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要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政商關係和營商環境。其中,「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讓人深思。
企業家長期工作生活在企業一線,因而企業發展存在什麼問題,企業如何健康長遠發展,他們最有發言權。相對於企業家而言,一些領導幹部,或因公務繁忙,對有關企業的事情過問較少;或因知識欠缺,學習不夠,對企業的有關情況知之不多。在制定有關涉企措施時,難免掛一漏萬,顧此失彼。避免這種現象,需要領導幹部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積極深入企業,主動向企業家請教,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不管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都要虛心聽取。兼聽則明,拒諫則塞,唯有廣泛聽取企業家的意見,才能最大可能保證涉企措施的正確。
不獨企業,在很多方面,比如項目建設,城市規劃,招商引資等等,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花費專門時間,或者登門拜訪,或者發函寫信,或者邀請其參加座談會,虛心、謙和地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建議。比如一些重大項目,特別是招商引資來的項目,涉及到汙染、安全等重大問題,倘若不提前問計於專家,尤其對項目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多方考慮,反覆論證,那麼,難免會因倉促上馬而誘發不穩定問題。又如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不僅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工程,而且還涉及到拆遷,徵地、民生等具體事宜,因而,無論是小城鎮建設,還是大城市規劃,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慎之又慎,都要積極主動、廣泛深入地徵求有關專家乃至群眾的意見建議,切不可獨斷專行,倉促行事。
1953年2月,毛澤東乘「長江艦」從漢口到南京,專門就長江流域規劃、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等問題同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談了3天。1958年,毛澤東參加南寧會議時,會議期間有幾天專門研究三峽水利問題,毛澤東親自聽取了贊成和反對兩方面專家的辯論,並具體提出修建三峽大壩的造價問題,泥沙問題,安全問題等等。此後,毛澤東又多次諮詢眾多專家意見,最終,結合當時國內國際形勢,權衡利弊後,毛澤東放棄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提議。《尚書》有言:「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也說:「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範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希望,各級領導幹部,在制定出臺有關措施規劃時,都能來個「每事問「:問計於專家教授,問計於行家裡手,從而使政策、措施、規劃更接地氣,更科學合理。(李紅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