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仔陳健安出了一首很特別的歌——《惡夢經》。除了歌曲主題之特別,作曲和編曲也很有趣。初次聽的時候覺得由常速變慢後面不斷加快會不會太奇怪了?後來仔細聽了10多遍以及配合歌曲文案後才覺得十分驚喜。想不到一首5分鐘的歌曲層次可以這麼豐富,甚至能夠牽動自己的心率,像進行了一場打怪獸遊戲般。這刻避過了這個怪獸跑啊跑,找到森林隱蔽處躲起來喘息一下,下一秒又有別的怪獸向自己跑來,於是繼續跑跑跑,於是發現前面有大群怪獸在等著我,於是我選擇迎戰,越打越順手,越打越快,最後一個接一個把它們都擊倒了!
這是一首富有畫面感及想像空間的歌。而它的歌曲介紹文案是這樣說的:「《西藏度亡經》有類似這麼一個故事。人在死後世界會遇到恐怖的怪物。你可以選擇逃避或面對,無論你如何選擇,在下個關卡你都會遇到怪物。一隻一隻一關一關,若你都逃開了,恭喜你,你下輩子會輪迴成低等的生物;若你都面對了,恭喜你,你下輩子會輪迴成高等的生物。如果人在每個晚上都死一次。如果每個惡夢就是一次試煉。面對未知的恐懼,祝福我們每一次面對過都會慾火重生,提升級數,成為更高等的生物。」
我害怕野獸在被裡舞爪張著牙
我害怕暗角內發覺有鬼難招架
我害怕躺了在血泊中一街爛泥敗瓦
我害怕眼看著每寸髮膚隨風化
在惡夢裡,我們害怕的東西都一一湧現。小至趕不上deadline或飛機,大至要和敵人廝殺起來或是面對與摯愛生離死別的場景。面對這些惡夢你是怎麼處理的?是虛驚一場地醒來慶幸那只是一場夢?還是在夢裡試著平靜地處理這些場景?可笑的是,這個世界太壞了,壞到甚至令人覺得「若閉起眼發著惡夢太多,探身現實求助 但惡魔竟更多」。與其醒來面對現實中的惡魔那還不如在夢裡鼓起勇氣打怪物?
還記得上一次發惡夢,你選擇了逃避還是面對嗎?在發惡夢時,我們通常不僅覺得可怕還很無助,正如歌詞這一句所描述:「停低都很恐怖離開都很恐怖 任我怎兜轉都是倔頭路」。但其實,夢作為自我整合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潛意識中的黑暗、憂慮和軟弱。當我們清醒面對現實的時候,礙於社會規限和期望,我們不得不逼著自己執行某些社會認可的行為。比如說生氣時我們的內心可能閃過無限個想殺人的念頭,但我們的良知提醒自己這不被現實允許。於是我們壓抑了這股黑暗在潛意識中,幸好,有著夢幫我們表達和發洩出來。
認識了夢和惡夢以及潛意識中的自己,下次在惡夢中遇到怪獸時我們也懂得「無須敲天禱吿,洞悉這些恐怖」。最重要的是:「唯一識穿恐怖其實似有若無,就要跨出去盡力望透它構造」。
就讓《惡夢經》陪著你,「重新生於恐怖,重新生於苦惱,提升一點級數」。一起發惡夢,一起打怪獸,繼而成為更強大的自己!Level up 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