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北歐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裡誕生了曾經的世界電信大亨諾基亞 ,然而很多不知道的是,分來曾經是俄羅斯的領土,曾經隸屬於俄羅斯100多年,直到1917年才實現獨立。
1917年沙俄發生二月革命,不久之後又爆發了十月革命,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們奪取了政權,建立起了紅色的蘇維埃政權,而這場革命不可避免的傳播到原來沙俄時代徵服的領土,這些地區也發生了革命,其中就包括原本屬於沙俄的芬蘭。
藍十字白底的芬蘭國旗
芬蘭原來屬於瑞典,19世紀初瑞典與沙俄的戰爭中失敗,芬蘭被瑞典割讓給沙俄,成為沙俄的領土,1917年沙俄發生二月革命後,芬蘭就宣布脫離沙俄獨立,但是新成立的芬蘭共和國並不穩定,而稍後沙俄十月革命發生,並建立了蘇維埃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再次波及到芬蘭,芬蘭的紅色布爾什維克們以及激進的工人組織也試圖建立起類似蘇俄的紅色政權。
到底是類似於西方的共和國,還是蘇俄式樣的蘇維埃,決定芬蘭未來命運走向的內戰爆發了。1918年芬蘭國內的親蘇維埃組織與芬蘭共和國保守派之間進行了幾個月的內戰,在紅色革命的影響下,很多滿懷著紅色革命熱情的俄國人也積極參與集中,而新成立的蘇俄政權也在背後參與其中,試圖在芬蘭建立紅色政權,只不過當時蘇俄自身內憂外患,蘇俄對於芬蘭的幹涉並不是公開的,而是秘密的以志願者的身份造成。
芬蘭內戰中的芬蘭「紅軍」
這場內戰從1918年1月持續到8月,最後芬蘭保守派取勝,而後1920年蘇俄與芬蘭籤訂了和平協議,承認芬蘭獨立。不過蘇俄這種承認是被動的而並非自願的,當時蘇俄政權正遭受著白軍的進攻,國內的內戰也是無比的殘酷,而芬蘭的獨立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的丟失,讓蘇俄的首都聖彼得堡(後來更名為列寧格勒)完全暴露。
芬蘭內戰最終造成3萬多人死亡,是芬蘭歷史最大規模的內戰。
這場內戰雖然維護芬蘭一直到今天的獨立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它也使得芬蘭與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結下了仇恨,後來直接導致蘇芬戰爭的爆發。
一戰後歐洲疆域變遷,俄國損失大片領土
由於聖彼得堡過於靠近邊境線,蘇俄不得不將首都重新遷回莫斯科,但是俄國人對於仇恨可不是輕易釋懷,否則那就不是俄國人了。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在德軍出兵半個月後,蘇聯也出兵波蘭,與德國一起瓜分波蘭,報了20年前的一箭之仇,因為1919年的時候,波蘭曾與蘇俄爆發戰爭,當年波蘭曾經暴揍了還很衰弱的蘇俄,還割走了不少領土。
而後蘇聯又出兵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的獨立僅僅維持20年出頭。
1939年蘇聯終於入侵了芬蘭,發動了第一次蘇芬戰爭,不過雖然蘇軍的陸空軍有著絕對的優勢,仍然在蘇芬戰爭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不過芬蘭仍然無法打敗蘇聯,最後被迫割讓領土,讓蘇聯的邊境線向北推進。在佔據的芬蘭領土上,蘇聯成立了卡累利阿共和國。
第二次蘇芬戰爭期間的芬蘭軍隊
不過芬蘭對於蘇聯的入侵也是耿耿於懷,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芬蘭也加入德國陣營,再次對蘇聯發動戰爭,還參與德軍對於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包圍戰,這是第二次蘇芬戰爭,不過1944年眼見德國日薄西山,芬蘭機智的退出了戰爭,而與蘇聯媾和,從而保持了獨立地位。
二戰後芬蘭明顯學乖了,面對著美蘇為首的東西兩大陣營的世界爭霸戰,芬蘭這次選擇了中立,而絕不為大國交鋒來買單。作為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卻沒有加入美國的主導的北約,更沒有加入蘇聯主導的華約。而是巧妙的中立於東西方陣營之間,充當和事佬,悶聲發大財,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而同樣是蘭字輩的國家,另一個叫做波蘭就差多了,蘇聯解體前他牢牢的在華約體系內不停地對西方狂吠,蘇聯日薄西山,東歐劇變之後波蘭又積極投入西方懷抱,加入北約,開始不斷向俄羅斯狂吠,充當急先鋒,完全是記吃不記打的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