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詩》3個不同版本,網友改寫的最絕,看完讓人哭笑不得

2020-12-22 豫薦你

曹植《七步詩》3個不同版本,網友改寫的最絕,看完讓人哭笑不得!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前期以抒發抱負為主,如《白馬篇》中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丕稱帝後,對曹植多加迫害,曹植的詩歌逐漸變成了對自己身世際遇的不滿和 「抱利器而無所施」的悲憤和苦悶。最著名的《七步詩》,就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首詩寫出了對曹丕兇殘狠毒的控訴,是弱者發自內心深處血與淚的吶喊。

關於《七步詩》,網上流傳很多版本,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版本。

《三國演義》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中,重新講述了曹植遭逼迫作《七步詩》的故事。曹操死後,曹植和曹熊都沒來奔喪,曹丕以此為由,遣使捉拿,曹熊畏罪自殺,曹植也被拿獲。卞夫人得知兩個兒子一個自殺,一個被拿,就向曹丕哭訴說:「曹植是你的親弟弟,你難道就不能饒過他嗎?如果你能放他一命,我死也可以含笑九泉了。」第二天曹丕讓曹植七步之內作詩一首,要求以「兄弟」為題,但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植略加思索做出上面四句詩來。曹丕聽後也是潸然淚下,就把曹植貶為安鄉侯,放過了他。

《三國演義》版本的《七步詩》是流傳最廣的。四句詩朗朗上口,也非常好記,一般人都只記得這個版本。

《世說新語》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說新語》版本的《七步詩》和《三國演義》版本相比,多出了兩句。很顯然,羅貫中《三國演義》版本的《七步詩》是「抄」來的,不僅沒抄完整,還稍微進行了修改和加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世說新語》的成書年代在南北朝時期,比羅貫中所處的明朝早了幾百年。

然而有人對《七步詩》的真偽卻存在疑問。著名作家餘秋雨認為,《七步詩》的故事是假的,因為以曹丕的智商,不會在朝堂上做出這樣殘暴又兒戲的惡作劇。但《七步詩》是古樂府詩,的確像曹植所作,只是創作的環境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哪個版本好?

四句版本和六句版本,哪個版本更好,見仁見智。有人喜歡四句版的,覺得言簡意賅,讀起來順口;有人喜歡六句版的,覺得讀起來更加完整。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毛先舒認為:「《七步詩》四句者,詞意簡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態」。這也是筆者想說的,其實一般人如果不是做學問,只是簡單了解,記住四句就行了,沒必要大費周章地去尋找六句版本,但如果是一個對知識要求很嚴格的人,最好兩個都要知道。

網友版《七步詩》

儘管中國現在有十幾萬的網民,但不是所有網友都飽讀詩書,有些人即便是知道《七步詩》,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對裡面的故事更是不明就裡。於是,有些聰明的網友將《七步詩》進行了改編,更加的通俗易懂。詩曰:

煮豆燃豆杆,豆在鍋裡喊。都是一個爹,為啥要殺俺?

這首改編後的《七步詩》每次看完都讓人哭笑不得。為什麼呢?因為嚴格意義上說,這已經不是詩了,而是順口溜。經網友這麼一改,原本《七步詩》對曹丕殘暴的控訴沒了,曹植也不再是一個可憐的人,而是變成了一個「逗比」,人物性格直接改變了。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改編也不是一無是處,因為看了這首詩,就不用再去尋找詩歌背後的故事了,詩裡後兩句寫得明明白白。

網友版的《七步詩》不能多看,看多了會忘記原版是什麼!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豫薦你,一位熱愛歷史的文學青年,以正史為主,不喜歡篡改和曲解歷史,寫文以資料為準,歡迎關注了解更多真實歷史。

相關焦點

  • 魯迅與郭若沫都曾改寫過曹植《七步詩》,誰的水平更高?
    曹丕的弟弟曹植,很有文才,後人稱天下之才有十鬥,他獨佔了八鬥。曹操在生前非常喜歡曹植,曾想把他立為自己的繼承人。不過,曹丕的政治手腕顯然更高,在這場奪嫡之爭中笑到了最後。 為了鞏固皇位,曹丕把目光投向了弟弟曹植,想剷除他。
  • 曹植的七步詩
    不得不說,如果曹植寫詩或者曹丕讀詩要靠百度百科,那麼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因為曹丕是一個非常小心眼,做起事情毫無顧忌的人。譬如魏國重臣,曹氏親族的曹洪因為早年不借給曹丕錢,等曹丕上位後,找了個藉口就想要將其處死,絲毫不顧曹洪是曹魏政權創業的原始第一大股東;也不估計曹洪曾多次捨命相救自己親爹曹操,逼迫漢獻帝退位,是曹魏政權最大的大功臣(沒有之一);還不顧及曹洪家族與潁川家族的緊密聯姻關係;更絲毫不顧及曹魏剛剛篡漢,曹洪作為曹氏宗族一號人物,直接影響了曹丕政權最為倚重的曹氏宗室的態度。
  • 曹植的七步詩名垂千古,大文豪郭沫若卻不服,結果寫了首反七步詩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3,閱讀約2分鐘曹植《七步詩》的典故廣為人知。這一典故源於《世說新語》文獻中的記載。內容如下:「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不成,復詩???????皇帝深以為恥。」
  • 曹植的七步詩應當是六句
    文革之前,查看四角號碼字典,無論是騷人墨客的一些文章裡論證,或者一些老師的嘴裡,同感共鳴,曹植的七步詩是四句
  • 解讀曹植《七步詩》:從小就會背的一首詩,卻不是作者原版
    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列入小學生必背詩詞的曹植《七步詩》,幾乎人人會背,也因為這首小詩讓人們知道了曹植這個人。甚至還流傳多個版本。由於入選課本的是四句版本,所以耳熟能詳的是這個四句詩版本。曹植這個人,是有大才華的,清代大學者王士禎評價:「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因文學上的造詣,曹植和曹操、曹丕合稱「三曹」。
  • 曹植的《七步詩》天下聞名,四百年後出現一首詩,完超《七步詩》
    身登九五之位的曹丕對之前與弟弟曹植爭封太子的經歷無法釋懷,想方設法要除掉曹植。於是以考查曹植才華為藉口,要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成詩。這就是名震一時、流傳千古的《七步詩》。從此,《七步詩》也成為兄弟相殘的代名詞。
  • 曹植的《七步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曹植應聲吟出六句詩來,這就是上面這首《七步詩》。曹丕聽了,深有慚色。 一個「慚」字,能看出曹丕當時的心態。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謂「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何以要「相煎」如此?曹植天資聰穎,從小深得曹操的喜愛,所以益發銳氣逼人而不自雕勵。 曹植也希望成為魏王世子,以繼承曹操的事業,但曹植的個性和真誠的本質,使他並不理解真正的競爭,他的個性超越了個人生活,所以他的言行顯得與一個合格的繼承者格格不入的時候,失敗就無可避免了。
  •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說起曹植的《七步詩》,理科生們大概都不陌生,在化學試卷上,總會出現「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一句詩相關的知識考點。而文科生們大概會更懂其中的深意,作者曹植用萁煎其豆,比喻同胞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以表他對曹丕的不滿。
  •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煮豆燃豆萁·及關於原詩
  • 率土之濱七步詩——曹植
    攻擊距離3,意味著肯定能A人,這和其本身技能效果是契合的。第一個是戰鬥中,也就是說,不是進場確定數值,和曹植的瞬時兵力、謀略會有關係,然後曹植如果死了,可能就終止效果,和法正較為類似。第二個是恢復比率,恢復比率接近200,配合曹植的謀略成長,估計單人單次可以恢復1000左右的兵力,較為可觀。
  • 曹植的七步詩流傳千年,魯迅把它們反過來寫,大放異彩,還有誰?
    為了鞏固皇位,曹丕把目光投向了弟弟曹植,想剷除他。一次,曹丕當眾要求曹植限期(七步以內)寫詩,於是就有了後世著名的「七步詩」:「煮豆持為湯,魯叔以為汁。薇菜在釜下燒,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據史料記載,曹丕聽了曹植的《七步詩》後,十分慚愧。「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失敗則大功(殺),而後深以為恥。」
  • 七步詩
    七步詩曹植【三國·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曹植的《七步詩》中,隱藏著什麼神秘預言,使得曹丕最後放過了他
    點個關注,每天可以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內容。三國時期的曹操可謂是一代梟雄,雖然到最後也沒有稱帝,但實際上他已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權和皇帝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差個名分而已。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曹丕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還有曹植,更是才高八鬥。
  • 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為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生前封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又稱陳思王。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並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 曹丕讓曹植寫首《死牛詩》,不能有死、牛兩字,結果比七步詩還絕
    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不少人為了能夠成為皇帝,開始了爾虞我詐的鬥爭,就連親情,也逐漸開始顯得冷漠。
  • 玩七步詩的曹植、曹丕,和桃園弟兄的巨大差距!
    人世間萬難的事情,常常是衡量人心。大部分的是是非非,一旦加入情感因素,就很微妙!玩七步詩的曹丕、曹植兄弟和桃園弟兄相比,文化上確實高出了很多,但做人上,他們卻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從黃河以北相識,成為了全中國最堅強的弟兄,然後經歷了幾十年江湖上的浪鬥,終於奮鬥出鼎足天下的勢力。相似的價值觀,共同的利益,依舊掩蓋不了弟兄們真實質樸的情誼!也唯有如此,歷經千年之後,人們依舊把打不散的桃園義氣作為江湖的榜樣!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許多人了解曹植,是因為他的那首"七步詩",七步成詩,已經將曹植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樣也是因為七步詩太過出名,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曹植這個人,以及他的許多作品。東漢末年,天下諸侯紛爭,結果是,最大的蛋糕,終為魏蜀吳三家瓜分。
  • 比曹植還厲害的人,7歲便可三步成詩,太牛!
    曹植七步成詩,成為人們最熟悉的速成詩,其實歷史上還有更絕的「五步詩」和「三步詩」。如此速度、如此文採,不得不令人稱絕。
  • 曹丕與曹植的手足之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曹植不值得同情
    還記得幼時在語文課本上學習到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個時候剛剛認識到曹植這個人,覺得他很有文採,七步內就可以做出一首詩;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曹植的哥哥曹丕(pi,諧音批)可能是個殘暴的君王,因為他為了皇權,容不下自己的弟弟。尤其是讀起《七步詩》之後,更是讓人同情曹植的境遇。
  • 三國仙人曹植:才高八鬥比李白,七步成詩命途舛
    三國時期,不僅是個梟雄廝殺,英雄輩出的時代,擅筆墨文採之人,也層出不窮。三曹之一本期話題,便講一講三國裡的一仙人——曹植。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植父親曹操的詩詞,就廣為人知。全國學生,哪一個沒有背誦過《觀滄海》?而曹植,恐怕是青出於藍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