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四位絕色的美女。古代美女很多,為何她們四人能最終入選呢?當你看過她們四人最終是怎麼死的,或許就能明白。
沉江而死的西施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魚」,原名施夷光,春秋人末期越國人,家住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薴蘿村分東西兩村,施夷光居住在西村,故名西施。據說西施在浣紗(洗衣服)時,魚兒看到她的美貌都沉了下去,所以後世稱其有「沉魚」之容。
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屈辱,回到越國後仍然「臥薪嘗膽」,立志復仇吳國。大夫範蠡獻「美人計」,即用越國的美女麻痺吳王夫差的意志,「浣紗雙姝」西施和鄭旦都被選入其中。西施和鄭旦到了吳國,吳王夫差見到兩個美女非常高興,收西施於姑蘇臺,收鄭旦於吳宮。兩個美女進宮後不久,鄭旦就受到冷落失寵,鬱鬱而終,復仇的大任只留西施一人獨扛。
公元前473年,越國士兵攻入吳國都城,吳國滅亡。越王勾踐想一雪前恥,決定把吳王夫差流放到甬東,夫差不堪其辱,自刎而亡,西施則是下落不明。2000多年來,人們都試圖追蹤這位美女的蹤跡。
有人說她被夫差的深情感動,早已深深愛上了這個最不能愛的男人,夫差死後,她在矛盾和掙扎中自己結束了生命。
也有人說,她被「舊情人」範蠡帶走了,「遠離了繁華喧囂地,告別了龍爭虎鬥門」。2人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西施也得以善終。
顯然第二種結局更加美好,也更令人接受。筆者很不忍心告訴大家真相,但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必須說出西施真實的死因,她是被勾踐派人殺死了,沉到了江水之中。文獻有明確記載:
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墨子·親士篇》
至於怎麼沉的,另一個文獻記載得很清楚,是牛皮裹住沉到了江中。
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吳越春秋》
為什麼說西施沉江的說法最靠譜呢?
首先,它有文獻來源。《墨子·親士篇》的作者墨子是春秋末期人,和西施同屬一個時代,可信度較高。《吳越春秋》是一本史書,是研究春秋吳越史重要的資料之一。
其次,西施被勾踐所殺符合勾踐的性格。「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聽說過吧?這個故事最早說的就是勾踐復仇後,範蠡隱去,臨行前給大夫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看到後就裝病不再上朝,但最終還是被勾踐逼死。
西施一個弱女子,為越國獻出了寶貴的青春,最後卻換來沉江的下場。這不得不讓人感嘆紅顏薄命的同時,更痛恨統治者的無情。
鬱鬱而終的王昭君
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原名王嬙,字昭君,西漢元帝時期人,家住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王昭君出生於平民之家,天生麗質,聰慧機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公元前38年,漢元帝民間選秀,王昭君被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後因不願行賄宮廷畫師毛延壽,遲遲未能得到漢元帝的寵幸,更別說進入後宮。
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元帝,欲求和親,漢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呼韓邪。臨行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被她的美貌和才華深深打動,但已經覆水難收。
王昭君出嫁匈奴,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她心緒難平,彈奏起《琵琶怨》。琴聲悅耳動聽,卻又添一份悽婉。南飛的大雁聽到優美的琴聲,看到美麗動人的女子,甚至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所以後世稱王昭君有「落雁」之容貌。
王昭君嫁到匈奴3年,呼韓邪單于就病死了。王昭君水土不服,思鄉心切,就請求回到故土,安度餘生,但漢元帝的兒子漢成帝卻不駁回了她的請求,而是命她遵循匈奴的習俗,嫁給呼韓邪的兒子復株累,王昭君為了大義,還是遵從了天子的旨意。
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病逝,此時王昭君年僅34歲,身在異鄉,又喪了丈夫,她滿腹的愁苦無處傾訴,唯有面朝故鄉手彈琵琶,唱出自己內心的疾苦。
王昭君病了,匈奴的大夫束手無策,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她得的是心病,再好的藥都治不好她的病。
終於有一天,王昭君病危了。恍惚中,她聽到有人在叫娘親;朦朧中,她仿佛看到一群群黃鵠飛過,自己也化成了其中的一隻,跟著它們,一起,飛往那心心念念的故鄉。
公元2年,王莽當政,他讓王昭君的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后,也算是以另一種形式完成了王昭君的夙願。
貂蟬已隨清風去
貂蟬,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她出現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真正歷史上很難找到她的蹤跡。
有人說她是呂布部下秦宜祿的老婆杜秀娘(出自《三國志》),有人說她是呂布的原配任紅昌(出自《三國志評話》),也有人說她就是一個普通的侍婢(《三國志》中呂布和董卓府上的侍婢有私情,恐董卓發現,所以和王允站到了一起。)
實際上,羅貫中創作出的貂蟬,是個全新的人物,或者說是眾多美女的合體。《三國演義》中的貂蟬,為了報答司徒王允的養育之恩,捨棄了如花似玉的身體,不惜闖入龍潭虎穴,周旋在呂布和董卓之間,最終助王允除掉了董卓,可接下來,貂蟬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剩下的《三國演義》中,再也沒出現過。
這裡,筆者更欣賞央視版《三國演義》的說法,貂蟬在董卓死後悄悄地離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貂嬋已隨清風去,化作了團團白雲。」
小說和歷史不同,歷史追求的是真相,而小說追求的則是戲劇性,所以筆者這裡更傾向於央視版《三國演義》的說法。
楊貴妃死因成謎
楊貴妃,四大美女之「羞花」,原名楊玉,她從小失去父親,寄住在叔叔家,對音樂歌舞非常擅長。楊玉原本嫁給壽王李瑁為妻,後被嶽父唐玄宗看中,進入宮中,被封為貴妃,故後世稱之為楊貴妃。
楊貴妃獨受恩寵,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家人也因此得到唐玄宗的特別照顧。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行至馬嵬坡時,士兵譁變,以陳玄禮為代表的禁軍,亂刀砍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接下來,他們將禍國殃民之罪歸結為楊貴妃,欲除之而後快。唐玄宗無奈之下,賜下三尺白綾,結束了楊貴妃的生命。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宮中,派人去尋楊貴妃的屍體,卻沒有找到。後人開始浮想聯翩,有人說,楊貴妃根本沒有死,而是在日本使者的幫助下去了日本,日本明星山口百惠曾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
筆者認為,楊貴妃的確死在了馬嵬坡,時年38歲,《舊唐書》和《新唐書》都記載得清清楚楚,不容有假。至於楊貴妃跟隨日本使者去了日本,安享晚年,不過是人們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總結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之所以被稱之為「四大美女」,不只是其擁有絕色的美貌。西施、王昭君、貂蟬都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當之無愧。楊貴妃雖然沒有突出的貢獻,但亂軍把「安史之亂」的罪過加在她頭上,實在是滑稽至極,她入選「四大美女」,更多的是人們對其遭遇的同情。
從她們四人的結局來看,貂蟬最好,西施楊貴妃最慘,王昭君最欣慰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豫薦你,一位熱愛歷史的文學青年,以正史為主,不喜歡篡改和曲解歷史,寫文以資料為準,歡迎關注了解更多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