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遊泳愛好者對我說他遊自由式很多年了,想準備參加業餘比賽,覺得自己能拿到名次又不能拿到名次,覺得自己速度提不上去,怎麼辦呢?我想關於自由式提速問題應該是遊泳愛好者們的普遍問題,我們要清楚遊泳的時間年限不會等於速度。
自由式想要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是「快」,其快的含義是指快速遊完全程。很顯然,如果沒有正確的泳姿,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很難遊的「像飛一樣」。那麼我們真的了解自由式技術嗎?了解自由式動作所動員的做功肌群嗎?業餘比賽一般都是短距離為主,下面我以短距離自由式為例簡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遊泳者所具備的體能能力必須通過技術來展現。根據遊泳者完成比賽的過程可以將遊泳技術分為出發、轉身、途中遊、到邊多個技術環節,其中途中遊技術具有周期性特徵,劃幅與劃頻的合理性是決定途中遊技術優劣的重要標準,而劃幅與劃頻的質量則由相關關節肌群的協調配合決定。
其次我們要了解自由式技術的特點,自由式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遊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後划水路線呈S形,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當手臂用力划水時,利用水流在頭兩側形成的波谷吸氣。自由式技術動作結構比較合理、省力、阻力小,是當前速度最快的一種遊泳姿勢。
具體解釋來說即是:在自由式整套動作中,腿部動作除了推進力,也起平衡作用,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協調雙臂做有力地划水動作,雙臂划水可分為前交叉、中交叉和後交叉。身體各部分主要的運動形式為:(1)在身體姿勢方面,身體俯臥在水面成流線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適當的緊張度,在遊進中保持頭部平穩,軀幹圍繞身體縱軸有節奏的自然轉動35゜~45゜。(2)在腿部動作方面,腿部動作雖有一定的推進力,但主要起平衡作用,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協調雙臂做有力地划水。要求兩腿自然併攏,腳稍內旋,踝關節關松,以髖關節為軸,由大腿帶動小腿和腳掌,兩腿交替做鞭打動作,兩腳尖上下最大幅度約30~40釐米,膝關節最大屈度約160゜。(3)在臂部動作方面,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以一個周期分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五個階段。由於自由式遊速快,出發要求起動快、前衝有力、滑行短並儘快浮出水面,故多用爬臺式平拍入水技術。而轉身可用身體任何部分觸壁,為了贏得距離和轉速,多採用前滾翻轉身技術。
重點來了,最後我們要明白短距離自由式是一項以技術為驅動的運動項目。平衡、直線和姿勢是衡量技術的主要標準,而高質量的達到這些要素,則需要優秀的身體素質作為保障。在人體的五大身體素質中,力量、耐力和速度對我們身體機能的影響較大。根據自由式項目技術特點分析,上肢主要做功部位為肩關節肌群,該肌群主要用於提高手臂動作的幅度、頻率和力量,這是自由式主要的動力來源,有助於肘關節高抬形成一個連貫的加速過程。軀幹部位核心肌群主要在於保持良好流線姿勢,維持身體平衡,輔助兩肩配合划水交替滾動,輔助兩腿交替打水。腿部打水動作主要是大腿帶動小腿做功,而髖關節肌群的參與會使打水動作更流暢,同時兩腿打水動作以髖關節為軸進行,髖關節發力會自然帶動腰背發力從而形成發力點的上移推動肩部發力,因此,髖關節肌群的做功效果關係到整個自由式動作質量。那麼由關節順序性可知,在自由式技術中下肢的打水動作主要是由大腿開始帶動膝關節肌群做功並將力傳導至腳踝,因此膝關節肌群不僅可以保持遊進時的身體平衡,同時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膝關節力量相對不足或屈伸力量失衡,不僅會影響遊進效果,且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綜上,我們通過了解自由式的技術特點,又分析了自由式的主要做功部位,我們就可以根據自身所需而進行科學有效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提高自由式的遊速,又可避免運動中所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
歡迎留言,感謝您的關注!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