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經綜述(一)
暗含大智慧
《易經》由上經與下經兩部分組成。表面上看上經有三十個卦,下經有三十四個卦。既然要分成兩部分為什麼不六十四除以二呢?
上經是從乾坤開始到坎離結束。在這三十個卦中其實只有十八個卦。下經是從鹹恆開始到既濟未濟。看上去是三十四個卦實際上是十八個卦。
上下經個十八個合起來三十六。為什麼上下經都會變成十八個卦呢?
從伏羲的方圓圖來看。我們以乾卦做中心點。如果向左依次是夬卦、大有卦、大壯卦、小畜卦、需卦等等。很顯然與《易經》的排序並不一樣。
如果從右邊開始的話,依次有乾卦、姤卦、大過卦、鼎卦、恆卦、巽卦等等。好像也與《易經》不同。
《易經》的排序是根據兩個卦相綜或者相錯這樣一對一對排下來的。我們整理一下就會發現上經有四個卦顛來倒去都是同一個卦。就是開頭的乾坤與結尾的坎離。它們顛倒過來還是本身。
三十卦減去四個還有二十六個。其中還有兩個沒有綜卦,叫做頤卦和大過卦。所以上經有六個卦是沒有綜卦的。剩下的二十四卦都是兩個一對互為綜卦。二十四除以二是十二,十二加六就是十八個。
下卦也是一樣的三十四卦中只有兩個卦沒有綜卦。它們是中孚卦和小過卦。三十個除以二等於十六,十六加二還是十八。
它對我們中國人的思路有什麼影響?
我們重視實質上的平等,我們並不計較形式上的平等。
謝謝大家!
元亨利貞,與君共勉!