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親王奕劻

2021-02-23 老照片大歷史

        慶密親王奕劻(「劻」,拼音:kuāng,注音:ㄎㄨㄤ;滿語:ᡳ

ᡴᡠᠸᠠᠩ,轉寫:I Kuwang;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8日),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曆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長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時期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道光三十年(1850年)襲輔國將軍。鹹豐二年(1852年)正月封貝子。十年(1860年)正月,上三十萬壽,進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加郡王銜,授御前大臣。

 

        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命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十月,進慶郡王。十一年九月,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十二年二月,命在內廷行走。十五年(1889年)正月,授右宗正。光緒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其子載振頭品頂帶。二十年(1894年),太后六十萬壽,懿旨封慶親王。

 

        二十四年(1898年)封世襲罔替親王(鐵帽子王)。

 

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庚子事變中,留京會同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二十七年六月,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奕劻仍總理部事。十二月,加載振貝子銜。

 

        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授奕劻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如故。尋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解御前大臣以授載振。三十四年(1908年)以親王世襲罔替。

 

        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首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組成慶親王內閣。武昌起義後,邀請袁世凱代其出任總理大臣,自任弼德院總裁。後配合袁世凱勸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遜位。民國後,與其子載振攜袁世凱賄絡之滙豐銀行兩百萬銀元巨資遷居天津英租界,後來又遷回北京西城區定阜街3號慶王府。

 

        1917年1月28日病死府中(一說青島),奕劻的家人請求遜帝溥儀賜予諡號,內務府把擬定的諡號「哲」送交溥儀,溥儀在當天患感冒沒有上課,無法與師傅們商量,只好自己決定,他沒有採納內務府擬定的諡號,另寫了幾個惡諡「謬」、「醜」、「幽」、「厲」等,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勸說另賜個好諡號,溥儀拒絕,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怎麼可以給個美諡?只能是這個:醜!謬!」載灃又建議用「獻」做諡號,哄騙溥儀這有個犬旁,不是好諡,溥儀直接哭出來,乾脆不想給諡號了,最終南書房翰林決定諡號為「密」,溥儀以為不是個好字眼就同意了。溥儀後來從蘇洵的《諡法考》上看到「追補前過曰密」,想再改奕劻的諡號也來不及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其子載振世襲慶親王爵銜。

 

        過去曾被認為是昏庸貪官。然而於推動清末新政,比較積極,例如支持沈家本進行法制建設。

相關焦點

  • 奕劻慶密親王諡號是怎麼來的
    中紀委網站刊登的《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近來引發了不少媒體對慶親王奕劻的關注。奕劻是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晚清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但他死後蓋棺論定的諡號「密」,卻是所有清代親王中最差的。
  • 晚清第一貪官慶親王奕劻死後,他的子女後人下場如何?
    中法戰爭後,慈禧以作戰失利為由拿下了恭親王奕訢等一班軍機,奕劻得以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開始進入中樞。據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裡循披露,慶親王奕劻的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相當於上千萬兩白銀。說他是晚清第一貪、大清掘墓人,也很恰如其分的。
  • 滿人天下與慶親王的受寵
  • 清末精明的慶親王為何敢高調貪腐?
    慶親王奕劻經《中國經營報》(微信號:chinabusinessjournal)授權轉載。1917年1月31日,慶親王奕劻在天津去世,終年77周歲——前一年的4月,他已經高調地辦了八十壽宴。  與和珅出身相比,慶親王奕劻算是鳳子龍孫,當然有點邊遠,屬於皇族的旁系,因此,年幼時與和珅一樣,都是頂著個貴胄虛名的屌絲而已。奕劻的祖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嶙,在嘉慶四年(1799年)被冊封為慶郡王。
  • 歷史漩渦中的真實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逛逛小書店作為大清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年輕時代的奕劻升遷迅速。倒不是因為攀附上慈禧這棵大樹,主要原因是在當時宗室中舉目皆是紈絝的情況下,他辦事認真勤快,尤為突出。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二十六,光緒、慈禧去世不久,清廷發布諭旨,封奕為親王世襲罔替——奕因此完成了從輔國將軍到世襲罔替親王的「十級跳」,也成為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
  • 孔祥吉 奕劻在義和團運動中的廬山真面目(上)
    這份召見單的內容如下:七月初一日,莊親王載勳、李秉衡、軍機。初二日,莊親王載勳等、李秉衡、軍機。初三日,莊親王載勳等、徐承煜、景灃、軍機、張春發。初四日,李秉衡、慶親王奕劻、端郡王載漪、軍機。初五日,慶親王奕劻、端郡王載漪、軍機、陳澤林。初六日,慶親王奕劻、端郡王載漪、軍機。
  • 慶親王為何高調貪腐?
    原載:2015年3月9日《中國經營報》作者:雪珥1917年1月31日,慶親王奕劻在天津去世,終年77周歲——前一年的
  • 還原真實的奕劻
    奕劻(1838.11.16~1917.1.28),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光緒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時被封為慶親王
  • 【國學文化】人物 | 奕劻:晚清第一貪
    奕劻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光緒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時被封為慶親王,又在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後一個鐵帽子王。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奕劻當了6個月的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是決定清廷命運的關鍵人物。慈禧在鹹豐年間與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為捉筆,奕劻雖無學問,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
  • 奕劻貪了一年多的國家歲入,收錢勸退清帝,難怪12歲的溥儀罵他
    當時的慶親王府邸甚至被人稱作是「老慶記公司」,因為大家都知道帶著錢進了這王府,出門兒那就是個官。而且按照官位大小,所花費的銀子也是有多有少。彼時楊士驤想要山東巡撫的位子,就給慶親王送了十萬兩白銀打點,才順利當上。
  • 從「罪人之後」到「鐵帽子王」,晚清巨貪慶王奕劻的逆襲人生
    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即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10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2位郡王。其中,怡、恭、醇、慶四王屬於「恩封」,其餘八王則是在清朝奪天下時因功勳卓越而受封。
  • 奕劻沒什麼本事,名聲也差,為何卻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
    最誇張的是,奕劻竟然還是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地位十分顯赫。那麼,奕劻是怎樣一步步往上爬的,他有著怎樣的一生呢?奕劻出生於1838年,幼時的奕劻並不好學,二十歲前的生活都十分平淡。一直到1860年,鹹豐帝30歲時,奕劻才被晉升為了貝勒。成為貝勒後,奕劻依然是一個沒什麼學問的平庸之人,他的未來看起來似乎並不樂觀。
  • 歷史名人跟蹤:晚清大貪官奕劻,因此事遭滿清貴族痛罵,後代成億萬富翁
    此人就是清朝十二鐵帽子王之一、慶親王奕劻。他究竟是如何發家的呢?下面讓小編介紹給你聽。奕劻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光緒的皇叔。按理說,奕劻只是乾隆皇帝的曾孫,雖說跟皇室沾邊,但並沒有那麼親近。所以,他發家主要靠給慈禧寫信。奕劻別的特長沒有,但字寫得特別好,慈禧喜歡用他去寫信。這一下,奕劻就等於抱上了大腿。
  • 「郡王」提拔到「親王」有多難?需要有特殊關係
    皇太極劃分時,規定親王、郡王,全都允許世襲罔替。也就是親王的子孫,將來也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這就是後來「鐵帽子王」的來源。這種做法,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供養宗室所需要財政支持,對於國庫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負擔。所以,到了康熙、雍正時期,宗室待遇一直有所調整。
  • 「鐵帽子王」奕劻為何扳不倒
    陳恭祿先生的《中國近代史》一書,對清朝重臣奕劻的貪腐著墨較多,足見此人的腐敗是出了名的。他對我說:『這些東西都很討厭,只是為了情面不得不留下,其實都不想用。』因此之故,我拔用他。現今他如此貪劣,若是朝廷責備我濫保匪人,我實在難辭其咎。」連奕這樣精明的人也被奕劻蒙了。  奕劻很貪婪,胃口比一般的貪官不知要大多少。樊增祥給張之洞的一封密信說,光緒十六年(1890),有一人從外地到京城,給四位軍機大臣分別送銀子600兩、300兩、200兩、100兩。
  • 「郡王」提拔到「親王」有多難?需要有特殊身份
    從親王被貶到郡王,只需要一紙詔令。即便去世的親王,都能削奪諡號。郡王想要到親王,卻需要付出許多。想要了解郡王如何晉升為親王,就必須對清朝宗室爵位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皇太極劃分時,規定親王、郡王,全都允許世襲罔替。也就是親王的子孫,將來也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這就是後來「鐵帽子王」的來源。這種做法,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供養宗室所需要財政支持,對於國庫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負擔。所以,到了康熙、雍正時期,宗室待遇一直有所調整。
  • 奕劻小傳:晚清的第一權臣和貪官,斷送了清朝二百年江山
    奕劻只好靠當老師和賣字畫,維持一家生計。他的字寫的很好,善於模仿雍正皇帝的字,還擅長山水畫,頗有才名。1852年(14歲),他被封為貝子。1860年(22歲),因鹹豐帝30歲生日,奕劻進封為貝勒。 奕劻與慈禧的弟弟桂祥交好,常為他代筆與慈禧通信。他的一手好字,頗得慈禧好感。1872年(34歲),同治帝大婚,奕劻加郡王銜,被授為御前大臣。從此,他開始步入政壇。
  • 清代親王沒有封地,只有俸祿,他怎麼支撐起這偌大個王府的開支?
    當然,以上是清代親王一般情況下的爵位俸祿,如若他十分得皇帝恩寵的話,還有可能得到雙俸的待遇,好比怡親王胤祥,當時他十分得雍正的恩寵,故而得到了年俸雙倍的待遇,增加俸銀10000兩。除此,如若這個親王在朝廷上有實職的話,他還能得到這個官職帶來的俸祿,當然啦!相比於爵位俸祿,那百兩的職俸實在是輕於鴻毛,不值得一提。
  • 媳婦沒娶好,尚書做不了:慶親王之子載振為何丟了部長的職位?
    原來,這年的九月,慶親王長子、貝子載振與徐世昌奉命前往奉天查辦案件。事畢後,一行人轉道天津回京。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袁世凱,其將接待欽差的重大任務交給了天津巡警總辦、親信段芝貴。段芝貴系北洋武備學堂出身,其老於官場,善於逢迎,因而在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時頗受重視,並一路緊跟老袁,水漲船高。
  • 雍正嘉獎怡親王胤祥世襲罔替的資格,為何到了慈禧時期,被她廢了
    清朝初年,最有名的4位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以及肅親王豪格。 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全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親兄弟。而豪格則是皇太極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