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武則天仇人的孫女,卻是武則天機要秘書;42歲嫁武則天兒子,卻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情人.宮女制度的弔詭看上官婉兒

2021-02-13 聽伊講

法律·社會·文化


上官婉兒祖父是唐朝第一位以科舉進士出身的宰相上官儀。婉兒出生不久,上官儀便因起草廢武則天皇后詔書一事而被滿門抄斬。婉兒隨女眷入宮為奴。

上官婉兒14歲之前經歷湮沒無聞,《舊唐書》只說婉兒「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明習吏事」,應當是宮廷教育。


一個出身奴婢的宮女,按照制度來說,有兩種升遷途徑:第一、做女官;第二、做妃嬪。

唐朝時,後宮仿照外朝六部設六局: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稱「六尚」,各定員二人,正五品。六局統領二十四司,皆為正六品;其下又有二十四典,皆正七品;再之下有二十四掌,皆正八品;掌之下又各設女史。管理宮中一應事務。

女官由宮女擢升,需要技術性職務的女官通常都要考試。婉兒14歲做武則天的秘書便是通過考試取得。新唐書記載這次考試武則天親自主持。

此時的婉兒大概認為自己這輩子在婚姻上沒有指望了:女官在職業上有前途便一般不會被放出宮外同時領一筆遣散費,大抵只有陪在領導身邊、老死宮中這一條路。


當然,女官還有一個途徑再次升遷,那就是被皇帝看上,正式納為妃嬪。但是作為武則天的秘書,上官婉兒敢被皇帝寵愛麼?聰明如婉兒,是不會做這樣的傻事的。不過人都是有感情的,婉兒怎會例外?婉兒鍾情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新唐書》記載通天年間之後,上官婉兒內掌詔命。她曾經犯錯當死,可是武則天愛才,只是對她施以黥刑,卻不殺她,不但不殺她,群臣的奏議、天下大事的處理,武則天索性都交給她來執行了。


這次錯誤究竟是什麼呢?野史有兩種記載,一種是說武則天帶著婉兒一同上朝,讓婉兒躲在書案之下,宰相回話的時候婉兒好奇地偷窺,結果被唐高宗發現了。唐高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另外一種說法是,婉兒與武則天寵愛的張昌宗有親密行為。


這兩種記載不靠譜。第一,上官婉兒跟隨武則天不必躲在書案之下。第二,武則天對付情敵是什麼手段?能夠做大唐事實上二十年宰相的上官婉兒會這樣輕佻?而且犯這樣的錯誤之後,武則天還會信任她並且交權給她麼?

這個錯誤確實與感情有關,作為宮中女官,雖然皇帝不加寵愛,也不能與別的男人有感情。有情便是錯誤,不過究竟如何處罰可以依據宮中家法而不是依據國法。一個是自己的機要秘書婉兒,一個是曾經想傳皇位給他的親侄子武三思,雖然有違家法,武則天怎會重責呢?


(武三思)

婉兒42歲時,開始了一段婚姻,便是做武則天第三個兒子唐中宗的昭容。也許有人以為這段婚姻是武則天親自安排的,那就圖樣圖森破了。婉兒的這場婚姻絕對不是武則天的安排,因為它是針對武則天政變的結果。這場政變便是誅殺寵臣張昌宗兄弟並且結束武則天統治的神龍政變。蒙曼教授在《百家講壇》中說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聯手,在神龍政變中安插宮女監控武則天的論斷是有道理的。


既然上官婉兒在政變中是功臣,有功便要受賞。如果是現代社會,即使總理由女性擔任也未為不可,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女性擔任公職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宮中女官。女官最高品級是正五品。這個級別上官婉兒33歲的時候已經做到了。怎麼辦?要想提拔婉兒就只剩下另外一條途徑了:晉位為妃嬪。

這段婚姻純粹為政治提拔,與男女感情無關。何以見得?兩方面看:政治待遇上,神龍政變後,上官婉兒獨掌翰林院;私人感情上,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戀情公開。


神龍政變後,武三思是唐中宗要極力拉攏的政治力量,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是情人關係對唐中宗來說有利無害。唐中宗甚至認為單單派上官婉兒拉攏武三思還不夠,還將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還常常與韋皇后一同拜訪武三思。

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戀情沒有讓自己名義上的老公有一點著急上火的,卻惹怒了當朝太子李重俊。李重俊生母只是宮女,常被韋後所生安樂公主欺凌。李重俊認為安樂公主這麼囂張,是因為安樂公主的公公是武三思,武三思為什麼勢力這麼大?是因為上官婉兒和他私通。所以只要除掉這兩個壞人,自己的太子之位就穩固了。景龍元年太子李重俊將武三思、武崇訓殺死,轉而入宮搜尋上官婉兒。面對這一變故,唐中宗夫婦差點便將上官婉兒交出去了。幸虧上官婉兒應對得當,申明太子如果將她殺死,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韋皇后。唐中宗夫婦才如夢初醒。婉兒又立刻帶唐中宗夫婦到玄武門部署軍隊,才算化險為夷。


遺憾的是,婉兒僥倖逃過了景龍政變,卻沒有逃過唐玄宗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李隆基和李重俊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韋皇后,此時唐中宗已死,韋皇后和上官昭容再無人保護,都被斬首旗下。


唐玄宗知道,婉兒其實是無罪的。所以,僅時隔一年,唐玄宗便為婉兒恢復了名義,並編撰《上官昭容文集》,丞相張說在序中寫到:「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這是稱讚她的政績;「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這是稱讚她的文採;「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這是稱讚她的品德。

這是張說的稱讚,也是唐玄宗的稱讚,更是當時的人對她的稱讚。但此時,她已經是刀下之鬼了。




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專業: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法學 社會工作 行政管理(以拼音為序)

(最短學習年限2.5年;全部學費11360元)

諮詢電話:25653114、25653102、25653103

報名地址:上海市國順路288號

微信號:ggglxy2015



相關焦點

  •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愛恨情仇,既是滅門仇人,又是救命恩師
    武則天從14歲入宮起,一直作為才人在後宮蟄伏了12年,而在太宗快要駕崩之時,她不甘心就此葬送自己的才華和美貌,於是便開始打起了太子李治的主意,心機如她,將李治迷得神魂顛倒。等太宗去世後,武則天就順利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后妃。入宮直接就是昭儀,之上就是妃位和皇后。
  • 武則天要立親侄子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武則天才恍然大悟
    導讀:武則天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出名的皇帝,武則天即位的時候已經67歲是歷史上上位時間年齡最大的皇帝,去世的時候82歲,同時武則天侍奉唐太宗、唐高宗兩位皇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女性稱帝的人。在武則天執政後期因為年齡變大的原因,武則天已經沒有前期那麼英明開朗,寵愛男寵使得朝中大臣怨聲載道。在武則天末期武則天年邁對於立誰為太子一事曾經非常糾結。武三思是武則天的親侄兒,武則天非常疼愛她甚至超過對自己的兒子,武三思經常讓自己的姑姑立自己為太子,武則天心中也願意,當時武則天認為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也是武家氏族的人。
  • 武三思算是武則天最合適的繼承人,為何最後卻被排除在外?
    圖片:武三思劇照在之後的多年中,武三思汲汲營營,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成為皇帝。武則天一開始還是將皇儲範圍限制在自己的兒子當中,因此,李顯被她勒令改姓「武」,成為太子。結果,武三思坐不住了。而武三思有野心,做事情有魄力,並且還是自己的侄子,想到這,武則天一時間就下定決心要立武三思為太子。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想法遭到狄仁傑等多名大臣的堅決反對,儘管武則天還因此責罰、流放了一批官員,但是立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 【鹹陽陵紀】4:上官婉兒墓 ‖ 翻版武則天,結局很悲慘
    年幼的上官婉兒八面玲瓏,足智多謀,十四歲時就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逐漸成為武則天最倚重的內臣。極具政治智慧的她也刪除了「殺父之仇」的記憶,徹底歸順了武則天。武后稱帝之後,詔敕多出其手,時稱「內舍人」有「巾幗宰相」之名。但是二人關係並不是親密無間,武則天曾有兩次差點要了上官婉兒的命。嗣聖元年二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自己稱帝。
  • 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後+安樂公主,幾個想學武則天的絕色美女、才女 |九維
    深受武則天喜歡,認為這個女兒很像她;反而武則天兩個當皇帝的兒子都是窩囊廢,又是武則天的權力對手,被武則天嫌棄; 韋後是武則天的兒媳婦,李顯之妻,也是個大美女; 安樂公主是李顯、韋後之女,是武則天的孫女,據說相貌超過大名鼎鼎的楊玉環。
  • 宰相派兒子到邊疆,武則天不理解,宰相解釋後,武則天呆若木雞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臨終前留下遺詔:由太子李顯繼位,尊武則天為太后,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唐高宗的這份遺詔,相當於給武則天幹政提供了「合法」的依據。55天後,武則天廢除了唐中宗李顯,立她的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 武三思和上官婉兒及韋後之間汙穢行為
    在天授元年時期,武則天稱帝,由於當時奉行外戚幹政的政策,武則天大肆的封武氏宗族為王。其中的武三思就被封為梁王。那麼武三思和上官婉兒有著神秘的情人關係是真的嗎?韋後與武三思穢亂後宮韋後是武則天的兒媳婦,唐中宗李顯的妻子,生性淫蕩,貪婪。時刻都想以她的婆婆武則天為榜樣。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一心想要和她的姑姑以及武則天的女兒相比美。於是後宮就是上演了一幕穢亂鬧劇。
  • 武則天妙用小情人,驅虎吞狼
    通過將李顯立為太子,並打壓支持李唐的大臣,武則天基本上防住了兒子可能造反的通道。那麼,她又是如何防止自己死後,武家人被滅門的呢?也是做了兩手準備。看到兒子和侄子都去拉攏張易之兄弟,武則天很不高興,因為很明顯他們是準備聯合張易之兄弟,打倒另一派的。剛剛發過誓,剛剛成為兒女親家,竟然還想著置對方於死地,李家和武家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怎麼辦呢?
  • 武則天之後下一個皇帝是誰,武則天讓位李唐的原因是什麼
    武則天十分寵愛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要將皇位傳給這個女兒。她從小就在男權社會環境下長大,自己也在政治上遇到過許多對她的性別有歧視的人,但是,當她自己作為一個上位者的時候,她的眼光還是被局限住了。對於接班人的候選,她主要是想從自己的侄子和兒子之間抉擇。
  • 武則天她媽在欽州?帶你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她媽
    據毛漢光先生對現存數百通同時代墓志銘梳理得出的統計結果,隋唐時期貴族女性步入婚姻多在13到17歲之間,尤以15歲初嫁最為常見。楊女士何以成為大齡剩女,目前沒找到明確闡釋原因的史料。父親死後,篤信佛教的楊女士整日為父親誦經祈福。
  • 她是武則天時期的「巾幗宰相」,晚年陷入政治鬥爭,最終落得屍骨無...
    武則天登基之後,上官婉兒才被封為內舍人,而這也是上官婉兒最高的官職。但實際上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貼身秘書,掌握著當時的朝廷大權,權力相當於宰相。上官婉兒之所以受到武則天如此信任,是因為上官婉兒不但有才學,還有很強的政治能力,有膽有識。
  • 狄仁傑為武則天解夢
    武則天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也都知道她是僅有的一個女皇帝,能力還非常的強,她進宮的時候也比較早,十幾歲就進宮了,後來經過在皇帝與太子之間的不斷周旋
  •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兒,她為何慘遭「墨刑」之苦,只因綠了武則天?
    上官婉兒因為身份較為尊貴,於是她就去服侍武則天了。武則天第一次發現這個婢女是因為她的容貌十分好看,吸引了武則天的注意。讓武則天開始重用上官婉兒卻是因為她的書法寫得出彩奪目,武則天發現之後便將她提拔為自己的掌筆宮女,也就意味著武則天擬訂的詔書或者是聖旨等等都由上官婉兒來書寫。
  • 揭秘武則天的無字碑
    武則天是一個女人,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盼望權威,盼望有所作為,盼望像男人一樣為王朝開疆拓土。從14歲被唐太宗召入宮中,到67歲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九五之尊,武則天花費了53年的時間。她是中國歷史上獨一一個女皇帝。
  • 狄仁傑勸武則天「保重身體」,但武則天一句話,讓狄仁傑啞口無言
    縱觀我國歷史上的400多位皇帝,有一位皇帝是最為特別的,除了她賢明,愛民如子之外,還因為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皇帝,她便是唐朝時期的武則天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自立為帝的時候,其實建立了武周的國家,但由於這段歷史不過十餘載,因此歷史上,有關於朝代的更替,依舊以唐宋元明清為主導時間。
  • 唐朝推翻了武則天統治的五位異姓王,最終卻死於武則天侄子之手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天授元年(690年)她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不久張柬之因事得罪了武則天,被外放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有一次武則天向狄仁傑求賢,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於是武則天任命其為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其後名相姚崇出任靈武軍使,武則天讓他舉薦朝中可任宰相之人,張柬之又受到了舉薦,當天武則天就召見他,授為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成為宰相。
  • 武則天有一個心病,被狄仁傑輕易戳破,大唐皇位從此重歸李氏
    所以,她對李氏宗親有一種本能的防備,而對於自己娘家的武姓家族,則非常信任。 例如,武則天稱帝之初,立第四子李旦為太子(從皇帝降為太子,前無古人)。李旦從皇帝變為太子,本就心灰意冷,隨著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大權在握,李旦幾次遭受誣陷,最後被囚禁於宮中。武則天考慮到自己的未來,一度想立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為太子。
  •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為什麼下場卻很悲慘?
    逼武則天退位,擁李顯登基,對大唐有功的張柬之,為何結局很慘?武則天晚年,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其對男寵的興趣仍沒有減退,身邊常常陪伴著張易之、張昌宗兩位面首。張易之兄弟不僅僅是陪著武則天,還依仗著武則天在朝中胡作非為,朝廷的生殺大權被兩位男寵掌控,隨即觸犯眾怒。
  • 呂后死後呂家被滅族,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武氏能夠保全?
    他是武元慶之子,也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是武則天在朝廷中的一大臂膀。聖曆元年(698),武則天還曾想立武三思為太子,但在狄仁傑的再三阻攔下作罷,所以武三思的太子夢就是武則天種下的。待李顯成為太子後,又由武則天指婚,將李顯女兒李裹兒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這個李裹兒就是安樂公主。武三思與李顯本就是姑表兄弟,這樣的聯姻又使二人成為親家,李顯復位成功後也就沒清理武三思。
  •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為何不殺表弟武三思,反與他共享自己皇后?
    ,同時誅殺了她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在張柬之等人看來,既然武則天倒臺了,自然要誅戮其幫兇,特別是武則天的娘家族人。武則天在位時期,就曾扶植自己的子侄,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先後被封為王,甚至武則天一度還想立他們為太子。在朝臣們看來,武三思等人不過是等只管討好女皇,不管百姓疾苦的牧豎小人。為了讓武三思等武氏族人證明自己,積累政治資本,武則天曾讓他們帶兵攻打突厥和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