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有情」的展覽。這個有情,見諸在策展人對藝術家的有情、建立在畫廊對於藝術家全力支持的有情、是結構在贊助單位對於策展人全方位信任的有情。也因此,這個展覽足足在歲月的飄逝間歷經了二年時間、展覽時間一拖再延、作品成本及運輸和倉儲費不斷遞增,在不斷推翻又更新的情況下,最後成就出一個被新加坡上上下下認為在2020年最具有療癒效益的國際展!
這個展覽就是新加坡濱海灣花園雲霧林區的【李光裕:一位雕塑家的秘密花園】。來自臺灣「採泥藝術」也是這項國際展的最主要贊助單位。
只是外界鮮少有人知道,構思李光裕前進新加坡的這個計畫,其實早早就在李光裕2017年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有無之際-李光裕大型個展】就同步埋下種籽。但是,審慎評估該如何來呈現,確實更需要好的規劃。很幸運的是在威尼斯雙年展這個展覽期間,負責李光裕在聖馬利諾國家館展覽的國際策展人楊心一提出好的建議。楊心一建議,不妨讓李光裕在還沒有到紐約展覽之前,先到東南亞。楊心一的看法是,李光裕的藝術具有濃鬱信仰與人文情懷,這樣的精神特質更適合推薦給東南亞社會來認識。
李光裕很幸運在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與策展人楊心一合作過後,新加坡的這個展覽能夠夢想成真,則是因為他的藝術深深感動了新加坡知名獨立策展人陳慧君(Tan Hwee Koon)。
經由人介紹,2018年是雙方初相識的時候。當陳慧君進一步拿到李光裕詳盡的資料後,也立即表示很樂意能夠讓這位優秀藝術家作品到新加坡展出盡份心力,並且願意出任李光裕在新加坡展覽的策展人。
一開始,李光裕在新加坡的展覽是設想在美術館發生,也就是回到典型的白盒子空間裡。但這個想法在陳慧君專程從新加坡到臺灣拜訪李光裕位於汐止雕塑花園後,徹底大翻盤。
李光裕是一位心靈空間的建造者。雕塑,對於李光裕來講,那是一項有形的渡化、那是對世間一記有形的嘆息,真正撞擊這位藝術家內在則是他數十年來一手起造的花園。
李光裕在花園裡種下一棵樹也好、埋下一株花苗也罷,自然的生命在繁長凋敗,而他的雕塑也跟著這個花園的自然生命消長而有了改變。他在自己的花園中,學習到自然對於生命的引渡,卻也在這個花園中;看到自己的作品不再只具備單一的被觀視角度。
陳慧君一方面感受到李光裕從1998年一手起造的花園細膩自然表情,另一方面也看到他的作品與花園間緊密結合與情感融洽,眼前的視覺經驗讓她內心既震懾又覺得激動,這是她在擔任策展人角色、面對眾多藝術家經驗過程裡,未曾有過的內心洶湧。當際,她腦海跳出了「雕塑家的秘密花園」這個展覽主概念。她想,如果李光裕的展覽也能架設在這樣的情境氛圍裡面,既能點題了藝術家本身的個性;同時也能闡述他的藝術哲學,這樣的展覽呈現勢必對於李光裕的藝術有了再一次的超越。
只是…只是,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展覽構思,但相對陳慧君也格外傷腦筋新加坡哪個地方會適合做李光裕的展覽呢?
彷彿電光石火一般,她的腦海竟然立即浮現新加坡地標建築-位於金沙酒店旁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但旋念又想,這個地方至今並沒有舉辦過任何型式的藝術展覽,這個地方能夠辦藝術展嗎?儘管未知的因素不斷灌進腦門,陳慧君還是揮不掉對這個展覽地點的思思念念,她直覺;這個地點是對的。但,未知並須等待著去尋求答案,而她的心理卻也湧現一股前所未有想要挑戰自己所設定的這個高目標勇氣。
濱海灣花園完成於2012年,它是新加坡政府全力打造的國際級觀光門面,它就像是電影《阿凡達》的真實版本,潘朵拉星球被茂密的叢林植被與高山雲霧纏繞,這樣的場域充分吻合李光裕藝術的特質。尤其她觀察到這座花園其中一處植物冷室──雲霧林區(Cloud Forest),竟然有一個35米高垂直水瀑,就好像模擬高山森林水霧與雲霧相糾纏的自然美景,這都讓她想到了李光裕在臺灣汐止的秘密花園,可以隨著不同時間與氣溫變換著自然景致。
只是,濱海灣花園畢竟不是美術館、畢竟不是以做藝術展覽為主要目的的場域,藝術展覽能夠進來嗎?
陳慧君有著新加坡人講求體制規矩的個性,對於執行工作則更講究嚴謹思考。她依照程序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幸運的是,李光裕的作品很受到管理單位的肯定,但到底濱海灣花園未曾推出過藝術展覽,管理單位的態度也相當慎重,評估的工作同樣斟酌再三。
等待,還是有獲得好的回應。初步,雙方展覽的共識覺是落在2019年。只是,2019年在眾多因素打亂之下,又延期到2020年。最令人無法招架的更在於,2020年初Covid-19所造成全球性影響,這個疫情的破口大大侷限了移動的自由、限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變了生活的常規,李光裕的新加坡首展,好像陷入雲霧中,明明感覺得出彼岸就在前方,卻屢屢有一種登不了岸的無奈。
慶幸的是,陳慧君、李光裕;甚至新加坡本身,沒有一方對這個計劃打過退堂鼓。
李光裕〈偶得〉
銅 H165 X 60 X 46 cm 2019
李光裕〈探春〉
銅 H240 X 156 X 127 cm 2016
左:李光裕〈風影〉
銅 H100 X 55 X 60 cm 2016
中:李光裕〈白雲〉
銅 H64.3 X 49.5 X 35 cm 2007
右:李光裕〈春之華〉
銅 H72 X 25 X 26.5 cm 2014
2020年新冠疫情舒緩,濱海灣花園雲霧林區的【李光裕:一位雕塑家的秘密花園】終於拍板,訂於8月6日正式開幕,因為展期在這過程中的延緩,因此展覽更是拉長至2021年6月27日止。
這個展覽大大開啟了新加坡社會對濱海灣花園-雲霧林區另一層認識。尤其是,當整個佈展工作完成,管理單位被眼前藝術品與環境的緊密相連所產生的和諧感,簡直感到不可思議到極點,好像李光裕這些作品是特地為雲霧林區量身打造!
而對李光裕而言,這個展覽有別於過往在美術館的展出方式,雕塑將從白盒子的空間束縛解放。作品被設置於雲霧林區,該區以涼爽濕潤熱帶山林氣候,並具有35公尺、覆滿攀附植栽的山嶽與瀑布為地標。16件雕塑在雲霧林區中以三個主題動線串連起來並呼應展場風貌:「休憩空間」、「美麗回憶」、「天人合一」。一場宜人的又具變革性的藝術與自然之旅就此展開。
李光裕〈映月〉
銅 H125 X 160 X 110 cm 2006
李光裕〈心子〉
銅 H288 X 102 X 104 cm 2015
李光裕〈一線天 II〉
銅 H310 X 150 X 100 cm 2015
整個展覽以設置在入口「大瀑布」,向羅丹經典之作和亞洲雕塑傳統致敬的李光裕代表作〈思惟〉開場;緊接於海拔兩千公尺山頂處「遺失的世界」區的熱帶雲霧林植栽,〈空行〉以幸福之姿迎水景翩翩起舞,與周邊環境一氣呵成;沿「雲霧廊」前進,後續行程來到「巖洞」,欣賞市區優越景觀的同時,可窺見山林中的〈雲山行旅〉與〈山人〉─李光裕對於人體與山嶽姿態的表現於此融合為一;展覽的尾聲藉由完整的環形動線回歸到「秘密花園」中,靈感來自於蓮花池的作品〈無逝歲月〉搭配周邊石灰巖地森林與洞窟的超現實氛圍環境,呈現於水景中。
藉由在市中心欣賞展示於雲霧林之中李光裕的雕塑,體驗寧靜的時光,巧妙地提醒著花園作為一個避風港,讓觀者可以沉浸在藝術與自然之美中,在吵雜的日常生活中獲得暫歇喘息的重要性。
李光裕〈無逝歲月〉
銅 H94 X 170 X 106 cm 2008
李光裕〈空行〉
銅 H181 X 89 X 87 cm 2014
左:李光裕〈 山人〉
銅 H147 X 68 X 48 cm 2016
右:李光裕〈雲山行旅〉
銅 H125 X 43 X 19 cm 2013
因為受到疫情緊繃的影響而不得不對外暫時關閉的濱海灣花園,在疫情趨緩情況下,於這個展覽的開幕日重新啟動,新加坡主流媒體五大電視臺聯合報導以及當地發行量驚人的海峽時報、聯合早報大篇幅報導,更也為這個當際新加坡慶祝國慶形成相當特殊又有意義的內容。
一個藝術家無法親自親臨現場、一個來自臺灣的藝術家首次新加坡個展、一個發生在濱海灣花園雲霧林區的第一個藝術展覽,造成空前的成功。
藝術,成就了想像。藝術,也把陌生蛻變成相互欣賞與瞭解。上帝未曾允諾給李光裕一座花園,但李光裕卻給了新加坡一處雕塑家的秘密花園。這全都因為有情,讓整件事得以夢想成真。
【展期】2020/8/6 - 2021/6/27
【策展人】陳慧君 Tan Hwee Koon
【展覽會場】新加坡濱海灣花園雲霧林
【主辦方】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主要贊助】採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