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人讓狄仁傑火遍全世界,這些破案故事都是他寫的

2021-01-08 國史拾遺

說到狄仁傑狄閣老,我們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那個慈祥、胖墩墩而面帶笑容的睿智老者,當然更不能忘記他的那句口頭禪:元芳,你怎麼看?

但您是否知道,和現在火爆大江南北的「狄閣老」不同,早年的狄仁傑只不過是眾多公案小說中毫不起眼的一個人物,關於他斷案故事普普通通,以狄閣老為主角的小說問世後也一直籍籍無名。而狄仁傑之所以能夠鹹魚翻身,發展到現在進軍影視圈,成為中國「神探」IP,一個荷蘭人功不可沒。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荷蘭人讓狄仁傑火遍了全世界!

您可能會奇怪,狄仁傑這個人物形象和荷蘭人有什麼關係?您聽我慢慢給您解釋。

(三俠五義是古代公案小說的巔峰)

咱們中國有一種獨特的小說:公案小說(其實類似於福爾摩斯這種),這類小說一般以判案斷案為主,並且往往結合了恩怨情仇、武林俠義等類型,所以在明清時期很受歡迎。公案小說中最出名的一本就是《三俠五義》,裡面的劇情咱們大致也知道,開封府尹包拯是如何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其中「五鼠鬧東京」、「御貓展昭」等人物劇情咱們更是耳熟能詳,津津樂道。

而包公的火爆也引發了公案小說的井噴式創作,只要是歷代有名的大臣,名聲好,在百姓們心中有崇高威望,都拿來當這類小說的主角,於是就出現了《施公案》、《劉公案》、《海公案》、《於公案》、《彭公案》、《李公案》等等,什麼海瑞、施世倫、于成龍甚至包括劉羅鍋都成了斷案的高手,他們神機妙算,明察秋毫,甭管是多有難度的案情都能查個水落石出。

(歷史上的狄仁傑乃是宰輔之才,但和神探卻沒什麼關係)

這裡也就包括了咱們今天要講的大唐名相狄仁傑。狄仁傑,武則天的股肱之臣,歷史上他以舉薦人才,整肅綱紀聞名,後來更是勸武則天還政李唐受到人們讚揚。與咱們現在認為的「神探」、「神斷」形象距離甚遠,那作家們為什麼把狄仁傑也拉過來當主角使,他有斷案經歷麼?

還真有,狄仁傑早年當過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後來又在中央擔任大理寺丞(尤其是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古代最高的審判機關,狄仁傑專門負責辦理案件),算是審理案件方面的老手了。而且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狄仁傑大發神威,「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狄閣老一年之內把歷年積壓的案件全部審理了一遍,涉案的一萬千多人竟然全部服從判決,沒有一個有異議,如此能力可見狄仁傑的確是個「神斷」。

但狄閣老具體辦過什麼大案要案?史書上一概沒記載,於是作家們就想了個方法:編!

(和其他公案小說一樣,《武則天四大奇案》不過是批了一張名人的外皮而已)

其實絕大多數的公案小說都是編的,不過是披著古人的一張皮,用了這個IP而已。

作家們以狄仁傑為主角寫的小說就是《狄公案》,也叫《武則天四大奇案》,這本小說一共六十四回,前三十回講狄仁傑平斷冤獄,明察秋毫,連破三樁奇案,後三十四回講狄仁傑回到朝中整頓朝綱,剪除武氏匡扶大唐的故事。

(這個故事明顯是在影射慈禧太后,所以這本書遭到了封禁)

那麼這本書好看麼,受歡迎麼?答:不好看,更不受歡迎,為啥?因為這本書於光緒十六年出版,前三十回還好,涉及到判案啦等故事容易吸引觀眾,但後幾十回卻夾雜了濃厚的政治氛圍,可讀性不高。小說裡還一再吐槽武則天荒淫誤國,盜取大唐國祚,還說這江山敗壞於婦人女子之手......咱們結合一下內容再看看時間,明顯借著罵武則天來噴慈禧嘛!所以這本書迅速被定義為「反書」,不得印刷傳播,就連作者都不敢署名,所以直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狄公案》的作者到底是誰。

按照這個模式發展下去,狄仁傑這個歷史形象就該繼續沉淪下去無人知曉,只在歷史書中簡短的提上一筆(其實要不是最近香港和大陸拍了《洗冤集錄》和《大宋提刑官》,法醫之祖宋慈也會這樣一直默默無聞)。那麼狄仁傑是如何鹹魚翻身成為神探代名詞呢?這就不得不歸功於荷蘭人高羅佩。

(高羅佩有著豐富的漢文化造詣)

高羅佩,荷蘭著名漢學家,職業外交官。他曾在在抗戰期間擔任過荷蘭駐中國的外交大使。此人不但精通中、英、日等十幾國文字,還是個超級中國迷,他自幼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痴迷不已,經過長期的拜師學習和刻苦鑽研後,高羅佩在書法、篆刻、古董、彈琴、繪畫、詩歌等文學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他能吟詩作賦,彈琴繪畫,更精通古董鑑賞,在重慶期間高大使大放異彩,讓重慶文化人都大吃一驚。他還效仿中國人給自己取了個字叫忘笑,號芝臺,給自己的住所取了個名字叫猶忘齋、吟月庵。在重慶當大使期間,他還和文化界名流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鴻都交往甚深,大家經常在一起聽琴喝酒,討論文藝。

(高羅佩先生和夫人水世芳女士)

高羅佩與中國的緣分還遠不止於此,在重慶期間他還娶了同在使館工作的中國淑女水世芳(這等於完全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了),水夫人出身書香門第,願意嫁給這樣一個外國人,說明兩人有許多共同的興趣愛好(更可以說明高羅佩上沒有多少外國因素,是個白皮膚,藍眼睛的「中國人」)。她是這樣形容丈夫的:「他不是外國人。從我們認識到他臨終,他沒有一天斷過練字。他最愛吃元盅臘腸,喜歡四川菜。他實在是個中國人。」

也虧得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功底,這才讓高羅佩在眾多公案小說中發現了狄仁傑潛在的文學價值。

在偶然間高羅佩讀了《狄公案》這本小說,並且對此大感興趣,與其他公案小說在開頭就交代犯罪動機和罪犯身份不同,《狄公案》很接近現在的偵探小說和電視劇,直到最後才揭曉罪犯的身份。狄仁傑在破案過程中也並沒有其他公案小說那樣,藉助神鬼妖怪來獲得線索,完全是靠著細緻的偵查,和對犯罪現場的縝密分析來偵破案。

除了劇情引人入勝之外,在對比中國公案和西方偵探小說的特點後,高佩羅深深感慨古代中國的法官在邏輯推理、犯罪心理學方面的造詣,比起所謂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等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西方文化衝擊,當時中國讀者反而喜歡讀西方的偵探小說(百姓們感覺新鮮嘛),而這些小說文筆疏漏,邏輯禁不起推敲,翻譯過來後文筆更是低劣,但由於是外國人寫的(正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所以很受中國人的推崇和歡迎。這讓高羅佩憤憤不平,中國就有這麼好的人物,這麼優秀的故事,為什麼還要看外國人的這些玩意!

(高羅佩《狄公案》小說)

於是高羅佩將《狄公案》前三十回翻譯成英文,取名為《狄公案:三起狄公解決的殺人事件》(Dee Goong An: ThreeMurder Cases Solved by Judge Dee),為了保證故事的有趣性,高羅佩將後三十二回政治色彩濃鬱的章節全部砍去,只留下破案的前三十回,發行後大受歡迎,西方讀者們閱讀後還覺得不過癮,連連催促高羅佩:接著更新啊!

(高羅佩小說《狄仁傑之銅鐘案》)

高佩羅沒料到狄仁傑的故事這麼受歡迎,大受鼓舞之下他決定親自操刀,寫一部原創狄仁傑探案的小說來滿足中西方讀者。於是這一創作可就停不下來了,在十幾年的時間內,高羅佩完成了包括《銅鐘案》、《迷宮案》、《黃金案》、《湖濱案》、《鐵釘案》、《四漆屏》、《湖中案》在內的多部小說,狄仁傑系列包括15個長篇,8個短篇,多達130萬字,匯總後就是後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

(沒有高羅佩高超的文筆,狄仁傑故事也不會這麼吸引人)

而高羅佩對古代中國司法、文化、藝術和風俗方面的淵博知識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狄仁傑不停的偵破疑難大案的同時,高羅佩也對中國古代的社會風情,民俗風貌等詳細而生動的描繪出來,讓讀者們如痴如醉(不過儘管小說的時間是唐朝,但高羅佩更多的是將明清時期的民俗風貌融合在小說中)。他將古代東方的人物、公案小說描述手法和西方的心理學、偵探學等知識結合起來,大故事裡套小故事,這種獨特的、融合東西方文學的文學技巧讓觀眾們看的入迷不已,可以說,狄仁傑和高羅佩真是完美的互相成就,沒有狄仁傑和最初的這本《狄公案》,高羅佩也未必會想得到要寫小說。而沒有高羅佩紮實的中國文化素養和西方文學知識,大唐狄公案也不可能在國外如此受追捧。

(英國人甚至還拍了一部關於狄仁傑的電影,但看著外國人扮演狄仁傑,怎麼看怎麼怪怪的)

高羅佩的小說被翻譯成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等(甚至還包括瑞典和芬蘭語)等多國文字文字,狄仁傑也成了西方人眼中的「福爾摩斯」,關於他的電影和連環畫更在西方世界風靡一時。

(狄仁傑相關小說插畫)

不過可惜的是,儘管在西方國家廣受追捧,狄仁傑在自己的家鄉中國,卻仍處於被遺忘的尷尬境地。

(將《大唐狄公案》帶給中國的趙毅衡先生)

直到1979年,還是研究生的趙毅衡先生無意間在圖書館讀到了英文版的《狄公案》,全書是英文,封面和插畫卻是中國人,這讓趙毅衡先生好奇不已。翻開後才發現是一本偵探小說,很快趙先生就被這本小說裡的故事吸引住了,閱讀下來簡直愛不釋手,於是1981年趙毅衡先生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關於狄仁傑的書評,向國人推薦這些故事。

(由趙毅衡、陳來元和胡明三位先生一起努力,大唐狄公案被漢化)

一篇書評還不夠,趙先生還聯繫了陳來元先生和胡明先生來將《狄公案》翻譯成中文,這兩位先生與眾不同,並沒有使用現代小說的口語方式,反而借鑑《三國》、《水滸》等話本小說,採用半文言半口語的方式去翻譯狄公案,讓這本小說更有不同韻味。這兩位一個學外文,一個研究古典文學,也是天作之合,有趣的是陳來元先生和高佩羅一樣是個外交官,可真是幾十年後的輪迴啊!於是狄仁傑和他的相關故事開始在國內大熱,陸續也有相關的影視作品問世(現在國內很多狄公案影視劇都是根據這兩位先生的翻譯改編而來的),直到《神探狄仁傑》徹底把閣老捧上了神探的神壇。

這樣看來狄閣老的走紅真是相當有趣,長眠數千年的他可能也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是因為一個外國人的小說而祖國受追捧,自己更是從一國宰輔變成了一個足智多謀,福爾摩斯式的「神探」。

相關焦點

  • 影史上第一位演「狄仁傑」的人,竟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
    說起狄仁傑,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一個現象級IP,它是很多影視劇的創作對象,也曾破圈出現在遊戲裡,繼續發揮狄仁傑的人格魅力。但是,估計很多朋友都不清楚,歷史上的狄仁傑,並不是一位偵探,而是宰相。那為什麼一提到狄仁傑,我們總是和懸疑破案聯想到一起?
  • 狄仁傑不破案,能叫第一神探嗎?
    監製陳國富和編劇張家魯雙雙「力證」這都是徐克的大膽想像。陳國富稱,第一部的時候他倒是努力地想了一些,但那些都用掉了。而張家魯稱,與徐克的合作方式和別的導演不太一樣。「跟別的導演合作,是我把點子給導演;跟徐克工作,是他把點子給我,然後我會踩剎車說導演夠啦夠啦。」徐克本人說,其實在大家周圍有很多動物,只是平時沒在意罷了。徐克說,他腦子裡的這些神奇生物都是從現實世界中聯想到的。
  •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破案能力究竟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神探狄仁傑。劇中的狄仁傑是個破案高手,而且拜電視劇所賜,狄仁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可是真實歷史上的狄仁傑真是這樣的嗎?狄仁傑是個書痴,小的時候他家中發生過一次命案,官府的人前來調查情況時,家裡人紛紛報告線索,只有狄仁傑一人充耳不聞,專心致志看自己的書。縣吏看到狄仁傑如此鎮定就問他,你不知道自己家中發生命案了嗎?狄仁傑聽後回答道,我正在書中和聖賢交流,沒時間理睬你。
  • 如果沒有他,我們可能會錯失「東方福爾摩斯」狄仁傑
    說到「東方神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武周時期的宰相狄仁傑。當年梁冠華主演的《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也使得狄仁傑成為與福爾摩斯齊名的大偵探。但是,狄仁傑與「神探」綁定在一次,卻是一位外國人提出的,他就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
  • 他是一個中國人,卻長著一張外國臉,演了40多年外國人火遍全網
    他是一個中國人,卻長著一張外國臉,演了40多年外國人火遍全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娛樂圈裡,什麼樣的演員都需要,而其中就有這樣一位演員,長相是外國人,但他卻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很多人都以為他真的是外國人,但其實並不是,而是一位中國人哦,他就是徐亞洲!
  • 五部經典的破案劇,《神探狄仁傑》上榜,最後一部百看不厭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們推薦五部經典的破案劇,可以在閒暇時間搜索來觀看。1《神探狄仁傑》這部劇由梁冠華、張子健主演的破案劇,講述的是在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傑的破案故事。這部劇目前共有六季,共有212集,雖然特別地長,但是確實很好看。
  • 流芳百世的狄仁傑,只是一個正三品官職,為何能成為文官之首?
    流芳百世的狄仁傑,只是一個正三品官職,為何能成為文官之首?今天熱愛歷史的馬桶君又來和大家分享歷史名人的趣事了。說到狄仁傑這位名人,相信大家沒有不認識的吧,有一部電視劇裡面塑造的狄閣老讓大家的印象非常的深刻,胖胖的身材,微笑的樣子特別的和藹可親,破案的方法,曲折的故事讓大家一下就記住了這位狄閣老,有人可能會問了狄仁傑真的有歷史上那麼傳神嗎?
  • 神探狄仁傑,這些演員曾演過,誰又是你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呢?
    十年後的1996年孫承政老師再次出馬,出演《狄仁傑斷案傳奇》的續集部分。但是很可惜,他只演了12集就退出了,換成了另一位同樣著名的馬昌鈺老師。至於孫承政退出的原因,我到現在也不明白,不知道有清楚的網友嗎?臺灣演員寇世勳在2003年播出的《護國良相狄仁傑》裡扮演狄仁傑,此版狄仁傑重點不是講怎麼查案,而是講他怎麼護國。鬥權貴為主,推理戲為輔。
  • 火遍全球的漫畫《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別吃我的貓!超有愛
    沒錯,這就是外國人眼裡的你……  一個叫曹思予的北京女孩,目前正在法國國立路橋大學進修,當她了解到同學們對中國人的印象時,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於是,她心思一動,就用自己的畫筆,把這些差異生動有趣地描繪出來,不僅火遍全國,連央視都忍不住為她點讚!
  • 狄仁傑:武則天的親信,變成家喻戶曉神探,這位荷蘭人功不可沒!
    狄仁傑真的是神探麼?我像這件事還是有待商榷的。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關於狄仁傑破案這件事,一共就寫了14個字:周歲斷滯獄,17000人,無冤訴者。就是說狄仁傑剛到大理寺工作的時候,便一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筆不停批。
  •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梁老師把這個一千多年前的歷史人物演繹得無比生動、人物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千載之後的我們在觀看這些影視作品時,猶能感覺到狄公當年的凜凜生氣。而真實的狄仁傑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的一生經歷過什麼,最後又是怎樣的結局,接下來就一一加以敘述,為大家展示一個真實歷史上的狄仁傑。
  • 五部高口碑古裝破案劇,狄仁傑成經典,《大宋提刑官》無法超越
    疫情被宅在家的人們除了吃和睡每天想的都是怎麼打發時間,追劇無疑是一個好選擇。以往通勤沒有時間追完的劇還有非常燒腦的電視劇都能一次性全看完,下面就為大家盤點幾部口碑上好的古裝破案懸疑劇,一起來開動大腦吧。
  • 解密神探狄仁傑,一代賢相成東方福爾摩斯,幕後推手會是誰?
    導讀:香港電視劇《法證先鋒》挺火的,法醫和法律專家靠著不起眼的蛛絲馬跡,偵破了一個又一個詭異離奇的兇案。不過,在古代,中國外國也都有不少破案的高手,最出名的就是狄仁傑了。那麼,狄仁傑真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嗎?
  • 狄仁傑身邊多了個大俠「駱元芳」?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麾下的不是元芳了嗎? 元芳,你怎麼看?咦,元芳呢? 科教授發現,神探的身邊往往都安排有高手。包拯與展昭、狄仁傑和李元芳,在科教授心裡都是黃金搭檔。可是,最近科教授在一本叫做《綠牡丹》的古代小說中,又發現了一個「駱元芳」。
  • 包拯、宋慈、狄仁傑,如果放在同一朝,比一比,誰更厲害?
    今天給大家出個話題,宋慈、包拯、狄仁傑,中國封建社會三大神探,他們誰更厲害一些呢?其實三人各有千秋,論名聲包拯最好,就像金超群飾演的包拯,令人過目不忘,但我認為其實他的斷案能力在這三人之中排最後。真正讓大家喜歡包拯的是他勇鬥權貴的品質。
  • 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
    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元芳,你怎麼看?」「大人真乃神人也」、「知我者李元芳也」、「我有一種隱隱的感覺」、「於是,一個推論就產生了」這些都是這一系列電視劇中經典臺詞。這一句「你們想聽聽我的故事嗎?」,也是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中經典的一句。每個案件中的反派角色,對於自己的設計的陷阱和圈套都非常自信,總是以為自己「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妄想戰勝狄仁傑。
  •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票房超越《神都龍王》是大概率事件?
    《神都龍王》未獲獎,僅得提名獎20次,豆瓣評分6.5分。《四大天王》在2018年6月微博電影之夜,獲得了最受期待的華語系列電影。從主創方公布的預告片來說,第三部的視覺效果猶在前兩部之上。按小編的角度來看,前兩部都是以瑰麗玄幻的場景取勝,在講故事上可謂平平無奇,在人物塑造上更是不夠用心,馬馬虎虎。從預告片來看,《四大天王》在人物塑造和講故事的技巧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 《狄仁傑之飛頭羅剎》熱映 羅立群兩度出演狄仁傑
    近日,由劉朝暉擔任總策劃、林珍釗監製、黃河執導,羅立群領銜主演,楊恭如、張春仲特別出演的動作魔幻古裝電影《狄仁傑之飛頭羅剎》正在熱映,該片是繼前作《狄仁傑之幽冥道》票房口碑雙豐收後,主創團隊潛心籌備兩年後的全新升級力作
  • 劉德華替身在《狄仁傑探案之天煞孤鸞》中做主角是否還有華仔影子
    由藍志偉執導,虢爽編劇的《狄仁傑探案》三部曲在愛奇藝播出,第一部是圍繞樹妖故事展開,第二部故事圍繞飛天舞展開,第三部劇情主打天煞孤鸞,男主都是杜奕衡,女主有張子璇、趙芮菡、舒楊、花鈺傑等,還有趙文卓(和武打明星趙文卓重名)。兩部作品中的女主古裝扮相很古樸、典雅,不足之處都是人生匆匆過客,離奇殞命。
  • 外國人最愛的5首中文歌曲,你一定都聽過!
    前段時間,我們發過一篇義大利作曲家為抗疫,創作一首中文歌曲的故事,說明中文音樂,在世界範圍內也有著自己的魅力。但這個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並非是中文或者英語,而是其音樂本身,音樂無國界,中國人能聽著英文歌搖頭晃腦,外國人自然也能聽著中文歌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