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無心南徵?他與李成梁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能得到庇佑

2020-12-18 歷史鑑賞者

努爾哈赤是東北人,東北自古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努爾哈赤幹哈要到外地去發展呢?他本人也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屬於明朝的官員。

明朝對少數民族的統治還是有一定寬鬆政策的。比如說雲貴四川等地,一般都是讓當地土司自己管理,東北的情況也是一樣,由當地女真族各部落自己來管理,只要定期交稅就可以了。

明朝對東北的統治,是採取了分化制衡的辦法。李成梁管轄期間,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葉赫女真三大部落互相制衡,這才讓明朝的統治如魚得水。

01努爾哈赤在明朝有政治資源,沒必要出去自創。

創業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因為需要大量資源的幫助。努爾哈赤赤手空拳就能夠奪取天下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他在明朝是有幫手的,李成梁就是最好的幫手。努爾哈赤利用和李成梁的關係,在東北發展壯大,而沒有任何人去管轄。

太祖儀表雄偉,志意闊大,沈幾內蘊,發聲若鍾,睹記不忘,延攬大度。鄰部古勒城主阿太為明總兵李成梁所攻,阿太,王杲之子,禮敦之女夫也。景祖挈子若孫往視。有尼堪外蘭者,誘阿太開城,明兵入殲之,二祖皆及於難。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途遇額亦都,以其徒九人從。---《清史稿》

最初努爾哈赤是一窮二白,就是因為靠上了李成梁這座大山,他才逐漸有了自己的隊伍。通過李成梁,努爾哈赤不斷輸送東北的物資到中原販賣,從而獲得了起義的第一桶金。

當然他給李成梁的提點絕對是高出了天際,否則人家堂堂明朝遼東總兵,怎麼可能買他的帳呢?在李成梁看來,這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畢竟他認為努爾哈赤的壯大,也不影響大局,葉赫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是非常龐大的女真部落,只要他們和建州女真互相制衡,不要團結在一起,一切都好辦,趁機撈點錢也是無傷大雅的。正是因為李成梁的這種想法,使得努爾哈赤的野心逐漸膨脹。他一統整個建州女真以後,並不滿足於現有的規模,他希望像成吉思汗那樣,統一整個女真族,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這一構想要想時間,當然還是要依靠明朝的幫助。當時關外是沒錢沒糧,要想建立帝國,就必須要大量物資的輸入,李成梁家族就是努爾哈赤最重要的物資供應渠道。等到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李成梁自己也退休了,他不知道自己犯下了彌天大錯。不過換任何人去都不會預料到以後的事情。

02努爾哈赤本就生活在東北,而東北是明朝的一部分。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滿清入關是外族入侵。其實不能這麼看待這件事,明朝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不止有漢族這一個民族。

明朝和漢朝以後的任何一個時期的中國一樣,都是多民族的國家。女真族也毫不例外地就是中國多數民族中的一部分。

五代十國以後,契丹人建立的遼、女真人建立的金,其實都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有很多學者認為宋朝不算正統,金才是正統王朝,畢竟人家掌控著中原地區。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謂中原逐鹿、問鼎中原,這指的都是稱霸中原以後,就相當於稱霸了整個中國。

辛丑春正月,明以滅哈達來責,乃遣孟格布祿之子吳爾古岱歸主哈達。哈達為葉赫及蒙古所侵,使訴於明,明不應;又使哈達以飢告於明,亦不應。太祖乃以吳爾古岱歸,收其部眾,哈達亡。十二月,太祖復入貢於明。是歲定兵制,令民間養蠶。---《清史稿》

所以說女真族演變到後來的滿族,也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清之戰,這只能說是國家內部,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不能說是外族入侵,和抗日戰爭是有本質區別的。

努爾哈赤本身就是東北人,他在自己的國土上生活成長,為什麼要跑到外面去發展創業呢?那個時候又沒有北上廣深可以漂,哪兒都沒有家鄉好。

東北又是屬於明朝的管轄範圍,所以說努爾哈赤屬於企業內部二次創業,是另起爐灶的一種表現,不屬於外敵入侵。既然是內部的矛盾,那麼肯定是要在內部解決的,沒必要跑大老遠去。

03中原地區,是多爾袞所覬覦的地方。

說實話,努爾哈赤是否真的有雄心吞下大明朝,其實這是沒數的。因為大明朝實在是太龐大了,努爾哈赤那點人馬真的不夠大明朝塞牙縫的。

三年戊午二月,詔將士簡軍實,頒兵法。壬寅,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祭堂子而行。分兵左四旗趨東州、馬根單二城,下之。上帥右四旗兵趨撫順。明撫順遊擊李永芳降,以為總兵官,轄輯降人,毀其城。明總兵張承胤等來追,回軍擊斬承胤等,班師。---《清史稿》

那個時候農民軍起義也不成氣候,天啟崇禎兩朝完全有辦法應付東北和西北的局面。所以說努爾哈赤應該只是要在東北地區自立,即使想過問鼎中原,那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

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後金為滿清,建立了大清帝國。此後他也只是常常入關掃蕩,搶掠一些物資,真正大規模南徵是很少見的。

由此可見皇太極也是沒有爭雄天下的野心,到了多爾袞時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也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只不過歲數相對小一些。多爾袞掌權以後,滿清已經統治了整個東北地區,蒙古的各大部落也臣服於滿清的統治。這麼一來關外的所有對手都已經被肅清了,那就可以著眼於關內了。恰逢此刻關內情況突變,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勢如破竹,攻入了北京城,滅亡了大明王朝。多爾袞看準時期,打算跟李自成爭奪天下,為此策反吳三桂,帶兵入關。努爾哈赤創業,皇太極鞏固基業,多爾袞則是開拓進取。這三個人奠定了後來的大清王朝版圖,可見成功不是短期就能一蹴而就的。

總結:努爾哈赤或許只想裂土封王。

後來我們知道,努爾哈赤發布了七大恨,表示要與明朝徹底決裂,還打了薩爾滸一戰,殺了不少明軍。

可是此後努爾哈赤卻停滯不前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想要好好經營東北地區,至少他這一代是不願意再往前走一步了。

在努爾哈赤眼中,似乎裂土封王就已經足夠了。要想真正吞併大明王朝,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有了才行。

而當時雖然有小冰河時期和農民起義軍的相助,但大明王朝依舊底氣十足,根本就不懼怕努爾哈赤的威脅,所以天時是不夠的。為此努爾哈赤只能守住這份基業,讓子孫後代們等待時機。

這是非常明智的,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言,待天時有變,再北伐中原。時機絕對是最重要的事情,看來努爾哈赤沒少讀《三國演義》。

參考資料:

《明史》

《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沒有李成梁,努爾哈赤的崛起只能是個夢
    關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的爭論,永遠都是歷史愛好者的一個焦點話題,作為滿清奠基人的努爾哈赤自然也很難置身事外。「十三幅鎧甲起兵」的牛,夠努爾哈赤吹一輩子,可是,以當時努爾哈赤的實力,別說明朝、就是一個遼東總兵要滅了他,也是易如反掌。可為什麼他非但沒被限制、勢力反而越來越大呢?這就不得不說到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
  • 李成梁手裡的遼東鐵騎有多強?他鎮守遼東20年,努爾哈赤受益匪淺
    可李成梁在鎮守遼東的時候,不僅沒有打壓這幫人,而且還刻意去扶植一部分力量。比如說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其實就是李成梁一手拉扯起來的。當時努爾哈赤本就是李成梁的家奴,因為他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被李成梁和尼堪外蘭的人馬誤殺了。
  • 努爾哈赤是怎麼從「野豬皮」成大清的奠基者?原來是得到此人幫助
    努爾哈赤是怎麼從「野豬皮」成大清的奠基者?原來是得到此人幫助 清王朝的奠基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生於公元1559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三十八年,此時距離明王朝的覆滅還有八十五年時間。努爾哈赤的出生地是赫圖阿拉地區(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
  • 努爾哈赤相依為命的兄弟,為什麼最終難逃他的毒手呢?
    努爾哈赤有兄弟五人,但舒爾哈齊和他卻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在母親離世後,兄弟兩人便離開家,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門下。不過好日子沒多久,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破王杲的古勒寨時,兄弟兩人被俘虜了。不過沒有被殺,反而活了下來,在李成梁手下當差,還練就了好身手。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舒爾哈齊成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英勇善戰,功勞頗大,在建州的影響也很深。不過也正因為這樣,舒爾哈齊漸漸希望能夠與努爾哈赤平起平坐。
  • 李成梁簡史
    嘉靖五年,李成梁出生在遼東鐵嶺一個將門家族,是朝鮮人後裔。他的父親李英投奔大明,被委以重任。不過李成梁早年卻不得志,一直熬到了四十歲才得到了升遷,從原來的巡按御史升為遼東鐵嶺指揮僉事。奉命鎮守險山堡(在今天鳳城東),從此以後,李成梁開始了他幾十年的軍事生涯。嘉靖後期到隆慶年間,北方的韃靼插漢兒部落多次進攻遼東。十年的抗戰期間,明朝先後損失多名大將。
  • 大是大非李成梁
    隆慶四年,遼東韃靼辛愛部入侵,遼東總兵王治道戰死,李成梁被任命為代理總兵官。從此,李成梁成為明朝賴以依靠、獨當一面的邊帥。  從隆慶四年(1570年)至萬曆十九(1591年)年,李成梁第一次鎮守遼東,時間長達二十二年。這期間,李成梁整肅邊軍騎兵,編入強悍邊民嚴加訓練,打造了一支能與蒙古、女真諸部並駕爭鋒的騎兵勁旅,這在明朝軍隊中是頗為罕見的,史稱遼東鐵騎。
  • 對於李成梁,歷史有太多的如果和疑問
    這個曾經兩次打斷漢民族文明進程的民族,在萬曆十一年,僅憑十三副鎧甲起兵,首領叫努爾哈赤。原本無論如何也成不了氣候的這位土酋首領,光平定女真各部落,就用了三十年時間。在此期間,他一直處在一位對他來說,無異於軍事巨人的注視之下。這位軍事巨人就是時任遼東總兵的李成梁。
  • 歷史解讀: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是什麼,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歷史解讀: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是什麼,你知道嗎?快來看看很多人都知道,滿語「愛新覺羅「新」是「金」的意思,「覺羅」是「族」的意思,但是「努爾哈赤」是「野豬皮」的意思,知道的人估計就寥寥無幾了。只可惜沒過多久,王杲對邊疆明朝的邊吏苛刻不滿,就起兵造反,結果被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打的如落花流水般,而王杲本人也成了遼兵的犯人,最後被遼兵處死。這時候的努爾哈赤兄弟倆為了保住性命,就忍辱負重投靠在了李成梁的身邊,成為了他最得力的手下。二、努爾哈赤"七大恨"的由來努爾哈赤長大後果然與眾不同,他身高八尺,力大如牛,最重要的是,他心思縝密而且有著非同尋常的毅力。
  • 不尋常的三十年,李成梁鎮守邊關,建州女真乘勢崛起
    與傳世的祖先相比,金錢、美酒和女人都更能讓萬曆皇帝感到幸福快樂。 在大明天子的昏昏然中,努爾哈赤片從來沒有停止統一女真的步伐。 他的兩面政策不僅欺騙了法庭,而且遼東的強者李成梁也由於其溫柔的外表而失去了正確的判斷。
  • 努爾哈赤的弟弟死因成謎,史書中只有短短19個字
    這裡安葬著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清朝的史書中,舒爾哈齊的死因總是被人有意無意的迴避著。在努爾哈赤四個弟弟中,三弟舒爾哈齊一直是他最為信任的兄弟,在家族中事務中,舒爾哈齊一直堅定的支持著哥哥,在戰場上,舒爾哈齊也是最為驍勇的戰將,在數次關係到建州女真命運的大戰中,舒爾哈齊都屢立奇功。
  • 一代天命可汗,梟雄努爾哈赤的成長史
    在赫圖阿拉城西北有兩個城寨,一個是古埒城,城主是王杲、阿臺父子;另一個叫沙濟城,城主叫阿亥,他們實力雄厚,與努爾哈赤祖父所居寧古塔貝勒關係甚好,尤其阿臺還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婿。在赫圖阿拉城北有個蘇克蘇護部,那裡有個圖倫城,城主名叫尼堪外蘭,此人勢力不小,野心勃勃,為人狡猾奸詐,為了圖霸白山黑水,他暗中一直向大明邊關守將李成梁行賄一些人參、貂皮、黑菜等地方特色,深得李成梁厚愛,也正因此,尼堪外蘭時常搬弄是非,向李成梁說古埒城和沙濟的壞話。
  • 努爾哈赤開啟女真統一徵程!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在廝殺中,如果不是苦苦哀求,李成梁刀下留人,16歲的努爾哈赤早就身首異處了,如果這樣,歷史就將改寫,也就不會有清朝296年的國運了。但是,歷史不容假設,努爾哈赤堅強地活了下來,他親眼目睹外祖父被同族出賣、押送北京,自己僥倖逃過一劫;他只能隱忍下來,積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舉旗起兵。
  •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哪一條站得住腳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正式宣布起兵反明。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努爾哈赤是個能夠以「十三幅鎧甲起兵」的英雄人物,再加上他的「七大恨」把他渲染成了一個飽含屈辱、飽含無辜的受害者的形象,故而,努爾哈赤的起兵就被賦予了一些「正義」色彩。
  • 尼堪外蘭害死努爾哈赤的父祖最終身首異處
    努爾哈赤二十四歲起兵,當時在他的南邊就是當時稱霸亞洲,剛剛開始萬曆三大徵的大明王朝。 雖然努爾哈赤有對抗大明的野心,但形勢比人弱,自然得先注意點了。
  • 多位大臣向皇帝進諫努爾哈赤崛起的後果,為何明世宗卻不以為意?
    所以在萬曆十一年的時候,李成梁再一次去剿滅這個建州女真族,但是李成梁這一次沒有顧及到曾經給自己帶過路的覺昌安和塔克世,直接進攻寨子,直接導致了努爾哈赤這兩位親人的慘死。努爾哈赤在知道這件事之後,立馬就上書給大明王朝說為什麼要殺害他的親人,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大明王朝也是自知理虧,所以也只能跟努爾哈赤說是誤殺,並且補償了努爾哈赤不少。
  • 努爾哈赤打仗為何總能以少勝多?
    「高」字在諡法中被解釋為:「德覆萬物、功德盛大、覆幬同天」,被漸行儒道的朝廷選中作為對創業祖先的溢美無可厚非,但從對前人蓋棺定論評價的角度來講,「高」字確實沒有「武」字更能概括出努爾哈赤的一生。 寧遠之戰大勝後金的袁崇煥就評價努爾哈赤「屢戰屢勝,熟於用兵」。
  • 努爾哈赤為何處死能徵善戰的弟弟速爾哈赤
    這段文字揭開了努爾哈赤早年創業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祖(努爾哈赤)同兄弟子侄之眾,率股肱心膂之臣,親冒矢什,授方略……我大清億萬年丕基實肇乎此。」乾隆高度讚頌了諸兄弟子侄在開國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努爾哈赤的家族的確龐大,人丁興旺,堪稱後金國中最大一家。在努爾哈赤創業之初,「兵不滿百」而這百人之中有他的兄弟速爾哈赤的幫襯,才讓努爾哈赤真正開始了起家。
  • 老罕王努爾哈赤的人格魅力
    作者哈什納達爾 來源白山黑水好土地李成梁的妻子(推測應該是侍妾)之所以「陰縱」努爾哈赤,是因為「奇其貌」。就因為長相出眾,被俘後就被敵方將領的妻妾偷偷釋放了,這個人格魅力可想而之。努爾哈赤的出現,令額亦都眼前一亮,二人意氣相投,相見恨晚,徹夜長談。額亦都本身雖然是女真人中的「少年英雄」,卻被努爾哈赤的才幹氣度所傾倒,認定努爾哈赤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是英明之主。額亦都於是和家人商量,打算追隨努爾哈赤而去。額亦都的姑姑經歷了兄弟家的滅門之難,唯恐侄子再有什麼兇險,極力阻止他。
  • 一場大戰換兩百年鐵飯碗,李成梁楊鎬等人賺大發了
    萬曆年間的壬辰戰爭明朝政府花銷巨大,間接造成了努爾哈赤的崛起,關於它的得失歷來有很多爭論,但是對於楊鎬和李成梁等人來說確實賺大了。因為朝鮮成了他們後代的庇護所,給他們的後人提供了200多年的鐵飯碗。滿清崛起後當年高高在上的遼東將門子弟就有不少跑路到朝鮮,李成梁家族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