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上大學時,就想成為公務員,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後上岸了,但他工作久了才發現,體制內的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當你進入體制內,才會明白這種感覺。
他比我大十幾歲,但輩分不大,是我堂哥。前幾天回村跟他吃飯,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工作,本以為他還在體制內工作呢,但他卻說上個月已經辭職了,因為看透了這些人情世故,雖說也有十幾年工齡,但並不後悔辭職,後悔的只是離開的太晚了。
生活壓力大,被迫選擇辭職
在我小時候,他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但十幾年過去了,堂哥的變化真的很大,臉上多了幾分愁容,精神狀態欠佳,看上去真的滄桑了,或許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辭職吧。
曾經的鐵飯碗,在目前看來,也不是很鐵,但公務員一直是熱門職業,許多大學生都想進入編制,但公考的難度很大,錄取率很低,只有少數人才能上岸。甚至有人不惜三戰四戰也不一定能考上。
但近年來,許多公務員選擇辭職,並不是說這個職業不好,而是他們的心不在這裡,就拿我的堂哥來說,一個月幾千塊錢,老大上了大學,老二還在上初中,父母尚在但沒有勞動力,嫂子沒什麼文化,只能去酒店當服務員,生活壓力很大,這是主要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在。
現在他在開大車,一個月的工資要比之前多一些,雖然也有些累,但壓力並沒有那麼大,在養活家人的同時,每個月多餘的錢也能存起來,或許現在的他,才是最開心的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公務員選擇辭職?
當初的憧憬轉為現實,或許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公務員雖好,但卻有太多的束縛,條條框框不少,裡面的門道,不是一般人能搞懂的,多數人選擇辭職,還是因為以下幾點:
1.日復一日地重複大量工作
很多人都說公務員逍遙自在,每天都沒什麼活,假期也多福利也有,這些人可能對教師的看法也是這樣,但這些只是傳聞,公務員的工作有很多,而且每天都在重複進行著,就像機器一般工作。
或許前幾年還覺得有趣,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但工作幾年後,也會很無聊,感覺沒有了當初的目標,已經失去了努力的方向,部分人願意繼續熬下去,等退休之後就好了,也有人選擇辭職,追逐自己的方向,重新找回自己的目標。
2.排資論輩,過於看重資歷
進社會後,多數企業和公司,都是能者居上,有能力自然有前途,高薪也得自己去爭取,這也給了很多年輕人堅持下去的動力,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往上走,每天這樣做很充實,並不會感覺無聊。
但公務員卻不這樣,畢竟這裡是官場,不少人進入官場後,發現這裡跟自己的理想目標,差得很遠,這些條條框框與門道,自己摸不清,每天還要看他們的面色,巴結那個奉承這個,很假很無聊!排資論輩過於嚴重,年輕人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要想往上走,就得混資歷,說白了就是熬,熬上那麼十幾年二十幾年,等你資歷老了,自然會有人尊重你,等你上去了,自然會有東西來,但這也是個技術活,很多人玩不了,也不想玩,自然會退出這個圈子。
3.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
大學畢業後,不少人懷揣理想,想要轟轟烈烈大幹一場,考公也是為人民服務,但上崗後發現,理想跟現實的距離,不是一點半點。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豪言壯志在現實面前,真的不值錢。這樣的生活跟錢鍾書《圍城》裡說得很相似:裡面人想出去,外面人想進來。都覺得對面的好,得不到的永遠都是好的。
但真正的感覺,只有自己體驗之後才明白,每個行業都不容易,看似風光無比,但背後卻要付出很多,就像教師,很多人都知道在三尺講臺無比風光,但背後的付出與努力,又有誰能看見呢?
公務員很穩定,圈裡也很舒適,不少人想要辭職去尋找個人理想,但在公務員行業幹了這麼多年,出去後不適應,幹什麼也不好;有人說想辭職卻不敢的人,就是畏手畏腳的縮頭烏龜,但你不了解實際情況,你不能妄加評論。
但對於那些採取行動的人,我很敬佩,他們敢於跳出舒適圈,去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走了一些彎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肯定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大家怎麼看呢?
作者/來源:小波談教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