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決屢犯錯 司法應改革

2021-02-20 港天港地

近年法庭的裁決及判決理由經常引發社會爭議,根據司法機構2020年報顯示,截自去年9月30日,司法機構處理逾4,700宗投訴,投訴數字較前年激增12倍。個別裁判官更接到大量投訴,司法機構因此推出新措施,當某宗案件收到大量相同或類似的投訴後,將於網站公布投訴的要點及調查結果。根目前司法機構公布的資料,被大量投訴的就包括東區法院前裁判官何俊堯、屯門裁判法院裁判官水佳麗等,不過大部分投訴都被裁定不成立。

上訴庭屢指何俊堯裁決有錯

去年9月何俊堯獲暫委為高等法院法官副司法常務官,職責包括協助高等法院刑事案件的排期及程序事宜等。他在早前出任東區法院裁判官期間,曾審理多宗黑暴案件,惟其上訴庭過去多次指出何官量刑出錯,並推翻原審裁決,改判被告更重的刑罰。日前上訴庭處理一宗涉掟汽油彈縱火案,何俊堯作為原審裁判官,再次被批評裁決犯錯。

前年11月18日一名15歲少年於柴灣警察宿舍外掟汽油彈縱火,早前他在法庭承認一項縱火罪,獲時任裁判官何俊堯判感化三年及宵禁令,律政司不服刑期過輕上訴。案件昨天在上訴庭提訊,律政司代表質疑何官低估案件嚴重性及罪責,縱火罪行最高可判終身監禁,非拘留式刑罰並不適合,判三年感化令屬不相稱的刑罰。上訴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亦質疑,何官為何花時間參考英國判刑指引,卻忽視本港上訴庭的成熟而全面的指控。最終上訴庭裁定,何官有「原則上犯錯」,判刑明顯過輕,故撤消感化令的裁決,改為索取被告的勞教中心、更生中心、教導所、社會服務令報告,押後至下月4日判刑,期間少年需還押侯判。

今次已非何俊堯首次被上訴庭批評量刑有錯,去年11月兩名14歲男女承認參與九龍加士居道非法集結,何官向兩人頒下兒童保護令,毋須留案底。其後上訴庭指何官對案情「裁斷出錯」,過分著重更新需要,判刑不足反映罪行,最終分別改判兩人守感化令一年及80小時服務令,均需留案底;另外,一名餐廳侍應於前年萬聖節當晚,向警方防線掟兩個麻包袋,承認參與非法集結,何官只判被告120小時服務令,其後上訴庭一致認為何官有裁決有「原則犯錯」,改判被告3個月監禁。

罪成少年是「上進的小孩子」?

至於裁判官水佳麗,其言論及裁決亦經常引起社會爭議。近日水官處理一宗黑暴案件,三名被告涉於前年參與黑暴運動,涉在天水圍襲警及管有攻擊性武器,水官裁刑時竟指,從求情信中可見三名被告是「上進的小孩子」,認為三人本性不壞,明白他們是一時衝動而犯案,最終三人被判襲警或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等罪罪成,分別被判監3個月及9星期。但其實,三名被告年紀界乎18至19歲,真的還是「小孩子」?裁決官的主觀意見或評論是否合適?又會否影響到量刑的準確性?

其實水官早前的言論都曾引起過不少批評,去年她曾稱讚一名承認掟汽油彈的15歲少年,形容他「滿腔熱誠」、是「優秀嘅細路」,輕判被告18個月感化令,上訴庭其後裁決水官「原則上犯錯」及判刑過輕,改判少年入勞教中心。司法機構及後收到公眾針對此案的投訴,總裁判官蘇惠德雖然及後裁定投訴不成立,但亦指出水官形容被告過往「優秀」有可商榷之處和過譽之嫌。

上述的事件再次說明,裁判官亦可能犯錯,其量刑亦可能存在問題,如今社會上要求設立量刑委員會的呼聲日高,似乎確實有其必要。社會大眾呼籲司法改革,並非對裁決「喜歡與否」的問題,而想讓香港法治更為完善、健全,確保法庭裁決能保持公平公正,司法改革已經不能再拖!

相關焦點

  • 新官上任 司法改革令人期待
    首次主持典禮的張舉能致辭,他表示,司法機構必須繼續保持獨立和公正無偏。基本法及相關法例對法官任免有清晰嚴格的規定,司法任命亦不應摻雜任何政治或其他不相關的考量。張舉能說,法院審理帶有政治色彩的案件是在所難免的。
  • 司法獨立 自欺欺人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聞筆者:陳競立強詞有理香港司法界有些人總是將司法獨立說得多麼神聖
  • 【媒體回聲】李曉兵:香港應適時啟動司法改革(《中國評論》)
    香港司法改革的方向,就在於深刻理解香港特區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的轉換,深刻理解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發展和轉型,深刻理解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的意義和影響,深刻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身的地位和角色,深刻理解香港特區法院和法官的憲制角色和憲制責任,兼顧自由與秩序、現代與傳統、中國與世界、建構與解構等多個維度。 近期,香港社會提倡司法改革的呼聲不斷。
  • 不承認同性婚姻的香港,如何裁決同性婚姻者維權? |中環一筆
    高等法院原訟庭最近裁決,指公務員事務局因申請人性傾向,而拒絕給予該高級入境事務主任同性婚姻伴侶公務員配偶應享的福利,違反《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第二十二條下人人平等原則,判申請人有關公務員配偶福利部分勝訴。
  • 【止暴制亂】法律界:政府應就《禁蒙面法》向終院上訴
    多名法律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對於有關判決感到匪夷所思,認為法庭並無全面考慮目前社會實際情況、暴徒達到恐怖分子的程度,就作出「堅離地裁決」。他們認為,特區政府應考慮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及不排除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以消除公眾的疑慮。■法律界認為法庭裁定禁蒙面法違憲並無全面考慮目前社會實際情況。圖為市民支持政府訂立禁蒙面法。
  • 司法改革 刻不容緩
    司法資源緊張張法官的說法,首先囍雨不可以說他有錯,因為根據現行法律,如果律政司不服判決,可以向上訴庭提出上訴或覆核刑期,而上訴庭的判決,對各下級法院都有約束力,不過,現在因為黑暴運動而累積了這麼多案件,如果出現「有爭議」判決都要律政司上訴、再由上訴庭作出判決,然後有的案件可能還要打到去終審法院,這麼對於處理案件數量已經有相當壓力的法庭和律政司,似乎都未必是好事。
  • 世界司法信息化|瑞士司法系統將進行數位化改革
    文|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 陳志宏作為永久中立國,瑞士正在開展一個龐大的司法數位化改革項目——Justitia4.0。其目標是:到2026年,瑞士的整個司法系統必須全部實現數位化轉型。這關係到整個國家所有的司法部門,包括聯邦和各州的法院、檢察院及所有執法單位。
  • 港澳辦:香港司法制度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革
    張曉明說,注意到最近香港社會圍繞司法改革問題出現了熱烈討論,德高望重的前終審法院大法官列顯倫呼籲「是時候進行司法改革了!」他認為,這樣的「局中人」理性聲音值得全社會特別是司法法律界重視。即使在西方國家,司法制度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改革,這並不影響司法獨立。
  • 王湧:技術主義的司法改革可以走多遠?
    這些工作都是司法改革的「規矩」工程,「無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是司法的骨骼與生命,是司法改革的內科,一旦忽視,全盤皆輸。三、依靠信息技術主義的力量解決中國司法的執行難此外,執行難是中國司法的疑難結症,幾十年未愈。據一些地方法院院長介紹,執行成功率不超過50%,一半的判決無法執行,成為一紙空文,浪費司法資源,大大損害司法權威。
  • 省委改革辦調研省司法廳司法鑑定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近日,省委改革辦秘書處張曉勇處長一行到省司法廳專題調研我省司法鑑定管理體制改革情況。省司法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鄧奕強陪同調研並參加由廳改革辦、廳辦公室、廳法制處、廳司法鑑定管理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司法鑑定機構負責人代表和鑑定專家參加的調研座談會。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九)
    二、強化對下指導,確保具體舉措符合改革精神  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鼓勵各院探索符合司法實踐的具體舉措和操作規程,同時強化對各院創新機制的審核把關,確保「全域」試點始終與最高人民法院改革試點精神保持一致。  一是建立試點舉措的報備審核機制。
  • 【觀點】香港七警判刑 司法天秤失衡 法律公義未彰
    同一條控罪有截然不同的判刑結果,有人判監,有人不用坐牢,難道這就是香港引以自豪的司法制度?■七警案在區域法院宣讀裁決,有團體到場撐警,拉起撐警察滅港獨橫幅,並展示市民撐警簽名。你們可以不念我們多年努力維持社會秩序,投訴我們的忍耐能力低,要求內部處分或革走,但絕對不應滅絕我們的人生。  在此敢問,是否因為「佔中」、旺角暴亂時,警察團隊團結不畏艱辛維持秩序、治安,挫敗反對派的陰謀,故今天被人清算,難道這就是香港人的公平、公義?  為什麼香港法官才可以有尊嚴?
  • 司法改革的「三條線」|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
    12月13日,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圍繞「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路徑、重點與啟示——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為主線」這一主題,與中國政法大學200餘名師生交流互動。景漢朝認為,我國的司法改革如火如荼,成就輝煌,為全面依法治國,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有些方面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他將司法改革概括為「三條線」。
  • 四川省司法廳召開四川省司法行政改革推進視頻會議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9日電 四川省司法廳9日召開四川省司法行政改革推進視頻會議。四川省司法廳9日召開四川省司法行政改革推進視頻會議。
  • 北京堅持首善標準紮實推進司法行政改革
    2019年2月,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北京市正式啟動司法行政改革。自此,北京司法行政改革工作駛上快車道。從完善機構職能體系和權力運行體系,到完善糾紛化解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再到完善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北京堅持首善標準,狠抓司法行政改革重點任務,在重點改革落實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特點、符合北京實際,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作為「楓橋經驗」傳承和延伸的訴源治理就是北京在司法行政改革過程中不斷完善糾紛化解體系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