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印度瓦拉納西,我們包了一輛計程車直奔下一站,佛教誕生地——菩提伽耶(Bodhgaya)。
一路艱辛道路難行,不巧我們遇上嚴重的堵車。無奈,只好耐心等待。
為防止車輛加塞前行押隊,警察拿著木棍對付搶道的司機。
長時間的等待太無聊,不過拿起微單相機就地轉轉,的確也有了點意外收穫。
經過長時間的等待終於通車,到了目的地天已經黑下,我們迅速找家旅館安頓入住。吃過晚飯準備散步,只聞得音樂作響人頭傳動好不熱鬧。我迅速登上樓頂觀望究竟?
原來我們此行正巧趕上佛教的誕生地,每十年一度的慶典盛大晚會。
刻不容緩趕緊拿著相機就走,通過層層安檢到達主會場。可是,會場內部由警察和軍人重兵把守,戒備森嚴。咋辦?別無選擇,只有一闖試試!門衛要求出示證件與胸卡,當時我穿的是朋友送的尼康棉攝影背心,黃色英文字母很是顯眼,於是我非常鎮定的用英語對他們說,I'm newspaper reporter , Please have look ! Nikon,This is the special report. 「我是記者,看到了嗎?「尼康」,這是尼康特派專程報導的」!
在門衛疑惑之中,我就順利進入晚會電視直播報導區域。
演出現場歌舞昇平,載歌載舞,人潮湧動,氣氛熱烈,歡呼聲震耳欲聾。
晚會現場戒備森嚴,當地各路軍種紛紛出動維護治安。就在我眼前不遠的地方看到,印度副總理、菩提伽耶市市長,以及重要官員入座出席晚會。
菩提伽耶(Bodhgaya),佛教的誕生地到處洋溢著節日氣氛。次日,我們來到摩訶菩提寺採風。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與佛陀生前生活緊密聯繫的四個聖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得地方。摩訶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現存的寺歷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紀道6世紀。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後期以來印度現存的最早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
摩訶菩提寺由醯路彌路王於1215年建造。在大佛塔四周又興建了6座小塔,其形宛如眾星捧月。
菩提伽耶為佛陀成正覺之地,位於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裡處之布達葛雅,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聚落。
據經典記載,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於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等,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歷代紛紛在此起塔供養,建造精舍伽藍,雖屢遭毀壞,然迄今尚存多處遺蹟。
菩提伽耶(Bodhgaya)是佛教的誕生地。Bodh是印地語中智慧的意思,菩提伽耶便是伽耶的智慧之地,它源於佛陀釋迦牟尼在當地的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伽耶也有了字面上的伽耶城的菩提樹之意。
拜佛男童旋轉燃燒著的香爐,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菩提伽耶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它三處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第一次跟五比丘宣講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盤之地的拘屍那羅。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菩提伽耶(Bodhgaya)是佛教的誕生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上萬佛教信仰者來此瞻仰頌佛。
然而,進入摩訶菩提寺有個嚴格的規定,所有人進入寺都要實施嚴格安檢。只準帶相機,不能帶手機。售票處提供箱子配鎖存放,弄得我們為拍攝幾張照片而提心弔膽。
所有人必須脫掉鞋子如寺廟,當時正直冬天氣候寒冷,真叫我受不了。
這組照片挺有意思蠻幽默,懶狗沉睡百無聊賴與僧人專心致志誦讀詩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寺廟內也有市場經濟,供佛的鮮花就地取材,供銷兩旺。
如此籠罩式閉門念經方法挺別致,蚊蟲不咬,自在清閒,別有洞天,互不幹擾。
摩訶菩提寺內內每一塊都坐滿了僧侶和信佛的人,他們或躺,或臥,或站,或念經,或交流。
去年冬天曆時34天,我們對印度北部十個城市和地區進行了自由行深度遊,這些地區分別是:印度新德裡(帕哈甘吉、賈瑪清真寺、胡馬雍陵、火車站、阿格拉森階梯水井、古特伯塔、巴哈伊教蓮花廟、班戈拉·撒西比謁師所);斯利那加(達爾湖、白色大理石清真寺、巴達岡雪山、吉普賽部落);阿姆利則(大金廟、印巴邊境降旗儀式);馬圖拉(維倫達文、克裡須那、巴拉茹阿瑪寺廟、寡婦村、薩若瓦古堡、月亮灣);阿格拉(阿格拉古堡、泰姬陵、阿克巴陵墓);歐恰(賈汗季宮、恰圖爾伯胡吉寺廟、紀念塔等周邊廟宇);克久拉霍(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性廟);瓦拉納西(恆河、鹿野苑——釋迦摩尼舍利子);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寺、噶瑪巴寺、靈蹴山、那燦拕);加爾各答(二戰時期的豪拉大鐵橋)等地。巡遊異國他鄉困難重重道路艱辛,但故事不少趣味亦多,雖然辛苦但收穫頗豐倍感值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增添了一段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