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是怎麼從「野豬皮」成大清的奠基者?原來是得到此人幫助
清王朝的奠基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生於公元1559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三十八年,此時距離明王朝的覆滅還有八十五年時間。努爾哈赤的出生地是赫圖阿拉地區(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當時這裡比較窮苦,努爾哈赤的父親雖然是一個小部落的酋長,但依舊是窮人,家裡比較困難。因此努爾哈赤在12歲時,就開始隨著部落中的大人們進山趕山貨。
努爾哈赤在滿語中的意思是「野豬皮」,取名的用意和漢族人給小孩取「狗剩」「狗蛋」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好養活。而努爾哈赤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的寓意,不僅活得好好的,而且努爾哈赤還經常到明朝廷圈定的集市上與漢人及蒙古人交易,因此努爾哈赤也逐漸掌握了漢語及蒙古語,這些經歷對他的成長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正是由於努爾哈赤的這些的閱歷,而且還精通蒙古語和漢語,小小年紀的他被遼東大將李成梁看中,選了他作為身邊的侍衛。李成梁是大明遼東守軍的最高將領,能跟在李成梁的身邊,讓努爾哈赤慢慢懂得了行軍打仗的一些知識,為他以後事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再後來,女真部落中有一個小頭領造反。當時的女真部落並沒有統一,各個部落間互不統屬,名義上都屬於明朝治下。對於這樣的造反,基本上不用中央朝廷幹涉,遼東守將很容易就能將其擊潰。也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由於努爾哈赤跟了李成梁做事,於是努爾哈赤的祖父以及父親就自願請纓,進入那個造反的部落中去勸降。
但沒想到的是,勸降沒有成功,他們反而被扣押在了部落之中。而這個行為也惹惱了鎮壓的官兵,官兵們直接展開攻勢,破城之後還不罷休,在部落中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手段,而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也不幸在這場鎮壓中被殺。
因為這場誤殺,李成梁自覺對不起努爾哈赤,於是李成梁就授意努爾哈赤上書給萬曆皇帝。信中的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自己為明軍效力,而且爺爺和父親也是為了勸降才被叛軍扣押,但結果他們卻讓明軍給殺了,所以努爾哈赤感覺很委屈,想讓萬曆皇帝安慰一下。
萬曆皇帝一看覺得努爾哈赤說得有理,但人死不能復生,而且也不可能把明朝將士殺了給他報仇,那就只能重賞他了。於是萬曆皇帝就下旨賞給了努爾哈赤一筆錢,而且原來他爺爺和父親在部落中是什麼地位,努爾哈赤都能繼承,最重要的是,還允許努爾哈赤在自己部落中訓練軍隊。這道旨意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可能是他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了。由於有了掌軍權,努爾哈赤慢慢地開始統一大大小小的部落,直到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後金政權。
所以努爾哈赤的成長,其實也可以說是明朝的軍隊給他了這樣的機會。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明朝廷放任他的壯大而忽視了他的野心。不過其中也有關外守將擔心自己的統治不善被朝廷懲罰,所以沒有向朝廷稟報女真的真實情況而導致的努爾哈赤的壯大。
1626年,努爾哈赤幾乎拿下了遼東和遼南的所有地區,所到之處幾乎是戰無不勝。不過在寧遠(今遼寧興城)這個地方,努爾哈赤卻摔了一個非常大的跟頭。當時寧遠的守將是袁崇煥,與熟讀《三國演義》且歷經大大小小眾多戰爭的努爾哈赤相比,袁崇煥只是一個沒打過仗的文官,戰局幾乎是早已註定了的事。
不過或許是之前的勝利讓努爾哈赤對明軍放鬆了警惕,袁崇煥雖然對打仗不在行,但計謀多少還是會一點。於是袁崇煥使了一個計策,將努爾哈赤的軍隊引誘進了內城,然後把城門關上來了一招「關門打狗」。在從荷蘭買回的紅衣大炮轟炸之下,金軍死傷慘重,努爾哈赤僥倖逃過一劫,但也受了不小的內傷。半年後,努爾哈赤生了一場大病,新傷舊疾湊一起,努爾哈赤結束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