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詩名垂千古,大文豪郭沫若卻不服,結果寫了首反七步詩

2020-12-22 接收教育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歌德(德)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43,閱讀約2分鐘

曹植《七步詩》的典故廣為人知。這一典故源於《世說新語》文獻中的記載。內容如下:「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不成,復詩???????皇帝深以為恥。」

上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說曹丕命曹植七步之內作詩,否認要處死他。於是乎,曹植不到七步就唱到,「煮豆為湯,魯叔以為汁。薇菜在釜下燒,豆子在釜裡哭。本是同根生,互煎何急?」

曹植的哥哥曹丕「深以為恥」。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曹植的《七步詩》已縮減為四句:「煮豆為湯,魯叔以為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

千百年來,人們對曹植的能力有目共睹,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說:「曹植為建安雄才,卻堪贊駕;世間華彩,卻朝風而動;白不敏,暗自慕高見。」

唐初宰相房玄齡曰:「惟圖紀命之遇,文宗微之起,三祖葉齊之高韻,七子之分之美。翰林之絕,典倫之詳其藻美之美,使其當年之涼。惟陳王之思風動之雅,備奧運,懸日月。」曹植的詩為後世所推崇。除了出眾的文採外,他不幸的身世引起了後世文人的極大同情。

拋開郭沫若有爭議的部分不談,他還是很能幹的。1943年7月,郭沫若在重慶寫了《反七步詩》,「煮豆燒豆薇菜,豆薇菜為灰。熟則珍藏於桌上,灰作肥于田裡。非同根生,何以甘願自毀?」

郭沫若之所以要寫《反七步詩》,是因為他認為曹植的七步詩很牽強,認為「從豆的角度看,一定能感覺到太牽強了。如果站在姬的一方面,不是一種犧牲的表現嗎?所以寫了一首反七步詩。」你怎麼看郭沫若的《反七步詩》?歡迎留言。

參考資料: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文心雕龍·才略》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曹植的七步詩流傳千年,魯迅把它們反過來寫,大放異彩,還有誰?
    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為了鞏固皇位,曹丕把目光投向了弟弟曹植,想剷除他。一次,曹丕當眾要求曹植限期(七步以內)寫詩,於是就有了後世著名的「七步詩」:「煮豆持為湯,魯叔以為汁。薇菜在釜下燒,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據史料記載,曹丕聽了曹植的《七步詩》後,十分慚愧。「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失敗則大功(殺),而後深以為恥。」
  •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說起曹植的《七步詩》,理科生們大概都不陌生,在化學試卷上,總會出現「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一句詩相關的知識考點。而文科生們大概會更懂其中的深意,作者曹植用萁煎其豆,比喻同胞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以表他對曹丕的不滿。
  • 魯迅與郭若沫都曾改寫過曹植《七步詩》,誰的水平更高?
    但是曹植用豆萁煮豆來比喻骨肉相殘,引發了世人無限同情。特別是看重親情的宗族社會,這首詩千百年來卻傳誦不絕。 據史料記載,曹丕聽了曹植的《七步詩》後,十分慚愧。「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失敗則大功(殺),而後深以為恥。」
  • 曹植的七步詩
    不得不說,如果曹植寫詩或者曹丕讀詩要靠百度百科,那麼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因為曹丕是一個非常小心眼,做起事情毫無顧忌的人。因此,面對曹植這個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曹丕如果有機會,絕對毫不猶豫的痛下殺手。而有了這個歷史背景,我們再來看這個被百度百科說成「對曹丕的強烈不滿」七步詩。
  • 曹植的七步詩應當是六句
    文革之前,查看四角號碼字典,無論是騷人墨客的一些文章裡論證,或者一些老師的嘴裡,同感共鳴,曹植的七步詩是四句
  • 曹植的《七步詩》天下聞名,四百年後出現一首詩,完超《七步詩》
    身登九五之位的曹丕對之前與弟弟曹植爭封太子的經歷無法釋懷,想方設法要除掉曹植。於是以考查曹植才華為藉口,要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成詩。這就是名震一時、流傳千古的《七步詩》。從此,《七步詩》也成為兄弟相殘的代名詞。
  • 曹植《七步詩》3個不同版本,網友改寫的最絕,看完讓人哭笑不得
    曹丕稱帝後,對曹植多加迫害,曹植的詩歌逐漸變成了對自己身世際遇的不滿和 「抱利器而無所施」的悲憤和苦悶。最著名的《七步詩》,就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首詩寫出了對曹丕兇殘狠毒的控訴,是弱者發自內心深處血與淚的吶喊。關於《七步詩》,網上流傳很多版本,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版本。
  • 曹植的《七步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曹植應聲吟出六句詩來,這就是上面這首《七步詩》。曹丕聽了,深有慚色。 一個「慚」字,能看出曹丕當時的心態。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謂「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何以要「相煎」如此?
  •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煮豆燃豆萁·及關於原詩
  • 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為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生前封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又稱陳思王。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並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 曹丕讓曹植寫首《死牛詩》,不能有死、牛兩字,結果比七步詩還絕
    這也讓曹丕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他知道,曹操還有一名非常疼愛的兒子曹植,也被列為了候選人,因此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不過因為曹植年幼,再加上恃才傲物等性格讓曹操不喜,還是曹丕最終繼承王位,並將漢獻帝趕下臺,成為了天子,對於這名和他競爭的同母所生的弟弟,曹丕和他之間已經完全沒有了兄弟之情,因此多次想找個理由除掉他,多虧卞夫人一力庇護,這才沒有性命之危。
  • 解讀曹植《七步詩》:從小就會背的一首詩,卻不是作者原版
    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列入小學生必背詩詞的曹植《七步詩》,幾乎人人會背,也因為這首小詩讓人們知道了曹植這個人。曹植這個人,是有大才華的,清代大學者王士禎評價:「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因文學上的造詣,曹植和曹操、曹丕合稱「三曹」。作為曹操的兒子,因為在兄弟之間才華最為出眾,一度被曹操賞識,差點立為太子。
  • 七步詩
    七步詩曹植【三國·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曹植的《七步詩》中,隱藏著什麼神秘預言,使得曹丕最後放過了他
    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曹丕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還有曹植,更是才高八鬥。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接替了他的位置,但弟弟曹植的才華以及擁護他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在曹丕看來始終是個隱患,想要除之而後快,但因母親的勸阻也不好意思做得太過分,於是就想到要他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不然就要殺了他。
  • 曹植七步成詩,賈島一天只寫一個像素
    最近有一位16歲的「神童」火了——據說她日均能寫300首詞、2000首詩、15000字的小說!什麼概念?一天24小時,1440分鐘,不吃不喝不休息,不到一分鐘就得寫一首詩出來(準確計算的話是43.2秒/首)。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許多人了解曹植,是因為他的那首"七步詩",七步成詩,已經將曹植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樣也是因為七步詩太過出名,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曹植這個人,以及他的許多作品。東漢末年,天下諸侯紛爭,結果是,最大的蛋糕,終為魏蜀吳三家瓜分。
  • 率土之濱七步詩——曹植
    第一個是戰鬥中,也就是說,不是進場確定數值,和曹植的瞬時兵力、謀略會有關係,然後曹植如果死了,可能就終止效果,和法正較為類似。這就涉及到了當前版本很有意思的現狀:大家為了打皇甫千方百計地避免普攻,無論是依託攻擊距離還是使用不攻或者艮止錘子,而曹植的技能卻鼓勵你釋放普攻;其次,當前版本愈來愈趨向指揮、被動構築穩定性隊伍,而曹植的技能鼓勵的是主動戰法釋放。可以說曹植的技能釋放條件完美地打了當前版本下盛行的主流隊伍思路。
  • 玩七步詩的曹植、曹丕,和桃園弟兄的巨大差距!
    玩七步詩的曹丕、曹植兄弟和桃園弟兄相比,文化上確實高出了很多,但做人上,他們卻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從黃河以北相識,成為了全中國最堅強的弟兄,然後經歷了幾十年江湖上的浪鬥,終於奮鬥出鼎足天下的勢力。相似的價值觀,共同的利益,依舊掩蓋不了弟兄們真實質樸的情誼!
  • 曹丕與曹植的手足之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曹植不值得同情
    還記得幼時在語文課本上學習到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個時候剛剛認識到曹植這個人,覺得他很有文採,七步內就可以做出一首詩;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曹植的哥哥曹丕(pi,諧音批)可能是個殘暴的君王,因為他為了皇權,容不下自己的弟弟。尤其是讀起《七步詩》之後,更是讓人同情曹植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