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南關區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公平與質量,形成了以一批以長春市第一O三中學、樹勳小學為代表的大學區龍頭學校。在龍頭學校的帶領下,區內中小學校全部成為長春市新優質學校,實現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得天獨厚區位優勢
南關,作為長春市歷史文化名城的發祥地,以文廟、偽皇宮、般若寺等為代表的文化遺蘊厚重綿長,滋養了南關人巡禮崇文、尊師重教的優良品性。伴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入推進,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殷殷期盼,長春市南關區奏響了創建教育強區的華章,在追求質量的路上踏出堅實的步伐。
率先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
南關區委、區政府登高望遠,始終將教育作為優先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連續多年實現了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
以「初步均衡、基本均衡、優質均衡」為發展戰略,將公平與質量作為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體兩翼」,堅持區域層面走均衡發展之路、學校層面走內涵發展之路,促進了區域教育全面、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教育局在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實現優質帶動、合理配置資源等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2015年,南關區以全省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高質量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
素質過硬的師資團隊
優化師資結構,利用國家「區管校聘」示範區優勢,不斷探索「無校籍管理」、大學區交流、富餘教師分流和新聘教師二次分配等隊伍結構優化模式,通過「強師計劃」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新教師,教師隊伍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
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加強校長、教師和教研員三支隊伍建設,以「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為引領,加強「名校長工作室」建設,率先在全市開展「教學副校長曬課」「一把手校長聽評課」等活動,促使校長隊伍進一步聚焦課堂,提升專業引領能力。
加強師資培訓,以「名師工程」為載體,完善區域、大學區、學校三級培訓體系,通過名師講學團、名師工作室、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課題引領和「321」骨幹帶動等培養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南關區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持續提升。
任而有為的集團管理
大學區管理模式是促進南關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標誌性特色,至今已運行十年,形成了以103中學、104中學、樹勳小學、西五小學、東四小學、103小學部為龍頭校的六個大學區,逐步形成了大學區傘狀管理、「1+1」優質託管項目、「UGS」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等多種管理模式。在大學區的輻射帶動下,全區所有學校均已成為長春市學區新優質校,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集團化辦學是南關區大學區管理模式下的有益探索和創新,為擴大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2019年南關區先後組建103教育集團和西五教育集團,徹底改變了集團成員校的面貌,學區生源入學率逐年提高。兩所合作辦學校附中新城和東師東安實驗在運行過程中,依託東北師大及附中雄厚的教育資源、成熟的運行機制和規範化的辦學行為,促進了學校辦學質量快速提升。集團管理的科學謀劃、同步實施、系統推進,形成了「行政推動、優質帶動、校際聯動」的鏈條式發展模式,加快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進程。
不斷攀升的育人水平
南關區一直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促進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核心任務, 通過召開全區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會、組織入口年級及畢業班質量檢測等手段,引導全區所有學校聚焦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探索建立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改變小學質量評估缺乏有效手段的現狀。秉承立德樹人核心理念,立足課堂主陣地,深化區域「自主德育」特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體育大課間」和「藝術小課間」與「假期免費興趣班」實現無縫連結,又將「蓓蕾計劃」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全區中小學形成了以「辦學理念」、「學科教學」、「體藝科技」為品牌的三大類別特色,「一校一品,百校百色」的發展格局已然形成,全區現有國家、省、市級體育傳統校19所、藝術傳統校7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規劃與情懷並舉的發展願景
南關區將繼續把大學區管理模式作為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深化學校內涵建設和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引擎,優化區域教育生態、共享共創教育教學資源、傳遞教師專業發展智慧,實現內涵發展的高位均衡。路漫漫而修遠,南關教育人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仰望蒼穹,腳踏實地,以「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每一位教師都精彩,每一個學生都幸福」的南關教育理想,跨越雄關漫道,砥礪奮進,以鷹擊長空之姿再創南關教育質量佳績。
原標題:《南關區:攜手南關教育 追求優質均衡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