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曾是沙俄屬國,都與蘇俄發生過戰爭,為何芬蘭卻與波蘭截然不同

2020-12-14 大東北的小豆包兒

芬蘭是北歐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裡誕生了曾經的世界電信大亨諾基亞 ,然而很多不知道的是,分來曾經是俄羅斯的領土,曾經隸屬於俄羅斯100多年,直到1917年才實現獨立。

1917年沙俄發生二月革命,不久之後又爆發了十月革命,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們奪取了政權,建立起了紅色的蘇維埃政權,而這場革命不可避免的傳播到原來沙俄時代徵服的領土,這些地區也發生了革命,其中就包括原本屬於沙俄的芬蘭。

藍十字白底的芬蘭國旗

芬蘭原來屬於瑞典,19世紀初瑞典與沙俄的戰爭中失敗,芬蘭被瑞典割讓給沙俄,成為沙俄的領土,1917年沙俄發生二月革命後,芬蘭就宣布脫離沙俄獨立,但是新成立的芬蘭共和國並不穩定,而稍後沙俄十月革命發生,並建立了蘇維埃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再次波及到芬蘭,芬蘭的紅色布爾什維克們以及激進的工人組織也試圖建立起類似蘇俄的紅色政權。

到底是類似於西方的共和國,還是蘇俄式樣的蘇維埃,決定芬蘭未來命運走向的內戰爆發了。1918年芬蘭國內的親蘇維埃組織與芬蘭共和國保守派之間進行了幾個月的內戰,在紅色革命的影響下,很多滿懷著紅色革命熱情的俄國人也積極參與集中,而新成立的蘇俄政權也在背後參與其中,試圖在芬蘭建立紅色政權,只不過當時蘇俄自身內憂外患,蘇俄對於芬蘭的幹涉並不是公開的,而是秘密的以志願者的身份造成。

芬蘭內戰中的芬蘭「紅軍」

這場內戰從1918年1月持續到8月,最後芬蘭保守派取勝,而後1920年蘇俄與芬蘭籤訂了和平協議,承認芬蘭獨立。不過蘇俄這種承認是被動的而並非自願的,當時蘇俄政權正遭受著白軍的進攻,國內的內戰也是無比的殘酷,而芬蘭的獨立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的丟失,讓蘇俄的首都聖彼得堡(後來更名為列寧格勒)完全暴露。

芬蘭內戰最終造成3萬多人死亡,是芬蘭歷史最大規模的內戰。

這場內戰雖然維護芬蘭一直到今天的獨立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它也使得芬蘭與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結下了仇恨,後來直接導致蘇芬戰爭的爆發。

一戰後歐洲疆域變遷,俄國損失大片領土

由於聖彼得堡過於靠近邊境線,蘇俄不得不將首都重新遷回莫斯科,但是俄國人對於仇恨可不是輕易釋懷,否則那就不是俄國人了。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在德軍出兵半個月後,蘇聯也出兵波蘭,與德國一起瓜分波蘭,報了20年前的一箭之仇,因為1919年的時候,波蘭曾與蘇俄爆發戰爭,當年波蘭曾經暴揍了還很衰弱的蘇俄,還割走了不少領土。

而後蘇聯又出兵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的獨立僅僅維持20年出頭。

1939年蘇聯終於入侵了芬蘭,發動了第一次蘇芬戰爭,不過雖然蘇軍的陸空軍有著絕對的優勢,仍然在蘇芬戰爭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不過芬蘭仍然無法打敗蘇聯,最後被迫割讓領土,讓蘇聯的邊境線向北推進。在佔據的芬蘭領土上,蘇聯成立了卡累利阿共和國。

第二次蘇芬戰爭期間的芬蘭軍隊

不過芬蘭對於蘇聯的入侵也是耿耿於懷,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芬蘭也加入德國陣營,再次對蘇聯發動戰爭,還參與德軍對於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包圍戰,這是第二次蘇芬戰爭,不過1944年眼見德國日薄西山,芬蘭機智的退出了戰爭,而與蘇聯媾和,從而保持了獨立地位。

二戰後芬蘭明顯學乖了,面對著美蘇為首的東西兩大陣營的世界爭霸戰,芬蘭這次選擇了中立,而絕不為大國交鋒來買單。作為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卻沒有加入美國的主導的北約,更沒有加入蘇聯主導的華約。而是巧妙的中立於東西方陣營之間,充當和事佬,悶聲發大財,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而同樣是蘭字輩的國家,另一個叫做波蘭就差多了,蘇聯解體前他牢牢的在華約體系內不停地對西方狂吠,蘇聯日薄西山,東歐劇變之後波蘭又積極投入西方懷抱,加入北約,開始不斷向俄羅斯狂吠,充當急先鋒,完全是記吃不記打的貨色。

相關焦點

  • 蘇芬戰爭,為何說是百年恩怨的了斷?誰是勝利者?
    而在公元1856年,克裡米亞戰爭的失敗對俄羅斯產生了很大刺激,隨後俄羅斯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現代化改革。而芬蘭大公國的工業、文化和教育系統在這一過程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因為其自治地位,芬蘭語在芬蘭國內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芬蘭大公國對於沙俄的統治總體上是接受的。
  • 俄羅斯共和國,沙俄與蘇俄間的「短命政權」,究竟為何如此脆弱?
    然而我們知道,從沙俄崩潰到蘇俄建立,中間有大半年時間。而當時的俄國曾出現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分別為俄國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期間的1917年9月,俄國臨時政府曾宣布國家為共和政體,即史稱的「俄羅斯共和國」。經過激烈鬥爭,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擊敗孟什維克主導的臨時政府,短命的「俄羅斯共和國」被隨即成立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取代。
  • 與日本素有仇怨的蘇俄,當年為何會承認偽滿洲國並與之建交?
    眾所周知,蘇俄與日本的仇怨由來已久。兩國為了擴張多次發生激烈碰撞和戰爭。可以說蘇日素來有仇且難以化解。可是,在日本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後不久,蘇聯竟然離奇地承認了偽滿洲國,並建立了外交關係。這太讓人意外了。
  • 一戰後,新生的蘇俄,是如何擺脫外交困境的?
    蘇俄建立後,頒布了一個外交政策的法令《和平法令》,其目的是為了呼籲結束戰爭,在國際上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蘇俄甚至還揭露了沙俄時代與很多國家關於侵略他國的一些秘密協定,這等於是揭開了帝國主義的黑幕。但一戰本身就是帝國主義之間利益再分配的過程,根本沒有國家理會。西方列強認為蘇俄此舉是對現存制度的直接威脅。美國於是也依葫蘆畫瓢自己搞了一個「世界和平綱領」來應對。
  • 沙俄、俄羅斯帝國、蘇俄、蘇聯、俄羅斯聯邦,區別在哪裡
    上小學接觸語文開始,就會有俄國和蘇聯的區分;後來歷史課上,又遇到沙俄、俄羅斯帝國、蘇俄、蘇聯、俄羅斯,但是看地圖冊,又只有俄羅斯和蘇聯兩個國號;
  • 為「收拾」俄羅斯而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浴火重生,仍是蘇聯噩夢
    歷史上,疆域廣袤的俄羅斯帝國與眾多鄰國相處的都不怎麼樣。如果說與哪個鄰居關係最為劍拔弩張,那一定非波蘭莫屬。俄波之間恩恩怨怨一直糾纏不清,從沙俄時期到蘇俄時期再到蘇聯時期,這對鄰居幾乎在互相敵對中度過了幾百年。相比歐洲其他國家,波蘭的歷史可稱得上悠久,在公元10世紀就建立了國家。
  • 波蘭到底有多討嫌?2次被鄰居瓜分滅國,知道原因後無人可憐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有兩百多個,奇葩的國家總會有那麼幾個的,比如這裡要說的波蘭,波蘭的歷史也算是比較悠久了,勉強算下來,也差不多有千年歷史了,在這些年中,波蘭也曾強大過幾次,比如曾在克拉科夫保衛戰中擊敗蒙古,比如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而且在波蘭巔峰時期,國土面積一度達到百萬平方公裡之巨
  • 歷史上悲劇不斷的波蘭,為何被瓜分四次,屢次亡國?
    德國沙俄結盟時就拿波蘭開刀祭旗,德國的沙俄開戰時也要經過波蘭才能攻擊到對方,這三個國家就像鬥地主,波蘭一直都是倒黴的地主,雖然有的時候能壓著農民打,但是大多數時候是農民暴打地主
  • 為何沙俄總能攪動歐洲格局?三場戰爭三場「倒戈」,三次改變歷史
    而當歐洲發生武裝糾紛時,沙俄又總能不失時機地加以幹涉,比如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反法同盟」與「大陸封鎖」之間的糾紛,19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發生革命等等,由此,沙俄一度被冠以「歐洲憲兵」稱號。期間,在沙俄介入的歐洲衝突中,有三場著名的戰爭對歐洲產生深刻影響,而在這三場戰爭的關鍵時刻,沙俄都無一例外地「倒戈」,最終不僅改變了戰局也改變了歷史。布蘭登堡王室的奇蹟著名的「七年戰爭」發生在1756年—1763年,這是歐洲列強為爭奪利益和殖民地進行的一場混戰。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德國和蘇聯究竟都哪來的「理直氣壯」?
    領土方面,當年瓜分波蘭的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三家當然都得吐出一部分,作為普魯士和奧地利的「繼承者」和這場戰爭的戰敗國,德國不僅要歸還當年佔領的波蘭領土,還得再從自己身上割讓一部分領土。此外,波蘭人還雄心勃勃提出「海間聯邦」構想,旨在東歐建立一個由波蘭主導的聯邦國家,不僅將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囊括進來,還包括部分白俄羅斯、烏克蘭甚至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疆域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至黑海。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波蘭究竟為何暗中支持萬裡之外的日本?
    在拿破崙看來,這不僅是除了法國外出兵最多的國家,波蘭軍隊也是除了法軍外最忠誠可靠的力量。為此,拿破崙甚至把這場俄法之間的戰爭稱為「第二次波蘭戰爭」。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拿破崙帝國倒臺,華沙大公國也失去了保護,重新被俄普奧三家瓜分殆盡。
  • 沙俄為了出海口遷都到聖彼得堡,為何蘇聯又把都城遷回莫斯科
    在歷史上,發祥於莫斯科公國的沙俄,在彼得大帝統治下,為了尋找出海口和佔領更多的土地,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直到北方戰爭,擊敗北海強國瑞典,奪得了令人垂涎的波羅的海東岸和芬蘭灣,才獲得了出海口。 如願以償的彼得大帝因此在芬蘭海灣,建立起一個新城市聖彼得堡。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東北與列強的首戰 中東路戰爭(二)泥濘中掙扎的蘇俄
    無暇顧及在東北的中東鐵路 現在我們來看看中東路戰爭前蘇聯的狀況。 血腥內戰和列強幹涉下的新生蘇聯 在建國初期蘇聯距離所謂戰鬥民族,二戰勝利者的地位有萬裡之遙。 蘇聯建國時期,失去了最重要的兩個工業區(波蘭,波羅的海沿岸)後其工業能力下降到了最低點。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一戰時期沙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分別提出了讓波蘭享有自由和獨立的口號,主要目的是為了順利從波蘭人中徵兵和獲取戰爭經費,到了1915年底,德軍陸續擊敗沙俄軍隊,基本佔領了俄國統治的波蘭地區,所以波蘭人處於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在1916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假惺惺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波蘭王國,又稱波蘭攝政王國,而波蘭人畢蘇斯基成為波蘭軍隊的首領。
  • 屢戰屢敗的戰鬥民族,俄羅斯都被哪些國家打「趴下」過?
    俄羅斯都被哪些國家打「趴下」過?國內很多網友都被俄羅斯為戰鬥民族,認為俄羅斯人的戰鬥力非常強。俄羅斯的戰鬥力確實很強,但在歷史上的戰績只能算是一般,特別是與一些大國戰鬥時,敗多勝少。以下,俄羅斯曾經打的敗仗。第一,克裡米亞戰爭,俄羅斯被英法打敗。為了爭奪小亞細亞地區,英國、法國聯手與俄羅斯進行了一場為期3年多的克裡米亞戰爭,也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
  • 波蘭曾被滅國100多年,為啥能夠復國?
    (波蘭)波蘭東起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西至德國,北臨波羅的海,南靠捷克斯洛伐克。在其最強盛之時也曾一度是歐洲大陸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侵吞波蘭的三個國家都捲入了戰爭,而這三個國家又各懷鬼胎, 更為尷尬的是這三個國家的軍隊中都有波蘭士兵。奧地利、德國與俄羅斯人都很清楚地認識到波蘭人仍不忘爭取獨立,他們便以此為條件希望拉攏波蘭支持己方。率先表態的是佔領波蘭領土最多的俄羅斯人,他們在1914年8月14日宣布:「將要復興波蘭使其成為沙俄的堅定盟友」。
  • 人們只記得卡廷森林的枯骨,卻忘了4萬蘇軍官兵再也沒能離開波蘭
    提起世界近代史,人們總會想起俄國;無論是沙俄還是後來的蘇聯,它們都或多或少地同波蘭糾纏在一起,而提到波蘭,約瑟夫·畢蘇斯基是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歷史人物。畢蘇斯基被認為是實現國家獨立的兩個最偉大的近代波蘭政治家之一,他身上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 蘇芬戰爭時的蘇聯有多強大,為何會在芬蘭吃癟
    二戰中,蘇聯表現出了強大的戰爭潛力,連德國人都敗在了蘇聯人的手中。不過在蘇德戰爭前,強大的蘇聯竟然在芬蘭吃了癟,被小小的芬蘭打的損兵折將,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那麼蘇芬戰爭時的蘇聯有多強大,為何會在芬蘭被打的損兵折將?毫無疑問,蘇芬戰爭時的蘇聯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實力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