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技術,提遊速——自由式技術特點概析

2020-12-14 遊泳教練師超

有位遊泳愛好者對我說他遊自由式很多年了,想準備參加業餘比賽,覺得自己能拿到名次又不能拿到名次,覺得自己速度提不上去,怎麼辦呢?我想關於自由式提速問題應該是遊泳愛好者們的普遍問題,我們要清楚遊泳的時間年限不會等於速度。

自由式想要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是「快」,其快的含義是指快速遊完全程。很顯然,如果沒有正確的泳姿,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很難遊的「像飛一樣」。那麼我們真的了解自由式技術嗎?了解自由式動作所動員的做功肌群嗎?業餘比賽一般都是短距離為主,下面我以短距離自由式為例簡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遊泳者所具備的體能能力必須通過技術來展現。根據遊泳者完成比賽的過程可以將遊泳技術分為出發、轉身、途中遊、到邊多個技術環節,其中途中遊技術具有周期性特徵,劃幅與劃頻的合理性是決定途中遊技術優劣的重要標準,而劃幅與劃頻的質量則由相關關節肌群的協調配合決定。

其次我們要了解自由式技術的特點,自由式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遊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後划水路線呈S形,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當手臂用力划水時,利用水流在頭兩側形成的波谷吸氣。自由式技術動作結構比較合理、省力、阻力小,是當前速度最快的一種遊泳姿勢。

具體解釋來說即是:在自由式整套動作中,腿部動作除了推進力,也起平衡作用,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協調雙臂做有力地划水動作,雙臂划水可分為前交叉、中交叉和後交叉。身體各部分主要的運動形式為:(1)在身體姿勢方面,身體俯臥在水面成流線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適當的緊張度,在遊進中保持頭部平穩,軀幹圍繞身體縱軸有節奏的自然轉動35゜~45゜。(2)在腿部動作方面,腿部動作雖有一定的推進力,但主要起平衡作用,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協調雙臂做有力地划水。要求兩腿自然併攏,腳稍內旋,踝關節關松,以髖關節為軸,由大腿帶動小腿和腳掌,兩腿交替做鞭打動作,兩腳尖上下最大幅度約30~40釐米,膝關節最大屈度約160゜。(3)在臂部動作方面,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以一個周期分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五個階段。由於自由式遊速快,出發要求起動快、前衝有力、滑行短並儘快浮出水面,故多用爬臺式平拍入水技術。而轉身可用身體任何部分觸壁,為了贏得距離和轉速,多採用前滾翻轉身技術。

重點來了,最後我們要明白短距離自由式是一項以技術為驅動的運動項目。平衡、直線和姿勢是衡量技術的主要標準,而高質量的達到這些要素,則需要優秀的身體素質作為保障。在人體的五大身體素質中,力量、耐力和速度對我們身體機能的影響較大。根據自由式項目技術特點分析,上肢主要做功部位為肩關節肌群,該肌群主要用於提高手臂動作的幅度、頻率和力量,這是自由式主要的動力來源,有助於肘關節高抬形成一個連貫的加速過程。軀幹部位核心肌群主要在於保持良好流線姿勢,維持身體平衡,輔助兩肩配合划水交替滾動,輔助兩腿交替打水。腿部打水動作主要是大腿帶動小腿做功,而髖關節肌群的參與會使打水動作更流暢,同時兩腿打水動作以髖關節為軸進行,髖關節發力會自然帶動腰背發力從而形成發力點的上移推動肩部發力,因此,髖關節肌群的做功效果關係到整個自由式動作質量。那麼由關節順序性可知,在自由式技術中下肢的打水動作主要是由大腿開始帶動膝關節肌群做功並將力傳導至腳踝,因此膝關節肌群不僅可以保持遊進時的身體平衡,同時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膝關節力量相對不足或屈伸力量失衡,不僅會影響遊進效果,且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綜上,我們通過了解自由式的技術特點,又分析了自由式的主要做功部位,我們就可以根據自身所需而進行科學有效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提高自由式的遊速,又可避免運動中所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

歡迎留言,感謝您的關注!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

相關焦點

  • 現代自由式技術的五大特點早知道
    自由式的基本技術特點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遊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後划水,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遊泳者了解現代自由式技術的五大特點,有助於提升自由式水平。 1、頭部位置低平,身體姿勢更趨流線型。 現代許多自由式運動員採用使水平面與頭頂齊平的頭部位置,而不是以前那種使水平面與前額中部齊平的姿勢。
  • 你不可不知道的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
    ,從來沒考慮過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這個問題。下面談談三種技術各自的特點:前交叉前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處在下劃階段,這是一種帶滑行階段的技術。由於這種動作兩臂划水的頻率非常高,需要很強的爆發力,因此短距離運動員多採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能瞬間將運動員的體能爆發出來,屬於最暴力的遊法,大家可以去看看50m自由式。。。這種遊法也是最耗體力的,因為兩手臂其中一個手臂始終在划水。
  • 你不可不知的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
    ,從來沒考慮過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這個問題。下面談談三種技術各自的特點:前交叉前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處在下劃階段,這是一種帶滑行階段的技術。由於這種動作兩臂划水的頻率非常高,需要很強的爆發力,因此短距離運動員多採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能瞬間將運動員的體能爆發出來,屬於最暴力的遊法,大家可以去看看50m自由式。。。這種遊法也是最耗體力的,因為兩手臂其中一個手臂始終在划水。
  • 掌握這個技術,自由式遊2000米,不再是問題了
    今天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中長距離自由式技術特點。6,熟練掌握兩面呼吸技術。其次是三個分解動作:一、中長距離自由式臂的技術首先還是講入水。中長距離自由式入水點是在同側肩前延長線上,但一般入水點比短距離自由式稍近一些。入水時要形成良好的入水角度,以減少手臂入水時引起的阻力。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哪些技術細節可以減少阻力
    今天我們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如何在遊自由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一、減少形狀阻力1、如何減少自由式遊進時左右的形狀阻力我們在觀摩一些初級泳者遊自由式時,你會發現他們通常最易犯的錯誤就是身體左右搖擺,而左右搖擺會使遊泳者在遊進時左右縱向對水的寬度增加從而導致阻力增大。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哪些技術細節可以減少阻力
    今天我們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如何在遊自由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一、減少形狀阻力1、如何減少自由式遊進時左右的形狀阻力我們在觀摩一些初級泳者遊自由式時,你會發現他們通常最易犯的錯誤就是身體左右搖擺,而左右搖擺會使遊泳者在遊進時左右縱向對水的寬度增加從而導致阻力增大。
  • 為什麼自由式的六次打腿技術一定要學會
    如果有人問遊自由式時究竟打幾次腿好,那麼毫無疑問,一定是六次打腿技術!儘管在比賽中運動員會使用兩次腿、四次腿、甚至八次腿,但是六次腿技術是自由式的重要基礎技術之一。一、六次腿使你的身體更穩定由於身體的轉動以及划水方向的改變,在遊進時遊泳者的身體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而六次打腿技術剛好在划水的每一個階段都對應一次下打,這使遊泳者在遊進時身體更加穩定,不會出現左搖右擺的現象。
  • 如何練習自由式巡航技術
    現在的汽車中有一項非常受歡迎的技術叫做定速巡航或者自適應巡航。而在我們自由式技術中也有巡航技術,具有一種劃幅長、流暢而優美的特點。我們在初學自由式的時候為了提高遊進速度而犧牲了身體的流暢性。要想練習巡航技術首先就要放慢划水的速度,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平衡成流線型。
  • 學會2點,輕鬆遊好2次腿自由式技術
    愛好者們在遊長距離自由式的時候多數都是選擇2次腿進行遊進(包括全浸自由式),那麼要想用2次拍的節奏遊自由式,手腳(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和姿勢變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及姿勢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學習遊泳的愛好者們。
  • 學會2點,輕鬆遊好2次腿自由式技術
    愛好者們在遊長距離自由式的時候多數都是選擇2次腿進行遊進(包括全浸自由式),那麼要想用2次拍的節奏遊自由式,手腳(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和姿勢變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及姿勢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學習遊泳的愛好者們。
  • 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
    使用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時,每分鐘的划水頻率大約70到100不等,與其他兩種技術的頻率重疊。混合驅動自由式是一種最適合100米和200米的中距離比賽技術。我們經常看到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也被用於400米及以上的較長距離賽事中,尤其是在男子中。
  • 想了解直臂自由式?全方位解析直臂自由式的技術及重點
    在自由式手臂移臂中有兩種技術特點,一是直臂自由式,二是屈臂自由式。今天,我們就簡析一下直臂自由式。通過字面可看出,「直臂」是用直臂不彎曲手肘進行遊進的自由式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對直臂自由式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吧。
  • 讓我們一起翻滾吧——自由式轉身技術講解
    自由式轉身採用滾翻模式,這種「高大上」的技術以前都是在遊泳比賽中常見,但是,現在在遊泳池中不乏經常看見一些愛好者也在採用。微頭條上略微講解了一下,很多愛好者留言「轉身嗆水」、「無法順暢的翻滾」、「轉身偏離軌道」等一些列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集中的講解一下,並奉上練習的方式。
  • 自由式技術圖解
    自由式技術圖解>從表面上看,自由式依靠划水和打腿產生推進力,實際上,軀幹的作用也不能忽視。自由式的完整配合有多種形式。一般常見的是每划水2次,打水6次,呼吸1次。  手臂與水平面垂直時,經手領先,加速推水,手臂轉為向外、向 上和身後划水直到大腿側,提肘出水。  出水後,手臂自然、放鬆地經空中向前移臂,保持高肘姿勢。然後手在肩前領先入水,開始下一個動作。
  • 髖部驅動自由式技術
    Mike的觀點,基本上存在三種不同的自由式技術。但是,我們對自由式的分類與Mike有所不同。我們稱它們為髖部驅動,肩部驅動和混合驅動技術。在這三種自由式技術中,還有其他重要區別,例如手臂的移臂動作和划水動作。這些不同的技術將在後面討論。 有幾個參數可以將髖部驅動技術與肩部驅動技術和混合驅動技術區分開,但最重要的參數是划水頻率。髖部驅動的自由式划水頻率最慢。肩部驅動技術具有最快的划水頻率。
  • 自由式的技術動作要領,對照自己進行提高
    下面總結了一些自由式的動作要領,對照自己的情況進行提高。二、臂:移臂放鬆肩前插、小臂手掌對準水、沿著中線把速加,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適當的緊張度,在遊進中保持頭部平穩,軀幹圍繞身體縱軸有節奏的自然轉動35度~45度。
  • 肩部驅動自由式技術
    肩部驅動自由式的划水頻率從每分鐘85次到每分鐘150次不等。例如,在50米衝刺中,使用120的划水速率的遊泳者同一隻手入水的間隔只有一秒鐘的時間。每分鐘75到85次之間有一個灰色區域,在此區域,髖部驅動的自由式過渡為肩部驅動的自由式技術。遊泳不是一項非黑即白的運動。 肩部驅動的遊泳者依靠較高的划水頻率來獲得速度,而不是使每次划水的推動力最大化。
  • 自由式轉身技術分析
    自由式轉身採用滾翻模式,這種「高大上」的技術以前都是在遊泳比賽中常見,但是,現在在遊泳池中不乏經常看見一些愛好者也在採用。微頭條上略微講解了一下,很多愛好者留言「轉身嗆水」、「無法順暢的翻滾」、「轉身偏離軌道」等一些列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集中的講解一下,並奉上練習的方式。
  • 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誰應該用什麼時候用?
    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也稱為顛簸遊自由式,是一項被最著名的幾位運動員所使用的技術。Michael Phelps,Ryan Lochte,Katie Ledecky和Jason Lezak等。 從他以後,許多遊泳運動員都採用了相同的技術,即在呼吸側和非呼吸側使用兩種不同的手臂移臂頻率。呼氣後,遊泳者的手臂猛烈地衝向水面並向前伸展,類似於髖部驅動自由式。在非呼吸側,手臂的移臂速度較慢,但入水後,手立即向下按,類似於肩部驅動自由式技術。
  • 自由式打腿技術,你也可以學會
    ,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很少有用到,而運用更多頻次的打腿。不過2次打腿對於遊泳愛好者,在長距離自由式中也是不錯的選擇。練習方法手臂入水和打腿的配合時機是練習2次打腿,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點。依靠打腿來協助身體轉動,利用向下打腿來加速身體轉動。將打腿理解成一個支點,來轉動髖部。過早打腿在配合練習中錯誤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