反而對家鄉思念越濃。每次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故土,放下肩上行囊,媽媽在廚房燒著柴火土灶。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282】| 李建:平遙的記憶
    你若仔細觀看、認真聆聽講解,就會感到心靈的震撼:古店鋪遺蹟群裡那票號、錢莊、當鋪、藥鋪、綢緞莊、雜貨鋪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商業行當,你似乎能發現晉商文化的根和晉商智慧的泉。讓我們牽手河北富果酒業和緣來農業合作社,相約美麗的滹沱河畔,觀百裡花海,遊古城正定,到欒城富果酒業品一杯渴望已久的「因為純糧,所以自信「的一口紫糧原漿美酒。第一屆「滹沱河杯」鄉愁散文詩歌大賽由」滹沱河文學」「紅羅山文學」微信公眾平臺聯合主辦,河北省富果酒業有限公司、石家莊緣來農業合作社鼎力支持。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273】| 梅子:故鄉,離夢最近的地方
    作者簡介:梅子,河南省駐馬店市人,語文教師。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曾在《河南科技報》《文學百花苑》《花溪》《西部散文選刊》《中國文藝家》等多家報刊發表文章,個人公眾號:梅苑生香。喜書,喜文,平淡的日子裡,願與文字歡喜相守。滹沱河,石家莊的母親河,歷史久遠。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002】| 高桂蓮:難忘磧口情​
    站在母校的校園裡,站在「高桂蓮暗夜星光首發式」大型橫幅下,面對臨縣教育局、關工委領導和臨縣五中全體師生以及各方來賓四百多人,平時不敢上臺發言的我,竟然隨口吟出我的心語,鏗鏘有力,響徹校園:這是我長久的期盼,這是我奮鬥的動力。短短的28個字吐出了我長長的思念。幾十年堆積在心底的鄉愁,隨著那黃河波濤盡情奔瀉。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183】| 王昌平:行走在朝聖的路上
    我越想越替他感到揪心:那麼多痛苦的冤魂在他的食道裡爬行,在他的腸胃裡爬行,在他的血液裡爬行,在他白天的冥想和午夜的惡夢中爬行,那真叫萬蟻噬心啊!他明知道自己沒病,更談不上性命之憂,為了所謂的強身健體,幹嘛那麼任性,非得要犧牲那麼多的生命?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303】| 李玉國:夏遊公泉峪
    讓我們牽手河北富果酒業和緣來農業合作社,相約美麗的滹沱河畔,觀百裡花海,遊古城正定,到欒城富果酒業品一杯渴望已久的「因為純糧,所以自信「的一口紫糧原漿美酒。第一屆「滹沱河杯」鄉愁散文詩歌大賽由」滹沱河文學」「紅羅山文學」微信公眾平臺聯合主辦,河北省富果酒業有限公司、石家莊緣來農業合作社鼎力支持。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026】| 張全文:濃濃菜鄉別樣紅
    讓我們牽手河北富果酒業和緣來農業合作社,相約美麗的滹沱河畔,觀百裡花海,遊古城正定,到欒城富果酒業品一杯渴望已久的「因為純糧,所以自信「的一口紫糧原漿美酒。第一屆「滹沱河杯」鄉愁散文詩歌大賽由」滹沱河文學」「紅羅山文學」微信公眾平臺聯合主辦,河北省富果酒業有限公司、石家莊緣來農業合作社鼎力支持。
  • 2020邢臺「經開杯」工業設計創新大賽暨設計論壇成功舉辦
    與會領導和嘉賓現場了解邢臺經濟開發區工業設計開展情況。通訊員馬健攝河北新聞網12月2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由邢臺經濟開發區主辦的「智造應心·創新融合」2020邢臺「經開杯」工業設計創新大賽暨設計論壇今天在邢臺經濟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