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介紹:該知識點在普通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客觀題(單選題、多選題)形式出現,側重考查對於不用分類標準下各種課程的區分與理解,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對於不同的分類的結果進行區分,並且匹配以相應的例子與人物等內容進行記憶。接下來幫助大家梳理一下常見的幾種課程分類,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
知識內容:
(一)按照學科固有的屬性來劃分,分為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
1.學科課程
(1)基本內涵: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
(2)代表人物:孔子、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
2.經驗課程(也叫活動課程)
(1)基本內涵: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
(2)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二)按照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
1.分科課程(單科課程)
(1)基本內涵:就是單獨一門學科,學科課程和單科課程本質是一樣的,單科存在的,重視學科體系,但是劃分的標準不一樣。
(2)代表人物:孔子、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
2.綜合課程
(1)基本內涵:把兩門或兩門以上課程和在一起,注重學科之間的關聯性
(2)代表人物:懷特海
(3)基本形式: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三)從課程計劃對課程設置實施的要求來劃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1.必修課程——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課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
2.選修課程——允許個人選擇的課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四)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主體來區分,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1.國家課程
基本內涵: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
2.地方課程
基本內涵: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各地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地方課程對該地方的中小學課程實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它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3.校本課程
基本內涵: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五)根據課程任務,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1.基礎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基礎能力,「讀」「寫」「算」。
2.拓展型課程注重拓展學生知識與能力,如美術繪畫能力等,用於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特殊能力。
3.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這是一類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索來完成教學任務的課程。
(六)根據課程呈現形式,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1.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公開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
2.隱性課程也叫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隱蔽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計劃性。
習題練習
1.【單選題】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園環境,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確定了校風校訓、班風班訓等。這種現象說明該校重視了( )。
A.顯性課程 B.隱性課程 C.學科課程 D.經驗課程
【答案】B。解析:校園文化為隱性課程。
2.【多選題】根據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可以把課程類型分為( )。
A.選修課程 B.必修課程 C.分科課程 D.綜合課程
【答案】CD。解析:根據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將課程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根據課程的實施要求,將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