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道的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

2020-09-07 遊泳愛好者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也許很多遊自由式的朋友,從來沒考慮過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這個問題。其實自由式兩臂是否協調配合,是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兩臂配合通常有三種方法。



以上面這幅圖片為例,我們將運動員的右手(也就是露在水面外的那隻手)為參照手,並且設定這隻手臂此時正處於入水狀態(就是結束空中移臂,即將入水的那一剎那)。

此時如果運動員的左手(水下準備開始划水的手)在與水平面30°的夾角以內,我們稱之為前交叉;

在30°-60°以內,稱之為中交叉;

60°以後就稱之為後交叉;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大家明白了嗎?


下面談談三種技術各自的特點:


前交叉


前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處在下劃階段,這是一種帶滑行階段的技術。


1、划水效果最好(解說經常提到的時效),就是每一次划水提供的前進動力非常充足

2,身體處於非常伸展的狀態,便於身體發力

3、動作節奏慢,不至於使運動員心肺超負荷。。

4、身體平穩、阻力小, 因此長距離運動員普遍採用這種技術。


大家可以看看樸泰桓廣州亞運會400自和上海世錦賽400自的視頻看看樸泰桓的前交叉是多麼瀟灑(身體的平穩是他的殺手鐧,注意他在衝刺的時候用的混合交叉)


這是仁川亞運會視頻


(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中交叉


中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已經進入划水階段的中間部分。


這種技術一般都會和前交叉配合一起使用,合起來的產物就叫做混合交叉,就是一邊用前交叉、一邊用中交叉,這種技術的特點就是遊進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明顯上下起伏,但就是這麼一起伏,運動員就能很好的借勢發力,適合於歐美運動員 菲爾普斯就是混合交叉跳躍式遊法。


後交叉


後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已經進入划水階段的後半部分。


由於這種動作兩臂划水的頻率非常高,需要很強的爆發力,因此短距離運動員多採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能瞬間將運動員的體能爆發出來,屬於最暴力的遊法,大家可以去看看50m自由式。。。這種遊法也是最耗體力的,因為兩手臂其中一個手臂始終在划水。


前交叉是比較容易學、掌握的,一般的初學者都是採用前交叉配合遊,比較適合初學者採用。但是前交叉因一臂空中移臂和入水時,划水臂尚未進入最有效的划水階段,在這個兩臂都不產生推進力的空隙,遊進速度將會下降,影響速度的均勻性。


中交叉可以不斷地產生推進力,可以保持身體均勻速度前進。


後交叉也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減速,對遊進速度有一定的影響,故,推進力效果不如「前交叉」。


中前交叉配合技術的最大優點是能夠使身體保持伸長的流線姿勢,有效地減少阻力。


兩臂動作的這一特點適用於中長距離比賽,然而對短距離比賽來說應另當別論。短距離比賽時,伸臂時間不宜過長,一臂上劃時,另一臂應開始下劃。

如此配合的意義在於當一臂終止划水後,另一臂幾乎可以立即完成抓水動作並開始獲得推力。這會使上劃時身體的流線型姿勢變壞,然而通過縮短兩臂動作間的遊速減緩期,同樣可以加快遊進速度。但是如此配合會加大能耗。

這就是有些運動員在較長距離的比賽中為什麼寧肯犧牲遊速,也要延長伸臂動作,儘量減少能耗的原因所在。



初學者既適合前交叉也不適合前交叉


前交叉的好處是2臂分離,容易學,基本上就是交替的單手自由式,一隻手伸在前面吸氣也容易。

但這樣學會自由式的人通常動作不連貫,軀幹發力不飽滿,手臂用力成分過大,兩臂不能聯動,好的前交叉技術其實是轉動中心前移的後交叉,但這一步進化很難練。吸氣也是一樣,前交叉的吸氣偏早,多數人划水過程中就轉頭了,這是很不好的習慣,身體還沒轉過來,頭就先轉了,轉頭幅度通常過大,時間過長,對動作的連續性影響很大。動作定型後要改成和後交叉一樣的提臂吸氣也是超難的。

相關焦點

  • 你不可不知的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
    ,從來沒考慮過自由式手臂交叉技術這個問題。其實自由式兩臂是否協調配合,是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兩臂配合通常有三種方法。這種技術一般都會和前交叉配合一起使用,合起來的產物就叫做混合交叉,就是一邊用前交叉、一邊用中交叉,這種技術的特點就是遊進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明顯上下起伏,但就是這麼一起伏,運動員就能很好的借勢發力,適合於歐美運動員 菲爾普斯就是混合交叉跳躍式遊法
  • 自由式的時候,手臂是不是必須前交叉?該注意些什麼?
    有網友問「自由式的時候,手臂是不是必須前交叉?該注意些什麼?」這裡來回答一下。不一定必須是前交叉,自由式的划水動作除了前交叉之外還有中交叉和後交叉。這裡就不再詳細去說區別了,以前的日誌裡也都有寫過,網上也有很多的具體說明。
  • 自由式的划水,認識前交叉,中交叉和後交叉
    ,我們都會討論自由式的划水技術,也會考慮自己應該是前交叉、中交叉,還是後交叉?以上面這幅圖片為例,我們將運動員的右手,也就是露在水面外的那隻手為參照手,並且設定這隻手臂此時正處於入水階段,就是結束空中移臂,即將入水的那一剎那。此時如果運動員的左手(水下準備開始划水的手)在與水平面30°的夾角以內,我們稱之為前交叉;在30°-60°以內,稱之為中交叉;60°以後就稱之為後交叉。
  • 如何練習自由式巡航技術
    現在的汽車中有一項非常受歡迎的技術叫做定速巡航或者自適應巡航。而在我們自由式技術中也有巡航技術,具有一種劃幅長、流暢而優美的特點。我們在初學自由式的時候為了提高遊進速度而犧牲了身體的流暢性。要想練習巡航技術首先就要放慢划水的速度,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平衡成流線型。
  • 自由式有哪些配合技術?
    自由式的配合技術分:兩臂的配合技術、兩臂和呼吸的配合技術、完整的配合技術以及手腳配合技術。1.兩臂配合技術。自由式兩臂的正確配合是保障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並且還有利於發揮肩帶力量積極參與划水。根據划水時兩臂所處的位置,可以把手臂的配合技術分為三種:即前交叉、中交叉、中前交叉和後交叉。一般優秀運動員都採用中前交叉的技術。
  • 自由式技術圖解
    自由式技術圖解>從表面上看,自由式依靠划水和打腿產生推進力,實際上,軀幹的作用也不能忽視。自由式的完整配合有多種形式。一般常見的是每划水2次,打水6次,呼吸1次。  入水後,手、肘、肩繼續前伸,使手臂伸展。隨著身體的轉動,屈腕、屈肘,手臂向外、後方抓水;手下劃到最低點後,旋轉手臂向內、上、後方划水,保持高肘屈臂的划水姿勢。
  • 掌握這個技術,自由式遊2000米,不再是問題了
    今天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中長距離自由式技術特點。6,熟練掌握兩面呼吸技術。其次是三個分解動作:一、中長距離自由式臂的技術首先還是講入水。中長距離自由式入水點是在同側肩前延長線上,但一般入水點比短距離自由式稍近一些。入水時要形成良好的入水角度,以減少手臂入水時引起的阻力。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一、全浸自由式前交叉技術特點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阻力小是公認的事實,這點對於競技或者全浸自由式都是適用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全浸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與競技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存在明顯區別。所以這兩種不同前交叉技術的區別就導致全浸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一定會慢於競技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但是全浸自由式的這種前交叉技術更加省力,原因就因為它延緩了兩臂的運動時間。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一、全浸自由式前交叉技術特點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阻力小是公認的事實,這點對於競技或者全浸自由式都是適用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全浸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與競技自由式的前交叉技術存在明顯區別。所以這兩種不同前交叉技術的區別就導致全浸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一定會慢於競技自由式的手臂動作,但是全浸自由式的這種前交叉技術更加省力,原因就因為它延緩了兩臂的運動時間。
  • 懂技術,提遊速——自由式技術特點概析
    首先我們要知道遊泳者所具備的體能能力必須通過技術來展現。根據遊泳者完成比賽的過程可以將遊泳技術分為出發、轉身、途中遊、到邊多個技術環節,其中途中遊技術具有周期性特徵,劃幅與劃頻的合理性是決定途中遊技術優劣的重要標準,而劃幅與劃頻的質量則由相關關節肌群的協調配合決定。
  • 好的自由式技術所涵蓋的基本要素,以及身體的動作是怎樣的?
    遊泳就是將身體各部分完美動作協調的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流暢、從容又高效的自由式範式。那麼好的自由式技術所涵蓋的基本要素,以及身體位置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你學習遊泳是變成以前所羨慕的那些從身邊輕快地穿行而過的遊手:一個標準的自由式遊手,而非大水花製造者。其實自由式的目標是以自由式的方式輕快、持續地遊向前方。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作為最省力的一種打腿方式一直被長距離運動員所青睞,但是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在使用中有很多注意事項,並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技術,所以今天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兩次打腿技術的標準打法以及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作為最省力的一種打腿方式一直被長距離運動員所青睞,但是自由式的兩次打腿技術在使用中有很多注意事項,並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技術,所以今天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兩次打腿技術的標準打法以及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5個自由式關鍵姿勢拆解,自由式提速不再是難事
    自由式到達一定階段,就會越來越關注自己的速度,總是拿自己的速度和遊泳高手或專業運動員比,這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自由式,為啥看著差別就那麼大呢?自由式速度提不上去,關鍵還是自己的泳姿進階遇到了瓶頸。已經過了新手期的小夥伴,往往很少再做這這個練習了,但如果你對整條手臂的划水動作沒啥感覺,回過頭來,再練習這個動作能幫你很多。你可以這樣練習前交叉技術:首先用扶板作為前交叉的參照物,練習划水,一臂前伸直一臂划水,每一邊各換氣10次。然後不扶板一臂前伸,練習一臂划水,打腿,換氣。
  • 自由式的技術動作要領,對照自己進行提高
    下面總結了一些自由式的動作要領,對照自己的情況進行提高。抱水結束,手掌已經接近對水,肘關節屈至150゜左右,整個手臂像抱著一個大圓球似的為划水作準備。4.出水:划水結束時,掌心轉向大腿,出水時小指向上,手臂放鬆
  • 現代自由式技術的五大特點早知道
    自由式的基本技術特點是,人體俯臥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遊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後划水,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遊泳者了解現代自由式技術的五大特點,有助於提升自由式水平。 1、頭部位置低平,身體姿勢更趨流線型。 現代許多自由式運動員採用使水平面與頭頂齊平的頭部位置,而不是以前那種使水平面與前額中部齊平的姿勢。
  • 肩部驅動自由式技術
    肩部驅動自由式的划水頻率從每分鐘85次到每分鐘150次不等。例如,在50米衝刺中,使用120的划水速率的遊泳者同一隻手入水的間隔只有一秒鐘的時間。每分鐘75到85次之間有一個灰色區域,在此區域,髖部驅動的自由式過渡為肩部驅動的自由式技術。遊泳不是一項非黑即白的運動。 肩部驅動的遊泳者依靠較高的划水頻率來獲得速度,而不是使每次划水的推動力最大化。
  • 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
    使用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時,每分鐘的划水頻率大約70到100不等,與其他兩種技術的頻率重疊。混合驅動自由式是一種最適合100米和200米的中距離比賽技術。我們經常看到混合驅動自由式技術也被用於400米及以上的較長距離賽事中,尤其是在男子中。
  • 髖部驅動自由式技術
    Mike的觀點,基本上存在三種不同的自由式技術。但是,我們對自由式的分類與Mike有所不同。我們稱它們為髖部驅動,肩部驅動和混合驅動技術。在這三種自由式技術中,還有其他重要區別,例如手臂的移臂動作和划水動作。這些不同的技術將在後面討論。 有幾個參數可以將髖部驅動技術與肩部驅動技術和混合驅動技術區分開,但最重要的參數是划水頻率。髖部驅動的自由式划水頻率最慢。肩部驅動技術具有最快的划水頻率。
  • 自由式手臂到底應該怎麼發力?
    這裡首先要告訴你,自由式的劃臂真的不是靠手部力量的,否則的話,遊1000米還不累死你?你想啊,身體全部的重量,如果僅僅靠手和胳膊來帶動,肯定會給胳膊施加太多的壓力,酸痛也是自然的了。,原因就是劃臂動作不規範導致的,你要明白遊泳是一個全身性的運動,幾乎都是靠大肌群帶動小肌群的, 僅靠手臂力量推動全身向前是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